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胰岛素德谷(糖尿病胰岛素德祐)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福音!首个可溶性双胰岛素制剂在国内获批

5月2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生产的诺和佳®(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在中国的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诺和佳®在去年9月被纳入国家优先审评审批目录,加快了在中国上市批准的速度。

“随着2型糖尿病进展,糖尿病患者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指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个月血糖仍未达标的患者,应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大龙教授指出。

“在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药控制不佳的患者中,起始胰岛素是目前糖尿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临床中起始胰岛素治疗仍面临较大挑战。如何更好的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一直都是研发胰岛素制剂的理想目标;另外出于对多次注射和低血糖的恐惧等因素,也影响了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作为首个可溶性双胰岛素制剂,诺和佳®(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由70%的德谷胰岛素和30%的门冬胰岛素组成,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两种组份在结构上互不干扰,独立发挥德谷胰岛素长效平稳无峰降糖优势,以及门冬胰岛素快速降糖作用,兼顾基础血糖与餐后血糖控制,实现优势互补。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的杨文英教授表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使用更少的胰岛素剂量达到有效降糖的同时,可以显著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作为中国首个双胰岛素,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获批上市将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带来更多获益。”

诺和诺德中国企业副总裁张克洲指出:“诺和佳®是胰岛素发展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创新,它是基础胰岛素(德谷)和餐时胰岛素(门冬)组成的可溶性制剂。经皮下注射后,两种成分中的德谷胰岛素形成可溶的多六聚体长链,作为胰岛素储库缓慢而持续释放德谷胰岛素单体,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超长效作用;而门冬胰岛素起效快,作用峰值高,持续时间短,发挥餐时胰岛素作用。”

(责任编辑:齐钰)

「每日一药」降糖药——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

作者: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 陈玉婷


药品分类:胰岛素类降血糖药

本药可用于哪些疾病?

☆ 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

本药有什么特点?

☆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是首个由超长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组合而成的双胰岛素制剂。

☆ 本品含70%德谷胰岛素和30%门冬胰岛素,两种组分在制剂中独立存在,皮下注射后各自发挥作用。基础成分德谷胰岛素可在皮下注射后形成稳定的可溶性多六聚体储库,德谷胰岛素单体逐渐从该储库中分离,被持续和缓慢地吸收入循环系统,并通过脂肪酸侧链与白蛋白可逆结合,从而获得超长、平稳的降糖作用,作用时间可达42小时。餐时成分门冬胰岛素在注射后以单体的形式迅速入血起效,提供餐时胰岛素的降糖作用。

相比普通胰岛素,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有什么优势?

☆ 与基础胰岛素类似物比较,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能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同时,与预混胰岛素比较,减少肩部效应(即预混胰岛素的中效成分与餐时成分产生的效应叠加),更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

如何使用这个药品?

☆ 本品可单独给药,也可与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联合使用,或与餐时胰岛素联合使用,可随主餐每日一次或每日两次给药。

☆ 本品仅供皮下注射使用。

应用本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 本品不得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注射给药可能引起严重低血糖。

☆ 本品不得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给药可能改变药物吸收。

☆ 本品不得在胰岛素输注泵中使用。

☆ 不得使用注射器从预填充注射笔的笔芯吸取本品进行注射给药。

☆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可于腹壁、上臂或大腿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应始终在相同区域内轮换,以降低脂肪代谢障碍的风险。

☆ 漏餐或无计划的剧烈体育运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如果胰岛素的给药剂量远高于胰岛素的需要量,则可能会发生低血糖。胰岛素剂量(特别是基础-餐时胰岛素给药方案)应与食物摄入和体力活动相匹配,以尽可能降低低血糖风险。

本药有哪些禁忌症?

☆ 对德谷胰岛素或本品中任何辅料过敏者禁用。

特殊人群可以使用本品吗?

☆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本品在孕妇中尚无任何临床经验。

☆ 儿童注意事项:本品在中国18岁以下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 老人注意事项:本品可用于老年患者。建议加强血糖监测,并个体化地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如何获取该药品?

☆ 本品为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到医院药房或有资格销售处方药的药店才能获得。

如何保存该药品?

☆ 首次使用前:密闭,2-8℃,避光保存。

☆ 首次使用后或随身携带的备用品。

☆ 可在室温下(不超过30℃)保存,也可2-8℃冷藏保存,最多可保存4周。


审稿专家: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 主任药师 傅永锦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糖友降糖新选择,使用时需要知道这几点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王阿姨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她的血糖波动越发难以控制,空腹血糖时常偏高,餐后血糖又总是超标。

尽管她已经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规律运动,甚至服用了多种降糖药物,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家人看着她每天为血糖烦恼,心里也不是滋味。

一次复诊时,张医生在详细了解了王阿姨的病情后,向她推荐了一种新型胰岛素——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这是近年来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个新选择,它的名字听起来有些拗口,但它背后的科学原理却让人眼前一亮。

1. 什么是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医生耐心地向王阿姨解释:“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是一种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的固定比例复方制剂,专为需要联合使用基础和餐时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设计。

”它的“一支搞定”特点让王阿姨听得直点头,但她还是有些疑惑,这种胰岛素究竟与传统的胰岛素有什么不同?

科学解析:德谷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的神奇组合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由两种成分组成:德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其中:

德谷胰岛素是一种超长效基础胰岛素,它的作用时间可以长达42小时,能够提供稳定的全天候血糖控制。它的作用机制在于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在皮下缓慢释放,形成平稳而持久的降糖效果。

门冬胰岛素是一种速效胰岛素,主要用来控制餐后血糖。这种胰岛素在注射后10-20分钟内就能起效,帮助快速处理餐后血糖升高的问题。

研究表明,这两种胰岛素按照固定比例(70%德谷胰岛素 30%门冬胰岛素)联合使用,可以同时控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减少注射次数,提高治疗的便利性。

2. 王阿姨的疑虑:新胰岛素真的靠谱吗?

尽管张医生的解释很清楚,但王阿姨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她问:“这种新胰岛素效果真的好吗?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张医生微微一笑,给她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临床证据:科学研究为新选择保驾护航

2021年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较传统胰岛素治疗组显著降低,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这一点对王阿姨尤为重要,因为她之前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夜间低血糖曾让她吃过不少苦头。

此外,一项中国本土的临床研究也发现,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在控制血糖波动方面效果更佳,对亚洲人群有较好的适应性。张医生特别提到:“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已经在多个国际和国内研究中得到证实。”

3. 用药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千万别忽略

听到这里,王阿姨开始对这种新型胰岛素心动了。但张医生提醒她:“虽然这种胰岛素用起来方便,但使用时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射时间的选择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通常每天注射一次,最佳注射时间是晚餐前或者睡前。不过,具体的注射时间需要根据个人的作息习惯和医生的建议来调整。

2)初始剂量的设定

张医生为王阿姨制定了详细的剂量调整计划,初始剂量根据体重计算,然后结合血糖监测结果逐步调整。张医生强调:“胰岛素的个体化剂量非常重要,不能盲目加量或减量。”

3)低血糖的预防

虽然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低血糖风险较低,但患者仍需警惕低血糖症状,如出汗、心慌、头晕等,尤其是在夜间。张医生建议王阿姨随身携带一些糖果,以备不时之需。

4. 控糖不止靠胰岛素:饮食与生活方式同样重要

张医生在叮嘱用药的同时,也特别提醒王阿姨:“胰岛素只是控糖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同样重要。”

饮食调节:小细节,大影响

张医生建议王阿姨采用“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中的“三少一多”原则:

少油:避免高脂肪饮食,减少胰岛素抵抗。

少盐:控制钠摄入,预防并发症。

少糖:少吃高GI(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

多纤维:增加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延缓血糖上升。

张医生还特别提到,“饭后百步走”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好习惯,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引起低血糖。

5. 中医智慧:以平衡为本

在与王阿姨的交流中,张医生还引用了一句中医谚语:“血糖如秤,一头沉则不稳。”他解释说,中医讲究阴阳调和,糖尿病的治疗也要注重身体的整体平衡。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与脾虚、肾虚密切相关。张医生建议王阿姨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健脾补肾的中药,如黄精、山药等,以辅助改善血糖控制。

6.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能带来什么改变?

三个月后,王阿姨再次来到张医生的诊室。她兴奋地说:“这次的血糖控制总算让我放心了!”她的糖化血红蛋白从原来的8.5%降到了7.3%,夜间低血糖的情况也没有再发生。

王阿姨的故事其实只是众多糖尿病患者中的一个缩影。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优化。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出现,为许多无法通过传统治疗手段有效控糖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7. 写在最后:科学与生活的结合,才能真正控糖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既需要科学的治疗手段,也离不开患者的自律和坚持。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诞生无疑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大进步,但它并非万能解药。正如张医生所言:“用药可以控糖,但生活方式的改变才能真正掌控糖尿病。”

希望每一位“糖友”都能像王阿姨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方法,过上健康而有质量的生活!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