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治疗五架马车(糖尿病的治疗五驾马车是指)
糖友们!五架马车不是并驾齐驱!要有主有次!
现代治疗糖尿病,人人皆知的疗法有5种,被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好多人误以为方方面面都做好就可以控制血糖了,却不知马车跑的要有快有慢,有要先跑,有要后跑的!
五架马车指的是治疗的五个方面: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其直接作用的是饮食、运动和药物三个要素,糖尿病教育和血糖监测只是一个辅助检查手段,是确保饮食、运动、药物可以正确发挥作用的手段。
糖尿病的短期治疗中是以控制血糖为主的,那总是以控制血糖为主吗?
前边我们说了,控制血糖只是监控疾病的手段。前期以降糖为目标,是因为虽然糖尿病发病的病因很复杂,但根本是因为胰岛素出现相对或绝对缺乏,或者产生胰岛素抵抗。如果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就会导致无法产生胰岛素,进而引起糖尿病。而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尿糖增加,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所以,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目标,但是对于漫长的糖尿病治疗过程来说,控制血糖只是短期内目标,血糖正常,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才会降低。
控制饮食是最主要最主要的一驾马车!
其实一些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较轻,只需要控制饮食就可控制病症,甚至是消失。血糖、尿糖也会恢复正常水平。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也不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病情较重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若饮食控制良好,也可以促进疾病的好转,缩短病程。
在采取饮食控制时,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饥饿感,有许多患者无法坚持,会因此而放弃饮食治疗。对此,我们并不是坚决不让患者吃,而是要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比如患者可少食多餐;可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可以多吃一些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先吃菜类等副食,再吃主食。
多做运动有利于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运动不能盲目而长时间,任何事情不能一蹴而。,适当而有规律的运动,能够促进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利用。
如果做到了“达标”和“护心”,就不怕病情得不到长期良好的控制。
血糖应该尽量“达标”,维持在正常水平内。不应认为越低越好,血糖处于正常值之内为糖尿病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应当尤其受到重视!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达25%,应当重视与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及时治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发症。高危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应该采取改善血脂异常、降低高血压等措施预防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血栓等病症。
控制饮食,运动起来,驾好这两辆马车才能跑的更快、更远、更强!
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治疗方案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黄晓帆
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楚雄
有的患者得知自己患糖尿病的时候,情绪一下子落到了最低点。其最大的原因是,在人们的印象中,糖尿病是一辈子都治不好的,还可能出现各自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等,是这样的吗?
其实糖尿病虽不能治好,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控制住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一辈子与其和平共处,也就相当于“治好”了。
目前世界公认治疗糖尿病的办法被称作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即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无论对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是最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贯穿于整个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运动疗法是血糖控制的“助推器”,药物治疗是血糖控制的有力武器,长期规律的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患者的血糖变化,而糖尿病教育可使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保持良好心态。
以下逸仙药师简单介绍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治疗方案。
一、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糖尿病防治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而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采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是:合理控制总热量;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适量的蛋白质摄入量;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清淡饮食;少食甜食,油腻的食品,饮食选择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二、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可以消耗过剩的能量,防止过剩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同时运动能增加血糖的消耗,“节约”胰岛素的分泌量,也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能长期坚持运动,对于血糖控制是非常有益的。运动不仅对糖尿病的疾病控制有帮助,同样也适用于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生活习惯病。
有些轻型糖尿病患者只坚持体育锻炼并结合用饮食控制即能达到康复,具体的运动治疗方法包括了游泳锻炼法、慢跑锻炼法、打球锻炼法等。
三、药物治疗
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光靠运动,饮食都无法控制病情。这时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以下是对近年来对于Ⅰ型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些降血糖药,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Ⅰ型糖尿病主要使用胰岛素来治疗,Ⅰ型糖尿病发病年龄比较轻,通常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为主,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往往以酮症或是酮症酸中毒为首发,体型偏瘦,空腹和餐后血糖升高比较明显,并且血清C肽的浓度很低。
胰岛素治疗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胰岛素治疗相关的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却限制了血糖控制的实现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目前已经探索了包括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SGLT-2和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虽然这些药物并不能完全替代胰岛素,但使用这些药物还是可能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的血糖控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降低胰岛素用量。二甲双胍更适合用于合并有代谢综合征患者,GLP-1受体激动剂更适合最近诊断的、C肽尚存的患者,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SGLT-2则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Ⅱ型糖尿病主要用口服降糖药来治疗,必要时可加用胰岛素。通常对于经过饮食运动疗法3个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仍处于7.2~7.7mmol/L以上,糖化血红蛋白值处于7%以上,医生就会建议患者加用口服降糖药以改观血糖控制的局面。口服降糖药包括了磺脲类药物(如格列齐特)、格列奈类药物(如瑞格列奈)、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吡格列酮)、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等。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较多,因作用机制不同和作用特点也不同,在药物的选择上应因人因病因药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其中二甲双胍降糖机制多样,除了降糖外,还有降低体重,有心血管的获益等,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一线)用药,尤其适合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通常需要联用其他降糖药物加强血糖控制,二甲双胍可以和任何其他种类的降糖药物联合应用,能起到协同的降糖作用。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衰或肾功能不全者,优选的药物有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等,因为这些药物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对于糖尿病合并超重或肥胖者,优选的药物有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因为这些药物有一定降低体重作用。而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者,优选的药物有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等,因为这些药物致低血糖的风险较小。
四、血糖监测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是日常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概能反映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相对稳定,不受饮食等影响,因此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建议,在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查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1次即可。
五、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控制的重要一环,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正确认知糖尿病,平时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为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降低体重;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血糖,以调整治疗方案;正确认识糖尿病,放松心态。同时驾驭好五驾马车是控制血糖的武器,可以更好的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如出现心慌、饥饿感、头晕、大汗淋漓时,可能是发生低血糖,应给予糖水口服,并及时报告医师。如果患者有恶心、呕吐、嗜睡、头痛、烦躁、呼吸深快并有烂苹果味,应立即送医院就医,可能是酮症酸中毒。另外应定期检查眼底、眼压、肾功能、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避免糖尿病眼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保持身体清洁,皮肤瘙痒尽量少抓,以免抓破,造成皮肤损伤,引起感染,穿合适的鞋袜,柔软透气性好的衣服。
最近,有学者专家提出了新五驾马车的概念,即是在原有五驾马车的基础之上,又提出了需要降压、降脂、减轻体重、抗血小板聚集和控制血糖。新五驾马车是对老“五驾马车”的补充和完善,对控制糖尿病具有更加全面的指导意义。
【健康科普】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饮食习惯等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但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各种慢性病也随之发生,俗称“富贵病”的糖尿病在我国也由少见变成了常见。作为常见的慢性病种之一,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进展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的症状和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的症状常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有五驾马车:
一、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要了解糖尿病防治的正确知识、调整心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
二、合理饮食
做到少量多餐,总量控制。搭配合理,蔬菜为主,鱼肉适当,少盐少油、戒烟限酒。优先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
三、适量运动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一周5天,每天30分钟,运动形式可以为快走、太极拳、骑车、慢跑、健身操、游泳、各种球类等,每周最好再进行2~3次锻炼肌肉的抗阻力运动。有脏器功能损伤的患者可征询主治医生意见,在医生指导下运动。
四、规律用药
糖尿病的药物有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意按医嘱规律用药,切勿自行加药停药。
五、自我监测
糖尿病人必须监测血糖,常规可3个月测量一次,在血糖不稳定或药物调整期,次数适当增多,可达每天数次。此外,还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
如何科学饮食
科学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环节,今天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糖尿病人该怎么饮食控制呢?下面的方案供您参考~
定时(固定时间:早7点左右、午12点左右、晚6点左右,结合个人习惯适度调节)
定量(尤其主食量固定,一般七八分饱)进餐。
早餐吃好,质量好,不油腻,也不要吃撑,不仅有主食(煎饼、馒头、干米饭等选1或2种),还要有至少两种蛋白质食物(蛋1个、牛奶1袋、适量豆制品),最好有些简单加工的新鲜蔬菜搭配。
午餐吃饱(七八分饱),主食有菜肴都要吃够,食材品种尽可能多。
晚餐吃少(七八分饱) 热量低一点,油少一点,但不能饿着自己,主食和蔬菜肉不可少,吃蔬菜多于吃肉。
忌口:忌油煎、油炸食物,肥肉,含油较大的汤(如排骨汤、鸡汤、羊肉汤等)、含油量较大的坚果(如榛子、大杏仁、开心果、花生、核桃等),每日食用不超过25g左右,即为手抓一小把,放在两餐(上午10-11点,下午3-4点)之间,作为加餐。尽量少吃饺子、包子、馄饨等,少食动物内脏、鱼子、蟹黄等高胆固醇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每日不超过25g),大约两勺半的分量,忌食稀饭、糊豆、米粥、糁等。平衡膳食,食物品种多样化。
主食:五谷杂粮均可,粗细粮搭配,粗粮可占主食三分之一,如各种粗杂粮煎饼,粗粮、杂粮馒头,蒸的米饭等。正常体力活动每日总量300-400g,重体力劳动每日总量400-500g。
副食:荤素搭配合理,常吃鱼禽、蛋类、畜肉适量,不食用加工肉类。一两蛋白相当于手掌心大小,建议每天一袋奶,一个鸡蛋,两份掌心大小的肉类,厚度相当于小指厚度。多吃青菜:每天建议吃1斤-2斤,至少一半是绿叶蔬菜,可多吃、吃饱。注意:土豆、山药、藕含淀粉高,可以替代部分主食。山药可蒸着吃,但作为主食,不作为青菜。
烹饪方式建议:蒸、炖、煮、烩、拌,避免炸、煎。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肉类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
每日食盐不超过6g(相当于1啤酒盖),合并高血压者低盐饮食,少吃咸菜。肾病者慎食豆类。
水果:适量进食,血糖控制良好时(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食用,放在两餐(上午10-11点,下午3-4点)之间,作为加餐。吃含糖量较少的水果如:草莓、樱桃、柚子、苹果、火龙果等。不建议食用:榴莲,山楂,桂圆,芒果,香蕉,荔枝,干果等。
来源:CDC宣传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