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碳酸饮料会糖尿病吗(喝碳酸饮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碳酸饮料多喝无益 这4类人群尤其要注意
碳酸饮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由于碳酸饮料中富含二氧化碳,可在炎热的夏季带走体内热量,起到降温作用。但是,如果经常饮用这些碳酸饮料,反而会给身体增加很多威胁。
科学选购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分为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和其它型等几大类,国家标准《碳酸饮料(汽水)》(GB/T10792-2008)中规定果汁型碳酸饮料中果汁含量必须大于2.5%,二氧化碳气容量(20℃)不低于1.5倍。碳酸饮料一旦开封后,二氧化碳会逸出而影响饮料口感,消费者应根据需求选择不同规格的包装产品。
碳酸饮料不可过度饮用
儿童和青少年是碳酸饮料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由于碳酸饮料一般含有约10%左右的糖分,热量高,经常喝容易造成肥胖,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因此,切不可过度偏好碳酸饮料,尤其是对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应尽量少饮用碳酸饮料。
易越喝越渴
有专家指出,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物质,没有一样是对身体有好处的。这些成分在体内代谢时需要大量的水分,而且可乐含有的咖啡因也有利尿作用,会促进水分排出,所以喝碳酸饮料,就会越喝越觉得渴。
易造成肥胖
碳酸饮料一般含有约10%左右的糖分,一小瓶热量就达到一二百千卡,经常喝容易使人发胖。如果想喝碳酸饮料,怕影响肥胖不想加糖汽水或者饮料。推荐选择一些无糖、零卡碳酸饮料。
增加糖尿病的发生几率
碳酸饮料当中含糖量较高,另外常喝碳酸饮料容易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这都是诱发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所以常喝碳酸饮料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损伤牙齿
软饮料显然已成为造成龋牙的最重要的饮食来源之一。软饮料中的酸性物质及有酸性糖类副产品会软化牙釉质,对牙齿龋洞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如果牙釉质软化,再加上不正确刷牙、磨牙等陋习,会导致牙齿损坏。
影响消化
碳酸饮料喝得太多对肠胃非但没有好处,而且还会大大影响消化。因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抑制饮料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内的有益菌也会产生抑制作用,所以消化系统就会受到破坏。特别是年轻人,一下喝太多,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引发胃肠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您本身患有胃溃疡、胃糜烂等疾病,二氧化碳还会增强对于胃部的刺激,甚至容易导致胃穿孔的发生,请各位知悉。
导致骨质疏松
专家指出,饮用可乐等含磷酸盐的饮料,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碳酸饮料的成分,尤其是可乐,大部分都含有磷酸。通常人们都不会在意,但这种磷酸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骨骼,常喝碳酸饮料骨骼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量磷酸的摄入就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一旦钙缺失,对于处在生长过程中的青少年身体发育损害非常大,缺钙无疑意味着骨骼发育缓慢、骨质疏松,所以有资料显示,经常大量喝碳酸饮料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危险是其他青少年的3倍。
易导致肾结石
钙是结石的主要成分。在饮用了过多含咖啡因的碳酸饮料后,小便中的钙含量便大幅度增加,使他们更容易产生结石。如果服用的咖啡因更多,那么危险就更大。人体内镁和柠檬酸盐原本是可以帮助人预防肾结石的形成的,可是饮用了含咖啡因的饮料后,将这些也排出体外,使得患结石病的危险大大提高了。
对于神经系统有不良作用
有些碳酸饮料中还额外添加了咖啡因,饮用后容易使人开心兴奋,甚至导致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的发生,另外也会降低睡眠质量。
下面4种人更要慎重饮用碳酸饮料!
1、糖尿病患者
因为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要禁喝,避免加重病情。
2、孕妇
一方面,孕妇在怀孕的期间很容易缺钙,可乐中含有磷酸,容易抢走人体的钙质、加重体内的钙流失,这样对胎儿的发育不好;另一方面,碳酸饮料里面含有色素、防腐剂、过量的糖分,容易造成孕妇的血糖过高,很可能造成流产。所以,孕妇喝碳酸饮料要慎重。
3、月经期间的女性
在汽水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盐同体内铁制产生化学反应,使人体内铁质难以吸收。
4、绝经期的女性
在绝经期的女性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分泌不足,易导致骨质疏松,所以此时期的女性不宜喝碳酸饮料,避免对骨骼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科学家:常喝碳酸饮会引发多种疾病 有致命风险
中新网11月3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3日报道,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科学家得出结论称,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和中风的患病风险。同时据联合国数据,每年有上千万人死于这2种疾病。
据报道,一罐330毫升的碳酸饮料含糖量约为39克,超出成人每日摄糖标准14克。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不仅会增加体重,还会引发多种疾病。
据悉,科学家对每周饮用碳酸饮料超过5次的人群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称,摄糖量长期超标会引发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导致体重增加、糖代谢紊乱和动脉高血压。
同时,研究人员提醒称,据联合国数据,每年有1900万人死于这2种疾病。
研究显示,连续10周饮用碳酸饮料会使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17%,增加罹患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0岁就患上糖尿病!无糖饮料真的更健康?这些真相不可不知
糖摄入过量的危害很多人都知道,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风险。
而人工甜味剂、代糖的出现,似乎帮人们规避了糖摄入过量带来的危害,同时又满足了味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无糖饮料当水喝,30岁就患上糖尿病!
2021年就曾报道过相关案例,30岁的孔先生(化名)喜欢喝碳酸饮料,但担心含糖饮料喝多了导致发胖、糖尿病,他在冰箱囤满了“无糖”或“0糖”的饮料,每天至少喝个4、5瓶。
后来,孔先生总觉得口渴,尿量也较原来增多,于是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详细了解患病经过、病史,结合多饮、多尿等典型症状表征,并及时完善检查,孔先生被确诊为初发——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
湖北经视视频 截图
接诊的北省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医师谭金枚表示,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像孔先生这样,年轻且无糖尿病家族病史的初发糖尿病患者,多与长期劳累、高压、熬夜、口味重、喜食外卖等不规律的工作、生活作息状态相关。近年来,随着“无糖”、“0糖”饮料的流行,许多人陷入饮食误区,甚至因此诱发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
谭金枚医生解释,无糖并不代表没有糖,只是不含蔗糖、葡萄糖等升糖成分,而采用形式各异的人造甜味剂代替。一旦甜味剂摄入过多,不仅会刺激胰岛素产生,影响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下降,还会反射性地增强食欲,导致热量超标。所以孔先生长期喝无糖饮料代替正常饮用水,便加速了机体代谢失控,引发糖尿病。
为避免病情恶化,医生立即为孔先生制定了药物综合治疗方案并叮嘱他纠正饮食习惯。但遗憾的是,年仅30岁的他已患上糖尿病,需要长期接受降糖治疗。
人工甜味剂的危害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目前有研究发现,长期摄入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还有可能导致腹泻等不良反应。想要靠喝无糖饮料来减肥、避免糖尿病更是会适得其反。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2022年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代糖食品尤其是很多无糖饮料,其实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最近有很多研究发现,长期喝无糖饮料,如果它是加了甜味剂,那它和含糖饮料在导致糖尿病发生方面并没有本质区别。相反这些无糖的、甜的饮料,在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生方面,可能比喝甜的含糖饮料危害更大。
有研究表明,甜味剂的甜味会让人感觉吃了含糖的食物,进而刺激人体产生胰岛素,导致血糖下降,让人产生饥饿感,食欲增强。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虽然零热量,但长期摄入人工代糖会导致胰岛素内分泌失衡,反而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紊乱。
健康时报 图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2021年4月在央视新闻“医问到底”中介绍,0卡0糖的味道大多数来自商业的甜味剂。甜味剂本身是安全的,可以分为带热卡的甜味剂和不带热卡的甜味剂,它能够产生更多的甜味,甚至比蔗糖要甜200-300倍。
陈伟指出,如果单纯和含糖饮料相比,0卡0糖饮料确实对防治肥胖有帮助;但如果和水相比,由于甜味剂在大脑中会产生兴奋的作用,会引导你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食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糖饮料并不是完全健康的饮料。
除了糖尿病,还增加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2022年9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中心、巴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医学顶尖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人造甜味剂不是糖的健康和安全替代品,较高的人造甜味剂摄入量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了103388名平均年龄在42岁的参与者,通过重复的24小时饮食记录评估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和三氯蔗糖)的摄入量和消耗量,并分析了人造甜味剂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在平均9年的随访期间,发生了1502 例心血管事件,并得出以下结论:
1. 人造甜味剂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
研究发现,人造甜味剂总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9%相关。在不摄入人造甜味剂的人中,每10万人每年有314人患心血管疾病;在摄入量较高的人中,每10万人每年有346人患心血管疾病。
2. 人造甜味剂与脑血管疾病风险更加显著
人造甜味剂总摄入量与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更显著,高18%。在不摄入人造甜味剂的人中,每10万人每年有150人患脑血管疾病,然而在摄入量较高的人中,每10万人每年有195人患脑血管疾病。
3. 不同人造甜味剂,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不同
对人造甜味剂分类研究发现,阿斯巴甜的摄入与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17%相关,乙酰磺胺酸钾和三氯蔗糖与冠心病风险增加40%和31%相关。其中,三氯蔗糖与冠心病风险显著相关。
世间最健康的饮品还是白开水
科学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可能存在不断推翻、得出新结论的过程。比如人工代糖,一开始被发明出来时,大家也认为它更安全,但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一样发现了它的弊端。无论面对什么无糖饮料,最好都能保持适当的克制。
很多人这一生,喝过各种高档饮品,然而喝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最健康的还是那杯白开水。此前,《健康时报》新闻版曾经报道过一位心血管医生曾讲述自己朋友的真实故事:
朋友事业做得颇有起色,应酬不断,经常跟他讲述喝过的各种高档酒和饮品,平时忙时连口水也不喝,饮料、咖啡不离嘴,待客应酬全用昂贵的酒水、饮料,只要听说了什么养生、什么名贵,都想着尝一口,认为这样才与自己的身份匹配。最后因脑血管病躺在病床上,问起医生该喝些什么,医生告诉他:凉白开就可以!那时候他才悔悟:喝了那么多好酒、昂贵饮品,原来最好喝、最有用的还是白水啊。
健康时报曹子豪摄
来源: 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