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公共卫生高血压糖尿病(公共卫生高血压随访记录填写模板)

健康沈阳 0
文章目录:

健康科普堂 | 带您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管理为哪些人服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有哪些?

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

对确诊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

三、由哪些部门具体实施?

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来完成。

四、服务还需要缴纳费用吗?

不需要。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居民接受服务项目内的服务不需要再缴纳费用。

五、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现况如何?

1.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达到2.45亿,18岁以上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9%,血压控制率仅有16.8%。换句话说就是每3.6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6个高血压患者中仅有1个人能很好地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近年中青年群体发病率逐年升高。

六、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七、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八、中国糖尿病发病现状如何?

我国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已高达1.14亿。

九、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如何?。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

十、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是什么?

作为沈阳市基本公共卫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技术指导、督导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职能:

一是加强基层疾控机构及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及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认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是促进全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现、随访及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让更多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早诊断、早管理、早治疗。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防病、治疗的知晓率。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脑卒中日”及“联合国糖尿病日”等宣传日为契机,组织相关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及社区志愿者开展宣传,传播高血压、糖尿病预防、控制、治疗等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媒体及电话随访进行宣传,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相关政策,详细讲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内容、免费政策、服务方式,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好处,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提高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本期专家】

王迎春,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慢病所主任医师。从事高血压、糖尿病防制工作。

继高血压、糖尿病后,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卫

来源:【大河健康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部门9月13日公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内容。

这意味着,继高血压、糖尿病之后,慢阻肺病成为第三种纳入国家基本公卫项目的慢性疾病,它将与儿童预防接种、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项目一样,有政府兜底保障。

为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病的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经常咳嗽、咳痰、气短,还有呼吸越来越费劲。如发现不及时,或治疗不规范,也容易导致病情急性加重,甚至死亡。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约有1亿慢阻肺病患者,40岁以上人群每8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患者,每年约100万人因该疾病死亡,是我国第三大致死疾病。

作为与高血压、糖尿病并列的重大慢病,慢阻肺病的社会认知却严重不足。研究显示,中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13.7%,但中国慢阻肺病的公众知晓率不足10%,只有12%的慢阻肺病患者做过肺功能检测。

9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公开表示,我国90%以上的慢阻肺病人群由于症状较轻甚至没有症状,常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当病情发展至中重度或者极重度,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此时才干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所以他提倡在基层加强慢阻肺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早筛、早诊、早治是慢阻肺病防治的基础。其中,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此外,吸入药物是慢阻肺病稳定期治疗的标准方案,长期规范使用吸入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预防急性加重和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钟南山表示,作为呼吸病学领域医务工作者,看到慢阻肺病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他感到振奋。

在钟南山看来,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是慢阻肺病防治的第一阵线,在慢阻肺病高危人群筛查、戒烟干预、长期随访管理、康复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慢阻肺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增强,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基层,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更方便、高效和规范的医疗服务。

投入是不是负担?

9月13日,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的一场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论坛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杨汀表示,包括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在内,很多呼吸领域的专家长期呼吁把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王辰、杨汀等人曾共同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

如果维持现状,不加大对慢阻肺病防控的投入,2020—2050年,慢阻肺病的全球经济成本为4.33万亿美元(按2017年国际价格计算),相当于全球GDP的0.11%。

其中,中国慢阻肺病经济成本为1.36万亿美元(按2017年国际价格计算),相当于GDP的0.16%

“拿中国跟法国之间做一个对比,中国慢阻肺病的死亡(率)还是比较高,而且控烟的力度不如法国。医疗负担中国是人均900多美元,比法国还要高一些。”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委、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在服贸会同一场论坛上表示,慢阻肺病带来极高的成本,进一步加重了社会经济的不平衡。中国慢阻肺病的个人医疗负担比较重,需要不断改善,需要更合理的资源分配。

杨汀认为,对慢阻肺病的早期筛查、规范管理等有效干预措施的投入,不是一种负担,反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可以提供实质性经济回报。

“部分慢阻肺病患者本身有慢性病的情况下,还可能同时合并哮喘、特应性皮炎等多种2型炎症性疾病,一旦急性加重发作可能会带来更复杂危急的情况,进一步加剧患者的共病负担。因此,持续提升我国慢阻肺病同防、同治、同管水平,改善慢阻肺病死亡率高、共病负担重、经济负担重的现状是当务之急。”杨汀说。

纳入公卫能享受什么服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指,国家根据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需求,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根据此次公布的服务规范,35岁及以上居民若确诊为慢阻肺病患者,所在辖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将提供至少4次随访及1次健康检查,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会提供1次肺功能检测。

如果发现患者病情加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及时建议并协助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在转诊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和便利支持。

从制订服务规范,到人才培养,我国慢阻肺病“防线”正在持续前移。

在规范服务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组织编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要求依据规范明确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绩效目标和质量控制要求,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并将其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在设备硬件方面,多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已经配备肺功能检查仪等设备。今年7月,《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参考标准》发布,明确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应至少配备90%的必备医疗设备,包括CT、DR、彩超等。

在人才培养方面,着眼于提升基层全科医生的慢阻肺病专业防治能力,历时数年,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在多个地区试点慢阻肺病基层健康服务,大范围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不断探索和完善适用于基层的早期筛查、干预管理、分级诊疗新模式,为搭建慢阻肺病防治全国网络初步奠定了基础。

财政支持方面,国家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近年来,在国家重视和财政部门支持下,这项服务的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稳步增长,2024年提高至每人每年94元。

持续筑牢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健康中国”加油。

本文综合 国家卫生健康委 新华社 健康中国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健康科普堂 |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糖尿病管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服务对象包括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服务内容是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血糖。对确诊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由国家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居民接受服务项目内的服务不需要再缴纳费用。

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经达到2.45亿,18岁以上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9%。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疾病也正在向中青年群体逼近。另外,还有数据显示,中国18岁以上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9%,控制率却非常低,仅有16.8%。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器官,特别是对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中国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已高达1.14亿。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较低。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沈阳市基本公共卫生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技术指导、督导机构,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疾控机构及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及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认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是促进全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现、随访及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让更多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早诊断、早管理、早治疗。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防病、治疗的知晓率。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脑卒中日”及“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等为契机,组织相关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及社区志愿者开展宣传,传播高血压/糖尿病预防、控制、治疗等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媒体及电话随访进行宣传,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相关政策,详细讲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内容、免费政策、服务方式,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好处,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提高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本期专家】

王晓丽,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制所所长,主任医师。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