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糖尿病短效胰岛素(妊娠糖尿病药物治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准妈妈糖尿病到底要不要吃药?

女青年小刘婚前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都正常,但是到了怀孕期间发现血糖较高。经进一步检查,结果是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其发生率约1%~3%。那么,这1%~3%的概率怎么就偏偏发生在小张身上呢?原来,妊娠糖尿病“青睐”一些特定人群。

孕期

预防糖尿病很重要

对孕妇来说,预防糖尿病很重要,应该在孕期24~28周进行糖尿病筛查:喝50g糖水,1小时后验血糖,若血糖数值超过标准,则须进一步做100g耐糖测试。

当然,孕妇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孕期血糖偏高其实与真正的糖尿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糖尿病以胰岛功能减退和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糖尿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引起更多身体系统的损害。怀孕期间的女性高血糖只要注意控制饮食,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血糖控制得好,孕期结束身体就能恢复到正常情况。

根据《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要求,妊娠糖尿病者应控制血糖。孕前血糖目标: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和餐后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建议糖化血红蛋白<6.5%时妊娠。应用胰岛素治疗者可糖化血红蛋白<7.0%,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mmol/l,餐后血糖在8.5mmol/l以下。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5%时计划妊娠,以减少先天异常的风险。

送你一份

孕期降糖药物使用指南

对于有糖尿病的孕妇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怀孕期间是否该停药?因为常听说“是药三分毒”,但是如果停止服用降糖药,血糖就可能马上飙升。怎么办呢?是继续服药还是停止服药?

《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对孕期降糖药物使用建议是:

1.胰岛素:

(1)可应用于孕期的胰岛素类型:包括所有的人胰岛素:(短效、NPH及预混的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有: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

(2)孕期胰岛素应用方案:对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推荐三餐前短效/速效胰岛素,睡前NPH。由于孕期胎盘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餐后血糖升高更为显著的特点,预混胰岛素应用存在局限性,不作为常规推荐。

2.口服降糖药物:

多项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孕期应用的头对头研究,证实了二甲双胍孕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国内外针对二甲双胍的多个Meta分析提示,使用二甲双胍在控制餐后血糖、减少孕妇体重增加以及新生儿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方面都有益处。但由于我国尚无二甲双胍孕期应用的适应证,且口服降糖药物用于孕期糖尿病仍缺乏长期安全性的数据,本指南建议孕期不推荐使用口服降糖药。

由此可知,妊娠糖尿病者应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通过饮食治疗血糖不能控制时,使用胰岛素治疗。人胰岛素优于动物胰岛素。初步临床证据显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在妊娠期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降糖药不能随意停

也不能随意吃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要点提出,大多数妊娠糖尿病孕妇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即可使血糖达标,不能达标的妊娠糖尿病孕妇应首先推荐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最符合妊娠糖尿病孕妇生理要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为:基础胰岛素联合餐前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一般不推荐常规应用预混胰岛素。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不透过胎盘,对胎儿健康没有影响,糖尿病患者应通过胰岛素治疗,维持血糖接近正常而无低血糖发生时再考虑怀孕,孕期可以继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目前门冬胰岛素(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和地特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已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可用于妊娠期。

门冬胰岛素起效迅速,药效维持时间短,具有最强和最佳的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不易发生低血糖,用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地特胰岛素可用于控制夜间血糖和餐前血糖。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要点还提出,考虑对于胰岛素用量较大或拒绝使用胰岛素的孕妇,应用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的潜在风险远远小于未控制的妊娠期高血糖本身对胎儿的危害。因此,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部分妊娠糖尿病孕妇可慎用。

由此可知,妊娠糖尿病者既不能随意停药,也不能随意服药,应在专科医师的合理指导下,寻求可靠合理的治疗方案。

小贴士

哪些孕妇容易得妊娠糖尿病?

1.高龄产妇。

2.有妊娠糖尿病史。

3.曾生过巨大儿(体重大于8斤)。

4.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的肥胖准妈妈,或者妊娠后盲目增加营养,进食过多,活动过少,体重增加太多的孕妇。

5.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中已出现过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孕妇。

6.早孕期空腹尿糖多次阳性。

7.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8.曾无明显原因多次自然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

9.曾分娩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胎儿。

文/邬时民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

胰岛素使用时机及指征,把握好降糖治疗的最后一把利器

糖尿病一种慢性疾病,以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高血糖为主要特征,治疗手段主要是以“五驾马车”为基本原则的综合治疗,其中一驾马车即为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等。糖尿病发展到一定一阶段难免不了需要使用药物治疗,而各种口服降糖都有自己的副作用、禁忌症及适用范围。与口服降糖药不同的是,胰岛素做符合人体生理的特点,不仅副作用相对较少,还有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及更广的适应症,被称为“糖尿病降糖的最后一把利器”。

目前来说,胰岛素即为1型糖尿病的“救命药”

对于1型糖尿病,主要原因是胰岛细胞损害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通常情况下,一旦确诊即需使用胰岛素终身替代治疗,以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发生。

除了1型糖尿病,出现这些情况时,也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①血糖控制不佳人群: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若空腹血糖持续≥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c1)≥9%,可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对于已有的2型糖尿病,若持续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个月后,若糖化血红蛋白≥7%,可开始胰岛素治疗。

{!-- PGC_COLUMN --}

②对口服降糖药物过敏或存在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禁忌症的人群。

③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人群:因机体应激可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的发生,此时宜使用胰岛素尽快控制血糖,人群如:感染、高热、心力衰竭、急性心脑血管梗死、外科手术等等

④存在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人群:若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乳酸中毒、严重的糖尿病肾病、严重的视网膜病变、严重心血管病变,建议使用胰岛素。

⑤糖尿病合并妊娠的人群:为防止口服降糖药物导致胎儿畸形,建议对于孕妇出现高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

⑥某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比如一些肿瘤所致的高血糖,如生长激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或一些疾病所致的高血糖,如严重肝病、肝硬化、重症胰腺炎等等,宜使用胰岛素治疗。

⑦其他人群: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下降,精神抑郁,或者1型和2型糖尿病难鉴别的人群,使用胰岛素治疗

使用胰岛素并不是乱用,而是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使得胰岛素用药效果最佳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在人体的生理分泌为基础分泌量和进食后分泌量,基础分泌量可用来调节夜间和空腹状态下的血糖的稳态,而进食后分泌量,则用于降低进食后的血糖。

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前二者可以用来替代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降低餐后血糖),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后二者可用来替代基础胰岛素分泌量,降低基础及空腹血糖)。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使用胰岛素为三长一短的原因,即一次长效胰岛素 三次短效胰岛素,既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又可以降低餐后血糖。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利器,但需要皮下注射使用,对于尚能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的人群,可继续使用降糖药物,但对于存在胰岛素使用指征的人群,应及时使用胰岛素,以改善病情及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一文读懂妊娠期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守护母婴健康!


妊娠糖尿病,是指女性在怀孕期间首次出现或检查出的血糖代谢异常。这是孕期很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人群的增多,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

妊娠糖尿病不仅影响孕妇自身健康,增加孕期高血压和剖宫产的风险,还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比如生出巨大儿,新生儿易出现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问题。

而且,这还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健康,增加他们患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所以,有效的治疗对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重点讲讲妊娠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是目前公认的孕期降血糖首选药物。它能促进身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而且,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安全。

1. 胰岛素使用指征

孕妇在合理饮食和运动后,空腹血糖仍高于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高于 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6.7mmol/L,就应考虑使用胰岛素[1]。

2. 常用胰岛素制剂

(1)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包括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它起效快,通常注射后10-20分钟就起效,作用时间短,大概3-5小时。

(2)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一般注射后30分钟起效,2 - 3 小时作用最强,持续6 - 8小时。它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临床应用广泛,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大量研究证实。

(3)中效胰岛素: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属于中效胰岛素。注射后1 - 2小时起效,6 - 12小时作用最强,持续18 - 24小时。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基础血糖水平。

(4)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能平稳控制基础血糖。

虽然有研究表明其与短效胰岛素相比,不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但由于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的充分证据,在其安全性未完全证实前,不建议妊娠糖尿病患者使用[2]。

3. 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个体化制定。

一般采用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的治疗模式,基础胰岛素(如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餐时胰岛素(如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

例如,起始剂量可根据孕妇体重、血糖水平等因素确定,然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每2 - 3天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血糖达标。

调整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孕妇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一旦出现,应立即调整胰岛素剂量[3]。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由于所有口服药物均缺乏长期安全性的数据,目前除二甲双胍外,其他口服降糖药均不推荐用于孕期。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二甲双胍可以穿过胎盘,但目前研究认为其对胎儿相对安全。

中国《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年版)》指出[4],针对妊娠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胰岛素的剂量但降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加用二甲双胍以减少胰岛素抵抗。妊娠期应用二甲双胍的有效性和对母儿的近期安全性与胰岛素相似;若孕妇因主客观条件无法使用胰岛素(拒绝使用、无法安全注射胰岛素或难以负担胰岛素的费用)时,可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妊娠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复杂且需个体化。胰岛素作为首选药物,在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为妊娠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但使用时需谨慎。未来,随着对妊娠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型药物的研发,有望出现更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同时,临床医生需不断更新知识,根据最新研究证据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以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Zhang Y, Li X, Wang Y, et al.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2020, 37(5): 789 - 792.

2.Zhao L, Sun X, Liu Z, et al. Exploration of the Safety of Long - acting Insulin in the Application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World, 2022, 19(4): 32 - 35.

3.Wang H, Li Y, Zhang S, et al. Progress in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2023, 39(2): 187 - 191.

4.杨慧霞.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第二部分][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002):057.

策划:龙溪

作者:启明药师

配图:三诺讲糖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