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吸烟(血糖高的人可以抽烟吗?)
糖尿病患者一口烟都不能吸?这5个后果别等住院才后悔,建议了解
每当李大爷在小区花园里点起香烟时,总有邻居好心提醒:"你都糖尿病了,还抽烟呢?"李大爷常不以为然:"我都抽了几十年了,这点烟算什么?我血糖控制得不挺好吗?"这样的对话,在全国各地的公园、小区随处可见。
中国国家疾控中心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4亿人,而其中约37%的患者仍有吸烟习惯。更令人担忧的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不吸烟患者高出68%,住院率增加近一倍!
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吸烟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而是可能直接导致病情恶化的"定时炸弹"。许多患者认为"血糖稳定就万事大吉",这恰恰是最危险的误区。糖尿病患者吸烟到底会带来哪些后果?为什么医生会反复强调"一口都不能吸"?
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胰岛素的分泌,直接影响血糖控制。中国医学科学院2024年研究发现,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吸烟超过10支,胰岛素抵抗程度平均增加23%,就像是给已经堵塞的"血糖调节管道"又扔了一把泥沙,让本就不顺畅的血糖调节系统雪上加霜。
吸烟导致血管收缩这一过程,就像是原本宽敞的"高速公路"变成了拥堵的"乡村小道",血液循环变差,营养物质和氧气无法顺利到达身体各个部位,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已经脆弱的微血管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3年发表的一项追踪研究显示,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比不吸烟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率高出89%!这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失去脚趾甚至截肢的风险几乎翻了一倍!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医学统计数据。
后果一:血糖控制更困难。吸烟会刺激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这些激素会促使肝脏释放更多葡萄糖进入血液。
一项针对5000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显示,吸烟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高出非吸烟者0.7个百分点。看似微小的差异,实际上意味着并发症风险增加15%!就像是开车时,速度从80km/h提高到92km/h,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显著提升。
后果二:血管疾病风险倍增。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国心血管病中心2024年的数据表明,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风险比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高72%,脑卒中风险高56%。如果将血管比作水管,吸烟就像是不断在水管内壁涂抹油漆和胶水,最终导致水管堵塞甚至爆裂。
"很多患者不理解,明明吸烟和糖尿病看起来是两回事,为什么医生总要'小题大做'?"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吸烟对糖尿病患者的伤害是协同效应,1 1远大于2。"
后果三:视网膜病变加速。烟草中的有毒物质会损伤眼部的微血管,而糖尿病患者的眼部血管本就脆弱。国家眼科研究中心的临床观察发现,吸烟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速度比不吸烟者快35%
严重视力下降风险增加44%。这就像是一座已经有裂缝的大坝,吸烟就是持续不断的水流冲击,加速了大坝崩塌的过程。
后果四:肾功能损害加重。肾脏是糖尿病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器官之一,而吸烟会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更快。
中国肾脏病学会2023年数据表明,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64%,平均提前5-7年需要透析治疗。这就像是给已经漏水的水桶又凿了几个小洞,加速了"水桶"的报废。
后果五:伤口愈合能力下降。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减少伤口部位的血液供应,影响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形成。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中心研究显示,吸烟的糖尿病患者伤口感染率比不吸烟者高2.3倍,平均愈合时间延长43%。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意味着即使是小小的伤口,也可能演变成难以治愈的溃疡。
"有些患者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我只是偶尔抽一支'问题不大。"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指出,"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即使是'偶尔一支',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这就像是在即将溢出的水杯中又加了一滴水,这一滴可能就是导致溢出的关键。"
研究表明,戒烟8周后,胰岛素敏感性可提高约17%,这意味着同样剂量的胰岛素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12周后,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善,血液循环状况好转。一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约50%,几乎接近从未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水平。
糖尿病患者该如何戒烟呢?这里有三个实用建议:
第一,循序渐进,制定详细计划。不要尝试"冷火鸡"式戒烟,可以逐渐减少每日吸烟量,设定明确的减量时间表。数据显示,采用循序渐进策略的糖尿病患者戒烟成功率比直接戒断高出26%。就像控制血糖一样,戒烟也需要一个过程,过急可能导致反弹。
第二,寻求专业帮助,考虑药物辅助。医学研究表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的糖尿病患者,戒烟成功率提高了2.27倍。很多三甲医院都设有戒烟门诊,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戒烟方案。专业的戒烟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戒断症状,提高成功率。
第三,调整生活习惯,寻找替代活动。当烟瘾来临时,可以采用深呼吸、喝水、嚼无糖口香糖等方法分散注意力。研究发现,有规律锻炼的糖尿病患者戒烟成功率比不运动者高31%,这是因为适当运动能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缓解戒断症状。多参加社交活动,获得家人朋友的支持也很重要。
"我最初完全不相信吸烟和我的糖尿病恶化有关系,"67岁的张阿姨分享道,"直到我因为糖尿病足住院,医生告诉我如果继续吸烟,可能面临截肢风险。那一刻我才真正下定决心戒烟。现在戒烟一年多了,血糖稳定了,腿部血液循环也比以前好多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戒烟不仅是一个健康选择,更是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患者可能觉得"已经得了糖尿病,戒不戒烟都无所谓了",这种想法极其危险!戒烟永远不会太晚,即使是确诊多年的患者,戒烟后身体状况也会有明显改善。
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或者您的家人朋友患有糖尿病,请记住: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吸烟不是一个简单的不良习惯,而是直接威胁生命的危险行为。为了自己,也为了爱您的家人,请放下那支烟,迈出健康管理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吸烟与糖尿病:危险的组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2024
《吸烟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中国循环杂志,2023
有糖尿病,还能抽烟喝酒吗?医生把“丑话”说在前头
“糖尿病”三个字,不像心梗、癌症那样来势汹汹,但若细看它的脾性,比狐狸还狡猾。它不痛不痒,却能在暗处慢慢掏空人的身体,一点点蚕食血管、神经、肾脏,甚至眼睛。许多人嘴上说着“控制血糖”,却在烟雾缭绕和酒杯交错之间,把健康当成赌注,押在“没事”的侥幸里。
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人抽烟喝酒,到底是“忍一忍”,还是“毁一生”?真的是一点都不能沾?还是小酌一口也无妨?医生究竟为何要“丑话说在前头”?
南方有位老乡说得好:“抽烟喝酒不伤身,伤的都是别人。”这话若让糖尿病盯上,恐怕连“别人”都找不着了。糖尿病不是一个简单的高血糖问题,它像是埋在身体里的地雷,偏偏还有人一边踩雷,一边点火。烟,是火;酒,也是火。两把火加在一起,烧的是自己的命根子。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的核心问题是胰岛素的使用或分泌出了毛病。血糖高,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牵扯的是全身的系统失衡。
2024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指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2%,而在60岁以上人群中,这个数字超过了30%。就是这么普遍的病,却常常被误解为“老毛病”“血糖高一点没啥关系”,而抽烟喝酒,是误解背后最常见的“搭配套餐”。
长期吸烟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4倍,重度吸烟者甚至高达2倍。
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在一项追踪超过10年的研究中发现,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直接干扰胰岛素的作用,使细胞对胰岛素变得“漠不关心”,就像邻居天天敲门借酱油,一开始还能通融,次数多了就当你不存在了。
这种“胰岛素抵抗”正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机制。而酒精,更是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在肝脏代谢。但肝脏一旦忙着“解酒”,其他功能就不得不往后排队。糖异生的功能被抑制,血糖会突然降低,尤其在空腹喝酒时,容易诱发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不是掉点劲儿那么简单,它可以让人陷入昏迷,甚至直接猝死。更别说酒精还能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不稳定,造成血糖忽上忽下,像坐过山车一样,心脏和血管都受不了。
糖友的每一次抽烟,每一口酒,都是在加速并发症的到来。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欧洲病变、心脑血管疾病,这些并发症就像一支支箭,射向身体各个角落。
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患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而饮酒过度者,肾病的发生率也显著提高。
北京协和医学院在2023年发布的一项研究中还特别指出,中国北方地区糖尿病患者的饮酒比例远高于南方,尤其在农村地区,传统聚会饮酒文化盛行,导致糖尿病管理难度加剧。研究呼吁,将饮酒行为纳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点,而非简单地“控制饮食”。
“那是不是只要喝得少一点,抽得轻一点,就没关系?”这是不少糖友的侥幸心理。可惜,医学不是商量出来的。
即使是“轻度饮酒”,也可能影响血糖控制的稳定,尤其是对于已经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患者,更容易引发低血糖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糖尿病管理指南明确提出: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饮酒,尤其是在血糖控制不稳定的阶段。而对于吸烟,无论量多量少,都是危害健康的“毒药”。
“那是不是一滴不喝、一口不抽才算合格?”是的,这正是医生要说的“丑话”。糖尿病不是讲情面的角色,它不会因为你喝的是红酒、抽的是细烟就放你一马。特别是中老年人,肝肾功能本就逐年下降,身体代谢能力减弱,哪怕一杯啤酒、一根烟,也可能成为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趣的是,2022年日本大阪大学的一项实验研究却发现,适量戒酒戒烟的糖尿病患者,在一年之内血糖控制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下降30%以上,生活质量评分提高近50%。这说明,糖尿病的“命运”,可以改写,关键在于愿不愿意去做“看似难但必须做”的选择。
很多人说,抽烟解闷,喝酒暖心。可问题是,糖尿病本来就是个“怕热”的病。抽烟喝酒,就像在油锅边上玩火,热成这样,它能不炸锅吗?尤其在北方冬季,很多人习惯用白酒“驱寒”,却忽略了酒精对血管的扩张作用,容易让糖尿病患者出现血压波动大、心率不齐等问题。
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适当饮酒有益健康。”这其实是一种被酒文化包装的“伪科学”。2023年《柳叶刀》杂志对全球600多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指出:没有任何一种酒精摄入量是“完全安全”的,哪怕是一口,都有风险。更别说糖尿病这类慢病患者,本身就是“高危人群”。
有趣的是,浙江嘉兴地区的一项地方性调查数据显示,那些成功控制糖尿病十年以上的患者中,几乎无一例还在继续饮酒或吸烟。这是否说明,戒烟戒酒,正是糖友与病魔博弈中的“胜招”?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提出一个观点:“糖尿病三分靠医,七分靠管。”
这里的“管”,不仅是管嘴、管腿,还要管住烟瘾、管住酒瘾。很多人能控制饮食,却栽在了一根烟、一杯酒上。说到底,是“习惯”作怪,是“文化”作祟。
酒是穿肠毒,烟是慢性刃,糖尿病人若不避开,终究难躲宿命的安排。是的,这就是医生要把“丑话”说在前头的原因。不是为了吓人,而是为了救人。因为很多时候,不是病把人打败,而是人自己把身体“送”给了病。
“那不喝酒、不抽烟,生活还有什么乐趣?”这句话听起来似乎理直气壮,可人生的乐趣,不一定要靠烟酒来撑场。
有糖友在戒烟后重新拾起了画画,有人戒酒后开始晨跑,每一次出汗都像洗刷身体的“毒气”。还有人干脆加入了社区健康讲座团队,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既是疗愈,也是提醒。
健康不是放弃享受,而是选择一种更长久、更踏实的幸福方式。糖尿病患者的“烟酒自由”,代价可能是视力、肾功能,甚至生命。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个真实病例的沉痛教训。医生不是“扫兴的人”,只是想让你知道,最贵的不是酒,是你还想活着的那颗心。
糖尿病,不怕你控制不了,怕的是你根本不想控制。
戒烟、戒酒,是一场意志的较量,是对自己健康的尊重。人这一辈子,能做到“管得住嘴、迈得开腿、放得下酒、扔得掉烟”,未必容易,但一定值得。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R]. 北京: 中国疾控中心,2024.
[2]《柳叶刀》医学期刊. 全球酒精摄入风险评估联合研究组. 酒精与健康风险关系的大型Meta分析研究报告. 2023.
[3]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农村糖尿病患者饮酒行为与并发症发生率关系研究. 中国公共健康杂志,2023,39(12):1567-1573.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患上糖尿病,还在吸烟?这2个危害,你可能承受不起,尽早戒烟
►
本文169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如果你已经患上糖尿病,却还在吸烟,那就像脚下踩着油门,手里还在点火。
吸烟本身就对健康危害巨大,而一旦你有了糖尿病,香烟的危害会被“放大”数倍。这不是吓唬你,而是实打实的数据和医学研究告诉我们的事实。
吸烟 糖尿病 = 双重打击糖尿病本身就让身体“脆弱”了不少。它会让血糖控制变得困难,还会悄悄伤害你的血管、神经和器官。而吸烟,恰好也是在这些地方下手。
简单地说,吸烟和糖尿病不是“两件事”,而是“同一根绳上的两个结”,它们一起拉扯你的健康,让身体更快地走向崩溃。
糖尿病人本来就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糖让血管内壁受损,血脂紊乱,血压升高,血液变得粘稠,血管越来越狭窄。
而吸烟,正好加速这个过程。香烟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让血管收缩、内皮损伤,使血压升高,血液更加粘稠。
长期这样下去,很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导致心梗、脑梗、猝死等严重后果。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如果继续吸烟,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高出不吸烟者至少50%以上。
如果你已经有糖尿病,吸烟就等于是在往已经堵塞的血管里倒油。
糖尿病最可怕的,并不是血糖高,而是它带来的各种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足部坏疽……这些都是慢慢“耗掉”生命质量的杀手。
而吸烟,正是这些并发症的“加速器”。
研究显示,吸烟会让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恶化得更快,更容易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能需要透析。
同样的,吸烟还会破坏神经系统,导致手脚麻木、刺痛感更明显,甚至出现糖尿病足,一步步走向截肢的边缘。
你可能听说过“糖尿病看脚,脚烂命先断”这句话。香烟,就是让脚烂得更早,命断得更快的那根导火索。
你可能每天按时吃药、打胰岛素,控制饮食、坚持运动,以为这样就能把血糖控制住。但如果还在吸烟,很多努力都被“抵消”。
吸烟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让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控制更困难,同时还会影响降糖药物的代谢过程。
说得直白点,你的药效会被香烟“打折”,甚至打水漂。这不是夸张,是临床研究中的明确结论。
吸烟不是“解压”,是“透支”很多人说,戒不掉烟,是因为有压力、情绪不好。但你有没有想过,真正让你压力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差的,可能就是这根烟。
吸烟不仅不会改善心情,反而会让血糖波动更剧烈。血糖不稳,情绪更不稳,形成恶性循环。
更别提,吸烟还会影响睡眠、加重焦虑,甚至引发抑郁。这些都是糖尿病人本就容易遇到的问题,香烟只会让它们变本加厉。
糖尿病患者戒烟的好处,来得比你想象得更快你可能觉得,吸了这么多年烟,戒了也没用。其实不是这样。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控烟行动实施方案(2019—2030年)》,戒烟的益处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戒烟20分钟后,心率开始恢复正常;
戒烟12小时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水平下降;
戒烟几周后,血液循环和肺功能逐渐改善;
戒烟3个月以上,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提升,血糖控制更容易;
戒烟1年后,心脏病风险可下降一半以上;
戒烟5年后,中风风险可能接近不吸烟者。
你越早戒烟,身体就恢复得越快,血糖也就越容易控制。
很多糖尿病人明知道吸烟不好,但总抱着“我身体还行”“我抽得不多”“我会控制”的想法。
这种侥幸心理,其实比香烟本身更危险。因为它会让你一次次错过最好的“刹车点”。
香烟不会立刻让你出事,但它会悄悄把你推向深渊,等你发现时,已经来不及回头。
戒烟,不是“可选项”,是“必修课”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戒烟不是一句“有益健康”的口号,而是必须立刻行动的医疗建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应完全戒烟,无论吸烟史长短。
戒烟,是你能为自己做的最便宜、最有效、最有回报的“治疗手段”。
你不需要花钱买药,也不用住院打针,只要熄掉香烟,就能立刻减少风险、改善状态。
如果你已经被糖尿病困住了,就不要再给自己多加一个锁。香烟不是你的“朋友”,而是慢性杀手。
你可以控制不了糖尿病,但你能控制是否继续吸烟。而一旦你戒了这根烟,你就已经在主动掌控自己的健康。
别再等“明天”,现在熄掉手里的烟,就是你给自己身体最好的交代。
资料来源:
①.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控烟行动实施方案》.国家卫健委官网.2021年发布.
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
③.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12):1050-1064.DOI:10.3760/cma.j.cn112148-20220906-00797.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