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与糖尿病(舌头干糖尿病)
舌头是人体的健康密码,有以下4种情况需赶紧就医
舌头除了品尝健康美食
还掌握着我们的健康密码
做一个小测试就能知道
你的身体是否存在健康“隐患”
接下来
对着镜子,伸出你的小舌头
跟着小康妹儿一起来对照看吧
健康的舌头长这样
舌头上有一层淡白色的东西,叫做舌苔。
舌苔主要由舌黏膜上脱落的角化细胞、残留的食物残渣、生长于其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共同组成。
舌苔的这些成分不断地形成,也会随着进食、唾液冲刷,被我们吞咽到肚子里去。所以,舌苔总量维持着相对平衡。
健康人的舌头是粉红色的,表面覆盖有一层淡淡的白色舌苔。
其实,很多原因都会造成舌头不适,影响人的正常生活。所幸大部分舌部症状并无大碍,可以迅速恢复。但哪些情况才是异常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
有这几种症状,赶紧看医生
小康妹儿为大家总结了多种舌头自检的方法,接下来就来对照看看吧~
1.看舌头的颜色
舌头发红:淡淡的舌苔全部消失,整个舌头通红,就像一块牛肉,这是萎缩性舌炎,或叫做「镜面舌」。
它常常发生在有全身疾病的中老年妇女身上,可能是因为贫血、营养缺乏、干燥综合征、念珠菌感染等,导致舌乳头萎缩而呈现红红的状态。
舌头变白:舌苔增厚是其最常见的原因。口腔卫生差、唾液减少、长时间不进食、感冒、全身感染等都有可能导致舌苔过多。
当发现自己舌苔有点厚,可以试着用牙刷轻刷。
此外,口腔白斑病或口腔念珠菌病,也可能导致舌苔发白或舌头上出现白点。
口腔白斑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的损害(不能擦去),有时会发生在舌头上,在中老年男性身上多见,主要与长期的外来刺激有关,比如吸烟、喜欢吃酸辣和烫的食物、嚼槟郎等。
注意:白斑有癌变的倾向,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口腔疾病,都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
口腔念珠菌病患者主要表现是口腔内有白斑或红斑,可危及舌面或舌背,另外还会发生唇炎或口角炎。
常见的「新生儿鹅口疮」就是一种口腔念珠菌病。
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异常、假牙刺激、口干、皮肤潮湿等都可能导致白色念珠菌感染。
特别是假牙佩戴者、有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糖尿病患者和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患者等。
舌头发红又发白:舌头的某些部位发红,某些地方发白,就像一幅地图一样,并且还特征性地四处转移,变换形状,即「地图舌」。
这种疾病和遗传、免疫、精神心理、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这些斑点没有危害,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缓解。但如果超过两周这些斑点还不消失的话,有必要让口腔科医生进行检查。
2.舌头有裂痕
舌头莫名其妙出现了沟裂,很多人都会感到恐慌。
但其实,这是一种不需要治疗的疾病,称作「沟纹舌」。不少人从小就有,也有的人成年之后再出现。
现代口腔医学同样不明确其病因。但因为它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所以一般不需要治疗。
舌头上的裂纹如果很深,加上清洁不到位,有时会出现局部发红、肿痛的现象,此时需要医生评估,看是否需要用药防止感染。
3.舌头有溃疡
舌头上的溃疡经常长在舌头的边缘和下面,尖锐的牙尖、假牙常常磨到的地方,可能会出现创伤性溃疡,这种溃疡,是可以避免的。
另外,肿瘤手术、放化疗后的病人更容易出现溃疡,需要专科使用对症药物,减轻痛苦。
有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舌头上长泡,就是上火了吗?
舌头上偶尔会有些红色的小突起(实心小红泡),很可能是舌头上的“轮状乳头”,下面包裹着味蕾,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结构,不用太过担心。
偶尔会有些特别疼的空心小泡,等它破了之后就会变成口腔溃疡,是能自愈的。
需要注意的是舌头下虽然不痛但很久不消的白色小泡,可能是长了粘液腺囊肿,这种状况大概需要手术切除。
4.舌头疼痛
除了口腔溃疡和舌头受伤容易使舌头外伤外,舌头的疼痛还可能跟某些疾病有关系。
磨牙、牙列不齐等外部刺激,灼口综合征、舌乳头炎症、糖尿病和贫血等全身性疾病的并发症、口腔癌等都有可能引起舌头的疼痛。
5.舌头过胖或太瘦小
胖大齿痕舌—— 肾虚代谢差
有胖大舌的人,还往往口水多、怕冷、手脚冰凉、没精神,这是肾虚的表现,表现在疾病上,就是肾功能不好,有慢性肾病。
像这种患者很常见,大多都是30~40岁,工作忙,生活不规律,熬夜、喝酒,体内废物代谢不出去。他们应健脾利湿,平时可常吃一些茯苓、山药、大枣、山楂等食物。
瘦小发红舌——阴虚有热
还有一种瘦小发红的舌头,一般是老年人常见,这可能提示肾阴亏,或阴虚有热,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等来改善。
不刷舌头更健康?NO!
舌苔不是舌头上的脏东西,那刷牙时能不清洁吗?当然不行!
舌苔是细菌的培养基。舌苔上细菌有一些是导致蛀牙、牙周炎等疾病的致病菌。
有大量研究表明舌苔中的相当一些细菌会分解蛋白质,产生有臭味的含硫化合物,也就是令人在社交中异常尴尬的「口臭」。
刷牙的同时轻刷舌头,也就是使用机械力的方法去除部分「舌苔」,尤其是掺杂其中的各种细菌,可以有效减少口臭。
如何正确地刷舌头?
1. 吐舌头,因为舌苔往往存在于舌背后部,靠近咽部,所以吐舌头越长越好!
2. 将刮舌器械放在舌头靠后的位置,尽量可以刮到舌头根部,但是极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咽反射,也就是有呕吐的冲动。因此,这个动作是很需要练习的。
3. 慢慢将刮舌板往舌头前部滑动,并保持一定压力。
4. 将刮舌板放在流水下冲干净,重复若干次,直到不能刷去更多的舌苔。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或在微信上搜索“scmingyi”微信公众号加关注,每日获取更多权威健康内容。
身体健康“晴雨表” 舌头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病了
舌头不仅能让你品尝到酸甜苦辣,还是一面健康的镜子。舌诊作为一种独特而精妙的诊断方法,千百年来一直为医者所推崇。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舌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紧密相连,因此,脏腑的病变往往会在舌上有所反映,舌象的变化能迅速而直观地反映出人体气血盛衰、阴阳平衡、病邪进退等。
10种舌质可能是病了
如果舌头在颜色、形状、舌苔上出现一些变化,可能预示着健康问题甚至疾病。
舌头颜色
▶淡白舌:多见于气血两虚、阳气不足的患者,常伴有少苔或无苔。阳气不足,舌体就会变淡;贫血的患者也容易出现淡白舌。
▶红舌:一般表明身体实热或阴虚化热。若舌面上有红点或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或肝胆火旺。
临床上,急性中风患者的舌头多是异常红色;幽门螺杆菌感染,舌头可能呈现微红色并带有白色斑纹。
▶紫舌:多见于血液循环不畅者,如寒证、热证或血瘀证。
舌头乌紫可能是高脂血症、肺心病等导致;癌症患者的舌头也可呈紫色,有厚厚的油腻感;靛蓝偏紫则提示有血管、胃肠道或哮喘问题。
▶黄舌:一般为食物着色引起,比如长期吸烟、喝茶和吃深颜色食物等。
身体发热、肝脏和胆道器官疾病、胃肠道问题和糖尿病患者的舌头也可能是黄色的。
舌苔
▶厚苔:可能提示病情由轻转重,或有肠胃积滞。
若苔黄厚,多为内热或食积;苔白腻,多为湿痰过重。要是感冒或全身感染疾病,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被真菌感染,也可能出现厚苔。
▶燥苔:即苔面干燥无津,多见于高热、阴液亏耗、吐泻伤津的患者。
▶腻苔:表示湿浊蕴结,阳气被遏制。苔黄腻多为湿热;苔白腻多为寒湿。
舌头形状
▶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边缘有齿痕,多为脾虚湿盛或阳气虚衰所致。若苔黄腻,可能伴有湿热。
▶瘦红舌:舌体偏瘦且红,多为阴虚火旺或缺乏营养的表现。
▶裂纹舌:舌面出现裂纹,多因精血亏虚或热盛伤津。突然出现的裂纹有可能提示浅表性胃炎或营养不良等,症状超过两周建议就医。
健康的舌头什么样?
在医生看来,健康的舌头应是这样的:颜色淡红、质地润泽、活动自如,舌苔薄白而均匀,干湿适中。
需要注意的是,舌象的变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患者的全身症状、脉象等相互关联。
舌诊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其有效性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技能。因此,看舌辨病是一项专业的诊断技能,自己看舌头时不要轻易对号入座,乱下诊断。要是觉得舌象异常,务必及时就医,请专业医生判断。
专家表示,舌神经是从大脑出发,与舌头相连,经常活动舌头对身体大有裨益,可常做以下舌头操:
- 早晨对着镜子,舌头伸出与缩进,各做10次,然后舌头在嘴外向左右各摆动5次;
- 坐姿,十指张开放在膝盖上,上半身稍微前倾。由鼻孔吸气,接着嘴巴大大张开,舌头伸出并且呼气,同时睁大双眼,平视前方,反复3~5次;
- 嘴巴张开,舌头缓慢地伸出,停留2~3秒,反复5次;
- 头部上仰,下巴伸展,嘴巴大大地张开,伸出舌头,停留2~3秒钟,反复5次。
责任编辑:翟子昊
国医大师吕仁和:糖尿病治疗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国医大师,1934年出生,国医大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和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师从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等中医大家,在诊治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肾脏病和多种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糖尿病治疗中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医糖尿病和肾病专家,该方案是在继承《黄帝内经》经典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数十年临床应用,总结而成。其中,方案中的“二”是指防治糖尿病的总目标;“五”是指观察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检测的五项指标;“八”是指需要采取的八项措施。
二:两个目标
即长寿与健康。应尽力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努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要求不但要让患者能够有较长的寿命,还要让患者过上相对健康的生活,最大限度减少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综合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不仅能达到身体健康,还能够有意识地实现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健康。因此,糖尿病患者因为要控制糖尿病,反而更有可能成为完整健康标准的追求者和实现者。
五:五个观察指标
即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症状。
1.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在6、7、8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9、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7%、8%,分别可作为优、良、差三个控制等级。其中,由于糖化血红蛋白能体现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应充分重视。
2.血脂 糖尿病常常伴有血脂异常,治疗应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都努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促进脂肪肝改善。
3.血压 高血压与糖尿病经常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必须将血压控制良好,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体重 体重是衡量健康状况很重要的指标,要求患者的体重要争取达到正常范围内。体重正常,利于健康长寿;肥胖者,常伴有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代谢失常,容易合并心、脑和大血管病变;体重过低者,易合并周围神经炎等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都应向正常标准体重方向发展为好(具体计算指标详见书中介绍)。5.症状
(1)口干舌燥、多饮多尿、大便干燥、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失眠多梦、心烦急躁、怕热汗多等,多由高血糖及其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一般血糖控制良好后,临床症状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如果血糖控制良好而症状仍不见好转,则应除外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感染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疾病。
(2)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中出现黑点、夜尿频多、尿多浊沫、肢体麻木、疼痛等,常是糖尿病并发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应该积极予以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导致失明、肾衰竭、足坏疽等。
(3)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或有偏身麻木等,应除外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4)胸闷憋气,应除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5)皮肤疮疖痈疽、牙周炎感染,在糖尿病患者治疗难度较大,应进行积极地、较长时间地治疗,以求彻底解决感染病灶。
(6)皮肤瘙痒,特别是二阴及易出汗的部位瘙痒,在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见,可以应用外洗加内服药相结合的治疗思路。
(7)急性高血糖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痛等高渗综合征症状,出现口渴多尿、腹痛、恶心、呕吐等酮症酸中毒症状,必须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应注意在纠正高渗综合征、酮症酸中毒过程中,不合理过多使用胰岛素可诱发低血糖,进而导致脑水肿、心力衰竭等。
八:八个调理和治疗方法
即饮食、运动、心态、中药、西药、胰岛素注射、针灸推拿、导引等。
(一)三项基本措施
1.饮食要合理
2.运动要适当
3.心态要平衡
(二)五项选择措施
1.中医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轻症或初发病例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不理想者,或糖尿病已经应用西药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血糖仍不能良好控制者,加用中药治疗常常可以实现血糖良好控制,甚至保持病情长期稳定。而对于糖尿病已经发生并发症者,应用西药控制血糖,应用中药治疗并发症,则可以发挥我国医学中西结合的优势,使众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免于致死、致盲、致残之苦。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吕仁和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了“六对论治”思路,临床应用,卓有成效。
2.西药口服药治疗 西药口服药包括口服降糖药、降脂药、降压药等。对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取效或中医药治疗血糖不能得到良好控制者,可以加用西药口服降糖药等。并在充分认识不同药物作用特点和副作用的基础上,酌情配合调节血脂和降压药物。
3. 注射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中西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胰岛素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必要时,应该选用注射胰岛素治疗。有条件者,更可安装胰岛素泵,以良好控制血糖。
4.针灸推拿 吕仁和教授临床发现,糖尿病下肢沉重麻痛、夜卧不宁,针刺双绝骨穴常有良效;咽痒咳嗽,以六神丸用胶布贴于列缺穴常有良效;全身疲乏按摩督脉经、足太阳膀胱经常有良效;下肢冷热失调,点按丹田穴常有良效等。故除中医中药外,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法应引起足够重视(具体疗法详见书中介绍)。
5.导引吐纳——巢氏消渴之气功宣导法。本法记载于《诸病源候论》一书,适用于以口渴多饮、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其功理在于宣导肾津以止消渴。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松衣宽带,安静仰卧,腰部伸展悬空,用骶骨背着床席,两手自然置体侧。双目微闭。随着呼吸的节律鼓起小腹,意在牵动气机,使之行水布气,津液上升。
第二步:接上式,用舌在唇齿之间,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搅动9次;再由下而上,由右至左搅动9次;鼓漱18次,将口中产生的津液分数口徐徐咽下,并用意念将其下引到“丹田”。使水之上源下流,元龙归海,津布热减,静卧数分钟收功。
第三步:收功后起立,走出室外,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缓缓步行。在一种愉快轻松的心境下,步行120~1000步左右,使练功后内在的有序,在常态下尽可能地保持住。巩固已取得的引肾津、滋上源、止消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