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大米(糖尿病吃大米和什么米一起煮好)
米油营养价值高?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饭?
大米是我国大多数人的主食,然而网上却流传着不少它的传说。有人说“白米饭没营养”,也有人说“米油营养价值高”,还有人觉得“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饭”……
这些说法是真的吗?今天让我们来逐一揭开真相,吃个明白。
流言1:白米饭没营养
流言:白米饭没营养,是垃圾食物。
真相:该说法不正确。大米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但也含有一定蛋白质、维生素、物质等,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并非毫无营养。
碳水化合物是三大产能营养素之一,健康成人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的供能占比推荐为50%~60%。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不仅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还会让身体产生酮体,进而导致口腔、汗液、尿液中都有这种不愉快的气味,特别是说话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口臭。
美国人群的队列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还可能会影响寿命。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与全因死亡率呈U型关联,当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为50%~55%的时候,死亡率风险最低,而碳水化合物70%都存在更高的死亡风险。
而每百克大米可提供77.2克碳水化合物,我们每天身体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都是靠大米满足的。
除了碳水化合物,每百克大米还可以提供7.9克蛋白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天谷类食物要吃够200~300克,平时更建议粗细搭配着吃。如果吃200克大米、100克全谷物,那么大米提供的蛋白质约为16克,可满足一般女性蛋白质需求量的近30%,这贡献也不算小了。
所以,在提供营养方面,虽然大米不能面面俱到,但没它还真不行。目前我们主要是精制白米饭吃得过多,建议可以增加粗粮、杂粮,均衡搭配。
流言2:米油营养价值高
流言:粥上的米油赛人参,多喂小孩吃米油能补充营养。
真相:这种说法不对,米油并不是很营养。
米油就是平时煮粥的时候上面浮着的一层细腻、黏稠、膏油一样的物质,含有高浓度的淀粉,其主要营养成分还是碳水化合物,也会含有部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淀粉糊化程度高,所以比较好消化。
但米油的营养密度并不高,长期作为主食来喂食小宝宝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不过,有研究提到米油对缓解宝宝腹泻的效果较好,加少量盐后用于治疗急性腹泻引起的脱水效果甚佳,也可用于预防腹泻后的脱水,腹泻可导致水和电解质大量流失,米油加盐可补充电解质。
流言3:有糖尿病,不能吃米饭
流言:糖尿病人要戒掉米饭,很多人就是吃米饭吃多了才得糖尿病的。
真相:该说法不正确。糖尿病诱发因素很多,吃米饭并不会导致直接患糖尿病。米饭也确实会升高血糖,但并非不能吃,适当吃米饭问题不大。
因为升糖问题就完全拒绝米饭,这种行为有点过犹不及了,毕竟米饭是绝大多数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糖尿病患者吃米饭的时候注意以下4点就好。
1、不要纯吃白米饭,最好粗细搭配。用全谷物代替1/3~1/2的白米,比如鹰嘴豆、白芸豆、红豆、绿豆、黑豆等食物,不仅能平稳餐后血糖,还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饱腹感更强,可更好地控制食欲。
2、煮饭不要加太多水,不要煮的时间太久。因为加水量越多、煮饭时间越长,餐后血糖越容易升高。
3、 不要长时间泡米。同样的用水量,大米浸泡好几个小时再煮比不浸泡直接煮更容易升高血糖。
4、吃米饭的同时,搭配蔬菜和蛋白质食物。比如鹰嘴豆米饭搭配西兰花炒鸡胸肉,先吃菜后吃饭,这样的混合膳食更有助于平稳餐后血糖。
可见,患有糖尿病没必要完全拒绝米饭,搭配好也是可以放心吃的。
流言4:吃冷米饭既减肥又健康
流言:把做好的米饭放凉会产生抗性淀粉,食物的热量会降低,吃这样的凉米饭不仅能减肥,还能更健康。
真相:相较热米饭,凉米饭的热量确实可能会有所降低,但减肥主要看全天总体热量,单靠吃凉米饭很难达到减肥效果。而且,吃凉米饭容易导致肠胃不适,不建议这样操作。
刚出锅的热米饭含有的淀粉属于快消化淀粉,在小肠里20分钟内可以被消化吸收,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利用。但如果把热米饭放凉,低温下便会出现“老化回生”的现象,这时候米饭中的抗性淀粉含量便会增加,抗性淀粉不会被小肠消化,不能被分解为葡萄糖供身体利用。
抗性淀粉的热量值仅为快消化淀粉的一半左右,所以,抗性淀粉的含量增加了,就会导致吃进去的米饭可吸收的热量降低,让人觉得能减肥。
但是,不建议为了减肥每天吃冷米饭,因为这会增加肠胃疾病风险,得不偿失。而且,能否减肥关键还是要看全天总热量的摄入,如果总热量居高不下,吃冰镇米饭也没用。
流言5:煮粥加碱营养又好吃
流言:煮粥的时候放一些小苏打,这样煮出来的粥既营养又好吃,还能缩短煮粥时间。
真相:该说法不准确。煮粥放小苏打,反而会破坏营养。
煮粥加碱一方面可加速谷物中淀粉的溶解,提高谷类食物在煮制时的成熟速度;另一方面谷物淀粉中含有一定量的磷酸,主要以酯键与支链淀粉结合被吸收在淀粉上,磷酸的未酯化的羟基可以被阳离子(Ca2 、Mg2 、K 、Na )中和,而使谷类淀粉的风味、膨胀性、溶解性、胶体性、导电性发生改变,从而增加了粥的粘性和光滑度,提高粥的口感,改善粥的风味。
但是煮粥加碱会对粥中的营养成分产生破坏,特别是会增加B族维生素的流失,比如泛酸会损失90%以上。
所以,为了能摄入更多的营养,煮粥最好别加碱。
总结
大米是餐桌上的重要角色,也是大部分人饱腹的关键。即使没有锦上添花的烹调方式,也仍然让人欲罢不能。希望大家不要被流言左右,一定要健康吃米,粗细搭配。
作者:薛庆鑫 注册营养师
审核: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陈然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 副研究馆员(科学传播)/高级工程师
糖尿病人如何吃米饭?科学控糖的米饭制作与搭配技巧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饮食管理是控制血糖的关键。米饭作为主食之一,常常让人又爱又怕:不吃怕饿,吃了又怕血糖飙升。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和搭配技巧,糖尿病人也可以安心享用米饭。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糖尿病人如何科学吃米饭,帮助大家更好地控制血糖。
一、为什么米饭会影响血糖?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尤其是精白米饭,经过加工后纤维含量低,消化吸收快,容易引起血糖波动。因此,糖尿病人需要特别注意米饭的选择、制作和搭配方式。
二、米饭的制作技巧:让米饭更“友好”
1. 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米
糙米:糙米保留了米糠和胚芽,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较慢,血糖升幅较小。
黑米、红米:这些杂粮米的GI值较低,且富含抗氧化物质,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混合米:将白米与糙米、燕麦、藜麦等杂粮混合煮饭,既能降低GI值,又能增加营养。
2. 改变米饭的烹饪方式
加点醋:在煮饭时加入一小勺醋(如白醋或苹果醋),可以降低米饭的GI值,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冷却后再吃:煮熟的米饭冷却后,其中的淀粉会部分转化为抗性淀粉,这种淀粉不易被消化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可以将米饭放凉后再加热食用。
煮得硬一点:煮饭时少放一点水,让米饭稍微硬一些,这样消化速度会变慢,血糖升幅也会减小。
三、米饭的搭配技巧:平衡营养,稳定血糖
1. 搭配高纤维蔬菜
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建议每餐搭配以下蔬菜:
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芹菜等。
菌菇类:如香菇、金针菇、木耳等。
瓜果类:如黄瓜、冬瓜、西红柿等。
2. 搭配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可以延缓胃排空速度,减少血糖波动。建议每餐搭配以下蛋白质食物:
瘦肉:如鸡胸肉、鱼肉、牛肉等。
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干等。
蛋类:如水煮蛋、蒸蛋等。
3. 搭配健康脂肪
适量的健康脂肪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帮助稳定血糖。建议选择以下脂肪来源:
坚果:如核桃、杏仁、腰果等(适量食用)。
植物油: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
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
四、糖尿病人吃米饭的注意事项
控制分量:每餐米饭的量应控制在50-100克(生重),具体分量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细嚼慢咽:吃饭时细嚼慢咽,可以增加饱腹感,避免过量进食。
监测血糖:饭后2小时监测血糖,了解米饭对血糖的影响,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避免单独吃米饭:单独吃米饭容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建议与蔬菜、蛋白质和健康脂肪搭配食用。
五、推荐食谱:控糖米饭套餐
套餐1:糙米杂粮饭 清蒸鱼 凉拌菠菜
糙米杂粮饭:糙米、黑米、燕麦混合煮饭。
清蒸鱼:选择低脂鱼类,如鲈鱼或鳕鱼,清蒸后淋少许酱油和橄榄油。
凉拌菠菜:菠菜焯水后拌入蒜末、醋和少量芝麻油。
套餐2:藜麦米饭 鸡胸肉炒西兰花 番茄蛋汤
藜麦米饭:白米与藜麦按1:1比例煮饭。
鸡胸肉炒西兰花:鸡胸肉切块炒熟,加入西兰花翻炒,调味即可。
番茄蛋汤:番茄煮汤,加入打散的鸡蛋,调味后撒上葱花。
控糖要点
糖尿病人并非不能吃米饭,关键在于如何科学选择和搭配。通过选择低GI的米、改变烹饪方式、合理搭配蔬菜和蛋白质,可以有效降低米饭对血糖的影响。同时,注意控制分量和监测血糖,才能更好地管理糖尿病。希望这些小技巧能帮助大家安心享用米饭,吃出健康!
米油营养价值高?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饭?真相是……
大米是我国大多数人的主食,然而网上却流传着不少它的传说。有人说“白米饭没营养”,也有人说“米油营养价值高”,还有人觉得“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饭”……
这些说法是真的吗?今天让我们来逐一揭开真相,吃个明白。
流言1:
白米饭没营养,是垃圾食物
该说法不正确。大米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一定蛋白质、维生素、物质等,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并非毫无营养。
碳水化合物是三大产能营养素之一,健康成人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的供能占比推荐为50%~60%。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不仅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还会让身体产生酮体,进而导致口腔、汗液、尿液中都有气味,特别是说话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口臭。
我们每天身体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都是靠大米满足的,每百克大米可提供77.2克碳水化合物。
除了碳水化合物,每百克大米还可以提供7.9克蛋白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天谷类食物要吃够200~300克,平时更建议粗细搭配着吃。如果吃200克大米、100克全谷物,那么大米提供的蛋白质约为16克,可满足一般女性蛋白质需求量的近30%。
所以,在提供营养方面,虽然大米不能面面俱到,但没它还真不行。目前我们主要是精制白米饭吃得过多,建议可以增加粗粮、杂粮,均衡搭配。
流言2:
米油营养价值高,应该多吃
这种说法不对,米油并不是很营养。
米油就是平时煮粥的时候上面浮着的一层细腻、黏稠、膏油一样的物质,含有高浓度的淀粉,其主要营养成分还是碳水化合物,也会含有部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淀粉糊化程度高,所以比较好消化。
但米油的营养密度并不高,长期作为主食来喂食小宝宝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不过,有研究提到米油对缓解宝宝腹泻的效果较好,加少量盐后用于治疗急性腹泻引起的脱水效果甚佳。同时,米油也可用于预防腹泻后的脱水,腹泻可导致水和电解质大量流失,米油加盐可补充电解质。
流言3:
有糖尿病,不能吃米饭
该说法不正确。糖尿病诱发因素很多,吃米饭并不会导致直接患糖尿病。米饭也确实会升高血糖,但并非不能吃,适当吃米饭问题不大。
因为升糖问题就完全拒绝米饭,这种行为有点过犹不及了,毕竟米饭是绝大多数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糖尿病患者吃米饭的时候注意以下4点就好。
不要纯吃白米饭,最好粗细搭配。用全谷物代替1/3~1/2的白米,比如鹰嘴豆、白芸豆、红豆、绿豆、黑豆等食物,不仅能平稳餐后血糖,还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饱腹感更强,可更好地控制食欲。
煮饭不要加太多水,不要煮的时间太久。因为加水量越多、煮饭时间越长、饭越软烂,餐后血糖越容易升高。
不要长时间泡米。同样的用水量,大米浸泡好几个小时再煮比不浸泡直接煮更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吃米饭的同时,搭配蔬菜和蛋白质食物。比如鹰嘴豆米饭搭配西兰花炒鸡胸肉,先吃菜后吃饭,这样的混合膳食更有助于平稳餐后血糖。
可见,患有糖尿病没必要完全拒绝米饭,搭配好也是可以放心吃的。
流言4:
吃冷米饭,既减肥又健康
相较热米饭,凉米饭的热量确实可能会有所降低,但减肥主要看全天总体热量,单靠吃凉米饭很难达到减肥效果。而且,吃凉米饭容易导致肠胃不适,不建议这样操作。
刚出锅的热米饭含有的淀粉属于快消化淀粉,在小肠里20分钟内可以被消化吸收,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利用。但如果把热米饭放凉,低温下便会出现“老化回生”的现象,这时候米饭中的抗性淀粉含量便会增加,抗性淀粉不会被小肠消化,不能被分解为葡萄糖供身体利用。
抗性淀粉的热量值仅为快消化淀粉的一半左右。所以,抗性淀粉的含量增加了,就会导致吃进去的米饭可吸收的热量降低,让人觉得能减肥。
但是,不建议为了减肥每天吃冷米饭,这会增加肠胃疾病风险,得不偿失。而且,能否减肥关键还是要看全天总热量的摄入,如果总热量居高不下,吃冰镇米饭也没用。
流言5:
煮粥加碱,营养又好吃
该说法不准确。煮粥放小苏打,反而会破坏营养。
煮粥加碱一方面可加速谷物中淀粉的溶解,提高谷类食物在煮制时的成熟速度;另一方面谷物淀粉中含有一定量的磷酸,主要以酯键与支链淀粉结合被吸收在淀粉上,磷酸的未酯化的羟基可以被阳离子(Ca2 、Mg2 、K 、Na )中和,使谷类淀粉的风味、膨胀性、溶解性、胶体性、导电性发生改变,从而增加了粥的粘性和光滑度,提高粥的口感,改善粥的风味。
但是煮粥加碱会对粥中的营养成分产生破坏,特别是会增加B族维生素的流失,比如维生素B5会损失90%以上。
所以,为了能摄入更多的营养,煮粥最好别加碱。
大米是餐桌上的重要角色,也是大部分人饱腹的关键。即使没有锦上添花的烹调方式,也仍然让人欲罢不能。希望大家不要被流言左右,一定要健康吃米,粗细搭配。/健康科普
来源:科学辟谣
编辑:刘晓璐、张林林
快点“一键三连”,一起健康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