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食谱一日三餐)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胰岛素抵抗,等于糖尿病吗?

门诊经常有病人尤其是超重肥胖的病人,常常查到血胰岛素水平增加就问我:胰岛素抵抗等于糖尿病吗?

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01

胰岛素抵抗等于糖尿病吗?

首先说结论: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但不等同于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或)胰岛素反应性下降的状态。

如果患者仅有胰岛素抵抗而没有血糖升高,不认为患有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的B细胞功能下降产生胰岛素不足,加之胰岛素抵抗等病理机制,导致血糖升高,才能被定义为糖尿病。

02

胰岛素抵抗,会发展成糖尿病吗?

胰岛素抵抗并不能判断为患有糖尿病,但如果不及时调理,可能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

身体有胰岛素抵抗,说明同样的胰岛素并不能产生同样的降血糖效果,为了降低血糖身体只能加大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这往往还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通俗说:兵多不打仗,好吃懒做,再高的胰岛素有什么用了,它不降血糖啊。

高胰岛素血症→肥胖→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减退→2型糖尿病,如果不在源头上初期及时纠正高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患者将一路走向糖尿病的不归路

03

查出有胰岛素抵抗,怎么办?

1.适当减肥

当前,肥胖是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原因,而中国人群中内脏肥胖的比例较高,中国人细胳膊、细腿,但满肚子的油,腰粗

体质指数相同但中国人群比西方人群内脏脂肪更多,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

国内一项研究显示,在中国≥25岁的成年人中,胰岛素抵抗的标化患病率约为30%。

因此,减肥可能是延缓糖尿病进展的关键。

2.控制饮食

①减少总能量:就是少吃点,嘴巴管紧点。建议胰岛素抵抗患者每日热卡减少12%以上(消瘦者除外),超重/肥胖的胰岛素抵抗者建议每日热卡减少20%~30%以使体重降低5%以上。

②增加不饱和脂肪,降低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有一定的减轻胰岛素抵抗作用。建议将膳食饱和脂肪所占能量控制到总能量的10%以下。

③控制碳水化合物:建议胰岛素抵抗患者将碳水化合物控制到总能量的50%左右,其中全谷类至少占总碳水化合物的一半,严格控制添加糖的摄入,减少高升糖指数食物。也就是说,精米、精面、甜的少吃点,主食配点杂粮、豆类等。

④增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显著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建议成人每日补充15克膳食纤维,或将膳食纤维摄入量增加到35克/天。

3.规律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①每周至少150分钟(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

②每周做2次抗阻运动,如举哑铃、做仰卧起坐及俯卧撑、负重深蹲、臀桥等,糖友自己在家做做弹力操也是很不错的。

总之,临床上对于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首先考虑减重,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方法改善胰岛素抵抗,必要时再进行药物治疗。

作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佩文工作室 刘佩文

胰岛素抵抗是什么意思?为啥没有糖尿病,但医生劝我查空腹血糖?

胰岛素大家都不陌生,不止是“糖友”们,许多健康的普通人也都有所耳闻,因为胰岛素是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离不开的东西。

那“胰岛素抵抗”一词,又有多少人熟悉呢?

有朋友就会问了,胰岛素抵抗,是不是就和吃药产生耐药性一样,打胰岛素打太久了,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性了?

医生表示:这种说法错得离谱,胰岛素抵抗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关于胰岛素抵抗,误区比较多,本文就来一一讲清。

一、胰岛素抵抗是什么意思?

先问问大家,糖尿病是怎么来的?

很多朋友会回答,是因为身体缺乏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这个回答没错,但并不完全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的,但后来的研究发现,许多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身体的血糖水平升高,但体内分泌的胰岛素竟高于没有患糖尿病的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啥分泌了这么多胰岛素,还降不下来血糖?

这就是胰岛素抵抗现象。是因为人体的肌肉组织、脂肪组织、肝脏等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使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不能正常发挥,这种现象称之为胰岛素抵抗。

比如说,把血糖和胰岛素拟人化,以前1个胰岛素就能抓住1个血糖,现在得2个胰岛素才能抓住1个血糖,为了抓住更多的血糖,身体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的工作能力下降,能抓住的血糖变少,这就是胰岛素抵抗。

二、得了糖尿病才会得胰岛素抵抗?

这个因果关系其实是反过来的,先有胰岛素抵抗,再有糖尿病。

糖尿病就是身体内部血糖升高,血糖升高是因为身体的胰岛素出现问题,无法控制血糖。所以路径是这样的:身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血糖失去控制——血糖升高——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就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表现,胰岛素抵抗贯穿于整个二型糖尿病的终生,也是治疗过程中一直持续存在的问题,是糖尿病的一部分。

所以,并不是只有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才会出现胰岛素抵抗。一些人比如肥胖人群可能也已经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这种状态可以看作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是否会发展为糖尿病就要看后续控制了。

目前胰岛素抵抗这个概念也被很多减肥领域引入,胰岛素抵抗会导致发胖也成了一个公认的知识。如果你发现自己突然发胖很多,特别容易饿,对碳水上瘾,怎么减也减不下来肥;同时还伴有疲劳、难以几种精神等问题,那有可能是胰岛素出现了问题,为了防止进一步导致糖尿病,建议去测一下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了。

三、胰岛素抵抗是一种体质,是天生的?

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有家族和遗传因素,比如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概率比较大,但并不是绝对。

更多人的胰岛素抵抗是由后天原因造成的,常见原因有:

  • 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
  • 高糖、高热量的饮食习惯;
  • 缺乏锻炼;

除此之外,一些药物和疾病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问题:

  • 服用高剂量的类固醇;
  •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或库欣病;
  • 有高血压史(血压≥160/90毫米汞柱)或高甘油三酯史(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四、胰岛素抵抗一旦出现就无法逆转?

答案是可以的。处于糖尿病前期的胰岛素抵抗才正是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逆转的好时候,不要等确诊糖尿病再亡羊补牢。

(1)减肥

控制饮食是减肥、改变胰岛素抵抗问题最基本的方法,要注意减少碳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尽量少食多餐,减少食量。

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定期进行有氧锻炼,能增强胰岛素的工作积极性。

(2)注意药物影响

类固醇药物会促使肝脏释放额外的葡萄糖,增加患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如果正在服用类固醇药物,有必要与医生商量,在医生的指导下换药,不要私自换药停药。

(3)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人在压力状态下,身体会分泌皮质醇来保持正常生理机能,与类固醇药物的作用一样会影响血糖控制。

压力也会导致肥胖,所以在治疗期间保持平和放松的心态是很有必要的。

(4)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胰岛素增敏剂、降血压、调脂药物治疗。常用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如双胍类药物及噻唑烷二酮类制剂。


问上医,让更多人拥有健康,让健康更简单!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不吝您的点赞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糖尿病人应知应会:什么是胰岛素抵抗?如何破解?

相信不少有糖尿病的人都听说过胰岛素抵抗,是控制血糖中需要重视并去除的。那么,它是如何发生的?又该如何破解呢?

【医生解析】

众所同知,血糖就像汽车的汽油,为各项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但要想利用血糖,它必须进入到细胞内才行,但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得去,必须通过进入的载体,也就是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才能进入。

很容易理解,当胰岛分泌不足时,没有足够的载体运动血糖,血糖就会滞留在血液中,从而导致了高血糖的发生,这便是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研究发现:即便是胰岛细胞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甚至分泌量远远多于正常水平,仍然会发生血糖不能充分运送进细胞内的情况,依然会有高血糖发生,这种情况便是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形象地说,胰岛素就像是一把打开细胞大门的钥匙,如果细胞上锁孔被堵住了,这把钥匙便无法打开细胞的大门,血糖无法被运送进去,高血糖便发生了。

由此可知,胰岛素抵抗原因在于细胞上胰岛素进入的通道不畅通,医学上将这个通道称为胰岛素受体,要想破解这个问题,不让细胞上的“锁孔”堵塞是根本。那么,这个“锁孔”是如何被堵塞的呢?

研究证实:罪魁祸首与机体脂代谢障碍密切相关!比如当体内脂肪过多时,机体不得不加速对脂肪的分解,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游离脂肪属于强氧化产物,会四处搞破坏,严重损伤胰岛素受体,让“锁孔”越来越难开!

同时,因为体内脂肪过多又会沉积在内脏器官及皮下,便导致了体重超重肥胖,尤其是大肚子式的肥胖,所以胰岛素抵抗多发生于这样的人群中,这也是有糖尿病的人需要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

了解了这些知识就会知道,糖尿病人控制好血脂避免胰岛素抵抗,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饮食清淡有助于减少脂肪的来源,但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细节更有助于减少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这就是要足量摄入优质蛋白。

因为蛋白质不仅能与食物中的脂肪酸结合形成脂蛋白,促进机体对脂肪的利用,减少具有破坏力的“游离脂肪酸”产生,从源头上保护胰岛素受体,而蛋白质主要富含在肉奶蛋豆等食物中,所以糖尿病人每天肉奶蛋豆要吃够,比如:

  • 每天250毫升牛奶或酸奶
  • 一个不去蛋黄的鸡蛋
  • 1-2两瘦肉或鱼肉或豆制品
  • 10-15克坚果

检点一下你的一日三餐,肉奶蛋豆吃够了吗?点个赞转发给更多糖友吧,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每天学防病养生知识!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