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眼白充血怎么办(糖尿病眼白充血严重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友看东西发红 当心青光眼

古稀之年且患糖尿病20余年的老唐,两周前开始看东西发红,之后开车右眼突然看不清仪表盘了,特来医院看病。经检查老唐被诊断为糖尿病性青光眼。

糖尿病性青光眼是糖尿病导致眼睛失明的重要因素,其发病机理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础上产生新生血管,虹膜与新生血管黏连,新生血管不断向前房角延伸,导致虹膜根部和房角紧紧黏连,逐渐使房角闭锁,致使眼压高而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糖尿病性青光眼发展快,因为新生血管的管壁非常薄,很容易破裂引起前房积血,而且时出时止,又很难吸收,故能致人失明。当然,也有个别人的出血自行吸收消失。

糖尿病性青光眼的主要特点是,早期患者没有明显不适,当病情逐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有轻微头痛、眼痛、视物模糊及虹视等,经休息后消失,故易误认为视力疲劳。病情加重,眼压升高,会头痛剧烈,甚至恶心呕吐,止痛和降眼压药可缓解;如果止痛和降眼压都不能解决,只能手术治疗。开始对视力影响小,但视野可出现缺损或缩小,由于长期高眼压的压迫,视神经逐渐萎缩,最后视野消失致盲。

糖尿病性青光眼治疗主要有药物、激光、手术治疗等,但控制血糖、血压是贯彻始终的。糖尿病患一定要进行糖尿病相关性眼病筛查,每年至少做一次眼科检查(视力、散瞳查眼底、眼科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血糖控制不佳者应当每季度检查一次;平时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光线黑暗下长时间看手机;防紫外线。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下面情况一定要及时去眼科就诊: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眼胀、眼部疼痛、畏光流泪、复视、重影,特别是看东西有缺损等;戴眼镜后视力无提高;看书或看电视时眼睛容易疲劳。(罗建国)

糖友眼睛红,诊治并不同

本文作者:

许毓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刘 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医学科中心副主任、眼底及视网膜科(北)主任

最近3个月,糖尿病患者刘奶奶发现自己的眼睛经常发红,而且看东西变得很模糊,不过没有太明显的不适感。她以前得过“红眼病”,感觉这次的症状也差不多,就自己买了些消炎眼药水用,后面就没在意这件事了。结果最近几天,刘奶奶的右眼几乎看不到东西了,“这是咋回事!不要吓我哦!”到医院就诊后,刘奶奶被告知是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要往眼睛里面打针治疗。她很奇怪:“同样是眼睛红,治疗居然还能不同啊?”

类似于刘奶奶这样的困惑,临床其实并不少见。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眼睛红,诊断治疗为何不同呢?

01

糖尿病咋会引起眼红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于正常水平。想象一下,眼睛就像是一座精密的城市,有着血液供应的“道路”和道路周围的“建筑物”和“信号灯”。而高血糖就像是城市中的交通事故,导致道路不畅,建筑损坏,最终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当“事故”发生时,信号灯就会亮起红灯,提示交通出现问题。同样,糖尿病患者的眼睛红也是这种“红灯”信号,提醒我们需要更关心身体的健康。

02

能发出“红眼”信号的糖尿病相关眼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眼底出血

视网膜位于眼球后方(眼底),是一片感光的组织,而其中最敏感的感光区域则被称为黄斑部。高血糖会伤害眼睛视网膜微小血管,使这些血管从血管壁凸起,形成微小的凸点,覆盖着变形膨大的“微动脉瘤”,形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种情况下,血液渗透到视网膜中,导致视网膜中央的黄斑部膨胀和水肿。这可能呈现局部或弥漫性,导致患者在看东西时焦点变模糊,画面出现浮动感。

除了高血糖损伤视网膜微小血管、形成微型动脉瘤外,由于血管功能减退,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养分给视网膜。为了弥补血液供应不足,我们的眼睛试图在视网膜上生成更多的小血管。而为了生成这些小血管,我们眼睛会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并扩散至整个眼球,造成视网膜和结膜出现新生血管,引起“红眼”。然而,这些新生血管无法健康地生长,容易发生渗漏和出血,导致眼底出血。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虹膜新生血管

青光眼是一种我们经常听说的眼部疾病。那么,到底什么是青光眼呢?眼睛会持续分泌类似水的液体,而这些液体最终会离开眼睛,进入血流中。如果眼睛的排水系统出现问题,液体无法顺利离开眼睛,不断在眼球内积聚,会增加眼睛内的压力,压迫到神经。这就被称为青光眼。

那么,这与糖尿病的“红眼”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在前文说了,为了弥补糖尿病造成的血液供应不足,眼睛会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促进更多的小血管生成,并扩散至整个眼球。这些因子会刺激眼球排水系统周围(虹膜)生成新生血管。这很容易影响眼睛排水系统的功能,导致液体无法正常排出,眼压就会上升,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时患者呈现眼痛或头痛,视觉模糊及“红眼”。

糖尿病性干眼与结膜炎

“干眼”字面意思就是眼睛缺水,实际上是因为眼泪的质和量有问题,不够量又不够稳,这就导致了眼睛干燥。糖尿病患者经常会感到眼睛干,有时候想揉揉眼睛,这一方面是因为血糖高,血液供应不足,影响到眼睛泪液分泌系统,导致泪液减少;另一方面,糖尿病还可能导致泪液分泌系统的出口处出现脂质栓子,它容易引发眼睛泪液系统反复发炎,导致眼皮外翻,结果脂质栓子越来越难顺利排出,干眼的状况也越来越严重。顺带一提,泪液系统的反复发炎还可能导致“红眼”。

再说说眼白的地方,就是结膜,也能分泌泪液。但在高血糖的影响下,结膜细胞的泪液分泌功能也受损,泪液减少,稳定性下降。这样一来,结膜细胞的表面就受损,功能也受到影响,再加上泪液异常,又会加重结膜细胞的损害,减少结膜细胞的数量,形成了恶性循环。结膜一旦受损,容易被细菌和病毒感染,于是就有可能得结膜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红眼”了。

糖尿病对角膜的损伤与角膜炎

角膜的损伤,包括外层的角膜上皮、内层的角膜内皮以及角膜神经的受伤,这可能导致眼睛变红。糖尿病直接影响角膜上皮细胞,让它们的黏附能力变差,结果角膜上皮容易脱落。更甚者,高血糖还让角膜上皮细胞发生变性,破坏了它们的保护作用,这意味着当角膜上皮受伤后,细胞修复和再生都会受到阻碍,使角膜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导致眼睛发炎,变得“红眼”。

这种“红眼”不同于一般的角膜炎,患者不容易感到疼痛,因为高血糖削弱了角膜的感觉,同时减少了维持眼睛正常状态的能力。这种削弱让眼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变弱,眨眼的次数也减少了,导致泪液的分泌减少。而泪液减少,加上质量的下降,使得角膜上皮的功能出现问题,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让“红眼”持续得更久。

03

不同“红眼”的治疗方法各不同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眼底出血这类疾病,我们会选择一种叫“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方法来治疗。有点像修理房子,我们会用激光来“修补”视网膜上的问题区域,就像我们修理房屋漏水一样,让血液流畅,缓解眼睛缺氧的情况,防止新的问题血管生长。有时,如果眼睛出现黄斑水肿,医生可能会像给花用除草剂一样,通过向眼内注射一种叫“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阻止眼睛内部的血管生长,减轻水肿。对于一些眼睛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眼科手术”来治疗一些眼内出血、血管过度生长等问题,就像我们修剪盆栽一样。这样可以迅速解决一些棘手的眼部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虹膜新生血管这类疾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处理方法类似,我们同样选择“视网膜激光光凝”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来缓解眼睛缺氧的情况,阻断血管生长,减少新生血管。此外,就像我们浇水时给花松土一样,我们通过β受体阻断药、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调节眼内排水系统,有助于控制眼压。此外,采用一些特殊的引流物植入方法,就像在花园里使用排水系统一样,加强眼压控制。

对糖尿病性干眼、结膜炎、角膜炎这些疾病,我们可能会像给花浇点水一样,用一些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或者自体血清,来帮助治疗眼睛的干燥和角膜问题。有时候,眼睛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肥料”,就像我们为花加点肥一样,医生可能会开一些眼膏、眼药水,甚至可能要用到眼罩,来帮助眼睛康复。

总体来说,当糖友们发现眼睛变红的时候,一定要警惕,不要不当回事儿!糖尿病性眼病只有早期治疗的效果才比较好,因此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出现情况一定尽快就医,避免拖延治疗耽误病情。

04

糖尿病前期人群如何预防进展

正常血糖为空腹血糖<6.1毫摩/升,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下简称为OGTT)2小时血糖<7.8毫摩/升。而处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糖代谢状态被称为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毫摩/升但<7.0毫摩/升,且OGTT 2小时血糖<7.8毫摩/升。这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称为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减低:当空腹血糖<7.0毫摩/升,并且OGTT 2小时血糖≥7.8毫摩/升但<11.1毫摩/升时,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称为糖耐量减低。

防治糖尿病前期的有效手段是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建议如下。

1.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定时定量进餐,建议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宜食适量肉类,因白肉 (鸡鸭鱼肉) 比红肉 (猪牛羊肉) 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低一些,可适当用白肉代替红肉;粗细粮均衡搭配。

2.合理运动:肥胖/超重者应减轻体重,坚持锻炼,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登楼梯、爬山坡等。应注意的是,运动项目、强度要与自身年龄、爱好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

3.调整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还应该保持愉悦的心情,提升幸福感,这些都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4.降糖药预防:有部分降糖药物可以用于糖尿病的预防,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糖尿病前期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仍为生活方式的干预。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眼睛视物模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试试这六种中成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毛细血管周围的细胞坏死,进而导致内皮细胞变薄、内屏障功能受损,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由管内渗到组织中,造成视网膜病变病变和功能障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高血糖不仅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同时也导致视网膜神经元的损伤,两者为视力下降的共同原因。

今天罗大夫就参考糖尿病患者眼睛视物模糊,和大家谈一谈有哪几种中成药可以助力阻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一、芪明颗粒[1]

主要成份:由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组成。

功效:益气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

适应症:用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中医辨证属气阴亏虚、肝肾不足、目络瘀滞证,症见视物昏花、目睛干涩、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口渴喜饮、便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为3~6个月。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胃脘不适等。

注意事项

1.服用本药期间仍需服用基础降糖药物,以便有效的控制血糖。
2. 服用本药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3. 脾胃虚寒者,出现湿阻胸闷、胃肠胀满、食少便溏者,或痰多者不宜使用。
4. 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ALT的轻度升高,尚不能完全排除与本品有关。
5. 服药期间出现胃脘不适、大便稀溏者,可停药观察。
6. 与大剂量养阴生津、活血化瘀中药合用,或与大剂量扩张血管药物合用,应咨询有关医师。

二、双丹明目胶囊[2]

主要成份:女贞子、墨旱莲等。

功效:益肾养肝,活血明目。

适应症:用于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症见:视物模糊,双目干涩,头晕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疗程为4个月。

三、杞菊地黄丸

主要成份: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效:滋肾养肝。

适应症: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 儿童及青年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2. 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慎用。

四、六味地黄丸

主要成份: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效:滋阴补肾。

适应症: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用法用量(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五、明目地黄丸

主要成份: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

功效:滋肾,养肝,明目。

适应症: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用法用量(浓缩丸):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

禁忌:暴发火眼者忌用,其表现为眼白充血发红,怕光、流泪、眼屎多。

注意事项

1.儿童应用时应先到医院检查眼部情况,如无其它眼病方可服用。
2.如有迎风流泪,又有视力急剧下降,应去医院就诊。

六、石斛夜光丸

主要成分:石斛、人参、山药、茯苓、甘草、肉苁蓉、枸杞子、菟丝子、地黄、熟地黄、五味子、天冬、麦冬、苦杏仁、防风、川芎、枳壳(麸炒)、黄连、牛膝、菊花、蒺藜(盐炒)、青葙子、决明子、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

功效:滋阴补肾,清肝明目。

适应症: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丸 (9g),一日2次。

参考文献:

[1]芪明颗粒说明书.

[2]双丹明目胶囊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