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病人血糖为什么高(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理想目标是)

长江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血糖意外飙升,原来是这个病作怪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12日讯平时饮食等方面都很注意,血糖却突然飙升怎么回事?8月12日,面对前来检查的糖尿病患者曹静,武汉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王煕说,胰腺癌兴风作浪就会导致糖尿病人血糖升高,而且糖尿病人患胰腺癌的比率比一般人群要高,研究表明,胰腺癌患者中40%-60%合并有糖尿病。

69岁的曹静患糖尿病五年多,平时很注意饮食,早晚各检测一次血糖,血糖一直控制得较好。今年以来,曹女士总感觉人不舒服,饭也吃不下,多吃两口就觉得肚子胀,偶尔还会有隐隐作痛的感觉。

12日早上起床,曹女士觉得头晕乏力,腹痛不止,家人赶紧送往武汉市中医医院。检查发现,曹女士胰腺上长了一个肿块,临床诊断为胰腺癌。

肿瘤科主治医师王煕表示,糖尿病患者中胰腺癌的发病率确实比一般人群高,这是因为糖尿病人血糖长期升高,胰岛细胞持续受损,严重干扰胰腺正常功能,极易诱发胰腺癌细胞的形成和增殖。

专家指出,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很有可能是胰腺分泌功能出现问题,需要引起警惕。胰腺癌症状与糖尿病有许多症状相同,容易让病人混淆,比如体内胰岛素升高、多食、多饮、多尿及消瘦等症状,大家通常想到的是Ⅱ型糖尿病,忽视胰腺癌的可能性,所以多数人发现胰腺癌时已经是晚期。

“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得胰腺癌,大家不必过于忧虑。”王煕表示,一般来讲,胰腺癌早期的糖尿病,容易出现在60岁以上女性患者当中,而且患病时间较短,没有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但是体重在短期内下降比较明显。类似患者,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肿瘤标志物检测和CT检查,及早发现胰腺癌迹象。(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薄云娜 实习生孟雨洁 陈诗颖 卓祺)

【编辑:叶子】

糖尿病人吃粗粮为什么血糖还升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患上糖尿病之后,医生会给病人忠告,在平时要常吃粗粮,常吃粗粮有利于血糖的稳定。但是有的糖尿病人在平时常吃粗粮,血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反而导致血糖上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有可能是陷入了吃粗粮的误区。

1、选错品种

常见的粗粮有燕麦和荞麦还有大麦等,这些食物对血糖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是有一些粗粮就并不如此,比如黄米等粗粮,这类粗粮对血糖的影响比吃大米饭还要大,到时候会导致血糖迅速飙升,所以经常把这类粗粮当作主食来吃的话,那么当然会引起血糖升高了。

2、吃得过量

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但是粗粮毕竟是两谷类食物,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是非常高的,测量提供的能量和精白米面的能量差不了多少,所以在平时应该避免过量吃粗粮,一定要注意,并不是粗粮吃得越多就越好。

3、烹调不当

有的糖尿病人喜欢把粗粮研成粉末,然后用开水来冲服食用,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使用方法,因为粗粮经过加工之后更容易被人体快速吸收,吃了之后会引起血糖上升。有的糖尿病人喜欢用电饭煲蒸煮粗粮,虽然这样是能够改善口感,但是长时间蒸煮之后的粗粮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那么也是会引起血糖上升的。

糖尿病患者吃杂粮的正确方式

糖尿病人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吃粗粮方式,首先要控制粗粮的量,每天最好是吃50到150克左右的粗粮,大约占主食总量的1/3就可以了。同时还要注意测量品种的选择,最好是选择燕麦和荞麦以及黑麦,还有小米和玉米以及薏仁,但是一定要避免黄米等品种的粗粮。

还应该正确选择烹调方式,在做饭的时候,可以用一部分粗粮代替大米,这样混合搭配起来做主食,还可以选择杂粮面条和杂粮馒头,但是一定要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来选择。

糖尿病无非就血糖高点,怎么还引起尿毒症?警惕:莫让无知害了你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肾内科医师,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与各种肾脏病患者打交道。给大家说个你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像我们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血透加腹透总共的数百名尿毒症患者中,是因为糖尿病导致做透析的病人可以占到总透析人数的1/3还要多。在平常人眼中,觉得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我人又没有什么不舒服,该吃能吃,该睡能睡,吃嘛嘛香。这其实是极其危险的想法,糖尿病它就是一个沉默中的杀手,防不胜防,为什么我要把“糖尿病”说得这么坏?看完本文大家即可明白。

糖尿病!你知道多少?

我们常讲三高三高,这其中一高就是“高血糖”,其主体便是“糖尿病”。它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并没有因为医疗水平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放缓脚步,反而是患病率、发病率急剧上升。预计到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总人数将达到6.42亿之多,这是什么概念,全球也才70来亿人口。

糖尿病与肾脏病的关联

●不少人的观点说“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一些”,这是极其片面的看法。我们在临床上最要担心的就是糖尿病所带来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拿急性并发症来讲,当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再往上就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注意,这是可以致命的。再拿慢性并发症来讲,全身多个脏器均可累及,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感染以及今天要给大家分析的“糖尿病肾病”。

●由于篇幅有限,对于糖尿病的其它并发症在这我就不过多讲解,下面直接切入主题,给大家理清糖尿病与肾脏病的管理那。对于肾脏的理解,很多人会误认为它是“性能力强弱”的代表脏器,其实不然!在现代医学的观点看来,它就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一个代谢器官。我们所用的需经过肾脏代谢的药物、人体的肌酐、尿素氮、微球蛋白等毒素的代谢以及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都需要依靠我们的肾脏来完成。

●正是基于肾脏的这些功能,所以它的血供是极其丰富的,它就是要依靠这种高灌注状态来完成各种废物、毒素的代谢,从而清除出体外。所以除了肾动脉、肾静脉外,肾脏中的数百万个肾小球它就是由各种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等构成。话分两头,我们再看看肾脏的损害是怎么跟高血糖搭上边的。

肾小球

●注意,我们人体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它将破坏我们动脉的内皮系统,引起动脉的粥样硬化,这就是病变的基础。上面给大家讲到,我们肾脏中发挥滤过作用的肾小球它是由众多的细小动脉构成的,而这些小动脉在高血糖状态下 也可发生病变,最终引起各个肾小球的硬化。肾小球硬化代表着什么呢?即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肾功能减退,尿液中可出现本不该出现的蛋白,肌酐、尿素氮等毒素清除不出去,所以化验血时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会升高,这就是糖尿病引起肾脏病的根本原因。

●那么肾脏病它又急慢性之分,糖尿病作为一个慢性疾病,故对于肾脏的损害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达质变的过程。那么慢性肾脏病根据 肾小球滤过率的高低又可分为1期、2期、3期、4期、5期。这个第5期我们在临床上称之为终末期肾脏病,也就是大家常讲的“尿毒症”。在尿毒症状态下肾脏的数百万个肾小球几乎已经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所以此时的病人有肾脏也等同于没有肾脏,因为他的肾脏已经没有功能了。解决办法无非就两种,要么选择肾移植,要么选择透析,别无他法。

我有糖尿病,该怎么避免患上尿毒症?

●这其实就讲到了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办法,在这我告诉大家,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30%-40%的患者将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尤其是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如没有及时的临床干预,每年的尿蛋白增长速度可达10%-20%,10-15年后进入显性肾病,而且还是不可逆的。我可以告诉大家,当你出现尿微量蛋白时,完全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普通的尿常规尿蛋白这个项目还有可能提示阴性。等发展到糖尿病肾病4期、5期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高血压、急性心衰时一查发现已经是疾病晚期。

●所以对于慢性病治疗,我的心得就是重在预防,重在平时的疾病管理,这不仅仅只是靠医生,更重要的还是得靠患者自己。所以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解决办法,我的临床经验就是三级防治措施,并且在不同的病期、不同的治疗对象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一级预防,防止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微量白蛋白尿是重要的危险信号。由于很多罹患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罹患有高血压,所以这一级上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这两样事做好,我告诉大家,问题不大。

●对于二级预防,就是防止早期的糖尿病肾病发作为显性的糖尿病肾病,即从微量蛋白尿期发展为大量蛋白尿期。具体所做的事情还是一样,严控血糖、血压,选择具有肾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如某某普利、某沙坦类的。在三级预防上,就是防止或者说尽最大的可能延缓显性糖尿病肾病发作为终末期肾脏病。在这一、二、三级的预防中,原则就是以上讲到的几点,具体的临床诊疗措施根据病人具体的疾病情况、临床特点综合决定。

目标上血糖的控制目标建议空腹血糖5.0-7.2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建议控制130/80mmhg以下,如果尿蛋白的排泄率>1g/24h,,血压更严格,需要在125/75mmhg以下;血脂上总胆固醇要控制在<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甘油三酯<1.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mmol/l,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才是正解。

作者寄语: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本文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地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没有健康保健观念的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人人关注肾健康##关注她健康#@南方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