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白头发吗(糖尿病会不会白头发)
白发千万别染黑
很多老人为了让白发变黑,非常热衷于染发。多国研究都显示,经常染发的人,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膀胱癌的发病率都会增加。特别是中老年人,由于抵抗力低、免疫力下降,比年轻人更容易发生染发后的毒性反应、接触性皮炎,甚至肿瘤等疾病。
白发染黑非常危险
年轻人染成彩色头发的致病概率相对少一些,这与彩色染发时常常采取挑染,往往不接触到头发根部与头皮的结合部有关。而中老年人白发较多,需要大面积,甚至全头染黑,导致皮肤年复一年地吸收着染发剂,加上自身体质基础相对较差,代谢减慢,因此更容易过敏、致癌。
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应慎重染发;患有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疮疖、皮肤溃疡、血液病及肿瘤的病人,更要远离染发。
如果老人实在想染发,应尽量去专业美发店;染发前要先做皮试;要选择半永久性染色剂。中老年人染发不宜太频繁,也不要频繁更换染发剂,因为 每种染发剂添加的化学成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频繁更换,接触多种化学成分,也会增加致病、致癌的概率。如果染发后出现头皮痒、头皮红肿、皮疹等症状时,应 停止使用该染发剂;如果出现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时,提示可能有全身毒性反应,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此外,经常染发的老人还应该定期到医院做体检。(前 珍)
头发变白不等于已经衰老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现代人的生活经常暴露在社交网络之下,在这种情况下,看起来很好有时候就变成了一种压力。对于很多人来说,头发变白显然会让人看起来更老,但最新的研究显示,头发是否发白和衰老并没有确凿的关系。头发变白很有可能仅仅是身体在对抗某些疾病。
西班牙的研究人员综合了54000人30岁至60岁人口的健康状况资料。结果显示白发早生不一定与身体衰老有关,而是身体在抵抗严重疾病的结果。这个过程和谷胱甘肽有关,是一种含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存在于几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谷胱甘肽能帮助保持正常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并具有抗氧化作用和整合解毒作用。
当身体面临严重疾病时,体内的谷胱甘肽就有可能出现短缺,这时就会从头发中调取谷胱甘肽,以保证能够战胜疾病,但头发失去了足够的谷胱甘肽,就会过早变白。据研究,心血管疾病或者阿尔兹海默症都有可能引发这种情况。头发早白并非是衰老的迹象,但研究人员也表示,如果过早出现白发(30岁以前),不属于这种情况,这时很可能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头发变白反而是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标志,出现白发说明人的机体运行正常。
白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遗传性白发,我们叫先天性早白,这种遗传因素导致的白发,目前医学上很难有办法去改善。另外一大类叫做后天性白发,这种后天性白发的原因就很多了。首先像一些慢性疾病,像糖尿病患者的头发就会变得比较灰白,是因为这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对头发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影响,对头发的生长,体内这种疾病的消耗。再就是精神神经因素所导致的这种后天性白发,俗话说一夜愁白了少年头。通过减少这些诱因的产生,我们可以改善,例如如果有慢性疾病要积极地治疗慢性病,尽量地减少这种焦虑、熬夜、精神压力这些因素。
长白发就不容易得癌症?11月“科学”流言榜为你解惑
长白发就不容易得癌症?矿泉水里竟能生出虫?《11月“科学”流言榜》发布,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1.流言标题:哈佛最新研究显示,长白发能降低患癌风险
流言内容:哈佛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长白发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它能降低你患癌症的风险。
真相解读:网文介绍的研究发表于2009年,是一项通过小鼠模型探讨头发变白机制的研究,且该研究也没有癌症发生率的相关数据。“生白发能降低患癌的风险”的结论引自外媒报道,报道误读了专家观点,得出错误结论。如果白发人患癌风险更低,那老年人患癌几率将远低于青年人,这明显与现实情况不符。
来源:腾讯较真
上榜理由:这条流言是典型的“对专业报告的错误解读”,由于颠覆一般认知,又假借知名大学和科研成果外衣,极易引发网民关注和信任。
2.流言标题:蜂蜜内的果糖不会升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吃
流言内容:蜂蜜是天然食品,其中所含的糖大部分是果糖,果糖升糖指数低,所以糖尿病患者吃蜂蜜也不会血糖升高,可以放心吃。
真相解读: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不利于控制血糖,虽然蜂蜜中果糖的升糖指数确实较低,只有23,但蜂蜜中还有和果糖含量相当的葡萄糖,而葡萄糖升糖指数高达100。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B 14963—2011)对蜂蜜的质量要求,每100克蜂蜜中的果糖与葡萄糖总含量应≥60克,是一种含糖量相当高的食物,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大量食用。
来源:腾讯较真
上榜理由:在普通大众认知中,蜂蜜由于天然特性常被认为是健康食品,流言中对这一观念进行了不加条件限制的放大,如果因此导致公众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过量食用蜂蜜,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3.流言标题:矿泉水中可能生虫
流言内容:矿泉水中发现大量白色虫卵和黑色杂质,即使是品牌矿泉水也特别“脏”。
真相解读:国家对饮用水行业有严格的安全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要求瓶装饮用水不能添加任何防腐剂,对微生物的控制要求更加严格。在生产瓶装饮用水时,使用臭氧而不是漂白剂进行杀菌,这样可以将水中微生物及其孢子全部杀死,而臭氧可在24小时内完全分解无残留。而且,瓶装饮用水的生产流程十分精密,相关部门也有三方监管和质量检查,完全不必担心安全问题。新闻事件中出现的虫卵的瓶装水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也可能是未按规范流程生产的不合格产品。
来源:科学辟谣
上榜理由:瓶装矿泉水、饮用水因消费群体广泛,又涉及食品安全,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由个案而否定一个产业,对行业经济,尤其是企业发展造成冲击和伤害。
4.流言标题:宝宝头型不好,可以自己买矫正头盔调整
流言内容:要想宝宝头型长得好,就需要干预,可以给宝宝买矫正头盔戴,把头型矫正过来。
真相解读:矫正头盔的原理很简单,定制好形状的头盔会紧贴宝宝头颅比较圆的部分,为比较扁平的部分留出生长空间,这样脑袋就会逐渐向扁平的部分生长,从而达到矫正头型的目的。什么情况下使用、如何选择矫正头盔是一个专业活儿,应由专业人员给出判断,并根据宝宝当前的头型精确建模,预估头部发育情况,给出矫正方案。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宝宝头型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需要专业知识、设备及人员。目前,相应的正规医疗机构较少,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另外,多数情况下宝宝的头型是能通过改变睡姿等方式矫正,错用矫正头盔反而会影响正常发育。
来源:科学辟谣
上榜理由:随着二胎三胎政策放开、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家庭对婴幼儿产品的消费能力和意愿越来越强烈,因此围绕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方法及产品被滥用。科学辟谣亦非常关注相关领域话题的设置与传播,一方面消除年轻家长的焦虑,另一方面引导全社会健康育儿理念。
5.流言标题:吸氢气能抗肿瘤、抗衰老,包治百病
流言内容:一些机构宣称,吸氢气能够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连癌症都能治好,还能抗衰老。
真相解读:虽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氢气有减少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相关临床研究还在进行中。目前不论是科学原理,还是实际医疗应用,对于氢气的作用尚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即便在实验室或临床应用上有一些突破或进展,但目前使用氢气治疗或预防疾病仍属医疗行为,应在具备正规资质的医生指导下,在医院或医疗机构中开展,而不要选择非正规机构或家中自行操作。
来源:腾讯较真
上榜理由:以“学术成果重大突破”为卖点,特别是打着“见效快”、“疗效好”旗号的“新疗法”特别吸引眼球,而盲目信从不仅是“智商税”,也有可能耽误正常治疗。
6.流言标题:野生动物抓回家驯养好就能当家宠
流言内容:动物都是可以培养感情的,很多野生动物长得很萌也不伤人,带回家好好驯化,能当宠物养。
真相解读:对于绝大多数野生动物来说,人类的家庭环境非常嘈杂,容易使它们感到焦虑。再加上投喂的人工饲料与野外食物差异很大,对它们的健康也无益。同时,野生动物的一些习性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利用大小便标记领地,在各处留下抓痕、咬痕,经常大声吼叫等。部分野生动物还可能携带病原体,有可能使人患上疾病如鼠疫等等。所以说,野生动物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来源:科学辟谣
上榜理由:人们对宠物多样性有一定需求,但如果不强调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的共识,一方面会伤害野生动物,另一方面则可能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责任编辑:
黄维佳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分社副社长
联合发榜: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平台支持:腾讯较真、微博辟谣、头条辟谣、抖音、老爸评测、网易健康
本期评审专家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车雅敏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冉 浩 广西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吴 萍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陈 鹏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主任、研究员
来源: 科学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