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血糖8属于几级糖尿病(血糖8-)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是1型还是2型,年龄并不是“金标准”

很多人会觉得2型糖尿病是大人得的,1型糖尿病是小孩子得的,这种根据年龄来简单粗暴划分并不准确。在江苏省人民医院2019年第十三届南壹社“5G夏日创造营”里,就有一对父女同患1型糖尿病,确诊时间不过相隔几个月而已。

该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涛提醒,判断糖尿病是1型还是2型,年龄并不是“金标准”。另外,靠症状来诊断疾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迟了,现代医学已经完全可以提前从“数据”来判断疾病,因此规律的体检不能少。

在南壹社“5G夏日创造营”里,有一对情况比较特殊的父女,陈先生和女儿雯雯(化名)。陈先生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是在2018年1月份。

“回家没多久,我就发现雯雯也不太对劲,喝水特别多,上厕所也多,于是带她去医院查了一下,几个月后女儿也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陈先生说,雯雯马上升小学二年级,年龄小还不太懂病情,有时候看同学吃饭吃得香,什么都想吃一下。确诊1型糖尿病后,雯雯必须开始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一天要打上四针,饮食也必须要控制,于是陈先生在学校旁租了间屋子,由奶奶来专职照顾她,也方便帮雯雯注射胰岛素。

“很多人觉得2型糖尿病是大人病,1型糖尿病是小孩病,其实两者并没有那么界限分明。”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涛告诉记者,他曾经遇到过打了17年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省人医确诊其实是2型糖尿病,17年的胰岛素其实都“白打”了。

而在青少年中,1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确实是1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但是10岁-20岁之间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现在2型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他就曾遇到过15岁的少年,体型很苗条,看着像1型糖尿病,最终证实是喝糖水饮料给喝出来的2型糖尿病,改变生活方式后,血糖也回去了,不用到注射胰岛素的地步。

“要最为准确地判断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得测胰岛功能、做免疫和基因检测。(杨彦)

糖尿病最新控制标准,看看您达标了吗?

糖尿病不得并发症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好血糖,有些人每天在吃药打针治疗,却不知道怎么样的标准才算控制好糖尿病,今天给大家说说最新的控制血糖的标准

一、正常人的血糖正常值

空腹血糖:3.9~6.1mmol/L

餐后2小时:≤7.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4%~6%

二、孕妇血糖正常值,超出对胎儿影响大

空腹血糖:≤5.1mmol/L

餐后2小时:≤8.5mmol/L

糖化血红蛋白:4%~6%

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的情况对照

轻度糖尿病:7.0~8.4mmol/L

中度糖尿病:8.4~11.1mmol/L

重度糖尿病:>11.1mmol/L

中青年、病程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者

空腹血糖:4.4~6.1mmol/L

餐后2小时:≤7.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

四、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重的糖友,血糖控制情况

餐前血糖:<7.8mmol/L

且随机血糖:<1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

五、糖尿病病情较轻的糖友血糖控制情况

空腹血糖:4.4~6.1mmol/L

餐后2小时:<7.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4%~6%

六、老年糖尿病友:70~80岁的血糖控制对照

空腹血糖:6.0~7.0mmol/L

餐后2小时:8.0~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7.0%

七、合并严重并发症或经常低血糖的患者,此类患者需要相对放宽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7.0~9.0mmol/L

餐后2小时:8.0~11.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0%~7.5%


八、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5.3mmol/L

餐后2小时:≤6.7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

九、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3.3~5.5mmol/L
餐后2小时:≤7.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说了血糖的控制标准,再来说说,到底怎么样控制血糖才好?

1、糖尿病治疗,先把心病治好

得糖尿病不可怕,心态要调整好,要积极的面对糖尿病,糖友圈曾做过一项调查,现在血糖及病情控制好的糖友,都有一个好的心态,糖尿病其实算不上病,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

2、糖尿病不能光吃药,要会饮食调节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友,都需要饮食调节。糖尿病的饮食包括控制总热量、营养均衡、少量多餐、高纤维饮食、口味清淡、水果适宜适量、少饮酒不吸烟等。

3、糖尿病治疗,运动加上血糖更好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因为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可减轻体重,增强体质;给糖友带来自信心和生活乐趣。

4、糖尿病血糖不好,适当用点药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让糖尿病人不得并发症,健康的、正常的生活,并且享受和非糖尿病人基本相同的寿命。

所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当饮食与运动控制不好血糖时就要启动药物或是胰岛素的治疗,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的用药。

5、糖尿病不得并发症,监测很重要,

糖尿病病人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了解血糖水平,决定是否用药,所以每天的血糖监测很重要,血糖不稳要每天监测,血糖平稳,一周可三五次监测,如果遇到生病或心情不好或其它特殊情况,就要加强监测频率。

不得并发症,不能光监测血糖,还要加强以下指标的监测和控制

1.血压;2.体重;3.尿蛋白;4.糖化血红蛋白;5.血脂;6.血乳酸;7、眼底;8、心电图;9.胸部X光检查。

这9大指标控制好,健康无忧,长寿自来!

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吗?

一、 血糖不正常的危害

1、 长期低血糖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 高血糖会导致患者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还会出现眼底,心血管,肾脏,神经病变,四肢麻木、感觉障碍甚至是糖尿病足等。

二、 血糖的正常范围是多少?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也是不同的!

1、健康人群:空腹血糖 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4.4-7.8mmol/L;

4、成人1型糖尿病:空腹血糖 3.9-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5.0-10.0mmol/L;

5、成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 4.4-7.0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 10.0mmol/L;

6、有并发症或者合并症的老年糖尿病:空腹血糖 5.0-8.3mmol/L;睡前血糖 5.6-10.0mmol/L;

7、没有任何并发症与合并症的老年糖尿病:空腹血糖 5.0-7.2mmol/L,睡前血糖 5.0-8.3mmol/L;

8、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 ≤ 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 6.7mmol/L。

糖尿病的发生与家族遗传、年龄、血糖代谢能力、不良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合理减重,可以有效帮助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