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肾透析(糖尿病肾透析一次费用多少)

北方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成肾透析第一病因 每年查尿常规肾功能

天津北方网讯:李先生今年43岁,3个月前检查出肾功能衰竭开始做血透治疗。在其病历上醒目地写着“糖尿病史14年”,也就是说他从29岁就步入了糖尿病患者行列,这是导致他肾衰的根源。李先生说,14年前患糖尿病的人还不很多,以为身体没什么不舒服就没事儿了,所以一直没有认真控制血糖。三年前他开始出现乏力、疲劳的肾病症状,当时觉得是工作累了休息一段就会好,直到三个月前血压持续增高、连站立都困难才到医院检查,已是肾衰。如今在本市各大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糖尿病肾病引发的肾衰竭患者都是透析主流人群,国内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本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也已经占到肾移植等待病人的20%以上。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院长陈莉明教授对此表示,在肾衰病人中,以往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肾病患者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但随着糖尿病的流行,糖尿病肾病患者日益增多,现已占血透病人的一半左右,超过前两种病因位居第一。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而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0%至40%发生糖尿病肾病,和欧美国家一样,糖尿病肾病已是我国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作为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一般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均有可能发生并最终发展为肾衰竭。权威统计显示,糖尿病病人发生肾衰比非糖尿病病人高17倍,每5个糖尿病肾病病人中有1人将要接受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已成糖尿病患者主要死因。陈莉明说,糖尿病肾病并非不能避免,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应经常自测血压,每年定期进行含尿蛋白在内的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这样完全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早期规范治疗有望治愈或大大延缓其发展为肾衰竭。

多数糖尿病肾病早期无症状

早诊早治能避免尿毒症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连年上升态势,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大多数人对它的防控意识都还远远不足。”陈莉明说,“目前认为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其危害并不体现在疾病本身,更多的是体现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上。长期血糖增高可使全身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受到损害,而人体血管是我们机体各组织器官吐故纳新,完成各种生命功能必需的交通要道。一旦受损,可引起主要脏器如眼、肾、心、脑、足及神经的功能障碍。”

陈莉明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尽管糖尿病肾病对患者的危害很大,但患者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只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血压渐进增高,或轻度泡沫尿,或眼底视网膜血管的细微变化,这些极易被忽视。而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显性蛋白尿、浮肿乃至肾功能不全,其病情的发展往往很快。通常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还处在微量白蛋白尿阶段,就应该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治,才有可能延缓甚至逆转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避免进展为尿毒症,所以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微量尿蛋白可排查早期病变

糖尿病5年需每年查一次

陈莉明说:“糖尿病患者日常需要了解一些肾病知识,尤其是病程5到10年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地进行肾脏相关检查,不能只关注血糖,更不要凭着感觉就医。”那么,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呢?陈莉明指出,糖尿病病史5至10年以上,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排除其他肾脏病即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因此,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至关重要。正常人尿的白蛋白排泄率(UAE)应在20微克/分钟或30毫克/24小时以内,如果在20—200微克/分钟或30—300毫克/24小时范围则被称为微量白蛋白尿。可以通过检测24小时尿液中白蛋白含量来判断患者有无微量白蛋白尿。她建议一经发现糖尿病,就应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因为很多糖尿病患者初次诊断时可能已经患病多年。对于患病5至10年的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年监测1至2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每月查一次尿常规,检测有无尿蛋白。换季节时经常检测一下血压变化。

患者在诊断时还要排除非糖尿病性肾病,应考虑非糖尿病肾病,如糖尿病病程较短;单纯肾性血尿;短期内肾功能迅速恶化,不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突然出现水肿和大量蛋白尿而肾功能正常;显著肾小管功能减退。鉴别困难时可以通过肾穿刺病理。

控糖降压优质蛋白饮食

糖尿病患者需积极预防肾病

陈莉明说,目前发现造成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因素有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超重和吸烟等。因此糖尿病患者生活中要积极避免以上因素。首先要有效地控制高血糖,降糖药物尽量选用作用时间短、肾毒性小、不易在体内蓄积的药物。其次有效控制高血压是防治糖尿病肾病至为重要的措施。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平时生活中要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控制高血压,优质蛋白质饮食,同时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和血脂,并定期检测微量蛋白尿和肾功能,预防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陈莉明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肾功能减退时应适用胰岛素,同时监测血糖调整剂量,以免发生低血糖。在降压药物的选择方面,糖尿病肾病早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能够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逆转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糖尿病肾病控制高血压要力争达到目标值:肾功能正常且尿蛋白<1.0g/天,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尿蛋白>1.0g/天,血压控制在125/75mmHg以下。糖尿病肾病患者平时饮食中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有效减轻肾脏负担。但有些患者干脆什么蛋白都不吃只吃素食,也是不对的。她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饮食上注意用优质蛋白。所谓优质,就是指动物蛋白质:牛奶蛋白是最好的,其次是鸡蛋、禽蛋蛋白,再其次是鱼类蛋白、瘦肉蛋白。植物蛋白比如豆制品、日常的馒头、米饭所含的蛋白应该限制,以免增加肾脏负担。早期糖尿病肾病,可给予优质蛋白,每日0.8g/kg体重。(北方网编辑张旭)

患糖尿病8年一周透析3次,远离糖尿病肾病的3个方法,过高质量的生活

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陈叔,目前每周固定3天来医院透析,其实他患2型糖尿病时间并不算长,8年就发展成了慢性肾衰竭,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尿毒症。

在医院,经常能见到前来做透析的患者,其中一半以上是糖尿病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几率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

病程超过25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达到50%左右。但是,糖尿病肾病能够预防,如果不想过上低质量的生活,从现在开始,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1.识症状早发现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肾脏出了问题。

1.小便泡沫增多或夜尿增加。小便后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不散。或夜间小便次数在3-4次以上甚至更多。

2.浮肿。首先是眼皮浮肿,其次是双下肢浮肿,最后发展到全身浮肿。

上述症状提示患者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可能是因肾功能受损引起。

2.定期筛查非常必要

糖尿病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即使在肾功能正常且没有临床表现时,至少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3.源头把控好血糖血压

慢性病要以预防为主,即使目前病程短,没有肾脏病变的症状,同样也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并改善生活方式,尽量戒烟,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让我们一起努力,将糖尿病肾病拒之门外。

注意!降血糖不能靠喝水!肾病患者多喝水或致心衰

肾脏疾病发展到最后是尿毒症,当我们体内的血糖过高,患尿毒症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近十年的调查发现,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导致肾透析的第一原因就是糖尿病。三到四个肾透析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因为高血糖导致肾功能出现下降,我们称“糖尿病肾病”,也叫“糖肾”。

为什么血糖高了会对肾脏有损害?

肾脏里边有无数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血管网等。肾单位像一个小滤器,它的重要功能就是把不该要的东西弄出去,把该要的东西留下来。而毛细血管网构成的血管会受到糖尿病的“攻击”,会使大小动脉形成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狭窄导致血管堵塞以及血管的内部结构被破坏。随着病程的发展,肾单位从“滤网”逐渐变成了“实心”的了,从而对肾脏造成伤害导致“糖肾”。

哪项检查能在早期发现肾脏损伤?

当尿液里出现一定量的蛋白,那么肾脏已经开始出现了损伤,需要及时干预。而我们熟知的尿常规检查无法在早期发现微量的尿蛋白,更准确的检测方式是要去医院做尿微量尿白蛋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这两项检查。建议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要检测一次,糖尿病患者每半年检测一次。除了这两项检查,还可以通过观察尿液的泡沫来发现尿蛋白。

高糖人群食用冷食冷饮一定会伤肾吗?

不是所有的高糖人群都需要禁忌。对冷食冷饮是否伤肾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征求主治医生意见,二是处于疾病早期的患者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年龄大、病史长、病情严重的患者,食用后会引起胃肠道问题和增加肾脏负担,一定不要食用。

高糖人群一定要多喝水?

一般来讲,正常人每天需要喝1500毫升的水才能保证身体机能平衡。血糖的升高绝不是靠喝水就能降的,事实上糖越高的人是越渴的。仅仅是高糖人群,喝水量的多少根据自身需要决定。但对于肾病及糖尿病肾病的人多喝水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会出现水肿、心衰等症状。

高糖人群增加运动强度有助于肾脏排毒?

肾脏在适当运动的时候会使功能增强。大运动量出汗排出的是99%的水分和少量的无机盐等成分,若是血糖特别高时会含点糖,所以排出的并不是毒素。

高糖人群多吃蛋白可以补肾脏吗?

肾脏最怕的是蛋白负荷,所以每天的蛋白摄入量需要适量,成年人每日的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在50到70克之间,一个鸡蛋的蛋白质含量大概在7克左右,50克瘦猪肉的蛋白质含量在9克左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优先选择优质蛋白,但是高糖肾损伤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蛋白的摄入。

来源: 央视财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