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不能吃什么参(糖尿病不能吃什么水果和蔬菜)

小金药师说药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哪些中药应谨慎选用?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管理应该是最重要的事了,所以,日常生活中,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很多资料和书籍都会告诉糖尿病患者哪些食物不宜多吃、哪些西药不能一起吃等。可是,对于中药能不能吃、该不该吃的问题,似乎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实际上,中药作为中医药体系的一部分,传统理论较少关注其对于血糖的影响作用。那么,面对临床日益复杂的诊疗实际,糖尿病患者究竟怎样选用中药呢?

首先,糖尿病患者选用中药,可能存在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

  1. 选用中药直接治疗糖尿病或缓解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2. 选用中药治疗感冒、消化不良、便秘等与糖尿病基本无关的其他疾病。

对于第一种情形,服药方式一般是中药汤剂,兼用中成药。由于中药汤剂一般由中医师开具,基本不存在西医开中药汤剂,或者是自我药疗的情况,所以,基本都能在辩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选药组方,也基本不考虑哪个中药可能会影响患者血糖管理。简单地说,只要是符合中医药辨证论治理论所选的中药,就可以给患者用,基本不考虑其对血糖的影响作用。

对于第二章情形,服药方式一般是中成药,也会选用中药汤剂。而中成药既可以由中医师开具,也可以由西医师开具,其中部分OTC药品(非处方药)更是可以直接在药店购买。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不辨证用药的情况,也就必须要考虑中药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需要考虑的因素至少包括以下2类:

  • 剂型因素。很多中成药在制剂过程中使用了糖类,例如蜜丸、一部分颗粒剂和片剂等。根据《中药药剂学》的统计,水溶性颗粒剂目前最常用的辅料就是糖粉(蔗糖结晶后的细粉)和糊精,片剂的辅料和包衣也可能涉及糖粉或糖浆,而蜜丸更是含有药粉量1-1.5倍的蜂蜜(还原糖不少于64%),而这些糖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额外的负担,需要通过饮食或药物的调整来平衡和消化这种负担。所以,糖尿病患者选用中成药时应注意这些因素,现在也有很多无糖型的中成药可供选择,例如感冒时可以选用无糖的感冒清热颗粒。

  • 药物因素。临床经验发现,一些中药能够引起血糖的意外波动,例如人参、甘草、鹿茸等,但并不是在所有使用这些中药的人群身上都发生,只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意外的血糖升高。现代研究发现,这些中药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可使血糖升高,减弱降血糖药的功效。至于为什么有些患者服用后血糖升高而有些患者不升高,就可能与药材性效质量和机体状态有关了。所以,稳妥起见,糖尿病患者服用含有人参、甘草、鹿茸的中成药时,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笔者曾参与一例血糖不明原因升高的临床会诊,最后在停用含有甘草的中药成方制剂后,血糖才得以稳定。

综上,糖尿病患者在选用中药时,应尽量前往中医科辨证论治后选用汤药治疗。如果要选用中成药,应注意其中一些特殊的中药成分和制剂辅料,尽可能选用无糖的专供药品。如果选用了含糖或不知是否含糖的中成药,或者是含有人参、甘草、鹿茸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中药的中成药,应密切监测血糖并作出饮食或西药降糖药的调整,血糖异常时,应及时停药或换药。

四类老人不宜吃参!牢记

中医认为,夏季宜补气。于是,初夏时节,购买参类产品补气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但是,是否所有人都适合用参进补,不同体质该怎样挑选参类产品,怎样吃参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参类产品种类繁多

日前,记者走访北京市朝阳区近10家中、西药店发现,市场上的参产品种类繁多,且价格差别大。参产品按种类分主要有:吉林长白山产的人参、朝鲜半岛产的高丽参及产自美国、加拿大的西洋参;按加工方式分主要有:参片、参膏、参粉三大类;售卖形式一般分为散装及盒装,盒装一般比散装要贵。以人参片为例,散装人参片100克最低价为150元,而一盒包装精美的100克人参片则要卖到298元。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人参并有文字记载的国家。我国《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认为人参味甘,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对人参药理作用的经典表述,一直影响到当代。人参的发现、采集、栽培和应用源于中国,后来传至日本和韩国,再后来传至北美和欧洲。随着中医文化的传播,外国人也逐渐认识到人参的药效作用,以美国为例,人参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占草药市场的15%~20%,是美国人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

参本身也有很多种类,按生长环境可分为野山参与园参。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15年以上的参被称为野山参,非常少见;市面上售卖的人参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培育出来的园参。参类按加工方法可分为生晒参、白参和红参。人参品种不同,功效也各有差异,因此需要先辨别个人体质,再选择合适的参。生晒参性微凉,味甘,经常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者,或糖尿病、癌症、肾炎等慢性疾病患者可适量用其进补。白参功效与生晒参类似,但功效较弱。红参温性,具有补气温阳作用,适合阳气虚弱者,平时怕冷且手脚易冰凉的人适合吃。高丽参产自朝鲜半岛,是红参的一种,适用于冬季肢冷畏寒、阳气不足者,如老年人及妇女寒证、阳虚证的人群。西洋参原产于北美地区,和其他参类不同,西洋参是一种“清凉”参,具有滋阴补气、生津止渴、除烦躁、抗疲劳的功效。需要提醒的是,吃参也有季节之分,一般春天、夏天或早秋,天气较热时可吃生晒参、西洋参,晚秋和冬天,天气较冷时可吃红参。

虽然有研究显示,人参的提取成分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但目前只是在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得到了验证。目前尚没有实验论证,吃人参就能有效预防癌症。

吃参进补并非人人适合

中医有句话说,该用人参时用人参,人参是补药;在不该用人参时使用,人参就是毒药。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等功效,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补身。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孙树侠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有四类老人尤其不宜用人参进补。

有胆囊炎或胆结石的老人

参类中含有的人参皂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会抑制胆道排泄,从而使胆汁变稠。临床上发现,长期服用人参的人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会高。且中医认为,急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均为湿热旺盛,服食人参会助湿热,使病情加重。

易失眠的老人

失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脑皮层过于兴奋,导致体内的平衡受到影响。参类中的人参皂苷Rg类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会使失眠的人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这类人吃参,不仅不能够促进睡眠,反而会加重失眠的情况。

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

人参中含有抗脂肪分解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具有蛋白质特性的肽类物质,其中的天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都有抗脂肪分解的特性。这种抗脂肪分解的物质,能抑制体内脂肪的分解,促进组织器官的脂肪增加,而脂肪的增加对患有动脉硬化的患者极为不利。高血压患者一般血管弹性差,其原因也多是血管壁脂肪堆积。因此,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患者不宜食用人参。

血液黏稠度高的老人

参类中含有的人参总皂苷成分,有促进红血球生长的作用,本身血液黏稠度就比较高的人,再让红血球生长,会令血液黏稠度更高,那么病情就很难好转。

此外,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老年病科主任医师谭子虎表示,人参性热,有口腔溃疡、经常口干舌燥、手心脚心发热的人不适宜服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吃,但也要酌情减量;感冒发热时一般不宜服用人参。因发烧时心悸剧烈,服用人参会提高血液循环,使心悸更甚、使病情加重;凡气盛、身热、脉滑实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实热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孙树侠表示,身体健康者过多使用人参进补,非但无益于健康,甚至还会招致疾病。尤其是怀孕后期的孕妇、婴幼儿、少年儿童、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更不可盲目服用人参。身患疮、疥、痈或咽喉肿痛者,服用人参后可能导致疮毒大发、经久不愈等严重后果。

吃参别配几样食物

不论是人参还是其他进补品,谭子虎认为都要根据病人的体质来辨证施治。中医建议有气虚体弱者,宜进补人参制品,以补气养血,调整阴阳平衡。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虚”是指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用参类进补可调节机体恢复健康状态。

孙树侠表示,人工种植的五年以下人参为食材,五年以上的为药材。人参作为药食同源的食物,一般情况下,食用小剂量会促进人体健康,食用量每天不超过3~4克。谭子虎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参片、参粉和参膏在疗效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剂型不一样,吸收速度上人参膏会稍快。

此外,服用参类产品时,如要配以其他药材或补品,建议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两位专家总结,参与以下几种食物搭配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葡萄。参类与葡萄同吃影响人体对参类的吸收,从而降低保健效果。因为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

茶。茶叶含有鞣质,易与人参皂苷结合,不易被人吸收。茶叶还含有咖啡因等物质,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参类也有类似作用,因此同时服用参和茶容易使人出现睡眠质量降低、烦躁、头痛等现象。

萝卜。中医认为,萝卜下大气、消谷,现代研究表明,萝卜消食利尿。人参大补元气,吃萝卜却可破气,这样人参就起不到滋补作用了。此外,大部分的滋补品都有补气作用,故均不宜与萝卜同时服用。

红果参不能随便吃!这7类人千万要避开,正确吃法一次说清

一、真实案例:吃错红果参,阿姨连夜送急诊
上个月,云南的李阿姨听说红果参能补身体,一口气吃了半斤新鲜果子。结果半夜胃痛难忍,被家人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她本身有慢性胃炎,红果参的粗纤维刺激了胃黏膜。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再好的东西,吃不对也会伤身!


二、哪些人不能吃红果参?

  1. 爱上火的人要注意
    红果参补气效果强,像平时容易口干舌燥、脸上长痘的人,吃多了就像往火堆里添柴,可能加重便秘、口腔溃疡。有个简单判断方法:早上起床觉得舌头很红,舌苔发黄,这类人最好少吃。
  2. 胃不好的人小心
    特别是胃炎、胃溃疡患者,红果参里的粗纤维就像小刷子,会摩擦发炎的胃壁。门诊遇到过患者吃了红果参干后胃出血,治疗了半个月才好。
  3. 月经量大的女性
    云南本地人都知道,来例假那几天绝对不吃红果参。它活血的作用会让经期延长,有位姑娘不信邪试了试,结果月经量比平时多了一倍,吓得赶紧停吃。
  4. 孕妇和哺乳期妈妈
    这个群体最要谨慎!去年有个怀孕5个月的准妈妈,听信偏方吃红果参安胎,结果引发宫缩差点早产。哺乳期妈妈如果实在想吃,建议先咨询医生。
  5. 过敏体质要当心
    有人吃完半小时就起红疹子,还有人喉咙发痒。最保险的方法是第一次吃时先舔一点果皮,观察2小时没反应再吃。
  6. 血糖高的人控制量
    别看红果参吃着不太甜,其实含糖量比苹果还高。糖友老张做过测试:吃完10颗新鲜红果参,血糖值从6.8飙到9.2。
  7. 胃肠疾病患者
    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等患者千万别碰。去年有个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连续吃三天红果参粥,直接便血住院。

三、红果参怎么吃才安全?

  1. 健康人群的吃法
    每天新鲜果子不超过15颗(约50克),果干控制在8片以内。云南本地人最爱两种吃法:
  • 切片晒干泡水(3片 500ml温水,可反复冲泡)
  • 炖鸡汤时放5颗新鲜果,既提鲜又营养
  1. 特殊人群替代方案
    胃不好的人可以试试红果参蜂蜜膏:取果干10片煮烂,加2勺蜂蜜调成糊状,每次吃1小勺。既保护胃黏膜,又能吸收营养。
  2. 急救小妙招
    万一吃多了不舒服,马上喝温盐水(1杯温水 半勺盐),能缓解胃部刺激。如果出现严重过敏,要立即就医。

四、选购红果参的小窍门

  1. 看外形
    优质鲜果表皮发亮,捏起来有弹性。警惕表面有白霜的,可能是用硫磺熏过的陈货。
  2. 闻味道
    正常果干有淡淡草药香,如果闻到刺鼻酸味,说明保存不当发霉了。
  3. 查包装
    正规产品包装上必须有SC食品生产许可证号,产地要认准云南文山、红河等核心产区。
  4. 试口感
    好果干入口先酸后甜,劣质品会有苦涩味。买散装时可要求商家提供检测报告,重点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指标。

五、这些传言别轻信

  1. “红果参能治癌症”
    目前没有任何权威研究证实,某直播间卖的“抗癌红果参膏”已被监管部门查处。
  2. “空腹吃效果更好”
    大错特错!空腹吃更伤胃,最好在饭后1小时食用。
  3. “放得越久药效越强”
    鲜果冷藏最多存7天,果干密封保存不要超过1年。发霉的千万不能吃,可能产生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