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断食可以治疗糖尿病吗(断食能治病吗?)

江西都市现场 0
文章目录:

间歇性轻断食 有效干预糖尿病 健康生活有妙招

来源|都市现场综合北京台

转载请注明所有来源

据统计,2017年全球成人糖尿病达4.25亿,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就有1.14亿,还有4860万人群。 处于糖耐量受损的糖尿病前期,但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 仅为 39.7%。

中科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6月20日在北京发布研究成果,提出间歇性轻断食,可以干预2型糖尿病和干预1型糖尿病,并正式启动了有3000名糖尿病,及前期患者参与的临床干预试验。

科学节食是目前国际上最有效的改善代谢、延长寿命的方式。

而这一团队研究结果证明,糖尿病患者间歇性轻断食,可以干预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有助恢复破坏的胰岛β细胞、增加β细胞数量,并且有改善脂肪肝和改变肠道菌群的效果。

这对糖尿病整体防治来说,干预效果要好于普通饮食的节食效果。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陈雁:原理主要是可以恢复胰岛素水平。

间歇性轻断食是一周只需要2天进行节食和食用少量蔬菜水果,其它5天一日三餐可以正常饮食,同时不对控制体重提出严格的要求,这也改变了以往众多2型糖尿病患者一提节食控制体重就望而却步的尴尬局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启动了3000名糖尿病及前期患者参加的临床干预试验,进行干预前后3个月、1年前后的对照,及部分人群为期5年的体检跟踪对照,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规律,针对不同的代谢类疾病设计出更佳的干预方案。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陈雁:具有可持续性,不过长期还是要通过降低体重来控制血糖。

风靡减重圈的“间歇性断食”,真能改善糖尿病?如何科学执行?

近年来,在减重领域,有一种非常风靡的饮食模式,叫做“间歇性断食”。

间歇性断食并不是“简单地少吃一顿饭”或者“饥一餐、饱一餐”,它的本质其实是重新建立一种新的、规律的进食和断食节奏。

研究发现,间歇性断食不仅可以帮助减重,它同时还能改善我们人体的代谢相关指标!

而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正在不断寻找既能减重同时又能帮助改善代谢的治疗手段。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一说,间歇性断食到底适不适合用于糖尿病患者;以及,应该怎样科学地执行。

间歇性断食 真能改善糖尿病?

2021版《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是指导中国人群减重最新的一份权威医学指导文件,在这份指南的“医学减重干预方法”当中有一项名为“间歇性能量限制(IER)”,这正是我们所说的“间歇性断食”。其中明确指出:间歇性断食不仅对减重有效,它同时也对代谢性疾病有重要作用!

而专门用于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2022版《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则明确提到了三种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的减重膳食模式,其中就有“间歇性断食”!

由此看来,间歇性断食在减重领域的风靡是有其理论基础的。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确实可以利用这种饮食模式来减轻体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很多医生都认为2型糖尿病这种疾病是不断进展、无法逆转的。一旦吃上了降糖药或用上了胰岛素,就必须得长期使用下去。

然而,随着医学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这种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已经有很明确的临床证据表明,对于病程较短的肥胖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通过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降低体重并促进2型糖尿病的缓解。得到“缓解”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依赖药物仍保持血糖水平正常。

因此,这里所说的“2型糖尿病的缓解”,也有人将其称之为“2型糖尿病的逆转”

为此,2021年下半年专门发布了《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其中明确指出: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间歇性断食可以促进早期2型糖尿病的缓解!

可以说,上面这些最新的权威医学指导文件都非常一致地认为:间歇性断食可以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减重,甚至还有希望帮助逆转糖尿病。

间歇性断食 如何科学执行?

既然,有这么多医学指南以及专家共识推荐了间歇性断食,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很想试试看。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应该如何执行。

间歇性断食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在具体执行层面上,它又被主要分为了三类:

第一类叫做“每日限时进食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天24小时给明确划定为“进食期”与“断食期”,每天只在“进食期”内吃东西,而在“断食期”内确保不摄入任何含有热量的食物或饮品。

比方说,所谓的“16/8模式”就是每天有连续的8个小时属于“进食期”,而在剩下的16个小时内只能适当地饮用白水、清茶或黑咖啡。

在这8小时的“进食期”里,您可以选择吃三餐也可以只吃两餐。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日进餐的总热量要比平时适当减少,而不能因为缩短了进餐时间或减少了进餐次数就比平时吃得还多!

比“16/8模式”更加严格一些的是“18/6模式”,就是每天只允许在连续的6小时内进餐,而剩下的18个小时都要禁食。

对于执行“16/8模式”的人群而言,我个人的建议是:早上8点和中午12点吃正常的早午餐,在下午4点以前吃一次比普通晚餐热量少一些的下午茶。

而对于执行“18/6模式”的人群而言,我个人的建议则是:早上8点吃正常的早餐,然后在下午2点前吃完一次正常的午餐,之后就不再进食。

之所以会优先选择“取消掉晚餐”,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在白天的工作时间段保有更好的状态。

第二类间歇性断食方法叫做“5:2轻断食法”。这种断食方法是以周为单位,从一周7天当中挑出不连续的2天作为“断食日”,而剩下的5天则正常饮食。

在这两天“断食日”当中,也并不是一整天啥都不能吃!一般是允许在每个“断食日”,女性摄入约500大卡的能量,而男性可以摄入约600大卡的能量。

这500大卡的能量,依然建议以均衡膳食的模式来进行搭配。比方说:一片全麦面包、一个比拳头稍大的梨、一个鸡蛋、一盒250毫升的牛奶以及一盘蔬菜。

这些是在“断食日”的一整天里总共可以吃进去的食物,您可以选择一次吃光,也可以分开两次或三次进食。网上有不少类似的食谱,大家可以去查阅一下。

我个人建议在一周当中分别安排一个工作日和一个休息日进行断食,“断食日”的这两天最好是间隔开来。

第三类间歇性断食方法则叫做“隔日断食法”。它的“断食日”执行原则与“5:2断食法”基本一致,只不过断食节奏变得更为频繁。简单来说,就是“今天吃-明天断食-后天吃-大后天断食”,以此不断循环。

从执行的难度上来说,“限时进食法”是相对最容易执行的,“5:2断食法”其次,“隔日断食法”则最难。

不过,大家其实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展间歇性断食。

比方说,执行“限时进食法”的朋友们可以从“14/10”起始,过渡到“16/8”,最后再到“18/6”;

再比如,执行“5:2断食法”的朋友们,在“断食日”可以先把进食总热量降至1000大卡左右,再到750大卡,等适应以后,最后再降到500大卡左右。

最后,关于糖尿病患者执行间歇性断食,还有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第一,只有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采用间歇性断食;

第二,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谨慎,最好在开展以前咨询您的医生;

第三,要小心断食期发生低血糖,特别是对于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等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也最好咨询医生;

第四,断食期不要进行高强度运动锻炼;

第五,最好以2-4个月为一个周期,并不建议一直持续。在整个过程中如有明显不适应该及时停止。有营养师或医生的专业指导会更加安全!


好的,关于间歇性断食是否适合糖尿病患者以及如何科学执行,我们就先说到这里!

控糖新方法:每周断食一天,效果可媲美药物?

声明: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中国居民糖尿病防治指南》、《临床营养学》、《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上周日,我爸爸突然打电话给我,语气里满是兴奋:"闺女,我找到控制血糖的好办法了!我们小区老王每周一天不吃东西,就喝水,说是'断食疗法',他血糖稳定多了!我也想试试。"听到这话,我心里咯噔一下。爸爸患二型糖尿病已有八年,一直靠药物和饮食控制,这突然要尝试"断食",我这个做营养师的女儿怎能不担心?

间歇性断食确实在糖尿病管理中有一定研究基础,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都发表了相关研究,探讨了适度断食对血糖的影响。不过,这绝不是简单地"饿一天"那么随意!我赶紧跟爸爸解释,并约好周末回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回到家里,我发现爸爸已经把小区几位糖友都请来了,大家围坐在客厅,期待我这个"专业人士"能给出权威解答。面对这么多期待的眼神,我决定把间歇性断食的科学知识好好讲一讲。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要么分泌不足,要么使用效率低下。间歇性断食能让胰岛素有'休息'的机会,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我开始解释,"这就像我们家的洗衣机,连续使用太久就会出故障,定期让它停一停,反而能用得更久。"

老刘叔笑着打断我:"那我是不是可以一周不吃一天,就能把药减量了?"

"没那么简单!"我赶紧纠正,"间歇性断食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包括16:8法(16小时断食,8小时进食),5:2法(一周五天正常饮食,两天限制热量摄入),还有全天候轮替断食(一天正常饮食,一天完全断食或极低热量摄入)。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合的人群也不同。"

爸爸家里的血糖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每天的血糖值。我指着最近一个月波动较大的数据说:"断食不是不吃饭,而是科学安排进食时间和食物结构。爸爸您血糖波动这么大,如果贸然一整天不吃东西,可能会导致低血糖风险。"

前年冬天,我妈妈想减肥,也尝试过16:8的间歇性断食法。每天晚上6点后不再进食,直到第二天早上10点才开始吃东西。坚持了两个月,她不仅减了8斤,血脂指标也明显改善。"妈妈不是糖尿病患者,风险相对较小。糖尿病患者尝试断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我强调道。

老王在一旁点头:"我之前冒然尝试一天不吃东西,结果下午就头晕眼花,测血糖只有3.1,吓得我赶紧喝了糖水。"

"这就是风险所在!"我说,"研究表明,间歇性断食确实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甚至减少药物使用量。上海交大一项研究发现,部分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间歇性断食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接近药物治疗。不过,这些研究都有严格的纳入标准和医学监督。"

说到这里,我拿出平板电脑,展示了一张表格:"这是不同人群尝试间歇性断食的风险评估。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患者、年龄大于65岁的老人、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都属于高风险人群,必须谨慎。"

小区李阿姨举手提问:"那如果我们想尝试,从哪里开始比较安全呢?"

"可以从最温和的16:8法开始。比如晚上7点后不再进食,第二天早上11点再吃早餐,这样既给身体代谢系统休息的时间,又不会太剧烈。"我建议道,"而且断食期间可以喝水、无糖茶,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去年我接诊过一位35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刚确诊不久,不愿意服药,听说断食能控糖,就自己每周断食两天(只喝水和黑咖啡)。结果一个月后出现严重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工作都受到影响。"我们建立了更科学的方案,改为16:8法,并加入了低碳水、高蛋白的饮食结构调整,三个月后他血糖稳定,体重也减轻了12斤。"

爸爸若有所思:"那我们吃饭的那8小时,是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当然不是!"我笑着摇头,"间歇性断食不是饥一顿饱一顿,进食窗口期的食物选择同样重要。建议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鱼类、鸡蛋、豆制品;适量全谷物,如糙米、燕麦;丰富的蔬菜水果,少油少盐。"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我拿出一个盘子模型:"想象你的餐盘,一半是蔬菜,四分之一是优质蛋白,剩下四分之一是全谷物。这样的结构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不会导致血糖大幅波动。"

记得在诊室里,我经常告诉患者:"控制糖尿病不只靠一时的'大招',而是靠日复一日的小坚持。断食可以尝试,但必须谨慎;药物可以辅助,但不能依赖;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根本。"

这个周末的家庭聚会,让我再次意识到,作为专业人士,我们有责任用科学、准确的信息引导公众,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之路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