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高粱米水饭(糖尿病吃高粱米的好处和坏处)

健客资讯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食谱|高粱绿豆饭

材料:

高粱米300克、绿豆100克(合计相当于主食400克)。

做法:

(1)高压锅置于旺火上,加入适量清水。

(2)放入绿豆和高粱米焖煮至阀门排气。

(3)再大火焖煮10分钟左右,然后改用小火焖10分钟即可。

食材功效

难以煮熟的食物通常也意味着难以消化,消化吸收速度越慢,则餐后血糖升高越慢(食物中的糖类经肠道消化成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称为血糖),血糖生成指数(GI)越低,越有利于控制血糖。但对于合并有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不宜过分追求“粗”或“消化慢”,应量力而行。

春天吃顿高粱米水饭,给个市长都不换

小时候的年代真是吃不着好的,窝头糊糊粥,咸菜疙瘩是平时的标配,高粱米吃的时候都很少。

爸妈两人挣的工资一个月不到80元,记忆中应该是70年代末了,这点钱要养活一大家子,每个月爸爸还会给农村的奶奶邮去20元,还没到月底开始捉襟见肘了,就得去邻里家借点粮食度过难关,开资了再还上,反正是月月重演这一幕,现在想想咋挺过来的呢。

记得有一年春节年三十,印象中有几个菜我记住了。油炸花生米,摊鸡蛋,爸爸自己做的皮冻,还有一个人造肉(用干豆腐仿肉的形状),包的酸菜馅饺子,没有多少肉很酸的,还有大米饭。好解馋啊

80年代初以后生活开始好起来,高粱米,大米换着吃,妈妈很会过日子,买来齁咸的咸鱼两面煎的糊糊的,当然肯定是不怎么放油做的,捡块豆腐还有小葱,家里妈妈自己做的的臭大酱,对了还有小白菜,萝卜片这些,吃的是真香啊。不过粮食还是不够吃,我们姐弟几个都在长身体,饭量是蹭蹭的长,我是最能吃的,粮本定量一个月31斤这根本就不够吃,一成不变的还是不到月底去借粮。

真正家里生活改善了是在我工作以后,有一份工资交到家里头,80年代中旬以后也不需要买粮用粮本了,窘迫的日子也慢慢熬到了头。国家改革开放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大米饭天天吃,肉也是顿顿有。

现在的年轻人是不了解那个年代的人,那个年代的生活。看到这篇文章不过是一扫而过,即使看到了也不会有啥记忆。父辈的心酸他们哪会理解。

现在吃顿高粱米水饭反而对我们来说是改善一下,平时馒头,米饭,饺子经常吃,粗粮却很少碰了,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这些富贵病找了上来。所以说家里要是有钱的话你就多吃点粗粮,刮刮肠子去去油,既健康了身体又满足了食欲,何乐而不为呢。

饭点到了,我去过过嘴瘾,大快朵颐一下,照片是我刚拍的,媳妇辛苦了一下午做了一桌农家饭,晾出来馋馋大家,哈哈

唠唠东北大米之四

之三提及棒子面,东北老人管玉米棒子,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叫苞米,它和高粱比,它杆粗还矮些,所以它抗风,在东北它的种植面积不比高粱少,它也就没有高粱耐涝,但在口感和高粱比各有千秋。毕竟它不是中国传统农作物,无法当东北标志性农作物。

在之一中说的高粱米水饭在日常里是比较好吃的,在我小时时候,苞米面和高粱米都是“粗粮”,可以不买高粱米而去买同样数量的苞米面。可高粱米碾成面却是不好吃,因此陕西最不爱吃它,苞米面做到叫黄馍,用它做到叫黑馍。高粱米缺点熬煮时间要长,苞米面缺点发酵性很差,因为蒸制时为了易熟,中间要做成空心的,因此叫窝窝头——东北有句俗话,“窝窝头翻个显大眼”。当然,在农村都用大锅,大锅炖菜,锅沿贴苞米饼子,挺不错——饼子大饼子特指它

为啥管它苞米叫棒子呢?因为它粒长在芯棒上,芯棒也可以当燃料,且苞米秸秆比高粱粗,做燃燃料更好。芯棒也含淀粉,在特殊时代也拿它做过淀粉,用它做到食品也能吃——但我小时口娇尝了一点就吐掉!我口娇那仅是孩童时代的事,能知道那些吃的也是我记吃的本性,到了10岁后我又变成猪的胃口了,啥都吃了——也就没吃糠咽野菜。因为我在之三说过俺家的传统,大哥必须要有样,好嚼咕要紧妹妹们吃就是我在外地上学时,秋天买的一大袋子苹果,我一个不吃,放假都带给妹妹们吃。那时苹果也算好东西,我在家时也很少吃。当然,日后有回报。我之一说的月饼小时真没吃够,在我没确诊糖尿病前,中秋前我妹妹给我送一大箱——70多块,我一天都吃好多块。

在70年代开始后,辽宁进入了"两自给"时代,“半斤肉三俩油",我天天啃起来窝窝头。男孩长身体,那吃的就会多——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定量就不够。家里为我得买些粮票,均价两角多。拿它到粮站,花上九分五,就可拿回一斤苞米面。其实高粱种植的不太多,没有那么的河滩地。河滩地也有它的好处,淹了一次土地会肥点,种的高粱米也好吃。当时为了粮食自给,种的都是晋杂五,红瞎瞎不爱烂。那时父母下班晚,煮它只能放些大碱,因为本来粮食就不多,也就不能吃水饭了——比窝窝头好不多少,就是换个口味。

那时细粮很少,我妹妹还都小,早上蒸上一锅窝窝头加上一饭盒大米饭,这就够两顿吃的。窝窝头就是父母和我的,饭是妹妹的。其实那时要是半大小子多的家庭都是吃窝窝头,因为同班一个同学外号九分五。那时经常搞忆苦思甜教育,说日本鬼子在的时候,中国人只能吃棒子面橡子面,这橡子面我没吃过,听老人说比棒子面还难吃。还说在旧社会穷人是吃糠咽菜,还尝过那种窝窝头,难以下咽!因此,那时真不觉得窝窝头太难吃。

那时总吃窝窝头,确实很不爱吃,也会变花样。比如,做苞米面发糕,因为加了“糖精”口感就好些。我那时还会烙煎饼,这个也比窝窝头还好吃一些。除了过节过年,基本是苞米面果腹。因此,对中学一次“拉练”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到一个沈阳附近的朝鲜族的村子住了几天,到这里顿顿吃大米干饭,这是好吃极了——他们因种水稻而总吃大米

当我当知青后,就和大米结缘了,顿顿吃大米饭,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偶尔吃大米粥,那是真香,新米晶莹透露淡淡泛绿。因那属于退海平原是一片盐碱地,除了水稻外几乎种植不了其他作物。第一更让新知青难以接受的事,是过喝水关。那里的地下水无法饮用,只能挖蓄水池,春天存满河水用一年。池中长满芦苇,经了春夏后,入口异味极大。因我们青年地离现在的叫乡政府很近。有个知青创造一个月去到供销社买汽水喝的记录。我还厉害,去了就能喝那里的水,有这本事我以后就是什么水都能喝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缺菜,在一个地势比较高的地方给我们青年点一块地种菜,产量很少。这就是我在之一写《奇幻岁月》的原因,无论什么菜都熬汤,就是韭菜都做成汤,因名曰四季汤。因菜太少,有名飞机汤——全名万里晴空飞机汤。因缺乏蔬菜,几乎都有口腔溃疡及因缺乏维生素而导致各种疾病。这大米还有一个特点,在没有副食单吃,还反胃酸——烧心。因为当时全面“自给",大米换不来蔬菜,奇幻就这里

那地方因是新开荒的地,产量很高,就是我们这群不太会也不太认真种地的知青,也能亩产700多斤。东北纬度低无霜期短,因此要先先在塑料大棚育苗后移栽稻田——插秧。插秧的时候因水温低,需要穿软胶皮的靴子,但需要加毡袜。因为需要弯,是由女知青插秧——因此有些女知青患轻重不同的关节炎。那里地比较多,除了干活累些外,不仅能吃得很饱饱的,还能挣些钱。知青放假时,还可以给家带些大米——这在当时细粮供应很少的时期,是很珍贵。记得当时上学计算习题时,知道跨黄河为亩产500斤,长江为亩产800斤。我就想:要是辽宁都种水稻,那粮食产量一定很高,还一定不再吃窝窝头了。

之四到此结束,之五继续唠东北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