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头疼(糖尿病头疼吗严重吗)
糖尿病患者眼痛伴头痛,难以入眠,原来是患这个病
“糖友”李女士(化姓)近半年不仅右眼完全失明,还伴有明显的眼痛伴同侧头痛,痛苦不已。近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她被确诊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及时对症治疗,李女士眼睛胀痛、头疼欲裂的症状消失,终于能睡个好觉。
51岁的李女士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双眼视力下降1年多,近半年来右眼完全失明,并伴有明显的眼痛伴同侧头痛,经多种药物治疗后仍无明显改善,剧烈的疼痛感让她苦不堪言,难以入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近日,家人把她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眼科就诊。
眼科主任肖泽锋接诊后,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李女士的右眼已无光感,眼压高达68毫米汞柱(正常值为10到21毫米汞柱),虹膜表面可见粗大新生血管。根据患者的病史,肖主任诊断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立即安排李女士住院治疗。
肖泽锋主任为李女士检查(通讯员 刘笑摄)
由于李女士的右眼已失去光感,治疗目的主要在于缓解右眼疼痛。传统的睫状体光凝术虽有效,但创伤大、恢复慢,且患者身体可能不耐受。因此,肖泽锋及其团队经过充分讨论,决定采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该技术通过微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设备,作用于睫状体,实现降低眼压的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手术仅用时5分钟便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李女士的右眼眼压显著下降至35毫米汞柱,右眼疼痛感明显减轻。手术当晚,李女士睡了一个好觉,折磨她多年的眼睛胀痛、头疼欲裂的感觉消失了。
随着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普遍化,糖尿病患者面临的眼部并发症风险也日益增加。40岁以上人群,眼睛功能逐渐衰退,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肖泽锋提醒,糖尿病患者应规范服用慢性病药物,积极控制好各项指标,以减少眼部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包括验光、眼底照相、裂隙灯等在内的眼部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此外,户外活动时最好佩戴太阳镜以减少紫外线的伤害,日常也要减少看屏幕的时间等,以减轻眼睛的负担。
(来源:极目新闻)
头痛、眼花,心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糖友”不得不防!
来源:【夕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田慧介绍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本文来自【夕阳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注意!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说,头疼也是脑梗死的信号!
注意!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说,头疼也是脑梗死的信号!
你知道吗?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来说,头疼不仅仅是压力大或疲劳的表现,它也可能是脑梗死的早期信号!作为医生,我来详细解析这一警示,帮助你更好地识别和预防脑梗死,保护你的健康。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脑梗死的主要风险因素,而头疼则是其早期表现之一。尤其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忽视这一症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我有一位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某天他感到头疼,但认为只是工作压力大,没有在意。几天后,他突然出现语言障碍和肢体无力,最终被确诊为脑梗死。幸运的是,经过及时治疗,他的症状有所缓解,但这也提醒我们,头疼可能是脑梗死的早期信号,不能掉以轻心。
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糖尿病患者则高达4倍。而在这些患者中,约有30%的人在发病前几天或几周内出现过头疼的症状。这表明,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来说,头疼绝对不容忽视。
具体来说,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硬化、狭窄,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当脑部血管受到影响时,会引发脑组织缺氧,从而导致头疼。头疼的性质可能多种多样,包括持续性钝痛、间歇性剧痛或阵发性跳痛。如果你是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且最近频繁出现头疼,务必引起重视,尽快就医检查。
此外,还有一些脑梗死的其他早期信号也需要注意,如突然的视力模糊、言语困难、肢体无力或麻木、平衡失调等。这些症状如果同时出现,更应立即就医。
预防脑梗死,除了及时识别早期信号,日常生活中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对于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定期监测,遵医嘱服药。糖尿病患者则需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此外,戒烟限酒,避免高脂、高盐饮食,保持心理健康,都是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措施。
再分享一个真实案例。我有一位老年患者,平时血压控制较好,但最近几天频繁头疼。她及时到医院检查,发现血压波动较大,并有轻度脑缺血。经过调整治疗和严格管理,她的头疼消失了,脑梗死风险也得到了控制。
总的来说,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来说,头疼可能是脑梗死的早期信号,不能忽视。通过及时识别症状、定期检查和日常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保护自己的健康。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果您有健康问题或疑虑,请及时咨询医生。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进行,具体方法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请勿擅自采取不当措施,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