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多尿多是糖尿病吗(多喝水多排尿就是糖尿病吗)
除了“三多一少” 这些症状也要小心患糖尿病
资料图片
糖尿病有很多的症状,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三多一少。三多就是尿多、喝水多、吃得多。一少,就是体重明显减少,这四个特征基本上算是糖尿病的明显特征。秣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国祥提醒,其实除了“三多一少”外,糖尿病还有不少其他特征,大家千万也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三多一少”?马国祥称, 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其实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为血糖导致血管内压力增大,从而就会刺激大脑,使大脑会分泌出口渴的信号,患者就会大量饮水。患者大量饮水就会给肾脏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从而就会小便增多。因为糖尿病会使肾脏过滤葡萄糖的功能减弱,从而导致葡萄糖随着尿液就流失了,身体缺少葡萄糖就会产生饥饿的感觉,糖尿病患者就会非常容易饥饿,饭量也会变大。虽然能吃能喝,但是因为葡萄糖的流失,导致身体无法用葡萄糖转为脂肪,体型就会极度消瘦。
除了“三多一少”特征外,皮肤问题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特征。一些糖尿病患者会发生一系列的皮肤问题,比如说皮肤干燥、瘙痒起皮,或者面部或手部出现一些红色的斑块,女性得糖尿病还会伴随着外阴瘙痒等。糖尿病患者还易出汗,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的原因导致汗液分泌异常。在这种情况下,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出汗,即使天气不热,也会经常出现满头是汗的情况。但是出汗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上半身,下半身反而非常干爽。还有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腹泻或便秘,这是由糖尿病植物神经末梢病变引起的。表现在外在就是容易便秘或者腹泻,或者二者交替进行。另外,有的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这是因为体内高血糖影响眼睛内部血管,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看东西比较模糊。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和老花眼和近视眼相混淆,一定要注意区分,去医院检查看是否和糖尿病有关。
一喝水就尿多,到底是肾好还是肾不好?尿多是咋回事?详细说给你
平日里都会建议多喝水,水分补足了有益健康,但现实生活中,每天有规律去饮水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是感觉口渴的时候,才会去喝水。还有一些人的确是有多喝水的习惯,却也有困扰,就是在多喝水的同时,尿也随之变多了,喝完水不久后就像尿尿,每次喝水都想小便,就觉得很烦,工作忙碌时,就很耽误时间。
有些人就算不是多喝水,也会出现一喝水就小便的现象,小便与肾脏的关系较为亲密,因此,在出现喝水就小便的情况后,就会想当然的觉得与肾脏有关系,只是不知道究竟代表肾脏好还是坏?尿多有没有关系?是不是与疾病相关?这一系列的问题,下面来为你一一解答。
一喝水就尿多,与肾脏有关系吗?
如果身体没有其它的异常状况,只是喝水后尿多,就算是正常的,因为水进入人体后,会通过肾脏转化成尿液,当膀胱容量满了以后,就会发出想要尿尿的信号。当然,尿多也要看什么样的尿多,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次,还是在喝水多的时候,相应的增加次数,若是在没有多喝水时,还是和平常一样,但喝水后尿仍然很多,就需要引起注意,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至于说一喝水就尿多,是肾脏好还是坏,这个没有准确的答案,要知道尿液的产生,不仅仅与肾脏相关,肾脏只是尿液生成的一个场所,尿多、尿少还与出汗量、膀胱容量,或者泌尿系统,以及一些疾病有关系,单单从尿多就来判断肾脏的好与坏,就没那么的准确了,一般肾脏好与坏,尿液还会发生其他的变化,身体也会有其它的感觉或症状。
尿多,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
夜尿多、口渴——糖尿病
尿多,可分为白天尿多或夜里尿多,两种情况代表的问题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夜里起夜明显增多,还出现口渴、口干、多喝水的现象,很有可能是糖尿病的症状,可以及时测量一下自己的血糖,避免血糖持续的升高,对血管造成严重的损害。
另外,尿多的同时,气味也发生了改变,每次排完尿,总是闻到一股烂苹果的味道,极大可能是惹上糖尿病了。
尿多、尿液呈茶色——肝脏有疾
尿液发生变化时,不仅与肾脏有关系,还与肝脏健康有着重要联系,肝脏也会参与到代谢,还需要分泌胆汁,在此过程中,如果肝脏功能出现损伤,就会影响肝脏分泌胆汁,影响胆红素的分泌,如果尿液中的胆红素过多,也就会让尿液的颜色发生改变,会出现茶色的尿液,同时,还会出现尿多的现象。
尿多、尿急、尿痛——尿路感染
排尿次数变多,还与尿道相关问题有关系,若尿道接触过多的细菌或微生物,或者说尿液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就会使得尿道受到威胁,从而引发感染,在尿路发生感染后,就会出现尿多、尿急和尿痛的症状,如果你在尿多的时候,还出现尿很急,且有疼痛感,就要怀疑是尿路感染了,需要及时治疗了。
除了与尿路感染有关,也有可能是尿道炎,当感染变严重后,不能及时的处理,就会发展成炎症。
排尿次数多,除了与疾病有关系,还可能与一些因素有关,比如说情绪、吃盐比较多,人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就很容易尿多,会频繁的想要上厕所,以此来缓解紧张情绪。还有就是平日里吃盐比较多,会导致体内的水钠钾失衡,也就会出现尿多的情况。
以上都是尿多的原因,若你有尿多的现象,只是偶尔的话,可能不是疾病引起的,大多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就比如说情绪、喝水多和吃盐多,排除这些因素后,还是频繁的出现尿多现象,就要及时去看医生,早点排查出病因,才能尽快的去治疗疾病。对于一喝水就尿多,与肾脏好坏,不建议去过分纠结,要知道肾脏的好坏,不能只从尿多去评判,当然,如果实在担心肾脏健康情况,可以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
参考资料:
1. 《尿多是不是肾不好?当心这一种情况!》·丁香医生·2019.10.8
2. 《尿的颜色深,是有什么问题吗?关于尿的 10 个秘密》·丁香医生·2020.10.16
3. 《一喝水就想尿尿,是肾不好吗?喝水多却没尿,又是咋回事?》·科普中国·2020.8.12
一喝水尿就多,是糖尿病肾病的表现吗?医生说出了实情
天气渐凉,昼夜温差悄悄拉开了距离。45岁的李女士,就像许多上班族一样,每天忙忙碌碌。可上周开始,她突然感觉身体不太对劲,感冒发热不说,喉咙还干哑得厉害。李女士想着,吃点药,多喝点温水,说不定能缓解症状。谁料,喝水后没多久,她就频繁想上厕所。这下,李女士心里“咯噔”一下。
两年前,李女士被确诊为糖尿病,一直小心翼翼地控制着饮食和血糖。她听别人说,糖尿病会损伤肾脏,一旦肾脏受损,多尿的症状就会加重。李女士越想越害怕,觉得自己是不是已经并发了糖尿病肾病,而且进入了不可逆的阶段。她急忙赶到附近的医院挂号就诊。
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阴性,不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李女士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但她的疑问还是没有解开:一喝水尿量就增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和糖尿病肾病有没有关系呢?
一喝水就尿多,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要搞清楚为什么一喝水尿量就变多,咱们得先了解肾脏是怎么工作的。肾脏就像一个精密的“过滤工厂”,里面有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三个主要“车间”。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了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蛋白质)不会被滤过,小分子物质和部分水会进入肾小囊,形成超滤液。这个过程有点像用筛子过滤沙子,大的颗粒留在上面,小的颗粒漏下去。
随后,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变成小管液。这时候的小管液量可不少,远远超过人正常情况下一天的尿液量。接下来,肾小管和集合管会把大部分水分重新吸收,就像拧干湿衣服一样,把多余的水分挤出来,流回循环系统。最后,剩下的液体就变成了终尿,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对于人体的酸碱平衡和新陈代谢非常重要,就像给身体的“垃圾”找了个出口。那么,为什么一喝水尿量就会增多呢?咱们从正常生理和异常病理两个角度来聊聊。
正常喝水,尿量增多是正常的
人一天所需要的水分和机体消耗的水分是平衡的。就像李女士这样,本来身体的水分已经够用,又多喝了一些水,身体里的水分就会变多。这时候,肾脏的“过滤车间”就会收到信号,滤过的液体变多,排出体外的尿量自然也会增加。肾脏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机体内的渗透压平衡,也就是让液体的浓度保持动态平衡。正常生理情况下,喝水量增多,尿量随之增加,这其实是肾脏正常功能的表现。
病理因素导致的尿量增多,可能隐藏着问题
正常人的尿量一天在1000~2000ml。如果24小时内尿量超过2500ml,那就属于多尿了。引起多尿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多尿,另一类是由内分泌疾病导致的多尿。
肾脏疾病引起的多尿很好理解,就像过滤器出了问题,尿液自然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慢性肾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但并不是所有肾病都会多尿,有些肾病也会少尿。
内分泌系统疾病引起多尿的机制则和身体激素有关。肾脏排尿不仅受渗透压等指标调节,还受内分泌系统的指挥。比如糖尿病、高钾血症、尿崩症等,这些疾病往往因为激素水平失衡,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血浆渗透压,导致多尿。
李女士担心自己是因为糖尿病引发了糖尿病肾病。那么,糖尿病肾病到底是什么病呢?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的“隐形杀手”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诊断糖尿病,除了要有这些症状,还需要看血糖指标。比如静脉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空腹至少8小时没有摄入食物血糖大于等于7mmol/L,或者葡萄糖耐量实验2小时的静脉血糖指标≥11.1mmol/L。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排除其他情况后,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因为肾脏在滤过过程中把葡萄糖都过滤回血液了。但如果血糖过高,就像糖尿病患者一样,肾脏就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负荷,糖就会进入尿液排出。不过,尿中含糖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一次性吃太多高糖食品或者患有某些肾脏疾病的人,也可能出现尿糖阳性。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发的一种不可逆转的并发症,对人的危害极大。它就像一颗“隐形炸弹”,早期很难被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尿常规检查可能只表现为运动后尿中的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随着病情发展,蛋白尿会越来越明显,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和一系列并发症。
健康肾脏就像一个高效的“清洁工”,能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剩物质排出体外。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过滤功能出了故障,到了终末期,可能需要依赖透析来清除代谢废物。
糖尿病肾病的出现,是因为糖尿病引起血糖升高,肾脏在滤过过程中不堪重负,糖分进入尿液,尿液浓度升高,影响了肾脏的重吸收功能,导致尿液增多。长此以往,肾脏就像一个长期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开始出现损坏。当损伤程度足够大时,蛋白质就会通过屏障进入尿液,而本应该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却因肾脏功能损失而无法被滤过进入尿液。随着病情进展,肾脏会不断衰竭,加重机体不良状态。
糖尿病分为一型和二型,但无论哪一种,久而久之都可能并发糖尿病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检查血清肌酐、监测肾功能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如何守护健康?
如果已经确诊了糖尿病,甚至出现了并发症的症状,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来提升生活质量呢?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并不是完全不能吃甜的,也不是只有甜的食物才含糖。人体内有多种代谢途径,蛋白质和脂肪进入人体后,也可以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饮食要注意的是选择能让血糖缓慢上升的食物,注意食物的配比和一天中摄入的总热量。
一般来说,总热量的55%-60%由碳水化合物供应,蛋白质占比10%-15%,脂肪25%-30%。以1:2:2的比例分配到三餐中。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用25-30千卡乘以千克数来计算总热量,选择食物时还要兼顾营养价值。
科学运动,改善健康
如今,运动疗法很受欢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到医院开具运动处方来改善健康。但要注意,糖尿病患者不能空腹运动,避免出现低血糖。运动时,应随时准备好含糖食物以备不时之需,严格按照医生处方中所限制的运动强度、最大心率和停止体征进行运动。运动后,要及时监测血糖和血压。
药物治疗,控制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靠药物。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并发肾病,血糖、血压等指标控制得越好,肾病的概率就越低。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代谢减慢,不仅需要遵从医生医嘱,按时服药来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延缓肾衰竭进展,还需要低蛋白饮食。虽然蛋白质已经损失,但日常饮食中却不可以加大蛋白质的摄入,因为高蛋白饮食会进一步增加肾脏的工作负荷。低蛋白饮食应强调优质蛋白,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状况咨询具体的食物种类和摄入量。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就像一场“健康保卫战”,需要在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上多管齐下。定期体检、及时筛查,能够在早期发现身体正在发生的问题。保持良好的习惯,才能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