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掉牙齿怎么办(糖尿病患者牙齿掉了是什么原因)
糖尿病患者牙齿掉了,能做种植牙吗?
4D即刻种植让缺牙新生,拨打本报热线96128咨询口腔专家了解详情
徐孟辉(右一)正在为缺牙患者进行种植牙手术
文/牛力 摄影 郑芊爱
杨女士昨天向本报96128咨询:我患糖尿病近20年,血糖控制得较好,去年掉了2颗牙,想做种植牙,请问我能做种植牙吗?
本报客座口腔专家、种植牙专家徐孟辉院长讲,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龋齿等,有些人说糖尿病患者不能做种植牙手术,主要是鉴于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功能低,常出现伤口复原缓慢的问题。但如果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较好,血糖比较稳定,糖尿病患者做种植牙是可以的,且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植牙。但是根据糖尿病的症状的严重或者轻度,在糖尿病患者做种植牙前后的所做准备也是不尽相同的。
徐院长讲,对于糖尿病患者,做种植牙可以采用4D微创即刻种植牙,4D种植可以精准把握种植角度、深度、吻合度,由于创口轻微、出血量很小,因此,非常适合糖尿病缺牙人群。
近期,徐孟辉院长将做客本报,为读者解答口腔健康及4D微创即刻种植相关问题,欢迎读者拨打本报热线96128进行咨询。
专家简介:
徐孟辉:知名口腔种植专家,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会员,从事口腔临床工作30余年,掌握目前世界领先的美国4D微创即刻种植牙技术。擅长:牙齿严重缺失重建、即刻种植、全口无牙颌种植、前牙美学种植、软组织移植手术及复杂骨增量手术、ALL-ON-4等口腔项目。
糖友更易掉牙
想起自己的牙齿,56岁的高先生就发愁。半个月前,高先生的一颗牙齿有些松动,起初他也没多想,以为只是发炎上火,没想到前两天吃饭时,那颗松动的牙齿竟脱落了。不仅如此,旁边的牙齿也开始松动。“怎么好好的就掉牙了呢?”对此,高先生怎么也想不通,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这可能与他多年的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其中,掉牙也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徐建红告诉记者,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发生风险较普通人更高且往往更严重,表现为牙龈反复肿胀、出血,多发性牙周脓肿,牙槽骨破坏,牙齿松动移位和脱落缺失。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可使包括牙龈组织在内的全身中小血管的基膜增厚,唾液分泌量减少,从而引发病变。此外,胶原代谢紊乱和营养代谢障碍也是糖尿病患者易患牙周病的重要原因。再加上高血糖症可抑制牙周韧带中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活性,导致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增高,下颌骨密度降低。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的唾液量及成分也容易发生改变,进而增加牙周感染发生的几率。
徐建红说,当糖尿病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牙齿脱落的情况后,首先要进行血糖监测,观察血糖是否稳定,是否保持在较为正常的范围。然后,要检查相邻牙齿情况以及牙周是否健康。必要时去医院进行专业的牙体和牙周基础治疗,保证健康的牙周环境,维持口腔卫生。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常规的牙周维护,每半年一次,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最后才是选择修复方法。一般常见的方法有三种:
1.“种植牙”是首选的修复方法。其优点是美观、舒适度高,咀嚼效率高,使用方便,不用每天摘戴。不足之处是技术门槛高,费用高,需要严格定期复查,还要查CT看骨质情况,检查血糖、血常规等,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的风险。修复前要保证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口腔卫生维持良好。
2.佩戴假牙为次选。此类方法对血糖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也是所有患者都可以选择的经济实惠的修复方法,但是需要每天摘戴清洗,舒适度稍差。除了定期复查外,每5~6年需要更换一次。
3. 固定修复只适用于少数人。固定修复就是用人工装置代替缺牙或是牙体的缺失部分,患者不能自由取戴。此种方法现在较为少用,其稳定性比活动修复要好,咀嚼效率高、舒适度介于前两种方法之间。但是条件限制比较严格,不是所有人都适用,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否则会伤及健康的邻牙,得不偿失。而且费用也相对较高。
糖尿病人更容易掉牙?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这5招可有效预防
今天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为“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说到糖尿病,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它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包含血压、眼部并发症和肾脏并发症等等,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糖尿病的另一个并发症――牙周病。
而牙周病,又是引起人类掉牙的最终元凶。
为了帮助更多糖友以更加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方式应对糖尿病给口腔带来的威胁,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糖尿病的口腔防护知识。
首先,长期高血糖使唾液和龈沟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于是就给齿龈下的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同时,糖尿病患者的低免疫力对细菌的清除能力下降,这才给了细菌作祟的机会,细菌不断攻击着牙龈,导致牙龈更加脆弱,所以糖尿病人比正常人掉牙更为普遍、也更早发生。
牙石每个人都有些,但糖尿病人更容易有,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卫生状况不良时。牙石越多越容易刺激牙周组织,引起局部炎症,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牙周感染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
牙龈充血、水肿、出血、疼痛、口腔有臭味,甚至牙周脓肿、牙齿松动或移位,很多糖尿病人都深受牙周病的困扰。
血糖控制差的人牙周炎患病率很高,再加上骨质疏松本身就是常见的并发症。
反复牙周炎会加速牙周骨质的流失,造成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齿周围的上下颌骨骨密度下降,有些牙齿牙龈萎缩、牙根暴露。
前面累计的问题堆积在一起,导致牙齿卫生环境愈发恶劣,糖尿病患者逐渐开始发展成为牙齿松动,而且往往多颗牙齿相继松动。
慢慢松动程度会逐渐加重,到了后期松动幅度相当大,最终导致牙齿脱落。
这可能与唾液分泌减少有一定关系。主要表现为多颗牙齿同时发生龋齿,对冷热刺激非常敏感,还会伴有疼痛感。
糖尿病患者唾液量少、口腔黏膜干燥。血糖控制差时,口腔黏膜抗病能力降低,易受到细菌、真菌感染,容易发生口炎。
临床表现为颊、舌、上腰等部位出现乳白色或灰白色的伪膜,其周围有较窄的红晕,下面为红色的糜烂,严重者可导致口腔癌。
· 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测血糖、血脂、血压。
· 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 如果有手术、拔牙等操作,要保证血糖水平低于11.1mmol/L,甚至10.0毫mmol/L以下。
刷牙对于预防各种口腔疾病,特别是牙周病和龋病等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要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比如巴氏刷牙法,这是由美国牙科学会推荐的一种有效去除龈缘、龈沟内菌斑的方法,清洁力较强,并可避免造成牙颈部的缺损及牙龈萎缩。
巴氏刷牙法可以分为以下3步:
(1)牙刷和牙面成45°角,面朝牙龈
45度角刷牙齿内外侧面
牙刷置于牙齿和牙龈交界处,刷毛和牙龈呈45度角,微微用力,让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
(2)小幅水平震颤并拂刷
水平震颤清颗牙龈污垢
牙刷每次覆盖2-3颗牙齿,来回移动牙刷,水平轻微震颤10次左右,向上提拉轻刷,把牙龈沟里的污垢都清理出来。
(3)刷到牙齿的每个侧面,最后别忘了刷舌头
需顾及到每个咬合面
刷牙不仅要刷外侧面和内侧面,还要仔细刷到牙齿的咬合面,每个面都刷完后,最后不要忘记轻刷舌苔。
3、认真漱口很多糖友没有漱口的习惯,但其实漱口能够有效清除食物碎屑,保持口腔清洁,对于预防口腔疾病大有裨益。
已经有轻度牙龈肿痛的病人,也可以用温盐水漱口,以防感染进一步加重。
4、充分咀嚼充分咀嚼能刺激唾液分泌,冲刷口腔内的污物,还有按摩牙床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保持牙周组织的健康。
另外,充分咀嚼、慢慢吃饭还有助于餐后血糖的管理,让餐后血糖升得不那么高。
5、 按摩牙龈按摩牙龈可以促进牙周微循环,增强黏膜、牙体和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如果牙龈红肿较为严重,可用棉球或软布蘸食盐进行按摩。每天坚持5分钟左右。
口腔健康和糖尿病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对口腔疾病采取忽视的态度,反而会加重糖尿病。
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口腔健康,早发现早治疗,千万不可轻视,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还想了解
「拔牙 洗牙 种牙」等
更多口腔健康小知识吗?
关注我的头条号就告诉你!
知识不易,且看且记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