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可以吃米饭吗(糖尿病是可以吃百香果吗)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吗?6个“干饭技巧”,不用担心血糖升高
今天在门诊有个老爷爷跟我抱怨,自己中午和晚上必须要吃米饭,不然就会感觉饥饿,谁知道现在查出糖尿病,米饭不敢吃了,每天总感觉吃不饱,饿得心慌慌,这可怎么办呢?我被老爷子的话逗笑了,没错,中国人大多数对米饭情有独钟,一顿不吃就饿得慌,但是正因为吃得太精细了,对老年人不太友好,那么,米饭真的就不能吃了吗?忍不住想吃怎么办?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吗?6个“干饭技巧”告诉你,让你放心吃米饭
首先我们来看下常见的主食GI值是多少:
米饭:83.2
米粥:89.4
黑米饭:42.3
玉米粥:51.8
小米粥:61.5
可以发现,同样是大米做的,不同的做法却会影响GI值;同样是主食,不同种类的米GI值也有很大区别,就像黑米和大米,二者之间相差一半,所以,选择吃什么,怎么吃,是非常重要的。
1、不要单吃米饭,黑米、玉米、荞麦都可以做饭吃
每顿都吃大米饭肯定是不行的,它太精细了,最好能加两三种其他粗粮,把大米的占比降一点,粗粮的占比升一点,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吃米饭的愿望,又不会让血糖升得太快。比如说大米、黑米、小黄米、燕麦仁四种混合在一起,吃起来口感还是很不错的。
2、不要煮得太软太烂,尽量不要煮大米粥
发现很多中老年人喜欢喝白米粥,还经常用高压锅煮,米粒完全煮化了,这样的食物吃进肚子里,血糖肯定容易升高。建议不要“吃软饭”,平时蒸饭的时候少放一点水,另外,不同的米吸水性不一样,需要大家多试几次,找到最合适的水位。想吃粥的话就米杂粮粥,少抓一把大米增加黏稠度,同样别煮太烂。
3、心急吃不了热饭,放凉一会再吃
米饭的温度高低也会影响GI值,一般温度越高,GI值也越高,所以建议米饭盛到碗里了不烫嘴了再吃。但是,这不是让你吃冷饭,小心把肠胃吃坏了。
4、用小碗吃米饭,注意控制饭量
一般喜欢吃米饭的人都爱用大碗,吃起来过瘾,建议您用小碗吃,一顿不超过2两,如果身材很胖,还应该再控制一点。有人说我吃得少了就会饿,怎么办呢?不吃米饭可以多吃菜、多吃肉,啃两个玉米,它们都可以代替一部分主食,就算米饭吃少了也不会饿。
5、按照喝汤、吃肉、吃菜、吃米饭的顺序进行
不想血糖升得那么快,又想吃米饭,就要注意一个进餐小细节,那就是把米饭放在最后吃,一个是为了控制血糖上升,另一个是为了控制饭量,可谓是一箭双雕。
6、慢点儿吃,多嚼几口
吃饭没人催你,再饿也别火急火燎,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优雅的贵族,小口慢吃,至少持续15分钟,让大脑接受“吃饭信号”。另外,在咀嚼的过程中,唾液能帮助你分解食物,消灭部分细菌,对口腔和肠胃都有好处。
学会了以上6个“干饭技巧”,就可以安心吃米饭了,不过还是建议糖友们,米饭再好吃也别常吃,还是要适当控制一点,和其他谷物、豆类、薯类交换着吃,这样身体才健康。
另外,有一件事让人想不通,日本的主食也是米饭,为何中国糖尿病患者那么多,日本却那么少呢?
首先,米饭的做法不同
中国人吃米饭一般是把大米、水加入锅里蒸,蒸熟了直接吃,日本人喜欢将米饭搓成饭团,外面包上蔬菜或紫菜,带到学校和公司食用,等吃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基本已经凉了,不会二次加热,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吃热食的情况,对控制血糖也有帮助。
其次,食用量不一样
中国人吃饭非常热情,会告诉你“敞开肚皮吃!”、“不够再加!”而且加饭还不要钱,很多男性朋友都会吃第二碗。日本人注重质量和健康,吃多少是固定的,吃完就结束,不会继续加饭。如果中国人能把饭量控制一下,血糖就不会上升得那么快。
最后,大米的品种不一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的米饭特别养人,东北大米、河南大米、新疆大米都很出名,绵软略黏,做出来的饭闻着味儿就香,日本的大米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有韧性、不太黏,大米品种不一样,GI值自然也会有所区别。
总之,糖友们是可以吃米饭的,但是不要吃得太多、太快,最好能和其他食物搭配在一起吃,学习正确进餐顺序。除了米饭这一点,糖友们还需牢记其他饮食注意事项,合理安排饮食结构。
糖尿病患者能吃白米饭吗?2种主食不可多吃,如此吃帮你稳住血糖
现如今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习惯上,比如长期暴饮暴食、喜欢吃含糖高的食物、经常用饮料代替水、长期熬夜等等。当人患上糖尿病后,会有许多的困扰,我相当有体会,因为我家婆婆就是一个老糖尿病患者了,不说别的就说每天注射两次胰岛素,我看了都心疼。还有,我婆婆每天吃米饭特别注意,生怕吃多了血糖就升高了。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又会吐槽“白米饭都不能吃了,干脆饿死算了”,我知道您这是气话,我相信任何人都想好好活,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心平气和往下看。为什么说糖尿病患者不能多吃白米饭呢?
白米饭
据有关研究发现,吃白米饭多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吃白米饭少的人高出50%左右。这是因为白米饭中大量的淀粉吃进肚子后会转化成血糖,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因此,当你确诊为糖尿病后,医生也会嘱咐你严格控制白米饭的摄入量。
糯米食品
生活中,糯米食品也经常被人当作主食来食用,但是据专家透露,糯米的升糖指数达到了87,而且糯米食品,比如糯米饭、汤圆、粽子、八宝粥等黏度大,很难被消化,因此,糖尿病人如果拿糯米食品当主食,会导致血糖大幅度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能不吃糯米食品。
这么说来,得了糖尿病就真的不能吃主食了吗?那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对于糯米食品,我家婆婆确实一口不沾,但是白米饭却是每顿都少不了,而且平常也经常吃面食、粥类等主食。其实,患了糖尿病并不是不能吃主食,而是要学会健康的吃。
糖尿病患者这样吃主食,帮助稳定血糖:
1、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食用主食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无论是正餐还是加餐,主食都是不可少的,但是要撑握正确的食用方法。轻型患者:每日保证三餐,早、中、晚的主食量按照1:2:2分配;口服降糖药患者:这类患者应按照少量多餐的原则,在三餐正餐中匀出50克左右的主食来当加餐,每天吃5到6次;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这类患者除了遵循口服降糖药患者的主食食用原则外,还要注意在注射胰岛素后等待30分钟后再进食。
2、糖尿病患者吃主食,不宜软宜硬
年纪稍微大点人比较喜欢吃软食,有些糖尿病患者听说吃馒头升血糖快,便想着多喝点稀粥,既增加了饱腹感又减少了主食的摄入量。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长期吃过于稀烂的主食,会大大增加主食的吸收率,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主食不宜太软烂,而应该干硬一些,这样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3、米饭中巧加豆类、粗粮
糖尿病患者吃米饭,可以在煮米饭时加入一些豆类,比如黄豆、黑豆、绿豆、红豆、芸豆;还可以加入粗粮,比如大麦、糙米、燕麦等。豆类和粗粮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样淀粉的消化速度会非常慢,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建议将豆类或者粗粮先在清水里泡一夜,这样的话就能与米同时成熟。
4、注意吃饭的速度
生活中有些人吃饭狼吞虎咽,每次吃饭都像好几天没有吃过饭的一样,有些人吃饭呢又特别慢,用筷子尖尖一粒一粒地夹着吃。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吃饭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不好,过快会加速胰岛素分泌,过慢边吃边消化,容易控制不住量,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一餐的时间,一般以20分钟为宜。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能吃米饭吗?医生警告:控制血糖,避开这5类高风险食物!
►
本文2165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李头查出糖尿病后,家里餐桌上的白米饭就成了“禁品”。女儿一口气买回十几种低碳主食:糙米、藜麦、荞麦、燕麦……老李头却皱着眉头问:“那我以后真的一口米饭都不能吃了吗?”
医生听了笑着摇头:“不是不能吃,而是得会吃、少吃、对吃。真正让血糖失控的,不只是米饭,还有不少你意想不到的‘高风险食物’。”
那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米饭?要避开的高风险食物又有哪些?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一、米饭不是“罪魁祸首”,但也别放肆吃!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听“控糖”,第一反应就是把米饭从餐桌上清除。但真相并没那么简单。
白米饭的升糖指数(GI)约为83,属于高GI食物,确实吃了以后容易引起血糖迅速上升。但这不等于说糖尿病人就必须完全戒掉米饭。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0)》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重点在于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碳水来源的选择,并不是简单粗暴地“禁米饭”。
也就是说,可以吃米饭,但要控制量、搭配好。
例如,将米饭换成杂粮饭,或在吃米饭的同时搭配高纤维蔬菜、优质蛋白质,能有效减缓血糖上升速度。
二、真正危险的是这些“隐形升糖食物”!别再盯着米饭不放,有些看起来“无害”的食物,才是真正让血糖悄悄飙升的“幕后黑手”。
1. 精制主食
很多人把馒头、面条当成健康主食,其实这些白面制品和米饭一样,GI值都不低,消化吸收快,血糖升得也快。
尤其是白面包、白馒头、油条,升糖速度堪比喝糖水。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摄入,极易导致血糖波动剧烈,甚至诱发并发症。
2. 含糖饮料
你以为只是喝了一口饮料,结果血糖已经“坐上电梯”。
一瓶500ml的可乐,含糖量高达53克,远超一碗米饭的碳水量。更别说那些“果味饮料”“乳酸菌饮品”,糖分藏得更深。
哪怕是“无糖饮料”,也要留神成分表,部分含有糖醇类代糖,虽然不会直接升血糖,但长期摄入过量也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增加胰岛素抵抗。
3. 甜点零食
糖尿病人最怕的,不是吃一口蛋糕,而是“只吃一口”。
蛋糕、饼干、酥皮点心、奶茶,这些甜品通常富含精制糖 反式脂肪 高碳水,不仅升糖快,还影响胰岛功能修复。
更可怕的是,这类食物容易让人上瘾,一旦放纵,就很难控制。
4. 加工肉类
听起来好像和糖无关?但别忘了,香肠、午餐肉、腊肉等加工肉制品,为了口感和保质期,往往加入了大量淀粉、糖分、防腐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已经提醒:加工肉制品摄入过多,不仅会影响血糖代谢,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
5. “伪健康”果干
你以为吃的是健康小零嘴,实际是在吃“糖弹”。
市面上很多果干,比如葡萄干、芒果干、香蕉干,看起来是水果,实则高糖 高热量 低纤维。
100克葡萄干的糖含量可达59克,比同量的可乐还高,一不小心就会“血糖爆表”。
三、医生建议:这样吃米饭,血糖更稳定!不戒米饭,也能控住血糖,关键在“吃法”。
1. 用“粗”换“精”
把白米饭换成糙米饭、燕麦饭、杂粮饭,能增加膳食纤维,延缓糖分吸收。即使不完全替换,也建议白米和杂粮1:1混合,效果更佳。
2. 少量多次,细嚼慢咽
与其一餐吃一大碗米饭,不如分成两顿吃。控制每餐主食在50~100克之间,并且细嚼慢咽,有助于血糖平稳上升。
3. 搭配蛋白质和蔬菜
米饭单吃升糖快,但如果同时吃鸡蛋、豆腐、鱼肉等蛋白质食物,再加上绿叶蔬菜、菌菇类,就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4. 控制总热量
糖尿病管理的核心是控制总能量摄入。即便是糙米、燕麦,也不能吃太多。建议患者每日主食总量控制在150~250克之间,根据个人体重和活动量调整。
很多人得了糖尿病之后变得焦虑,感觉生活处处受限,吃东西战战兢兢。但其实,科学控糖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吃”,而是要吃得对、吃得稳、吃得明白。
长期盲目节食、过度忌口,反而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低血糖风险。
医生建议:与其纠结“能不能吃”,不如多关注怎么吃、吃多少、搭配什么。糖尿病人的饮食不是“惩罚”,而是“管理”。
五、这些控糖误区,你中招了吗?“无糖”≠不升糖
市面上很多“无糖食品”,只是没有添加蔗糖,但仍含有麦芽糖、葡萄糖浆等升糖物质。吃前一定要看清成分表,别被“无糖”两个字骗了。
“水果不能吃”是误区
不是不能吃,而是要选择低GI的水果,如苹果、梨、猕猴桃,适量摄入(每天不超过200克),并避开饭后立即吃。
只测空腹血糖不够
很多糖尿病人自我监测只看空腹血糖,忽略了餐后两小时血糖,而这才是判断血糖控制是否良好的关键指标。
糖尿病并不可怕,怕的是对它一知半解。
别再把米饭当成“血糖杀手”,也别轻信“戒糖万能”的偏方。真正科学的控糖,是饮食结构的调整 生活方式的改变 规律用药的三重奏。
记住:糖尿病不是一种“吃出来”的病,但吃得不对,确实能让它恶化。
与其盲目忌口,不如学会聪明吃饭。从今天起,管住嘴,迈开腿,血糖稳了,生活也能照样精彩!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医学会出版社.
[2] 中国营养学会.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0)》.
[3] 国家卫健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4] 《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摄入量建议》. 健康时报.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