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爸爸糖尿病越来越瘦(爸爸有糖尿病后代怎么控制)

长江网 0
文章目录:

男子突变“甜食控”一周暴瘦10余斤,原是患上糖尿病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15日讯男子15天内陡然大变样,不仅饮食口味无“糖”不欢,每天睡十余小时还不够,并频发四肢瘫软无力,一周暴瘦十余斤,直到血糖“爆表”才就医,好在医生及时救治化险为夷。

年仅40岁的程勇(化名)是某企业的业务总监。频繁的熬夜应酬已成为他工作的常态,但最近半个月来,他时常晚上8点就觉得非常疲惫早早入睡,第二天上班还呵欠连连,总觉得没睡够。就连饮食口味也大变样,每餐都要甜食果腹才够味,甚至喜欢喝各种碳酸饮料和高甜奶制品。近1周来,他频感双腿痉挛无力,体重以每日三四斤锐减。吓坏的他赶紧请假来到附近的长江航运总医院诊治。接诊的肾病内分泌科专家郭爱莉主任询问病情后,确诊为糖尿病。即刻为他进行了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怎么好好的就“突然”患上糖尿病了呢?郭爱莉解释,糖尿病初期大部分人没有明显不适,可能只有疲乏易困等症状。患者入院后查糖化血红蛋白严重超标,就证明他的血糖升高不是近几天的事,起码是半年以上。在郭爱莉的追问下,程勇才回忆起父亲曾患有糖尿病。仗着年轻而且事业起飞期,为了工作长时间饮食、作息不规律,以致机体生物紊乱。郭爱莉提醒,青壮年人群如果饮食、生活习惯突然发生明显改变,比如突然喜欢吃甜食、猛喝饮料,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排除糖尿病隐患。(记者汪文琪 通讯员金静 周珊)

【编辑:朱艳琳】

糖尿病患者,为何消瘦?医生坦言:5大因素致瘦,现在了解还不晚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一、他明明吃得不少,为何却日渐消瘦?

“医生,我父亲最近胃口挺好,饭量也不算小,可为什么人却越来越瘦?”

这是在门诊中,我最常听到的疑问之一。许多糖尿病患者或家属都会困惑:明明没有刻意节食,甚至有时候食欲还比以前更旺盛,可体重却在不知不觉中下降,整个人看起来越来越消瘦,甚至有些力不从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事实上,糖尿病患者的消瘦并非偶然,而是身体内部发生了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结果。消瘦的背后,隐藏着糖尿病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今天,作为一名长期研究糖尿病的临床医生,我就来为大家详细解析糖尿病患者为何会消瘦的五大原因,希望能帮助更多人及时发现异常,避免病情恶化。

二、糖尿病导致消瘦的5大主要因素1. 血糖过高,身体被迫“燃烧”脂肪和肌肉

糖尿病的核心问题在于胰岛素功能异常。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细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能量。然而,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时,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导致血糖升高。

那么,身体如何获取能量呢?

当细胞“吃”不到葡萄糖时,机体便会启动“备用能源”——开始分解脂肪和肌肉蛋白,以供能量需求。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导致患者体重下降,形成典型的糖尿病消瘦体质

在中医理论中,这种现象可类比于“阴虚火旺”。中医认为,糖尿病(消渴病)患者体内“津液亏虚”,导致能量代谢紊乱,最终出现“形体消瘦、口渴多饮”的症状。

2. 多尿导致营养流失,影响体重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三大症状之一是多尿,这背后同样隐藏了消瘦的原因。

当血糖过高时,肾脏会努力排出多余的葡萄糖,而葡萄糖在尿液中排泄时,会带走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甚至包括部分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长期如此,机体的营养摄入与消耗不平衡,体重自然下降。

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导致乏力、精神差、肌肉萎缩等问题。这种情况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尤为常见,值得特别关注。

3. 代谢紊乱,影响蛋白质合成

正常情况下,人体会不断合成和分解蛋白质,以维持肌肉质量和器官功能。然而,在糖尿病状态下,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受损,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下降,分解却加快,导致肌肉流失加剧。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糖尿病患者即便没有明显的脂肪消耗,也会出现肌肉萎缩、四肢无力的情况。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除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老年患者,建议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鱼类、蛋类、豆制品等)的摄入,同时配合适量运动,以防止肌肉流失过快。

4. 胃肠道功能受损,营养吸收障碍

糖尿病不仅影响血糖,还会损害胃肠道功能。部分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自主神经受损,出现糖尿病性胃轻瘫、肠道蠕动减弱等问题,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常见表现包括:

· 吃一点就饱,甚至出现恶心、呕吐

· 胃胀气、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

· 体重下降但食欲尚可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调整饮食结构,如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

5. 并发症消耗体能,导致体重下降

糖尿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可能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这些慢性并发症会进一步消耗患者的体能,导致体重下降。

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进一步加重营养流失,导致恶性循环。

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消瘦,一定要警惕是否存在隐匿性并发症,尽早检查,防止病情恶化。

三、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过度消瘦?

1. 合理控制血糖: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稳定血糖水平是防止消瘦的关键。

2. 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均衡摄入,避免单一饮食模式。

3. 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能量消耗过多。

4. 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关注体重变化、肌肉力量,以及是否出现慢性并发症的征兆。

5. 关注胃肠道健康:避免暴饮暴食,少量多餐,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胃肠调节药物。

四、结语:早了解,早预防,健康相伴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糖尿病的消瘦问题,往往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能早发现、早干预,完全可以避免进一步的健康损害。

糖尿病管理,不仅仅是“控糖”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综合调理身体各方面的平衡。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更多糖尿病患者和家属理解消瘦背后的真正原因,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干预,让健康的体重管理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

愿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之道,远离消瘦困扰,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能吃能喝却日渐消瘦,4岁孩子患上糖尿病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白菲斐 陈海华 李燕妮

提起糖尿病,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中老年人或是肥胖人员的形象,然而,在湖北襄阳市妇幼保健院,却接诊了一位4岁的糖尿病患者,不仅年龄小,还非常瘦。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成斌提醒,儿童如果出现“三多一少症”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岁的乐乐,近1个月似乎特别爱喝水、特别能吃饭、特别能尿尿,但肉眼可见比以前消瘦。一开始,乐乐的爸爸妈妈并没有重视,但最近一周,爸爸妈妈发现乐乐不玩耍了,精神也越来越差,于是带着乐乐来到襄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

乐乐的样貌,引起了该科副主任医师王成斌的警惕,他立即给乐乐进行了末梢血糖检测,乐乐的血糖值竟然高达25.6mmo1/L(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尿常规显示:酮体3 ,葡萄糖3 ,潜血1 ,蛋白质2 。

“糟了!乐乐可能是发生了儿童危急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王成斌当机立断,将乐乐收至儿科PICU 病区,并在李静娈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紧急抢救治疗。经检查,乐乐被确诊为“I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6小时的有效治疗后,乐乐的病情趋于稳定,2天后转出PICU病区来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住院期间,工作人员对乐乐的爸爸妈妈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家属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合理监测血糖水平,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乐乐血糖逐渐稳定在正常水平内。

王成斌介绍说,糖尿病是终身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儿童糖尿病中90%是1型糖尿病,需要胰岛素的终身替代治疗,且需在自我监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和饮食管理、运动治疗等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治疗的目的是消除高血糖引起的临床症状,积极预防并及时纠正酮症酸中毒,纠正代谢紊乱,力求病情稳定,使患儿获得正常生长发育,保证其正常的生活活动,预防并早期治疗并发症。

王成斌提醒,当家长知道孩子患上糖尿病时,应该积极面对,使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自律的精神。“许多患上糖尿病的儿童,长大后身心健康,都能成为社会中优秀的一员。”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