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称期糖尿病空腹不高(妊娠期糖尿病的空腹标准是多少)
明白营养比例,科学制作食物!孕妈妈控制血糖没那么难
怀孕前已患有糖尿病的妈妈通常会格外注意饮食与营养,但在出现糖代谢异常的孕妈妈中,有80%—90%是在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即妊娠期糖尿病。孕妈饮食量大、精致、营养,运动量减少,容易摄入糖过多导致体重增长过多、过快,如每周增长1公斤,这些都将提升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数据显示,它的发病率为1.31%~3.75%,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属于妊娠期糖尿病A1级的孕妈妈不必恐慌,单纯用饮食治疗即可把血搪控制在理想范围。
空腹血糖小于5.8mmol/L 可饮食调整
妊娠期糖尿病的特点是空腹血糖偏低、餐后高血糖明显、易出现肾性糖尿。特别是孕妈年龄高于35岁,孕前超重或肥胖、有过糖耐量异常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反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有过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流产史,巨大儿分娩史、胎儿畸形、羊水过多史;或本次妊娠期胎儿大于孕周、羊水过多等,都是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孕妈健康、胎儿发育、分娩与婴儿发育皆有不良影响,部分孕妈妈格外关心血糖,一天7至10测成为常态。如果测到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小于5.8mmol/L,餐后血糖小于6.7mmol/L,则属于妊娠期糖尿病A1级;如果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5.8mmol/L,餐后血糖大于或等于6.7mmol/L,则属于妊娠期糖尿病A2级。
原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营养科 , 现苏州市立医院围产营养专科主任陈沁指出,A2级孕妈需饮食治疗,加胰岛素治疗才能把血搪控制在正常范围,而A1级的孕妈只需单纯用饮食治疗即可。如饮食治疗一两周后仍无法达到控制标准,则按血糖控制不良入院,进行药物治疗。
三大营养素比例要安排明白
据介绍,孕期糖代谢异常的营养治疗是个性化的,不可一概而论。医生会根据孕妈妈个人生活习惯,结合病情、年龄、身高、体重、孕前的BMI值、体重增长情况、活动强度、季节、胎儿大小等因素,确定总热量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既能达到理想的孕妇及胎儿体重增长,也能避免热能过低导致低血糖、酮症或体重下降。
通常情况下,每天、每公斤体重控制总热能为30Kcal—38Kcal。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45%-55%,蛋白质占总热能15%-20%,脂肪占总热能30%以下;增加膳食纤维能降低过高的餐后血糖。但陈沁强调,如果饮食控制失败,要尽早就医使用胰岛素。
科学制作食物也能降GI
血糖生成指数(GI)对于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并不陌生,它能反映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情况,因此根据它选择和制备食物有利于保持血糖稳定。
除了食物种类和碳水化合物的种类、数量影响GI,食物的加工与制作同样影响GI。比如烹调使食物易消化,熟食GI通常比生食物高;土豆泥GI高于土豆丝,土豆丝GI高于土豆片。因此可以通过更科学的制作食物方式达到降低GI的目的。
首先是粗粮不要细作。如白面包GI为70,混入75%-80%的大麦粒的面包GI为34,孕妈妈可以用粗制粉、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白面包。
其次是简单做,急火煮,少加水。食物的软硬、生熟、稀稠、颗粒大小对GI值都有影响,通常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多,食物的糊化越好,GI也越高。因此孕妈妈食物尽量简单加工,蔬菜和谷粒减少切、磨,并在餐前15分钟补充水分,餐时和餐后两小时无需额外摄入液体。
第三是注意高低搭配。高、中GI的食物与低GI的食物搭配会有中等GI,高GI食物叠加则GI更高。混合膳食是中、低GI的食物,比如饺子、包子、馄饨、猪肉炖粉条、馒头配鸡蛋炒木耳、米饭配鱼等。
此外,食用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也有利于血糖控制,如芹菜、竹笋、魔芋、木耳、菌菇类等,是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来源。
除了看GI,还要看GL
但仅关注GI是不够的,陈沁建议孕妈注意血糖生成负荷,即GL,由食物的GI乘以所摄入食物的实际碳水化合物的量,再除以100得出。低GL有利于血糖控制,GL大于20为高、GL为11-19是中等、GL小于10为低。
比如西瓜GI为72,孕妈食用一块净重120g的西瓜,通过查询食物成分表可知每100g西瓜的碳水化合物为5.5g,得出食用的120g西瓜含碳水化合物6.6g。72乘以6.6,再除以100得出4.75,属于低GL食物,因此吃一块西瓜,可以认为对血糖影响不大。
但陈沁表示,不同的人对于食物的血糖反应不一样,不同的孕周对于食物的血糖反应不一样,不同的病情对于食物的血糖反应也不一样,因此在医学营养治疗的个体化饮食方案之外,健康教育、运动、监测与药物治疗也要同步关注。
TIPS
合理设定餐次时间也利于控制血糖
少量多餐,定时定点定量也是孕期糖代谢异常的营养治疗的关键之一。
早餐可在7时—8时食用,食物占全天总热能的10%—15%;中餐可在12时—13时进行,热能占比约30%;午点可在15时—16时进餐,热能占比5%—10%,晚餐在18时—19时食用,热能占比30%; 晚点可在21时—22时或者睡前30分—1小时食用,热能占比5%-10%。■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孕妈妈控制血糖没那么难
怀孕前已患有糖尿病的妈妈通常会格外注意饮食与营养,但在出现糖代谢异常的孕妈妈中,有80%—90%是在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即妊娠期糖尿病。孕妈饮食量大、精致、营养,运动量减少,容易摄入糖过多导致体重增长过多、过快,如每周增长1公斤,这些都将提升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数据显示,它的发病率为1.31%~3.75%,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属于妊娠期糖尿病A1级的孕妈妈不必恐慌,单纯用饮食治疗即可把血搪控制在理想范围。
空腹血糖小于5.8mmol/L 可饮食调整
妊娠期糖尿病的特点是空腹血糖偏低、餐后高血糖明显、易出现肾性糖尿。特别是孕妈年龄高于35岁,孕前超重或肥胖、有过糖耐量异常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反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有过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流产史,巨大儿分娩史、胎儿畸形、羊水过多史;或本次妊娠期胎儿大于孕周、羊水过多等,都是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孕妈健康、胎儿发育、分娩与婴儿发育皆有不良影响,部分孕妈妈格外关心血糖,一天7至10测成为常态。如果测到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小于5.8mmol/L,餐后血糖小于6.7mmol/L,则属于妊娠期糖尿病A1级;如果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5.8mmol/L,餐后血糖大于或等于6.7mmol/L,则属于妊娠期糖尿病A2级。
原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营养科 , 现苏州市立医院围产营养专科主任陈沁指出,A2级孕妈需饮食治疗,加胰岛素治疗才能把血搪控制在正常范围,而A1级的孕妈只需单纯用饮食治疗即可。如饮食治疗一两周后仍无法达到控制标准,则按血糖控制不良入院,进行药物治疗。
三大营养素比例要安排明白
据介绍,孕期糖代谢异常的营养治疗是个性化的,不可一概而论。医生会根据孕妈妈个人生活习惯,结合病情、年龄、身高、体重、孕前的BMI值、体重增长情况、活动强度、季节、胎儿大小等因素,确定总热量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既能达到理想的孕妇及胎儿体重增长,也能避免热能过低导致低血糖、酮症或体重下降。
通常情况下,每天、每公斤体重控制总热能为30Kcal—38Kcal。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45%-55%,蛋白质占总热能15%-20%,脂肪占总热能30%以下;增加膳食纤维能降低过高的餐后血糖。但陈沁强调,如果饮食控制失败,要尽早就医使用胰岛素。
科学制作食物也能降GI
血糖生成指数(GI)对于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并不陌生,它能反映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情况,因此根据它选择和制备食物有利于保持血糖稳定。
除了食物种类和碳水化合物的种类、数量影响GI,食物的加工与制作同样影响GI。比如烹调使食物易消化,熟食GI通常比生食物高;土豆泥GI高于土豆丝,土豆丝GI高于土豆片。因此可以通过更科学的制作食物方式达到降低GI的目的。
首先是粗粮不要细作。如白面包GI为70,混入75%-80%的大麦粒的面包GI为34,孕妈妈可以用粗制粉、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白面包。
其次是简单做,急火煮,少加水。食物的软硬、生熟、稀稠、颗粒大小对GI值都有影响,通常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多,食物的糊化越好,GI也越高。因此孕妈妈食物尽量简单加工,蔬菜和谷粒减少切、磨,并在餐前15分钟补充水分,餐时和餐后两小时无需额外摄入液体。
第三是注意高低搭配。高、中GI的食物与低GI的食物搭配会有中等GI,高GI食物叠加则GI更高。混合膳食是中、低GI的食物,比如饺子、包子、馄饨、猪肉炖粉条、馒头配鸡蛋炒木耳、米饭配鱼等。
此外,食用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也有利于血糖控制,如芹菜、竹笋、魔芋、木耳、菌菇类等,是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来源。
除了看GI,还要看GL
但仅关注GI是不够的,陈沁建议孕妈注意血糖生成负荷,即GL,由食物的GI乘以所摄入食物的实际碳水化合物的量,再除以100得出。低GL有利于血糖控制,GL大于20为高、GL为11-19是中等、GL小于10为低。
比如西瓜GI为72,孕妈食用一块净重120g的西瓜,通过查询食物成分表可知每100g西瓜的碳水化合物为5.5g,得出食用的120g西瓜含碳水化合物6.6g。72乘以6.6,再除以100得出4.75,属于低GL食物,因此吃一块西瓜,可以认为对血糖影响不大。
但陈沁表示,不同的人对于食物的血糖反应不一样,不同的孕周对于食物的血糖反应不一样,不同的病情对于食物的血糖反应也不一样,因此在医学营养治疗的个体化饮食方案之外,健康教育、运动、监测与药物治疗也要同步关注。
TIPS
合理设定餐次时间也利于控制血糖
少量多餐,定时定点定量也是孕期糖代谢异常的营养治疗的关键之一。
早餐可在7时—8时食用,食物占全天总热能的10%—15%;中餐可在12时—13时进行,热能占比约30%;午点可在15时—16时进餐,热能占比5%—10%,晚餐在18时—19时食用,热能占比30%; 晚点可在21时—22时或者睡前30分—1小时食用,热能占比5%-10%。
准妈妈糖尿病到底要不要吃药?
女青年小刘婚前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都正常,但是到了怀孕期间发现血糖较高。经进一步检查,结果是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其发生率约1%~3%。那么,这1%~3%的概率怎么就偏偏发生在小张身上呢?原来,妊娠糖尿病“青睐”一些特定人群。
孕期
预防糖尿病很重要
对孕妇来说,预防糖尿病很重要,应该在孕期24~28周进行糖尿病筛查:喝50g糖水,1小时后验血糖,若血糖数值超过标准,则须进一步做100g耐糖测试。
当然,孕妇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孕期血糖偏高其实与真正的糖尿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糖尿病以胰岛功能减退和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糖尿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引起更多身体系统的损害。怀孕期间的女性高血糖只要注意控制饮食,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血糖控制得好,孕期结束身体就能恢复到正常情况。
根据《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要求,妊娠糖尿病者应控制血糖。孕前血糖目标: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和餐后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建议糖化血红蛋白<6.5%时妊娠。应用胰岛素治疗者可糖化血红蛋白<7.0%,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mmol/l,餐后血糖在8.5mmol/l以下。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5%时计划妊娠,以减少先天异常的风险。
送你一份
孕期降糖药物使用指南
对于有糖尿病的孕妇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怀孕期间是否该停药?因为常听说“是药三分毒”,但是如果停止服用降糖药,血糖就可能马上飙升。怎么办呢?是继续服药还是停止服药?
《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对孕期降糖药物使用建议是:
1.胰岛素:
(1)可应用于孕期的胰岛素类型:包括所有的人胰岛素:(短效、NPH及预混的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有: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
(2)孕期胰岛素应用方案:对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推荐三餐前短效/速效胰岛素,睡前NPH。由于孕期胎盘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餐后血糖升高更为显著的特点,预混胰岛素应用存在局限性,不作为常规推荐。
2.口服降糖药物:
多项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孕期应用的头对头研究,证实了二甲双胍孕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国内外针对二甲双胍的多个Meta分析提示,使用二甲双胍在控制餐后血糖、减少孕妇体重增加以及新生儿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方面都有益处。但由于我国尚无二甲双胍孕期应用的适应证,且口服降糖药物用于孕期糖尿病仍缺乏长期安全性的数据,本指南建议孕期不推荐使用口服降糖药。
由此可知,妊娠糖尿病者应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通过饮食治疗血糖不能控制时,使用胰岛素治疗。人胰岛素优于动物胰岛素。初步临床证据显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在妊娠期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降糖药不能随意停
也不能随意吃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要点提出,大多数妊娠糖尿病孕妇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即可使血糖达标,不能达标的妊娠糖尿病孕妇应首先推荐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最符合妊娠糖尿病孕妇生理要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为:基础胰岛素联合餐前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一般不推荐常规应用预混胰岛素。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不透过胎盘,对胎儿健康没有影响,糖尿病患者应通过胰岛素治疗,维持血糖接近正常而无低血糖发生时再考虑怀孕,孕期可以继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目前门冬胰岛素(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和地特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已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可用于妊娠期。
门冬胰岛素起效迅速,药效维持时间短,具有最强和最佳的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不易发生低血糖,用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地特胰岛素可用于控制夜间血糖和餐前血糖。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要点还提出,考虑对于胰岛素用量较大或拒绝使用胰岛素的孕妇,应用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的潜在风险远远小于未控制的妊娠期高血糖本身对胎儿的危害。因此,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部分妊娠糖尿病孕妇可慎用。
由此可知,妊娠糖尿病者既不能随意停药,也不能随意服药,应在专科医师的合理指导下,寻求可靠合理的治疗方案。
小贴士
哪些孕妇容易得妊娠糖尿病?
1.高龄产妇。
2.有妊娠糖尿病史。
3.曾生过巨大儿(体重大于8斤)。
4.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的肥胖准妈妈,或者妊娠后盲目增加营养,进食过多,活动过少,体重增加太多的孕妇。
5.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中已出现过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孕妇。
6.早孕期空腹尿糖多次阳性。
7.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8.曾无明显原因多次自然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
9.曾分娩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胎儿。
文/邬时民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