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遗传性二型糖尿病(遗传性二型糖尿病能治愈吗)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2型糖尿病事出有因,这4个看看你占了几个!

糖尿病有两种,一种是一型糖尿病,另一种是二型糖尿病,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糖尿病多数都是二型糖尿病,而想要阻止这种疾病就需要知道2型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二型糖尿病的诱发原因

首先、遗传因素

二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虽然说一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二型糖尿病的遗传症状更加明显。如果在双胞胎当中有一个患一型糖尿病,那么在另一个宝宝身上患糖尿病的概率高达七成。不过父母双亲当中有糖尿病患者也不用担心,遗传性只是会增加糖尿病的出现概率,并不是说患者百分百就会患这种疾病。

其次、肥胖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身体中心型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更高,所谓中心型糖尿病也就是患者多余的脂肪都集中在腹部。可见并不是所有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都是一样的,脂肪堆积在腹部要明显比脂肪堆积在大腿跟臀部更加容易患二型糖尿病。

再次、年龄

年龄也是导致二型糖尿病出现的原因之一。在生活中常见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当中有超过一半是在五十五岁之后发病,高龄人群因为身体代谢较差,身体抵抗力免疫力也比较差,这些都是导致患者更加容易患糖尿病的原因。

最后、不良生活方式

糖尿病的出现跟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如果经常吃一些热量比较高的食物但是却缺乏锻炼,那么就很容易引起糖尿病。前者需要大量胰岛素来运送葡萄糖,长时间下去会导致胰岛细胞受损,而后者跟一人的糖尿量有一定关系。

从上述内容可以知道二型糖尿病的患病原因有些什么,虽然说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好在通过后天的调节这种情况也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二型糖尿病的预防工作。

预防糖尿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定期测血糖

只有定期测血糖才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才可以在疾病发现之后第一时间进行治疗。此外,超重以及老年人群本身属于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更加需要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

第二、保持体重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知道二型糖尿病的出现跟肥胖有一定关系,而且也已经有相关数据显示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可以让二型糖尿病的出现概率下降五成。

第三、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首先要保障在饮食当中有全面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脂肪以及矿物质,但是一定要注意比例,其中脂肪的含量要少,而想要预防糖尿病糖一定要少吃。

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子孙后代都会有人患糖尿病?恐怕不少人理解错了

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吗?答案是肯定的。

英国有研究人员对200对单卵双胞胎进行了为期20余年的观察,发现这些双胞胎在不同时间患上1型糖尿病的一致性为54.4%,2型为90.6%。而且,患上2型糖尿病主要受多个基因影响。

上海曾对1000多个糖尿病家庭进行研究后发现,父母都患有糖尿病的家庭,孩子患糖尿病的几率大于只有一方患病的家庭。如果亲属有人患糖尿病,则患病的概率要比健康人高3-4倍。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也曾发表了一篇论文显示,父亲空腹时血糖升高以及耐糖受的降低能影响后代的糖代谢情况。

由此可见,糖尿病确实具有遗传倾向。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糖尿病发病率却逐渐增高,发病人群也呈年轻化趋势。由于糖尿病具有遗传倾向,因此不少人在患上糖尿病之后比较担心,孩子以后是不是也会患上糖尿病,孩子的孩子是不是也无法幸免?

其实这些问题可能是对遗传倾向产生了误解。跟一些传染病遗传不同,父母患有糖尿病,孩子遗传的是易患糖尿病体质,而并非糖尿病本身。这也能从侧面说明,为何父母患有糖尿病,但姊妹好几个只有一个人患病的问题。

简单来讲就是,虽然易患糖尿病,但如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糖尿病就会离得远远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却成天吸烟喝酒、熬夜泡吧、久坐不运动、营养过剩,想不得糖尿病都难。

一般来讲,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比1型更强,而且患2型糖尿病的人也逐年增多。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人患有糖尿病,不建议找同样患病的另一半,孩子遗传的几率大为提高。

但是这只是建议,因为糖尿病并不影响结婚生子,后期控制较好且没有出现并发症,也和正常人没多大区别。

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孩子该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建议做好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饮食上要少吃精致碳水,比如白米饭、白面等等。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物质条件不丰富的以前,人们很少能吃到精致碳水,基本以杂粮为主。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人们的主食越吃越细,这些食物的升糖指数较高,糖尿病的发病人数也呈爆发性增长。因此,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吃点粗粮,蛋白质、碳水、维生素等分配均衡即可。

其次,适当进行运动。锻炼的好处很多,可以降低血糖,同时保持身材好看。很多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征就是肥胖,经常久坐且不喜欢运动。为了避免以后患上糖尿病,坚持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运动,不仅降血糖,还能提高抵抗力。

最后,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当父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就得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孩子知道父母患有糖尿病,即便自己还很健康,也需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听人劝吃饱饭,坚持做好上面所建议的,糖尿病基本就不会找上门了。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中国科学报,2014 年,2 月20 日,第 004 版

《中科院动物所证实父亲诱导的糖尿病易感性跨代遗传》,家庭医生报,2018 年,8 月27 日,第 005 版

东莞:兄弟俩同患糖尿病,专家提醒“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前段时间,44岁的骅叔被确诊双眼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就在一年前,他的哥哥也患上了同样的疾病。据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眼底外伤科主任王虎介绍,骅叔父母均是糖尿病患者,遗传性因素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糖友来说,家人做好糖尿病筛查比正常人更为重要。

王虎为患者检查眼睛

一直以来,骅叔的血糖控制都不太稳定,左眼眼前出现了固定遮挡感,并伴有视物发红的情况。经王虎检查,骅叔左眼玻璃体积血,裸眼视力仅为0.15。就诊当天,骅叔接受了左眼眼内注药。经过数天观察,病情趋于稳定,后进行左眼玻璃体切割术,术后左眼视力提升至0.6。

早在一年前,骅叔的哥哥忠叔也因双眼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只能看到眼前20厘米内的物体在晃动而找到王虎,但因视力下降半年后才进行手术。术后一直坚持复诊,并控制糖网进展。

“骅叔和忠叔的父母都患有糖尿病,遗传性因素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王虎表示,糖尿病患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基因遗传。对于糖友来说,家人做好糖尿病筛查比正常人更为重要。如果掉以轻心,等到全身性并发性出现时,那么对身体的损害是迅速且不可逆的。

王虎指出,糖尿病患者体内处于高血糖的环境中,对全身的脏器微血管都有影响,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是早期糖网没有任何的症状,到了中期才会出现黑影飘动、视物变形等症状,此时视力已经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要保护好视觉,一旦确诊糖尿病须马上检查眼底,建立相关病例档案并遵医嘱定期复查,尽早管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日常生活中,做到控制血糖、稳定血压、戒烟、减重。”

文、图 | 记者 文聪 通讯员 林郁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