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怀孕5周(二型糖尿病怀孕会加重病情吗)
2型糖尿病患者的福音——持续补锌12周可改善血脂水平
导读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被人们冠以“生命之花”、“智力之源”的美称,其作为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在蛋白质、葡萄糖、脂质等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项最新荟萃分析[1]对所有关于补锌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成分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筛选,分析结果显示,补锌可以显著降低T2DM患者血脂成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浓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提示,锌补充剂改善血脂水平的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40 mg/d和12周。
锌元素有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T2DM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IR),随之而来的合并症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肾功能障碍和其他相关器官衰竭。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水平、血清TG和TC与T2DM显著相关。在糖尿病患者中,氧化应激状态与HDL胆固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另外,长时间的高脂血症可持续刺激胰岛素分泌,使机体从胰岛素敏感转变为IR[2]。因此,由抗氧化微量营养素介导的机体抗氧化系统在清除脂质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此外,在T2DM患者中可以观察到氧化应激导致的一些营养物质的损失,如尿锌损失增加[4],红细胞锌浓度明显降低。有研究表明,锌补充剂可以通过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或降低肝脏丙二醛浓度(常用的脂质氧化损伤指标)来改善总氧化应激水平,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补锌在对氧化损伤标志物和血糖控制指标方面并无阳性结果[5-7]。目前关于补锌对T2DM患者血脂之影响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本荟萃分析旨在总结现有证据以确定补锌对T2DM患者血脂指标的影响。
系统检索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lar等在线数据库截至2022年9月发表的相关研究。所有关于补锌对T2DM患者血脂成分浓度影响的随机、对照、人体试验均被检索,其中暴露因素是补锌,临床结局指标为LDL、HDL、TG和TC。最终,共纳入14项随机临床试验1067例受试者。
补锌后血清TC、TG、LDL水平降低,HDL水平升高
对14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到补锌后血清TC[加权平均差(WMD)=-16.16,95%CI:-26.43~-5.89,P=0.002,图1]、TG(WMD=-13.08,95%CI:-21.83~-4.34,P=0.003,图2)、LDL(WMD=-6.18,95%CI:-9.35~-3.02,P<0.001,图3)水平均显著降低。对13项报告HDL的研究分析发现,补锌后血清HDL水平显著升高(WMD=3.76,95%CI:1.30~6.22,P=0.003,图4)。在进行亚组分析以寻找异质性来源后,除LDL外,其余成分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但大多数亚组并未改变研究主要结果。
图1. 补锌对T2DM患者血清TC影响的森林图
图2. 补锌对T2DM患者血清TG影响的森林图
图3. 补锌对T2DM患者血清LDL影响的森林图
图4. 补锌对T2DM患者血清HDL影响的森林图
补锌>12周可以显著改善血清TC、LDL和TG水平
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分析中,补锌<12周与TC(WMD=-5,P非线性<0.001)、LDL(WMD=-5,P非线性=0.07)和TG(WMD=-16.5,P非线性=0.006)呈显著负相关。
非线性剂量-反应分析表明,对于TC、LDL和TG来说,补充锌元素的最佳剂量分别为120 mg/d、100 mg/d和140 mg/d(TC:WMD=-5,P非线性<0.001;LDL:WMD=-10,P非线性=0.006;TG:WMD=-50,P非线性=0.031)。补锌持续时间(P非线性=0.406)和剂量(P非线性=0.188)与血清HDL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结语
通过荟萃分析探索不同种类的锌补充剂对T2DM患者血脂的影响,发现补锌可以显著改善T2DM患者血脂的4种成分。最重要的是,根据4种血脂成分的剂量-反应荟萃分析结果,对于TC、LDL和TG来说,补锌的最佳持续时间为12周,最佳剂量分别为每日120 mg、100 mg和140 mg。总之,研究发现在血清锌水平较低的T2DM患者中,补锌可能对T2DM患者的脂质谱有深远的有益影响,可以帮助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改善T2DM引起的并发症,尤其是对于锌缺乏者。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Heidari Seyedmahalleh M, et al. Adv Nutr. 2023 Aug 19: S2161-8313(23)01356-X.
2. Bergman RN, Ader M. Trends Endocrinol Metab. 2000; 11(9): 351-356.
3. Rehman K, Akash MSH. J Cell Biochem. 2017; 118(11): 3577-3585.
4. Saharia GK, Goswami RK. J Lab Physicians. 2013; 5(1): 30-33.
5. ?zcelik D, et al. Biol Trace Elem Res. 2012; 150(1-3): 342-349.
6. Wang X, et al. J Physiol Biochem. 2012; 68(4): 563-572.
7. Seet RC, et al. Atherosclerosis. 2011; 219(1): 231-239.
8. Perez A, et al. J Trace Elem Med Biol. 2018; 50: 560-565.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糖妈”不慌张!妊娠期糖尿病自我管理的5点建议,都在这了
#名院名医#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妊娠前已有糖尿病但未被诊断,另一种是随着妊娠期的进展而出现的糖尿病,主要因怀孕期间的激素变化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进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1. 对母亲
易造成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难产、剖宫产;感染几率增加;易患2型糖尿病。
2. 对胎儿
孕早期易畸形、自然流产;孕中期胎死宫内、巨大儿、宫内发育异常;生产后,肺发育不成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远期影响如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
1. 关注身体信号
多尿、多饮、多食、频繁饥饿、视力模糊等症状可能是高血糖的信号。
2. 定期产检
推荐在妊娠24~28周及28周后首次就诊时行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3. 家庭血糖监测
如有需要,医生可能会建议在家自行监测血糖,密切跟踪血糖变化。
妊娠期糖尿病的自我管理1. 合理调整饮食
(1)均衡膳食
确保饮食中包含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孕期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可适量增加全谷物、豆类、坚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2)少食多餐
将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五至六餐,每餐少量进食,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早、中、晚三餐的能量控制在每日总能量的10%~15%、30%、30%,每次加餐的能量可以占5%~10%,有助于防止餐前过度饥饿。
(3)控制糖分摄入
避免摄入高糖食物,如糖果、蛋糕、含糖饮料等,以及高糖水果如荔枝、葡萄等。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物和饮料,以控制血糖水平。
(4)注意食物烹饪方式
采用蒸、煮、炖等少油少盐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红烧等高油高盐的做法,有利于血糖和血压的控制。
2. 适度运动干预
适度运动不仅能够帮助控制血糖水平,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整体健康状况。每次餐后半小时进行30~4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中速散步、游泳和瑜伽。运动前,务必进行热身活动,并确保运动过程中适当补水。运动期间如出现腹痛、阴道流血或流水、头晕眼花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3. 经常监测血糖
建议在三餐前、餐后2小时以及睡前进行血糖监测。至少每天监测一次,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可能需要增加监测次数。
4. 充足睡眠
保证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
5. 注意个人卫生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增加口腔感染风险,建议每天采用巴氏刷牙法,早晚各一次,且饭后要注意漱口。妊娠期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穿棉质通气内裤,防止感染。
总之,妊娠期糖尿病虽然给孕期带来了挑战,但通过科学的自我管理和生活方式的积极调整,准妈妈能最大限度地有效控制血糖,为自己和宝宝的健康创造良好条件。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黄礼萍】
【编辑:YT 】
甜蜜的负担——妊娠期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最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我国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接近15%-20%。是妊娠期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高危妊娠疾病。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些知识。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糖尿病孕妇中90%以上为GDM。GDM孕妇糖代谢大多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II型糖尿病机会增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
葡萄糖耐量测试(即OGTT,简称糖耐)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金标准。
糖耐量试验于孕24-28周期间测定,糖耐量前夜晚餐后至少禁食禁饮8小时。晨起抽空腹血,后口服含75克葡萄糖的液体300 毫升(5分钟内喝完),分别测定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静脉血糖(从饮糖水第一口,计算时间)。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5.1mmol/L,
服糖后1h≥10.0 mmol/L
服糖后2h≥8.5 mmol/L
任意一次血糖值达到上述标准即诊断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危害有哪些?
对母亲: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手术分娩(剖宫产)
3.羊水过多
4.感染
5.产后出血
6.再次妊娠复发GDM
7.未来患上2型糖尿病
对胎儿:
1.出生时体重过重
2.早产
3.严重呼吸困难
4.低血糖(低血糖症)
5.出现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
6.其他:新生儿黄疸、低钙血症、心脏异常、死产等风险增加。
血糖不是太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加以控制,若控制较差,就需要胰岛素来治疗了。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科学饮食是基础;适当运动见成效;血糖监测很重要;药物治疗效果好;健康教育要记牢。
一、饮食调节
妊娠期糖尿病大部分的孕妇仅需控制饮食量与种类,即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饮食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纠正代谢紊乱,有助于血糖达标,从而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妊娠糖尿病孕妇要注意合理分配餐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要吃糖、脂肪、胆固醇等含量高的食物。
二、运动管理
运动疗法可降低妊娠期基础胰岛素抵抗,是GDM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每餐30分钟后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步行是常用的简单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运动后休息30分钟。
三、药物治疗
对于很多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来说,第一次听到医生建议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时,是拒绝的、恐惧的。这一反应来源于未知。其实,在孕期恰当合理的使用胰岛素是帮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顺利度过孕期。还可以为了孕后能有机会摆脱糖尿病提高机率。所以,对于孕期使用胰岛素这件事,大家要秉持乐观包容的态度!
产后应定期监测血糖,产后6-12周进行糖耐量筛查。如果血糖仍异常,应遵医嘱治疗。如检测正常,也应至少每1~3年筛查一次是否已发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如随访时发现有糖尿病前期,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或)使用二甲双胍,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编辑: 钱俣颢
责编: 董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