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腿烂(糖尿病 腿烂到骨头)
糖尿病患者下肢溃疡(糖足)与普通感染如何区分?在家护理全指南
糖尿病患者发现下肢出现伤口、溃疡,总担心是 “糖足”。它和普通皮肤感染有啥区别?在家怎么科学护理?这篇讲透关键 ——
一、糖足的核心特征:不止是 “感染”糖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由血管病变 神经损伤 感染共同导致:
- 血管问题:血糖高导致下肢动脉狭窄,伤口供血不足(摸脚背动脉减弱);
- 神经受损:脚麻、感觉减退(烫 / 冻伤没知觉,小伤口逐渐扩大);
- 感染难愈:免疫力低下 血运差,细菌易繁殖,溃疡顽固难收口。
特征
糖足溃疡
普通皮肤感染
诱因
糖尿病史(10 年以上多见),常因烫伤、鸡眼处理不当引发
外伤、蚊虫叮咬、脚气抓破等局部刺激
疼痛感觉
早期可能无痛(神经麻木),后期深部刺痛
红肿热痛明显,触碰加剧
溃疡表现
多位于脚趾、足底(受力部位),边界模糊,基底苍白 / 发黑,可深达肌腱骨骼
多表浅,边界清晰,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红肿明显
愈合能力
数周不愈合,易复发,伤口逐渐扩大
1-2 周内好转,正确处理后易收口
三、在家护理:分阶段处理,避免踩雷轻度伤口(未破溃 / 小水疱)- 清洁消毒:用 37℃左右生理盐水冲洗(勿用酒精、碘伏刺激),棉签轻轻蘸干;水疱直径<0.5cm:保留疱皮,覆盖无菌纱布(避免摩擦破裂)。
- 改善循环:平躺时垫高下肢(高于心脏 15°),促进血液回流;避免久坐、跷二郎腿(加重血管压迫)。
- 严格控糖:空腹血糖控制在 7mmol/L 以下,餐后 2 小时<10mmol/L(血糖稳定是愈合基础)。
- 清创护理:用无菌镊子去除松动的死皮、痂皮(勿强行撕扯粘连组织);每天更换无菌敷料(保持伤口湿润但不积水,促进肉芽生长)。
- 避免受压:穿宽松软底鞋(鞋内无接缝),溃疡部位垫硅胶减压垫;卧床者每 2 小时翻身,避免伤口持续受压。
- 观察感染:若渗出液增多、有恶臭味、周围皮肤发红发热,立即就医(可能需抗生素治疗)。
❌ 溃疡深达肌肉、骨骼(可见白色筋膜 / 黑色坏死组织);
❌ 足部发黑、冰凉(提示动脉严重堵塞,需紧急血管疏通);
❌ 合并发热、寒战(全身感染风险,需住院治疗)。
- 每日检查:用镜子观察脚底、趾缝(尤其视力不佳者),发现红印、水疱及时处理;
- 温和清洁:温水洗脚(水温<40℃),用白色软毛巾擦干(勿用力摩擦,避免毛巾掉色染色);
- 保湿防裂:脚干燥者涂无刺激的凡士林或羊毛脂(避开趾缝,防真菌滋生);
- 修剪指甲:沿甲沟平直剪,避免剪太短(防甲周炎)。
出现以下情况,24 小时内到糖尿病足专科就诊:
✅ 伤口超过 2 周未缩小,反而扩大加深;
✅ 足部皮肤温度降低、颜色发紫(提示缺血加重);
✅ 脚趾发黑、甲床暗红(可能局部坏死)。
糖足溃疡不是普通感染,而是糖尿病损伤血管神经后的 “连锁反应”。早期区分、科学护理 严格控糖,能大大降低截肢风险。记住:护足是糖尿病患者的 “必修课”,每天多花 5 分钟检查,就能远离 “烂脚” 危机~
转发给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科学护足,守护下肢健康!
糖尿病人腿脚冰凉、麻木?5个方法帮你疏通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
本文170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64岁的孙阿姨,糖尿病10年了,平时血糖控制得还算稳定。但最近,她总觉得小腿发凉、脚底发麻,走路一阵就疼,连晚上睡觉也觉得脚像泡在冰水里。她以为是老寒腿,一直贴膏药、泡热水,可一点用都没有。
直到一次去医院复查,医生看完下肢彩超,摇摇头:“这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血管硬化,不是贴贴膏药能解决的。”
孙阿姨一脸错愕:“我血糖不高啊,怎么还会这样?”其实,像孙阿姨这样的糖友不在少数,腿脚发凉、麻木、疼痛,往往是血管堵了、神经坏了的信号。一旦耽误,最坏的情况甚至可能是截肢。
那这类症状到底是怎么来的?能不能改善?今天我们就说清楚。
糖尿病为什么会“伤腿”?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动脉闭塞。
血糖长期偏高,会让身体的神经和血管都慢慢受损。血管出问题,血液流不过去,氧气和营养送不到末梢,腿脚自然就冷、麻、痛。
神经也受损后,腿上的感觉变迟钝,受了伤也不知道,等发现时已经感染,甚至坏死。这就是很多糖友出现“糖尿病足”的原因。
腿脚发凉、麻、痛,是不是血管堵了?不是所有的腿凉都等于血管堵了,但糖尿病人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警惕。最常见的两种原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糖高损伤神经,导致感觉异常。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血管堵了,血流不足。
前者麻木感明显,后者则是走一段路就疼,要停下来休息,这叫“间歇性跛行”。医生会通过踝肱指数(ABI)测定、动脉彩超等检查来判断问题出在哪。
血管堵了,能不能疏通?可以,但别想着吃点药、贴点膏药就能解决。血管堵塞是一种进展缓慢但持续的过程,最关键的是——要从源头控制风险因素。
除了控制好血糖,更要关注血压、血脂、体重和生活方式。只有整体调控,血管才有机会“松一口气”。下面这5个方法,能切实帮你改善血流、缓解症状。
第一,血糖控制到位是基础
血糖高一天,血管就多受一天的伤。
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7.0 mmol/L,餐后2小时不超过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目标一般在7%以下。
别只靠药物,饮食和运动也要同步调整。如果发现控制不理想,要尽早调整治疗方案,不要硬扛。
第二,动起来,比吃药还重要
运动是“天然清道夫”,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液循环,还能帮助神经修复。推荐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骑车、游泳都行。
腿脚不舒服的糖友,可以试试“间歇性步行训练”:走到腿疼停一下,疼缓解后再走,坚持数周后,有助于侧支循环建立,让血液绕过堵塞区域继续流通。
第三,戒烟限酒,给血管减负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血液变稠,是血管堵塞的“催化剂”。糖尿病人吸烟,患下肢动脉闭塞的风险是普通人的4倍以上。
酒精也会干扰血糖控制,增加神经损伤风险。建议彻底戒烟,限量饮酒或不饮酒。
第四,饮食要“控糖”也要“护血管”
高油高盐食物容易提高血脂和血压,加重血管负担。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Omega-3脂肪酸、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比如:
深色绿叶菜
深海鱼类(如三文鱼)
坚果适量(如核桃、杏仁)
全谷类(如燕麦、糙米)
同时,限制反式脂肪、动物内脏和高糖加工食品摄入。
第五,定期检查,别等出事才后悔
很多糖友直到脚痛、脚烂才来医院,一查才发现血管已经严重堵塞。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下肢动脉彩超和神经传导检查。有症状者应尽早就医,及时干预。
还要注意日常足部护理:每天洗脚、看脚,有伤口及时消毒处理,鞋袜合脚,避免擦伤。
糖尿病人腿脚冰凉、麻木、疼痛,不是“老寒腿”,也不是小毛病。很多时候,是身体在提醒你:血管快堵住了,神经快坏死了。
最后:别等到腿烂才重视,也别指望吃点保健品就能好。管好血糖、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才是对自己身体最好的投资。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忽视它沉默的杀伤力。血管通了,腿才暖;神经稳了,人才稳。
参考资料:①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② 王伟.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诊治进展[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14(4): 265-269.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从溃烂到新生!长沙市第四医院医生仅用4周解决糖尿病“烂脚丫”
#长沙头条##长沙市第四医院#
糖尿病足,这个被称为“甜蜜杀手”的病症,总能在患者毫无察觉时悄然侵袭。一个微小伤口,却可能在糖尿病的影响下,演变为难以愈合的溃疡,甚至面临截肢风险。
但近日,在长沙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59岁的莫叔叔(化名)仅用4周时间,就实现了从溃烂到新生的惊人逆转,重获行走自由!
莫叔叔患糖尿病20年,受肢体麻木的困扰也持续了5年。近日,右前足底踩到异物时,他竟毫无知觉,直到两天后才发现伤口。家人迅速将他送往长沙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寻求治疗。
就诊时,莫叔叔的随机血糖高达13.2mmol/l。接诊医生去除其右前足底黑色凹陷性黑痂后,发现基底部有一处1.5cm*1.5cm*1cm的伤口,黄褐色的坏死组织包裹着裸露的脂肪层,宛如被蛀空的树干。情况不容乐观,后期可能需要手术缝合。
面对这一棘手情况,内分泌科医护团队联合临床营养科专家,为莫叔叔制定了“精准清创 智能负压引流 个性化血糖调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仅仅4周,莫叔叔的创面大部分愈合,成功避免了手术缝合治疗。
“真没想到,我的脚能恢复得这么快,感谢内分泌科的医护团队!以后我一定会每天检查我的双足,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们。”莫叔叔出院时激动地说。
长沙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宋俊华介绍,糖尿病足治疗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不仅要让患者的伤口愈合,更要帮助他们重拾生活尊严。早发现、早干预,别让“小伤口”酿成“大悲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呢?长沙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宋俊华与大家分享了以下要点:
1.每日检查足部:查看皮肤的颜色、温度,查看是否有鸡眼、皲裂、水泡等异常,穿鞋前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选择宽松、透气且鞋头较大的鞋子,每日更换干净的袜子,检查袜子有无渗血渗液。
2.日常护理:每日用37℃以下的温水清洗双足,时间不超过10分钟,洗净后用白毛巾擦干,皮肤干燥可涂抹润肤霜。修剪指甲勿过短,如有甲癣、嵌甲等问题,一定要请专业人员处理。
3.避免足部损伤:不要使用热水袋、电暖气、电热毯、暖宝宝等取暖设备,当足部出现伤口、溃疡、渗液、异味、发红、肿胀、疼痛、局部发热等危险信号时,请及时就医。
守护每一寸皮肤,珍惜每一步自由!长沙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为糖尿病足患者点亮康复之路。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第四医院 方冰清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