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大学生(糖尿病大学生可以考公务员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担心被同学发现,18岁大学生忽视糖尿病管理,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8岁的吴远(化名)是一名大一学生。11月10日,吴远突然晕倒在学校寝室,同学立即拨打120救护车将他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非常危急,经过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抢救2天后才脱离危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治疗。

11月12日,记者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见到了正在输液治疗的吴远。吴远介绍,初中时,自己就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医生反复告知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他也一直坚持治疗,血糖控制得比较平稳。进入大学后,他不希望同学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于是小心翼翼地隐瞒自己的病情,原本餐前需要注射的胰岛素,他总是和同学们一起吃完晚饭后回到宿舍躲在厕所里偷偷注射,或者干脆不注射。由于担心被同学发现,他也不再坚持测血糖。这次在寝室晕倒,是因为胰岛素用完了,他没有及时到医院去开药。几天后,开始出现多饮、多尿、精神萎靡等症状,他也没去医院检查,直至昏倒在地才被同学发现送进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邵挥戈介绍,吴远入院时,查随机血糖34mmol/l(正常值11.1mmol/l)血酮体7.3mmol/L(正常值0.3-0.6mmol/L),血气分析PH值6.83(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危重,立即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抢救,2天后才脱离生命危险,目前仍需住院观察治疗一段时间。

邵挥戈表示,11月14日是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近些年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多与缺乏运动、饮食过度、体重超重有关,家长应引起重视,通过积极治疗、控制体重、合理锻炼、均衡膳食是可以恢复正常血糖水平的。但是青少年糖尿病多数为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坚持自我监测血糖,学会饮食运动管理,每3-6月医院复诊,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血糖控制水平,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切不可因为学习工作不便、或害怕别人知道病情而中断、耽误治疗。否则,长期高血糖容易出现慢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尿毒症等,并且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可引起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

记者梅玫 通讯员张贻宇秦璐

来源: 潇湘晨报

21岁大学生患糖尿病:纵欲,正在毁掉你的生活

文 |金子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ID:FranklinReadingClub)

我们与疾病的距离,比想象中更近。

“你还年轻,可以随意透支身体”

是最大的谎言

近日,家住江西新余的21岁大学生小海,因为食欲不佳、反胃前往医院检查。

本以为只是小毛病,没想到诊断结果竟然是糖尿病,一家人都非常吃惊。

21岁,糖尿病,这不是开玩笑。

他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虽然不抽烟不喝酒,但饮食习惯不好。平常不怎么爱吃水果蔬菜,不爱喝水,常常把可乐、饮料当水喝,每次提回来两大瓶的饮料,几天就喝完了。

孩子体型有点肥胖,但因为年轻,也没太在意。

后来他总感觉口干,身体不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医院验血从他体内抽出的血样,有一半都是油状的血脂。

这位大学生的母亲说:“听了这个结果我心里也好难过,怎么可能这么年轻就得了这种病?”

实际上,这不是个例,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年轻人最爱的高热量饮食、习惯性熬夜、久坐不动,都是健康杀手。

我们与疾病的距离,比想象中更近。

如果总把饮料当水喝、爱吃零食、不运动、经常熬夜,身体逐渐被消耗,久而久之,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明明知道健康很重要,年轻人还在各种作死?

有一个高赞回答说:因为总觉得自己年轻。

当你仗着年轻,对身体无所谓,以为吃外卖、喝饮料是犒劳自己、享受生活。

但不知,所有的挥霍,都已经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然后在某一天报复回来。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就有透支身体的资格。

这届年轻人

已经不敢看体检报告了

2019年12月,32岁的网红视频博主毒角SHOW突然住院,检查出患糖尿病。

他的体检报告更是触目惊心:除了糖尿病,还有重度脂肪肝,甲状腺交织囊肿,肝肾功能老年状态......

32岁,本应该是很难和这些可怕的字眼沾边的。

究其原因,一是饮食不健康,二是作息颠倒。

熬夜的时候,他常常一边喝可乐,一边啃汉堡,一边剪片子。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啥油大啥好吃,我吃啥,青菜啊一概不吃,拿着饮料当水喝。”

为了剪辑视频,他常常半夜开始工作,直到凌晨五点。

最后发展到“不到凌晨五点,根本不困”。

有多少年轻人也是这样的生活习惯?

外卖可乐,嘴巴是爽了,付出的代价却未免太大。

叔本华曾说过:“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只有在病床上躺过,才会明白:只有身体是自己的,只有健康最重要。

《中国青年报》曾经联合问卷网做了一项调查,主要面向18-35岁的青年人群,选项包括了:

一边无休止熬夜,一边勤勤恳恳地护肤;


一边无节制饮酒,一边泡枸杞水;


叫着最油的外卖,却吃着大把大把的保健品。

2000名参与调查的受访者,82.3%的人觉得上面这些行为很普遍。

网友说:“这届年轻人,已经不敢看体检报告了。”

永远不要对健康心存侥幸

糖尿病、高血压、癌症......这些曾经是“老年病”,现在都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我的表弟20岁,正在读大学,就已经有高血压。

去年,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因为白血病去世,这让我既悲痛,又一时间难以相信,因为她还很年轻。

根据抗癌协会调查统计,在我国,癌症发病年龄提前了15-20年。

过去癌症的发病年龄主要在50-80岁,现在,已经提早到了35-55岁。

科普中国网发过一篇文章《一文看懂糖尿病: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患病?》,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我国有1.14亿糖尿病患者。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糖尿病,20~40岁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占比6%。

这不是危言耸听。

实际上,年轻人患病的新闻不在少数。

深圳25岁小伙小峰被查出胃癌,而他并没有胃癌家族史。

江苏泰州,一个29岁的小伙,把饮料当水喝,患上严重的糖尿病,引发了视网膜病变,需要手术治疗。

一个17岁的小姑娘,突发急性胰腺炎进了ICU,而她本身就有糖尿病和高血压......

村上春树说:

“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你可以对身体健康开玩笑,疾病和死亡却不会跟你开玩笑,只会来真的,而你却斗不过它。

对待健康,永远不要心存侥幸。

有句话说:这世界上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深以为然。

有些结果,或许可以在明天挽回,亡羊补牢;有些后果,却再也无法回头,后悔莫及。

珍惜身体,也是在珍惜家人

方舱医院的“小品哥”夏斌因为创作短视频在网络走红。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演小品、拍视频,最初是为了逗妻子开心。

夏斌的妻子,27岁的岑朦,是一名室内设计师。

2019年,岑朦被确诊为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癌症,医生说:“目前没有见过有活过5年的。”

2月份,夫妻二人又先后感染新冠肺炎。夏斌还陪着妻子剃了光头。

虽然他们二人都很乐观坚强,但妻子的癌症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岑朦说:“我想活得更好,活得更久,我想在家人身边待得时间更长一点。”

回忆起之前的生活,夏斌感慨:快乐的日子太短暂,快乐比痛苦还痛苦。

看了他们的故事,既为二人不离不弃的爱情感动,又为被癌症打破的幸福感到惋惜,毕竟她只有27岁。

《我是演说家》节目中,26岁美女投资人周西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当她在凌晨得知自己患癌后,想要给妈妈打电话,却又在拨出号码的一瞬间按了取消。

那一刻,她害怕让妈妈知道自己生病的事。

电影《婚纱礼服》中,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单亲妈妈和她的孩子,这位妈妈是婚纱设计师,因为工作很忙,她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在得知自己患癌后,妈妈一心想要把一切都给孩子,她为女儿买游戏机、熬夜做紫菜包饭,带女儿去野餐,希望女儿能和同学交朋友。

然而,无论怎样弥补,她终归觉得遗憾,因为她再也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

生病不是一个人的事,一旦你受伤害,家人是最痛苦的人。无论你的父母子女是近在眼前,还是远在千里之外,都免不了牵肠挂肚。

照顾好自己,就是保护家人。

人生苦难重重,没病没灾,就已经是一种幸福。

生活的残酷在于,一切都来得猝不及防,当不幸降临的时候,没有任何征兆。而我们想要的一切,都需要有“健康”这个大前提。

健康不是要你放弃一切

在《每个人的战争》一书中,作者指出,维持健康并不是一件艰难耗时的事情,不过就是变一种生活方式。

不需要你天天去健身房、不需要你练出马甲线,多走路、多站站,减少久坐时间就好;


不需要你只吃水煮蔬菜,营养均衡、控制高糖高热量饮食就好;


不需要你调整成老年人作息,别熬到半夜不肯睡就好。

一年一次的体检,是我们对自己健康最低的保障。

正如李开复曾在一个演讲中所说:

“每一个人的健康,其实不是要放弃一切。对年轻人来说,你是可以努力工作的,一个礼拜拿3、4个小时维护你的健康。”

不要再把饮料当水喝,这场赌博你输不起。

“你还年轻,可以随意挥霍身体”,是最大的谎言,请不要再用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意外,来警醒自己。

年轻的时候,请将些许时间投资在你的健康上,人生只有一次,请善待自己的身体,愿你永远健康。

刚进入大学就查出糖尿病:不运动,18岁200斤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3日讯(通讯员谯玲玲 陈蔚)大一新生小李,23日上午在医院被确诊患上了糖尿病。面对越来越多的年青“糖人”,医生提醒要有适当运动。

小李刚满18岁,今年如愿考入武汉某知名大学。到大学军训后,他一天到晚想喝水,还伴有口苦口干、小便增多,夜晚上厕所次数也增多。起先以为是天热,近来天气变凉快了还是这样,人也变得没有精神。昨天他到武汉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看门诊,副主任医师谢海鹰为他查了手指血,餐前血糖超过18,要知道一般空腹血糖是3.9—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也高达27。

刚考入心仪的大学,就患了糖尿病,小李很懊悔。他告诉医生,自己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只顾埋头学习,几乎从不运动,平时爱喝饮料、吃冰淇淋,从小好吃好喝,身高175体重却近200斤。谢海鹰医生安慰他,坚持对症用药治疗、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好血糖,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门诊中像糖尿病这样的中老年病确实有年青化的趋势,20岁以下的患者已占到5%。”谢海鹰医生说,每每接诊这么年轻的患者深感痛心,学生们切不可忽略了身体,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一定要有。糖尿病不可逆,需终身治疗。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