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结果(糖尿诊断标准值)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出现这6大表现,证明糖尿病并发症出现,血糖控制不好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会致残,致死!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

不同并发症自然“先兆不同”:

一、糖尿病导致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控制不好,导致的全身血管受损,尤其会导致心脏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当心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就会出现心绞痛的表现,这时候就会表现为胸痛、心前区疼痛、头疼、牙疼、胸闷憋气、大汗、后背疼痛、咽部紧缩感、肩膀疼痛等等表现。糖尿病导致的冠心病常常是三支病变,也就是三个心脏大血管都会有比较严重的狭窄,往往不能支架,需要搭桥。

二、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导致的动脉粥样是全身性的,对于颈动脉以及脑血管都有损害,会导致颈动脉狭窄斑块,脑血管狭窄甚至引起脑梗死。当发生严重脑供血不足,或脑梗死的时候,会表现为双手力量不对称,口角歪斜,走路偏斜,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吐字不清,嗜睡状态,恶心呕吐或呃逆;面瘫及舌瘫、偏盲、喝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等。

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若出现有视物模糊,且不断加重情况,那需注意或许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越长几率便更高,所以糖尿病人群需半年检查一次眼底。查查眼底,视物模糊、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均是糖尿病合并的微血管病变,注意若早期发现,注意及时治疗。

四、糖尿病肾病

当出现水肿、眼睑、颜面及下肢浮肿,高血压,蛋白尿,大量泡沫尿等等要怀疑糖尿病肾病,化验尿常规和肾功能,以明确是否出现糖尿病肾病。

五、糖尿病足:

血糖控制不佳,血管神经损害,四肢伤口不愈合,容易破溃,只能截肢后才能好转!

六、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

肢体麻木、感觉性共济失调、亦可累及颅神经及脊神经。早起可表现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注意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这些并发症可能是独立出现,也可能是同时出现。对于糖尿病的人,不能等到已经出现并发症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只有长期血糖处在理想安全水平,才能避免并发症发生。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瑞典专家把糖尿病分为五类 测试结果超乎预期?

瑞典科学家2日发表论文,把糖尿病划分为5类,以帮助医生提高预测严重并发症的准确率,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隆德大学研究人员自2008年起,随访1.3万余名18岁至97岁刚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他们调查患者胰岛素耐受性、胰岛素分泌水平、血糖水平和发病时年龄等指标后,将原发性糖尿病分类由现有的2类调整为5类。其中,重度自身免疫型糖尿病主要包括现有的I型糖尿病,特点是患者发病年龄小,自身无法合成胰岛素。其他4类在现有分型中统称为II型糖尿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

由英国最新一期《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刊载的研究结果显示,重度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但耐受性不强,患视网膜病几率最高。重度胰岛素耐受型患者特征是肥胖和胰岛素耐受性强,肾损害风险最高,但现阶段接受的治疗最不对症。中度肥胖相关型糖尿病患者发病较早,中度年龄相关型患者群最大,占确诊患者的大约40%,平均年龄也最大。

主持这项研究的莱夫·格罗普教授说,现有糖尿病诊断主要看血糖水平,现有分型也无法准确预测可能的并发症并对症治疗。新分类标准预示糖尿病研究的“范式转移”,是“对糖尿病患者作个性化治疗的第一步”。研究人员在瑞典和芬兰的另外3项研究中测试这一分类标准,“结果超乎预期”。(王鑫方)【新华社微特稿】

糖尿病能被“逆转”了,不吃碳水就可以?医生实话告诉你

相信大家对于糖尿病一定不陌生,虽然他本身不算危险,但是如果自身的血糖值,长期得不到控制,可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从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很多人都知道,一旦患上糖尿病,就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是一种无法逆转的疾病。

不过有传言说,糖尿病可以被“逆转”,只要日常饮食中,不摄入含碳水的食物就可以。听到这个传言后,很多人一开始不相信,但是经过一番解释之后,就会认为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下面医生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糖尿病能被“逆转”了,不吃碳水就可以?医生实话告诉你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糖尿病与碳水的关系讲起。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当中,存在着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它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因为其在进入人体之后,会转化为血糖,从而提供生理活动所需能量。

虽然碳水的摄入,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是并非摄入越多越好。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飙升,从而对心血管造成不良影响。不过身体也有一定的保护机制,也就是分泌胰岛素,从而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但如果超出了身体的承受范围,此时就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产生。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糖尿病的发生,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所以有人就得出结论,如果不吃或者少吃碳水,就可以逆转糖尿病。不过医生要告诉大家,其实这个说法并不靠谱,因为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同样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不吃碳水“逆转”糖尿病的说法,为什么是不靠谱的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平时的主食都是米饭、馒头等食物,其中含有的碳水含量较高。因此可能会出现血糖水平升高的问题,但一般来说,身体都会加倍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状态。不过在人体减少碳水摄入后,胰岛素分泌也会随之减少,此时血糖水平得不到胰岛素的控制,身体同样会处于血糖水平失衡的情况。

上文也提到了,碳水的摄入为的是给身体提供能量,如果身体处于能量缺乏的状态,有些生理活动可能无法完成。这个时候身体同样会开启保护机制,提升自身的血糖水平,以免因为身体能量不足,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如果此时还是不能及时补充碳水,身体就会通过转化脂肪,但此时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若是长期不能改善,就有可能造成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后,血糖水平可能不再受胰岛素的抑制,此时就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不吃碳水的方式,“逆转”糖尿病这个想法,或许有一些天真。虽然摄入过多碳水,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但是摄入过少碳水,也同样有可能患上糖尿病。所以大家在患上糖尿病之后,应该正确应对,不要轻易相信没有依据的说法。

患上糖尿病之后,只能终身服用药物吗?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看,相信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分为1型、2型。如果确认自身患有的是1型,患者的胰岛功能存在问题,应当坚持应用胰岛素。以免胰岛功能过低,从而导致酮症酸中毒的问题。

但如果患者是2型糖尿病,则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来看。临床上,对于血糖水平不算太高的患者,一般都会建议通过改善生活的方式调理,例如饮食、运动、减重等。若是无效后,才建议服用药物。属于这种情况的患者,如果改善生活的方式有效,那么并不需要终身服用药物。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即使不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也应该定期前往医院检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并且在生活中,应当在多个方面加以重视,以免再次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此时就得考虑继续用药治疗了。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肯定想要逆转自己的病情,有人提出不吃碳水,就能逆转糖尿病。但是医生告诉大家,这个说法其实并不靠谱,我们还是应该正确认识糖尿病,不能轻信可以逆转的传言。除此之外,可能很多人觉得,患上糖尿病,就一定要长期服用药物,不过这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看,也有一些患者并不需要终身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