中医健康网

驼奶可以治糖尿病吗(驼奶对糖尿病有效果吗)

中国经济网 0
文章目录:

10月谣言盘点:骆驼奶能治糖尿病?量子波动能帮你速读?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 骆驼奶可以治疗糖尿病?在洗浴中心洗澡会感染梅毒?哈佛研究出了长生不老药?面对层出不穷的造谣信息,“求真”栏目根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腾讯政务舆情部和腾讯较真平台联合课题组发布的10月中老年人易感谣言榜,对其中的食品安全、社会、科学等热点谣言进行梳理分析。

一、骆驼奶中含有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

舆情热度 263820 中老年人关注谣言人数估计 410.2万

【传闻】近期,网上流传驼奶含较高的天然胰岛素和类胰岛素蛋白质,且骆驼奶不与胃酸反应,能与胰岛素一起快速通过胃被肠道吸收,从而具有治疗糖尿病的功能。骆驼奶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真相】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 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胰岛素分泌及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确实有一些实验认为骆驼奶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等作用,但仍缺少大量的人群临床研究,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并且,以上实验均是在联合降糖药物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说它辅助是有可能的,但根治疾病绝不可能。

二、“量子波动速读”让你用几分钟读完一本书?

舆情热度 285021 中老年人关注谣言人数估计 52.5万

【传闻】 几分钟可以看完10万字的书、闭着眼睛就能和书发生感应、不需要翻开书本就能理解书中内容……最近,比“一目十行”更令人惊奇的“量子波动速读”火了。量子纠缠、波粒二象性这些物理现象真能让人眼动带动脑动,在几分钟内读完一本书吗?

【真相】“量子波动速读”是一种违背基本常识和教育规律的培训乱象。纵观众多量子波动速读班的报道,几十课时的课程费用普遍数万元。10月30日,深圳市教育局已下发通知,要求禁止中小学生参加量子波动速读培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是诱因,而最终决定掏钱是由于缺少基本常识,没有辨别能力,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三、液化气钢瓶着火,先灭火再关阀门?

舆情热度 36740 中老年人关注谣言人数估计 42.1万

【传闻】10月13日,无锡一小吃店发生燃气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引发关注。事件发生后,某博主发布一燃气着火后是先灭火还是先关阀的消防培训视频,该视频中,一穿白色制服男子声称“一旦燃气起火了,先灭火再关阀”等内容,引发大量转发。

【真相】10月13日晚,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官方微博“中国消防”辟谣并发布权威答案,液化气钢瓶一旦着火,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阀门完好时先关阀、阀门损坏可先灭火、谨防瓶体倒地,在无法预判和无处置能力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等待消防员到场处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同时指出,凡是打着消防员名义推销产品的都是骗子。

四、在洗浴中心洗澡会感染梅毒?

舆情热度 19111 中老年人关注谣言人数估计 7.5万

【传闻】近日,梅毒这一传染病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有些人会声称在洗浴中心或酒店洗澡时感染了梅毒,引发了大众的恐慌。去洗浴中心洗澡、外出住酒店真的这么危险吗?

【真相】《预防医学》收录的论文指出,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传染性慢性病,可以侵犯全身各器官,人体普遍易感, 梅毒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在我国,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 约占95%,其次为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主要包括性活跃者、吸毒者和性乱者等。在酒店使用浴缸马桶、去洗浴中心洗浴、公共游泳池游泳等感染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五、小麦中的麸质对身体健康有害吗?

舆情热度 2256 中老年人关注谣言人数估计 23.9万

【传闻】近期,“无麸质饮食”的概念突然火了,一些文章声称,麸质中的醇溶谷蛋白是引起人类过敏的罪魁祸首,而且人体没有对应的、能完全的消化麸质的蛋白酶,残留的麸质会损伤肠粘膜,引发肠漏症。小麦中的麸质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真相】《营养科学词典》指出,小麦麸质实际上就是“面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品。“无麸质饮食”对乳糜泻病人确实有效。所谓乳糜泻,指的是对麸质不耐受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此病的发生可能与麸质中的醇溶麸蛋白致病有关,也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对麸质内的有害成分) 以及遗传因素有关,根据国内资料,国人患此症者颇少。但并无研究表明“无麸质饮食”对普通人健康有明显好处,对于普通人来说,均衡饮食才是保证健康最靠谱的方式。

六、人类衰老可以逆转了?

舆情热度 1833 中老年人关注谣言人数估计 1.6万

【传闻】9月8日,SCI期刊Aging Cell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用于显示人体生物年龄的“表观遗传时钟”是可被逆转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类衰老是可逆转的。这是真的吗?

【真相】这项研究确实存在,但是是在“退化胸腺是否能重新恢复”人体实验基础上的发现。一位科学家检测了这项实验9名参试者生物年龄时钟的外周表观基因,结果发现一年后,这些人的生物年龄年轻了1.5岁。然而由于这项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仅涉及9名志愿者且实验仅为期一年,实验结果尚不可说可靠,还需要进一步的重复性验证和旁证。因此,虽然这项实验为改善人类老化这一领域展现了可观的前景,但公众为“返老还童”兴奋激动还有些为时尚早。

七、吃柿子会得肾结石?

舆情热度 1184 中老年人关注谣言人数估计 12.1万

【传闻】有些人说,柿子不能空腹吃,柿子不能同海鲜、螃蟹一起吃,吃了会得胃结石,甚至还有传言称一个小女孩吃了柿子和酸奶后死亡。我们还能继续吃柿子吗?

【真相】吃柿子之所以容易长结石,是因为柿子里含有一种名叫鞣酸的物质,如果大量摄入,同时胃中又有很多蛋白,会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与柿子中的果胶、纤维等混在一起形成“胃柿石”,造成消化道阻塞,导致腹痛。不过,吃柿子易长结石的前提是吃鞣酸含量高的柿子,而不是所有柿子。柿子口感越涩,鞣酸含量越高,因此,最好不要吃还没有成熟的柿子。

八、哈佛长生不老药能让人青春永驻?

舆情热度 1142 中老年人关注谣言人数估计 1.3万

【传闻】日前,有媒体称,香港某企业生产出“哈佛长生不老药”,并拟于明年在港交所IPO,产品能从电商平台上购买。据称吃药可以增寿20年。人类真的要实现“长生不老”了吗?

【真相】实际上,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延年益寿都不是一种因素能决定的。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还是其他科学专业协会等,都认可健康长寿可以归纳为几点: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睡眠适宜等。即便未来可以证明一些单一成分物质确实有抗衰老的作用,也需结合这几大因素来考虑。仅靠服药并不足以让人长寿,更不可能让人永生。

九、伟哥加流感疫苗可杀死90%癌细胞?

舆情热度 735 中老年人关注谣言人数估计 1.0万

【传闻】近日,SCI杂志《肿瘤免疫》(OncoImmunology)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如果给带有癌细胞的实验小鼠使用伟哥(西地那非)等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再配合流感疫苗,可以减少小鼠体内90%以上的癌症扩散。癌症真的有了特效药吗?

【真相】伟哥是PDE-5(5型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剂,除了著名的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功能,还有其他适应症,比如治疗肺动脉高压。《肿瘤免疫》的报告中,实验数据证明了西地那非和流感疫苗的组合能够抑制肿瘤手术后癌细胞转移的状况,这确实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需要说明的是,动物实验到人体临床验证之间还隔着漫长的实验和论证。在临床试验坐实有效之前,还不必对这种治疗方法抱以厚望。

十、癌症自愈源于心脏?

舆情热度 701 中老年人关注谣言人数估计 7.1万

【传闻】一篇名为《美国科学家揭开终极底牌:癌症自愈源于心脏》的文章声称,心脏能够分泌一种缩氨酸荷尔蒙,又称血管舒张因子,能在24小时内杀死95%的胰腺癌细胞,进而能起到彻底控制人体癌细胞的作用。并且,只有在身患重病时保持心情愉悦、积极求生的患者,心脏才有可能分泌这种救命的荷尔蒙。这真的是上帝留给人类的“重生福音”吗?

【真相】经过搜索可以发现,2003年,威斯利教授确实在国外杂志《临床调查欧洲杂志》(European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表了一篇名为《四种肽减少人胰腺腺癌细胞的数量》的文章,而在网文中,2003年的威斯利才刚刚受到好友去世的刺激。由此可见,所谓“旅游抗癌”确系杜撰捏造。那么,这四种肽真的对癌症有效吗?在论文中,动物实验证明这种“心脏激素”对大鼠确实有效,但时至今日,尚没有相关药品经过临床验证证明对人体有效且安全。如今,癌症已是一种“常见病”,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的统计,男性的终身患癌率高达39.3%,女性约为37.7%,关于癌症的焦虑也在人群中不断蔓延。与其盲目相信奇迹、相信“上帝的底牌”,癌症患者也许更需要合理调整心态,乐观面对生活。

【月度点评】立足常识 剥去谣言的科学“外衣”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朱美娟分析认为,10月谣言中,食物安全方面的谣言占比较大,比如“骆驼奶含有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小麦中的麸质对身体有害”“吃柿子会得肾结石”等。另外,秋冬季节到来,流感病毒进入高发期,诸如“伟哥加流感疫苗可以杀死90%癌细胞”此类与身体健康相关的谣言也逐渐增多。

在这些谣言中,有些是明显不符合认知的,比如“哈佛长生不老药让人青春永驻”。我们从小就被告知的一个事实,就是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药。对于这种存在明显破绽的谣言,要指出其逻辑错误或不符合常情常理的地方,引导大家分析思考,谣言站不住脚,也就不攻自破。也有一些谣言是真假相伴的,它们包含部分真实的要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引申”出虚假内容。,比如,“癌症自愈源于心脏”以国外某教授发布的一篇学术文章为基础,杜撰捏造了“旅游抗癌”的谣言。对这种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就需要把原本的事实摆出来,揭穿“伪科学”。(孝金波 燕文青)

*“舆情热度”系媒体、网民就相关案例谣言及辟谣文章报道、讨论情况。数据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QQ空间、微博、新闻报道及新闻跟帖评论等公开场景报道、讨论总量。“预估关注人数”是基于上述不同场景的舆情热度,结合各场景中老年关注用户关注占比情况,以及不同媒体渠道文章的平均曝光量,综合加权计算得出。

买纯骆驼奶粉却收到配方奶粉?营养师:骆驼奶没有特别的优势

来源:上游新闻

牛奶、羊奶、驴奶……现在市场上奶制品种类日益繁多,消费者选择时容易眼花缭乱。日前,市民唐女士就向上游新闻热线966966/上游新闻APP反映,自己通过微信购买了一种新奶源“骆驼奶”, 商家宣传时称其营养价值高能增强免疫力,还能治疗糖尿病、防癌等,不过退货时却遇到了百般推诿。她不由心生疑虑:这次是不是上当了?

消费者:想买纯驼奶到手配方奶

唐女士说,父亲因胃出血正在住院接受治疗,身体很差。她通过朋友推荐微信添加了一位骆驼奶的销售商。对方介绍,骆驼只有新疆和内蒙有少量,属稀缺物种,产奶量更是稀少,驼奶营养价值极高,商城和超市没有卖。现正在开展限时惠民活动,每个省有100个限时抢购名额,只需2460元就可以获得半年用量的6罐骆驼奶。

8月6日,唐女士通过微信购买了2460元的骆驼奶。考虑到老人患有糖尿病,她购买时就一再强调要纯奶粉,而不是配方奶粉。

△ 唐女士购买时强调不要配方奶。

8月10日,唐女士收到快递后却发现,奶粉包装上写的是“益生菌配方驼乳粉”,这让她很生气。当她提出要退货退款时对方就各种推诿。通过产品上的服务热线,也一直未能联系上厂家。

“我此前也多次通过微信购买过产品,没想到这次会被骗。”唐女士说,对方的售后态度让她对产品质量存疑,怀疑其宣传过于夸大有欺骗嫌疑。唐女士希望通过自己的遭遇,提醒广大市民要谨慎购买骆驼奶。

营养师:骆驼奶没有特别的优势

通过唐女士提供的信息,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驼奶的商品介绍中“奶中珍品、营养价值高”等字眼屡见不鲜,也有卖家宣称骆驼奶降糖、护肝、有效抑制癌细胞扩散等功能,适合糖尿病患者、乙肝患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手术后恢复体能的人群、肿瘤和化疗病人、肾病患者、孕期妇女、老年人和儿童等八大人群饮用。

△ 网络宣传的“益生菌配方驼乳粉”适用人群。

骆驼奶真有这些功效?对此,记者联系上重庆市人民医院营养科高级营养师刘莉。她介绍,唐女士购买的益生菌配方驼乳粉,其含有益生菌、益生元,冲调用水温度有讲究,不宜超过40°C。刘莉建议单独食用益生菌,避免出现肠胃不适的现象。

刘莉认为,商家广告词有夸张成分。骆驼奶是一种食物而并不是功能保健品,并不能说其具备药物的功效。跟其他奶相比,可能骆驼奶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较高。除此之外,骆驼奶就没有特别的优势了,跟牛奶、羊奶差不多。

刘莉表示,奶毕竟只是食谱的一部分,对人体健康真正起作用的,是人们的总体食谱。不管是牛奶、羊奶、驴奶,还是骆驼奶,这些奶之间的差异对人体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很难进行简单的比较。

刘莉提醒消费者,选择产品需要关注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浓度。她建议,儿童要根据年龄段选择不同阶段的配方奶,有利用生长发育。中老年人则需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同营养成分的奶源,切勿盲目跟从,应用科学态度选择正确的产品。

律师:微信购物陷阱多维权难

唐女士告诉记者,她为了能退款退货曾多次联系商家,但由于只能通过微信联系没有电话,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随后,记者也通过唐女士提供的微信账号尝试添加该商家为好友,还通过400开头的服务热线联系厂家,但截至发稿前,未有任何回应。

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方荣表示,在微信上通过加好友购买东西产生纠纷后,维权比较困难。“由于许多网友不在同一城市,维权可能涉及到多地,过程很麻烦,代价也很高。所以许多消费者只能放弃维权,当作拿钱买教训。”

“不管是在QQ还是微信,网络购物中有很多消费陷阱。”刘律师建议广大消费者在通过网络购物时,不妨在付款前要求卖家提供营业执照,多说几句有关售后条款的话,如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假货赔偿、逾期发货违约金等,并在聊天记录中清晰展现。一旦发生纠纷时,能够在第一时间确定事实,充分有效地保障自身权益。

如果是通过陌生的微信商家首次购买商品,切记要选择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支付,并向商家索要票据,如发票、银行汇款单、卖家姓名等购物凭证。一旦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留了证据就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或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诈骗团伙将骆驼奶当保健品高价卖老人

2017年5月,据江苏媒体报道,苏州警方破获了一起以销售保健骆驼奶为名的诈骗案件。诈骗团伙称骆驼奶“包治百病”,将价值18元一罐的骆驼奶粉炒到了6罐近千元的高价,作为保健品卖给老年人。短短十余天,骗了50多名老人5万多块钱。

上游新闻记者 陈英/文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她网购了一次骆驼奶 带给我们两点教训

骆驼奶能治糖尿病?哈佛研究了长生不老药?十月谣言大盘点

骆驼奶可以治疗糖尿病?在洗浴中心洗澡会感染梅毒?哈佛研究出了长生不老药?

面对层出不穷的造谣信息,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腾讯政务舆情部和腾讯较真平台联合课题组发布10月中老年人易感谣言榜,对其中的食品安全、社会、科学等热点谣言进行梳理分析。

一、骆驼奶中含有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

传闻

近期,网上流传驼奶含较高的天然胰岛素和类胰岛素蛋白质,且骆驼奶不与胃酸反应,能与胰岛素一起快速通过胃被肠道吸收,从而具有治疗糖尿病的功能。骆驼奶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真相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 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胰岛素分泌及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确实有一些实验认为骆驼奶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等作用,但仍缺少大量的人群临床研究,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并且,以上实验均是在联合降糖药物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说它辅助是有可能的,但根治疾病绝不可能。

二、“量子波动速读”让你用几分钟读完一本书?

传闻

几分钟可以看完10万字的书、闭着眼睛就能和书发生感应、不需要翻开书本就能理解书中内容……最近,比“一目十行”更令人惊奇的“量子波动速读”火了。量子纠缠、波粒二象性这些物理现象真能让人眼动带动脑动,在几分钟内读完一本书吗?

真相

“量子波动速读”是一种违背基本常识和教育规律的培训乱象。纵观众多量子波动速读班的报道,几十课时的课程费用普遍数万元。10月30日,深圳市教育局已下发通知,要求禁止中小学生参加量子波动速读培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是诱因,而最终决定掏钱是由于缺少基本常识,没有辨别能力,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三、液化气钢瓶着火,先灭火再关阀门?

传闻

10月13日,无锡一小吃店发生燃气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引发关注。事件发生后,某博主发布一燃气着火后是先灭火还是先关阀的消防培训视频,该视频中,一穿白色制服男子声称“一旦燃气起火了,先灭火再关阀”等内容,引发大量转发。

真相

10月13日晚,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官方微博“中国消防”辟谣并发布权威答案,液化气钢瓶一旦着火,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阀门完好时先关阀、阀门损坏可先灭火、谨防瓶体倒地,在无法预判和无处置能力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等待消防员到场处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同时指出,凡是打着消防员名义推销产品的都是骗子。

四、在洗浴中心洗澡会感染梅毒?

传闻

近日,梅毒这一传染病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有些人会声称在洗浴中心或酒店洗澡时感染了梅毒,引发了大众的恐慌。去洗浴中心洗澡、外出住酒店真的这么危险吗?

真相

《预防医学》收录的论文指出,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传染性慢性病,可以侵犯全身各器官,人体普遍易感, 梅毒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在我国,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 约占95%,其次为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主要包括性活跃者、吸毒者和性乱者等。在酒店使用浴缸马桶、去洗浴中心洗浴、公共游泳池游泳等感染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五、小麦中的麸质对身体健康有害吗?

传闻

近期,“无麸质饮食”的概念突然火了,一些文章声称,麸质中的醇溶谷蛋白是引起人类过敏的罪魁祸首,而且人体没有对应的、能完全的消化麸质的蛋白酶,残留的麸质会损伤肠粘膜,引发肠漏症。小麦中的麸质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真相

《营养科学词典》指出,小麦麸质实际上就是“面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品。“无麸质饮食”对乳糜泻病人确实有效。所谓乳糜泻,指的是对麸质不耐受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此病的发生可能与麸质中的醇溶麸蛋白致病有关,也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对麸质内的有害成分) 以及遗传因素有关,根据国内资料,国人患此症者颇少。但并无研究表明“无麸质饮食”对普通人健康有明显好处,对于普通人来说,均衡饮食才是保证健康最靠谱的方式。

六、人类衰老可以逆转了?

传闻

9月8日,SCI期刊Aging Cell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用于显示人体生物年龄的“表观遗传时钟”是可被逆转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类衰老是可逆转的。这是真的吗?

真相

这项研究确实存在,但是是在“退化胸腺是否能重新恢复”人体实验基础上的发现。一位科学家检测了这项实验9名参试者生物年龄时钟的外周表观基因,结果发现一年后,这些人的生物年龄年轻了1.5岁。

然而由于这项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仅涉及9名志愿者且实验仅为期一年,实验结果尚不可说可靠,还需要进一步的重复性验证和旁证。

因此,虽然这项实验为改善人类老化这一领域展现了可观的前景,但公众为“返老还童”兴奋激动还有些为时尚早。

七、吃柿子会得肾结石?

传闻

有些人说,柿子不能空腹吃,柿子不能同海鲜、螃蟹一起吃,吃了会得胃结石,甚至还有传言称一个小女孩吃了柿子和酸奶后死亡。我们还能继续吃柿子吗?

真相

吃柿子之所以容易长结石,是因为柿子里含有一种名叫鞣酸的物质,如果大量摄入,同时胃中又有很多蛋白,会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与柿子中的果胶、纤维等混在一起形成“胃柿石”,造成消化道阻塞,导致腹痛。不过,吃柿子易长结石的前提是吃鞣酸含量高的柿子,而不是所有柿子。柿子口感越涩,鞣酸含量越高,因此,最好不要吃还没有成熟的柿子。

八、哈佛长生不老药能让人青春永驻?

传闻

日前,有媒体称,香港某企业生产出“哈佛长生不老药”,并拟于明年在港交所IPO,产品能从电商平台上购买。据称吃药可以增寿20年。人类真的要实现“长生不老”了吗?

真相

实际上,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延年益寿都不是一种因素能决定的。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还是其他科学专业协会等,都认可健康长寿可以归纳为几点: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睡眠适宜等。即便未来可以证明一些单一成分物质确实有抗衰老的作用,也需结合这几大因素来考虑。仅靠服药并不足以让人长寿,更不可能让人永生。

九、伟哥加流感疫苗可杀死90%癌细胞?

传闻

近日,SCI杂志《肿瘤免疫》(OncoImmunology)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如果给带有癌细胞的实验小鼠使用伟哥(西地那非)等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再配合流感疫苗,可以减少小鼠体内90%以上的癌症扩散。癌症真的有了特效药吗?

真相

伟哥是PDE-5(5型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剂,除了著名的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功能,还有其他适应症,比如治疗肺动脉高压。《肿瘤免疫》的报告中,实验数据证明了西地那非和流感疫苗的组合能够抑制肿瘤手术后癌细胞转移的状况,这确实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需要说明的是,动物实验到人体临床验证之间还隔着漫长的实验和论证。在临床试验坐实有效之前,还不必对这种治疗方法抱以厚望。

十、癌症自愈源于心脏?

传闻

一篇名为《美国科学家揭开终极底牌:癌症自愈源于心脏》的文章声称,心脏能够分泌一种缩氨酸荷尔蒙,又称血管舒张因子,能在24小时内杀死95%的胰腺癌细胞,进而能起到彻底控制人体癌细胞的作用。并且,只有在身患重病时保持心情愉悦、积极求生的患者,心脏才有可能分泌这种救命的荷尔蒙。这真的是上帝留给人类的“重生福音”吗?

真相

经过搜索可以发现,2003年,威斯利教授确实在国外杂志《临床调查欧洲杂志》(European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表了一篇名为《四种肽减少人胰腺腺癌细胞的数量》的文章,而在网文中,2003年的威斯利才刚刚受到好友去世的刺激。

由此可见,所谓“旅游抗癌”确系杜撰捏造。那么,这四种肽真的对癌症有效吗?

在论文中,动物实验证明这种“心脏激素”对大鼠确实有效,但时至今日,尚没有相关药品经过临床验证证明对人体有效且安全。

如今,癌症已是一种“常见病”,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的统计,男性的终身患癌率高达39.3%,女性约为37.7%,关于癌症的焦虑也在人群中不断蔓延。与其盲目相信奇迹、相信“上帝的底牌”,癌症患者也许更需要合理调整心态,乐观面对生活。

立足常识 剥去谣言的科学“外衣”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朱美娟分析认为,10月谣言中,食物安全方面的谣言占比较大,比如“骆驼奶含有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小麦中的麸质对身体有害”“吃柿子会得肾结石”等。另外,秋冬季节到来,流感病毒进入高发期,诸如“伟哥加流感疫苗可以杀死90%癌细胞”此类与身体健康相关的谣言也逐渐增多。

在这些谣言中,有些是明显不符合认知的,比如“哈佛长生不老药让人青春永驻”。我们从小就被告知的一个事实,就是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药。对于这种存在明显破绽的谣言,要指出其逻辑错误或不符合常情常理的地方,引导大家分析思考,谣言站不住脚,也就不攻自破。也有一些谣言是真假相伴的,它们包含部分真实的要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引申”出虚假内容。,比如,“癌症自愈源于心脏”以国外某教授发布的一篇学术文章为基础,杜撰捏造了“旅游抗癌”的谣言。对这种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就需要把原本的事实摆出来,揭穿“伪科学”。(孝金波 燕文青)

来源/人民网

编辑/侯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