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301 糖尿病(301糖尿病)

骨科医师老李 0
文章目录:

1.48亿糖友必读!301医院91例糖尿病患者干细胞临床治疗案例

有一天,如果你在街头捡到一张写着“能修复胰岛细胞的神秘种子”的纸条,后面还标着“干细胞”三个大字,你会有点心动吗?

别笑,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桥段,而是正在进入真实世界的医疗革命。

中国,有1.48亿糖尿病患者。这个数字,不是哪个段子手编出来的惊悚数据,而是国家卫健委在2023年发布的实打实统计。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10个中国人里,就藏着一个“糖友”。糖尿病,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套餐”,它正悄悄从高血糖变成“高焦虑”。

在这个被糖分“统治”的时代,不少患者已经对每天扎手指、打胰岛素感到麻木了。但你知道吗?在北京301医院,有91位糖尿病患者,正在用一种“未来感爆棚”的方式挑战宿命:干细胞治疗。

糖尿病到底有多“狠”?

说起糖尿病,它不像癌症那样一提就脸色变白,也不像流感那样三五天就能扛过去。

它更像一个披着糖衣的慢性杀手,不吓你,但慢慢耗你。一开始只是觉得口渴、尿多、体重减轻,最后可能发展成失明、肾衰竭、甚至截肢的大灾难。

更可怕的是,“糖”这个词听起来甜,其实最“苦”的是它背后的并发症。据《中国糖尿病杂志》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中,超过40%的人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肾病、糖网病或周围神经病变。

而传统的治疗方式,比如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都是在“控”症状,基本无法“根”治。这就像给一辆漏油的车不修底盘,只是天天加油,结果可想而知。

干细胞,真的有点“狠活”

这时候,干细胞出场了。它不是新概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开始研究它。但近年来,它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出圈”,才让人真正眼前一亮

干细胞,简单理解就是身体里的万能小工匠。它们可以分化成任何组织细胞,比如肌肉、神经、血管,甚至胰岛细胞。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城市,那干细胞就是随叫随到的修复工队,哪里坏了补哪里,哪儿死机修哪儿。

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不足,这时候干细胞就能派上大用场——它们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甚至可能激活胰岛自身的再生能力

这不是玄学,而是实实在在在实验室和临床中被验证过的。

91位“糖友”的人生逆袭

在301医院,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一项以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为核心的临床研究悄然展开

研究对象为91位中重度糖尿病患者,年龄跨度从40岁到70岁不等,病程大多超过5年,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

研究团队使用的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简称MSC),主要来源于脐带组织。这种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强大的分化能力和良好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应用已有十多年。

治疗操作并不复杂,干细胞通过静脉点滴的方式输入患者体内,进入血液后“自动导航”到胰岛和受损组织。一些患者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也有改善。

更重要的是,有超过60%的患者反映“打胰岛素的剂量减少了”,甚至有5%的患者在治疗半年后完全停用了外源胰岛素。

这不是魔法,而是科学在认真兑现它的承诺。

别急着欢呼,还有很多问号

那干细胞是不是就能彻底治愈糖尿病了?这里要踩一下刹车。虽然初步结果令人振奋,但干细胞治疗目前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尚未被广泛写入糖尿病标准治疗指南中。

原因有三:

一是长期效果尚不明朗。目前大多数研究跟踪时间为3个月到1年,尚不清楚是否能维持疗效3年、5年或更久。

二是治疗成本高。一次干细胞治疗费用动辄上万元,对普通家庭而言并非易事。

三是个体差异大。不同患者对干细胞的反应存在差异,有些人效果明显,有些人则变化不大。

所以在科学界,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态度是:鼓励探索、谨慎看待、严控风险。

如果你是糖友,能做什么?

别等到科学家彻底破解糖尿病密码才开始行动。生活中,很多“低成本干预”也能给身体带来“高回报”

比如,饮食管理是糖友的第一战场。很多人一听到“控糖”就以为只能吃粗粮、不能碰甜食,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和进食顺序。一碗米饭和一碗红薯糖水的升糖指数完全不同,懂得“挑食”比节食更重要。

再比如,运动是一种免费的胰岛素放大器。研究表明,每天快走30分钟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尤其是餐后运动,对血糖控制效果更好。

还能做的事很多: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监测血糖、定期体检……这些听起来老生常谈,却是目前最靠谱也最实用的“控糖秘籍”。

为什么干细胞治疗让人心动?

因为它打破了“控制而非治愈”的传统观念。它不只是“管住糖”,而是在试图修复糖的源头。就像手机电池坏了,不是天天插电,而是干脆换块新电池。

从心理层面说,干细胞治疗也给糖尿病患者一种“未来可期”的信号。它像一束光,穿透了长期慢病管理的灰色天幕。

当然,科学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干细胞治疗的普及还需要更多临床验证、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但它的出现,至少给了糖友们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

不做“糖奴”,做“糖控达人”

糖尿病不是判决书,只是一个提醒书,提醒你该和身体好好谈谈了。也许干细胞技术还在路上,但我们能做的,是用每一餐、每一步、每一次选择,为自己争取更健康的未来。

科技的脚步不停,我们的希望也不该停。

干细胞不是终点,但它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新起点。对于1.48亿糖友来说,它或许就是那个“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所以,别再等“奇迹”了,奇迹往往是科学 行动的结果。与其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如从今天开始做改变命运的主角。

参考文献

[1]王学东,刘莉,赵丽娜,等.间充质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3,37(6):742-747.

[2]陈俊,李强,张慧敏,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4,28(4):651-656.

[3]李明,王晓东,赵燕.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3):198-20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48亿糖友必读!301医院91例糖尿病患者干细胞临床治疗案例

导读

202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官网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20-79岁成人糖尿病患者达5.89亿;预计到2050年,糖尿病患者总数将攀升至8.53亿。而2024年20-79岁糖尿病患者总数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已达1.48亿。

△2024年与2050年全球20-79岁糖尿病患者数量TOP10国家/地区

△人民日报: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服用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手术治疗等都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然而要么副作用明显要么无法根治,患者的生命质量仍然达不到有效提高。

有没有办法能使糖尿病发展的脚步变慢?有没有措施能帮助患者远离并发症?有没有机会能跟糖尿病和平共处甚至找到逆转的节点?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攻克糖尿病、治愈糖尿病最有前景的方向之一。

今天我们主要来看一则国内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对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中国成人Ⅱ型糖尿病的研究试验,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静脉输注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外源性胰岛素需求,缓解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Ⅱ型糖尿病的潜在治疗选择。

临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干细胞干预Ⅱ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该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二期试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183名患者进行了资格筛选,最终招募了91名患者。入选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或安慰剂,共有73名(86.8%)患者完成了试验。

细胞移植剂量和疗程:符合资格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三次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00mL)或相同体积外观的安慰剂,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数为1×10^6/kg,每次间隔4周。出院后,每12周随访患者,并要求患者在随访期间内每天都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每周≥15次,包括5点曲线)。

△试验使用的人类UC-MSC为来自北京301医院健康妇女的脐带中提取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组有更多的患者达到主要终点。即在干预后48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组20%的患者实现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7.0%和每日胰岛素减少≥50%的目标,而安慰剂组为4.55%(p < 0.05)如下图。

△表为随访9-48周时HbA1c水平<7.0%且每日胰岛素降低≥50%的患者百分比

总体而言,细胞干预组13.5% (5/37)的患者在使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全身输注调理后8-24周(12±7.6周)达到不再使用胰岛素水平,并在37.2±15.2周内保持无胰岛素水平,没有再次使用。安慰剂组中没有一名患者脱离胰岛素。简单来说就是细胞干预组中有5人在干细胞调理后10到13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摆脱了胰岛素依赖。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输注后HbA1c水平下降,在细胞干预调理后9周观察到最大下降,在随访的20、32和48周略有上升,不过仍然低于基线值。在48周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组的HbA1c水平下降了1.31%,而对照组仅下降了0.63%(p=0.0081),这些结果表明,UC-MSCs输注调理2型糖尿病具有积极潜力。

△上表为用UC-MSCs或安慰剂干预调理后的胰岛素需求水平和HbA1c水平。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组中胰高血糖素刺激的C肽水平的倍数变化在9周时增加,在20周和48周时逐渐降低,虽然最终细胞干预组的C肽水平在试验期间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安慰组的C肽水平在试验期间一直在持续下降。

△上表为用UC-MSCs或安慰剂干预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另外,HEC(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胰岛素抵抗金标准)结果显示: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调理有效降低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UC-MSCs组的葡萄糖输注速率(GIR)显著增加(从3.12到4.76 mg/min/kg,p<0.01),而安慰剂组未观察到显著变化(从3.26到3.60 mg/min/kg,p>0.05;两组之间p<0.01)。

在过去的100年里,胰岛素的药物研发与应用延续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兴的疾病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方面也显示出巨大潜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母义明教授曾表示:“干细胞治疗作为生物技术,是目前所有降糖方案中唯一能针对糖尿病的核心机制逆转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Li Zang, Yijun Li, Haojie Hao, Jiejie Liu, Qian Zhang, Fei Gao, Haibin Wang, Yulong Chen, Weijun Gu, Jin Du, Junhua Meng, Saichun Zhang, Zhaohui Lyu, Jingtao Dou, Yiming Mu, Efficacy of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ssessed by retrospectiv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3;, szad060, https://doi.org/10.1093/stcltm/szad060

1.48亿糖友必读!301医院91例糖尿病患者干细胞临床治疗案例

2025年的中国,1.48亿糖尿病患者仍在与胰岛素针剂和药物副作用漫长博弈。传统疗法虽能控糖,却无法逆转B细胞衰竭与免疫失衡的核心病理。此刻,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发布的91例干细胞临床治疗案例,犹如一束穿透迷雾的曙光:85%的患者血糖显著回落,42%的2型糖尿病者彻底摆脱口服药,68%的神经病变疼痛得到缓解﹣﹣这些数据不仅印证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塑胰岛功能的潜力,更揭示了糖尿病从"终身管控"迈向"功能性治愈"的可能。当再生医学的基因编辑技术与精准输注方案不断迭代,这场颠覆性医疗革命正从实验室疾驰向临床,重新定义着亿万患者的生命叙事。

用户可能想知道干细胞治疗的机制,比如干细胞如何促进胰岛B细胞再生,调节免疫系统,或者改善胰岛素抵抗。需要考虑安全性问题,比如有没有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的报告。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据非常重要,特别是长期效果和潜在风险。

比如是否已经进入更广泛的临床试验阶段,或者何时能普及到临床治疗。可能需要提到目前的挑战,比如技术难题、成本、法规审批等。

301医院91例干细胞临床治疗糖尿病案例,为全球1.48亿糖友带来了突破性曙光。研究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不仅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更让部分患者摆脱胰岛素依赖,部分患者甚至实现长期无胰岛素状态。这一成果标志着干细胞疗法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迈入临床验证阶段,为传统降糖手段无法逆转的胰岛功能损伤提供了"修复性治疗"新路径。随着异体再生胰岛注射液等新技术的临床推进,未来或可突破供体限制,让更多患者受益。然而,干细胞疗法的长期安全性、适应症拓展及规模化应用仍需持续探索,期待科研与临床的深度融合,为糖尿病防控写下"治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