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多尿能治吗(糖尿病人多尿症状)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糖友要少喝水,以防多尿?医生辟谣:这样喝水,比吃降糖药还有用

上周某三甲医院急诊收治了一位患者林某,来到医院时已出现嗜睡状态,呼吸深快。医生查体发现林某皮肤极度干燥,显然是脱水造成的,最后经过检查诊断为酮症酸中毒。原来林某有糖尿病史3年,平时血糖一直控制欠佳,继而一直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特别是喝水多和尿多。

近一个月林某听信了朋友说糖尿病患者少喝水,就能够改善“三多一少”的症状,所以特意限制了饮水量,哪怕是非常口渴,这样做的确让林某上厕所小便的次数减少了,但不久林某就逐渐出现疲乏和食欲下降,并且症状逐渐加重,于是被家人送到了医院。糖友们少喝水,就能缓解糖尿病吗?内分泌科医生说:这样喝水,才有利于血糖平稳。

糖尿病患者少喝水的危害

其实,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并不是多喝水引起的,相反正因为多尿导致身体失水过多,才会经常感觉到口渴而需要多饮水。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糖的升高,使尿糖也相应升高,从而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而导致的多尿。所以少喝水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多尿症状的。而且,糖尿病患者少喝水还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由于多尿容易引起体内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另外一个更大的危害,就是导致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由于少喝水引起少尿,体内生成的酮体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在身体里蓄积,从而引发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这样喝水,有益血糖平稳

首先要明确的是,只要血糖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的范围内,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是可以减轻的,但这并不代表糖尿病患者就不需要多喝水,相反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比正常人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多喝水可以增加血容量,使血糖稀释,更容易控制高血糖,还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另外,多喝水促使多排尿,体内产生的酮体及时排出,还能够预防酮症酸中毒。

在喝水量、喝水方式和喝水种类方面,根据我国和欧盟推荐的慢性病患者饮水量建议,在没有心功能不全和心功能衰竭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每天饮水量最好保持在1-2升,或者达到2升以上。在喝水方式上,医生并不提倡把一天的饮水量在短时间内喝完,可以平均分为三个时间段去喝,即早餐后、中餐后和晚餐后,这样更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另外在喝水种类方面,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饮用果汁、碳酸饮料和酒精,这些水会使血糖升高,而应该是纯净水、白开水或矿泉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不仅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喝水,正常人同样也要多喝水,因为有研究显示,正常人每天喝1升水以上,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如果你今天还没喝足够多的水,赶紧行动起来,喝水去吧!

#生命摆渡人# #谣零零计划#

糖尿病可以逆转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糖尿病至今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如果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理论上讲是不可能逆转的。但是,医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使糖尿病高危人群延缓发病时间,甚至终身不发病;也可以使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延迟并发症的发病时间,甚至终身远离并发症。

研究发现,对早期、高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强化饮食干预,在体重明显改善后,代谢指标(包括血糖等)可以逐步恢复正常,病情达到临床缓解状态,甚至部分患者可以多年不需要用降糖药。从这个意义来说,可以实现糖尿病的部分“逆转”,从而使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糖尿病有8种病理生理机制,其中,主要核心病理机制有两个。一个是胰岛细胞功能的缺陷或者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乏,临床上常见于1型糖尿病。另一个就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的工作效率降低,也可以理解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在临床上主要见于2型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90%,1型糖尿病约占5%。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虽然很复杂,但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因素还是比较清楚的。例如,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同时不爱运动;肥胖;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和生活方式。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β细胞功能越来越差,胰岛素抵抗越来越重。这些诱发因素中有一些是无法控制的,如年龄和遗传因素,但是也有很多因素是可以干预和控制的,如不良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甚至逆转早期的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人群还不能算是糖尿病患者,但是血糖要比一般人群高。如果这个时候进行干预,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糖尿病前期人群一般不用吃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多数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一部分新发的、糖尿病病程不长的已确诊患者,特别是肥胖人群,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尤其是体重减轻后,糖尿病病情随之消失。有些患者甚至能把胰岛素和降糖药都停掉,并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4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尽早干预。这种干预可以真正逆转糖尿病。即使控制不住,最终确诊为糖尿病,这些干预对患者后期的糖尿病治疗和管理也会很有意义。

要敏锐地早期识别糖尿病。“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三多”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是指体重减少。但很多患者并没有“三多一少”的表现,而是通过查体发现自己患上了糖尿病。另外,还要警惕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异常现象,比如伤口不易愈合、身上经常长疖子等。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如果有这些异常就要到医院进行糖尿病筛查。极个别的糖尿病患者早期表现出低血糖反应,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虽然目前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办法,但是有效控制高血糖的方法非常多。大部分患者长期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保持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延长并发症的发病时间,也是一种糖尿病治疗的“逆转”。

(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05日 17 版)

糖尿病有没有机会逆转?关于糖尿病的防治,你需要知道这些

对于咱们中老年朋友来说,糖尿病是非常棘手的一种疾病,体内的血糖值过高,意味着我们需要警惕各种并发症,一旦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轻则生活受到影响,重则有生命危险。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一个问题,就是糖尿病究竟有没有机会逆转?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如果你是一型糖尿病的话,就意味着天生的胰岛素绝对缺乏,而且没有逆转的机会,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不过,我国九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是二型的,而它的致病因素,一般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这类患者经常会出现以下几个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消瘦。

二型糖尿病患者有机会逆转吗?

说实话,有一定的机会,但是有条件的。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在糖尿病前期,病情并不严重,而且个人身体素质较好的话,通过一段时间的干预调理,确实有可能恢复正常,甚至是做到终身不发病,长期不用药,那么这种情况,也可以被称为逆转了。

再次强调,糖尿病前期是很关键的一个时期,这个时候处于一个“摇摇欲坠”的时期,在糖尿病前期的人,血糖会比正常人群高一点,但干预好,远离糖尿病是有可能的,干预不好,那注定会变成糖尿病。这时候你有绝对的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很多新发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不长,身体素质较好,在清淡饮食,减肥降脂之后,糖尿病的病情也会随之消失,并且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健康状态。

当然,能做到这一点的患者还是少数,大多数患者,还是要做好与糖尿病长期相伴的准备,而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调理血糖,同样不能忘记。

关于糖尿病的防治,你需要知道这些

专业人士倡导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分别针对潜在人群、糖尿病患者,以及伴随并发症的人,但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有共通性,接下来就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防治建议。

首先,通过运动来控制BMI指数。BMI指数是我们判断一个人肥胖与否的金标准,体重/(身高*身高),如果算出来在18.5到23.9以内,就代表体重正常,如果超出标准,甚至突破28,就意味着肥胖,需要通过运动减肥。

运动减肥的方式有很多,像中老年人比较推荐慢跑,快走、打羽毛球,打太极,八段锦这些比较舒缓的运动。每天运动时间半小时左右,能够微微出热出汗就够了。此外,如果是第一次尝试运动的话,建议循序渐进,运动量慢慢往上叠加。

其次,控制饮食清淡。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限制高糖饮食,把那些甜品,巧克力,含糖饮料什么的拉入黑名单,还要减少油脂的摄入。脂肪摄入过多,不仅会引起肥胖,还可能诱发脂肪肝,引起胰岛素抵抗,对血糖控制不利。

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果蔬,至少250g水果和350克蔬菜,搭配谷薯杂粮,鱼虾瘦肉更好。

然后,糖尿病患者也要调整好作息,劳逸结合,才能维持内分泌稳定。同时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多出去走走,多交流,让身体多分泌好的激素。

最后,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重另外两个指标的控制——血压和血脂。一般来说,收缩压控制目标140 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维持在2.6 mmol/L以下

还有一件事也不能忘,就是定期去医院检查两样东西

一个是血糖,另一个是并发症情况

我们的家用血糖仪只能测出来血糖指标,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才更值得关注,能够反映过去两三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是我们控糖成果的见证。

并发症的筛查也同样重要,包括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足部情况检查,心脏超声等,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筛查项目。毕竟比起单纯的血糖升高,最可怕的往往是并发症。

总的来说,糖尿病虽然普遍,但是大众对糖尿病的知晓率还是有点低的,所以希望大家看完本文,可以对糖尿病多一点了解,健康生活,远离糖尿病。

参考资料

[1]《糖尿病可以逆转吗》.人民网.2021-11-05

[2]《糖尿病:重视治疗和预防》.人民网.2020-06-26

[3]《老年≠社会弃子!糖尿病特殊群体应得到关注》.健康界.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