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治疗新进展(糖尿病的治疗新进展有哪些)

21世纪经济报道 0
文章目录:

重磅!贵州百灵糖宁通络片联合乳膏治疗糖足成果论文发布,对中重症糖足更具优势

7月15日,由贵州百灵企业集团申办、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顾云娟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的“糖宁通络片联合糖宁通络乳膏对2型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成果论文,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正式发表。

研究结果表明:糖宁通络片及糖宁通络乳膏均能显著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且二者联合治疗的长期效果更优,能够增强局部免疫力、抑制细菌生长,并降低感染的风险,改善了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在Wagner分级为4级的人群用药3月后,口服 外敷联合治疗组愈合率为100%,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357)。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糖宁通络乳膏有望填补Wagner3级以上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用药空白,为中重度病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及治愈希望。

糖宁通络片联合乳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效果显著

糖宁通络是贵州百灵在长期挖掘和传承民族医药宝库过程中,研发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药新药,拥有片剂、软膏剂等多种剂型。其中,2024年11月,糖宁通络片就被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直接开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临床试验,成为《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实施以来,首个凭借人用经验、由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豁免Ⅰ、Ⅱ期临床试验,直接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中药1.1类新药。

基于前期充分的临床试验与人用经验,2021年5月以来,公司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共同开展糖宁通络片/糖宁通络乳膏“常规治疗 单药/联用”治疗糖尿病足疽溃疡的临床研究,旨在为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本次研究为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Wagner分级2-4级的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共100例(完成病例9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口服组(糖宁通络片)、外敷组(糖宁通络乳膏)、联合组(糖宁通络片 糖宁通络乳膏)、大剂量口服组(糖宁通络片),开展为期3个月的治疗,其中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各评估一次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人群不同分组在3月后的愈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21)。常规治疗对照组的愈合率最低为30%。外敷组、联合组、大剂量口服组的愈合率分别为81.25%、84.21%、75.00%,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口服 外敷联合组的愈合率为100%,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357)。

此外,治疗3个月后,大剂量口服组的白细胞水平显著下降(p=0.0438),其他组别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各组数据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中性粒细胞计数方面,除对照组外,其余干预组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说明药物安全性良好。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兼健康医学科)主任顾云娟教授表示,本次初步小样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宁通络片及乳膏在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的愈合情况表现出一定积极信号,在联合和较长期治疗中效果相对更为明显。她强调,相关结果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需通过更大样本、多中心、长期随访等研究进一步验证,持续积累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坚实的科学基础。期待未来该治疗方案能为更多糖尿病足患者带来新的可选路径。

直击未满足的临床需求:Wagner分级4级患者愈合良好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给家庭及社会来带沉重的负担。全球数据显示,糖尿病足的患病率已占到糖尿病总人数的6.4%,其中糖尿病足溃疡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患者的治愈率仅为46%,年截肢率为17%,而死亡率可高达15%。

当前治疗手段在中重度糖尿病足患者(如Wagner3级及以上)中仍存在疗效有限、缺乏特异性干预方案等问题,临床需求尚未完全满足。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在Wagner分级为2-4级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中,糖宁通络片与乳膏的联合治疗在3个月内实现了较高的溃疡愈合率,部分组别相较常规治疗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特别是在Wagner分级为4级的探索性小样本观察中,研究亦发现较高的愈合率表现,提示联合治疗在中重度患者中具备一定潜力。但研究团队也指出,相关结果尚属初步,需通过更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临床适用性和疗效稳定性。糖宁通络片及乳膏联合治疗中重度病变糖尿病足溃疡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有望填补该领域临床用药的关键空白,为Wagner3级及以上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从作用机制来看,糖宁通络可能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与微循环改善,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同时,糖宁通络乳膏的局部应用可能通过其抗炎、抗菌作用以及加速上皮化过程,能够直接作用于伤口,显著加速溃疡的愈合。此外,糖宁通络还可能通过改善糖代谢紊乱,增强胰岛素分泌或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间接提升创面愈合的速度和效果。

贵州百灵深耕糖尿病治疗领域十余年,以糖宁通络为核心实现了糖前干预、糖尿病治疗、并发症治疗等糖尿病全周期、全链路研发布局。多年来规范的临床试验和广泛的临床应用表明,糖宁通络在不低于化学药物降糖效果的同时,还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病风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多个并发症有明显的抑制和改善作用。目前,公司正持续推进糖宁通络多个研发方向的临床研究工作,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患者已在陆续入组。

贵州百灵研发总监夏文指出,当前治疗糖尿病足领域已获批上市的药物和正在开展临床研究的治疗药物和医用敷料,主要集中在对Wagner0-2级患者的治疗。由于Wagner3级以上糖尿病足属于高致残类疾病,属于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病情复杂,且合并症及并发症多,预后差,本次小样本研究证明药物的疗效具备可行性。此次糖宁通络表现突出的对Wagner3级以上糖尿病足治疗效果令人振奋。未来,公司将不断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并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贵州百灵董事长姜伟表示,公司还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糖宁通络各项临床研究取得更多成果,加速糖宁通络新药研发进程,争取早日改变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症致残、致死的时代!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中国创纪录!央视点赞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14天愈合率超96%

糖尿病足这个病,很多人听过,但真遇上了,才知道它有多棘手。

一个小伤口,几天不注意就烂了,烂得深了,就可能截肢。很多患者不是死于糖尿病本身,而是死在并发症上,尤其是糖尿病足。

央视最近报道了一项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进展: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14天愈合率超过96%。这个数据,不是某个小诊所的“神话”,而是由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参与的真实临床研究。央视都点赞了,不是空穴来风。

干细胞,这两个字过去听着像科幻,现在已经走进了临床。它不是万能药,也不是某种神奇的草药,它是我们身体原本就有的一种“种子细胞”。就像你种下一颗种子,它能长成叶子、花朵,甚至整棵树。干细胞的潜力就在于它能变成各种细胞,修复受损的组织。

糖尿病足的最大问题是“愈合不了”。微循环差、神经坏死、免疫低下,任何一个因素都能拖住伤口的愈合。以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清创、换药、抗生素,严重的就截肢。说实话,治一个糖尿病足,医生都感觉像在和时间赛跑。

但干细胞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它不是头痛医头的擦膏药,而是从根上去唤醒伤口周围的组织。它能改善局部的血供,促进新血管生长,甚至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炎症。我们过去常说“愈合靠自身”,干细胞就是在帮你自己“打鸡血”。

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几个月收治的一个病人,六十多岁,右脚脚背一个硬币大的溃疡,反反复复三个月,全身营养指标都掉下去了。之前在外地治疗过,换药、抗生素都试了,最后推荐来我们这边的新项目。

我们给他做了干细胞局部注射,第五天开始见到肉芽,十四天基本愈合。那种从“截肢边缘”走回来的感觉,他自己都说像做梦。

干细胞不是万能的钥匙,它有它的适应症。不是所有糖尿病足都适合,有些感染已经蔓延得太广,或者全身状态太差,也不一定见效快。而且它对伤口的“基础条件”也有要求,清创、控制感染、营养支持,这些都得先做到位。

这个技术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还有一个原因是它背后的“国产化”。过去干细胞治疗很多要依赖进口,价格高、流程复杂。

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干细胞制剂,不仅在技术上成熟了,而且在成本上也逐渐可控,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意味着更多人能用得上,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治疗”。

还有一点必须说清楚,干细胞治疗是“正规医疗项目”,不是那种所谓“美容机构”里夸张宣传的“抗衰神器”。它需要国家审批、伦理备案,还必须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内操作。央视会报道它,是因为它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

你可能会问,干细胞怎么用?是吃的吗?喝的吗?都不是。现在最常用的是局部注射,就是直接注射在伤口周围。也有些研究在探索静脉给药,但还处在观察阶段。我们更倾向于“精准治疗”,伤口在哪,就重点修复哪。

干细胞疗法能显著提升糖尿病足愈合率,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和“全身治疗”结合。血糖控制好不好、营养状态够不够、有没有合并感染,这些都会影响最终效果。我们在治疗时,从来不是只盯着伤口看,而是看一个人“整体能不能撑起来”。

有时候我在门诊会跟患者开玩笑说,糖尿病足不是脚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你脚上的坏死,是你身体里“长期血糖失控”的表现。就像树枝发黄了,根部一定有问题。干细胞是来“救枝叶”的,但根部的糖尿病控制不住,还是会长出新的问题。

不是说打了干细胞就万事大吉了。血糖管理、饮食控制、戒烟、戒酒、定期检查,这些老生常谈的事,其实才是最难坚持的部分。

很多人对干细胞有误解,以为它是一种“补品”,打了就好,跟吃保健品一样。其实它更像是“工程修复”,是医生在帮助身体进行微创的再生工程。和传统治疗相比,它的确更有希望,但也更需要患者的配合。

我也碰到过不配合的,干细胞打了,回去该吃啥吃啥,血糖一天三十多,伤口又炸开了。那时候你只能叹口气,医生能做的真的有限。再好的治疗,也需要基础的“生活自律”来配合。

现在国家对干细胞的监管越来越规范,很多医院都在推进“临床研究转常规治疗”的转化。未来几年,你可能在更多城市的医院看到这项治疗,尤其是在糖尿病足、缺血性脑卒中、骨关节病这些领域。

这次央视报道的项目,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301医院等大型机构做的联合研究,数据真实、流程透明。作为一线参与者,我看到的不是“神话”,而是“积累”。从最初的探索,到今天的96%愈合率,是一群医生、科研人员、护士、药师一起走出来的路。

糖尿病足不该是绝望的代名词。以前我们只能靠截肢保命,现在我们有机会保住脚、保住生活质量。这是医学进步带来的温柔力量,它不是轰轰烈烈的,却能实实在在地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我记得那位病人临走时,只说了一句:“我还能自己穿鞋出门了。”这句话,是对医生最高的肯定。我们做这一切,不是为了奇迹,而是为了让人恢复正常生活。

干细胞治疗不会取代所有传统手段,它是医生工具箱里多了一件“精准修复”的利器。它不是魔法,但它代表着未来的方向。

我们不需要神医,我们需要的是科学落地。糖尿病足能被治愈,不是运气,是因为我们终于有了这个工具。

关节炎、肝硬化、心衰——干细胞未来还有很多战场,但它首先在糖尿病足上打出了漂亮的一仗。这一仗,不是某个医生的胜利,而是整个中国医疗系统的进步。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足部护理,每天检查、保持干燥、穿合适的鞋子,远比你想象的要重要。不要等到皮肤破了、溃疡了、坏死了才后悔。好好对待自己的脚,是你对自己身体最基本的尊重。

干细胞不是终点,但它是个新的起点。我们终于不再只能“截肢保命”,而是有了“修复再生”的可能。

医生每天都在和各种病打交道,但最难打的,不是病,是“放弃”。而干细胞的出现,至少在糖尿病足这块,让我们多了几分底气,多了一点坚持的理由。

参考文献:

[1]刘艳,王春梅,李颖,等.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6):437-441.

[2]张敏,李建国,陈晓慧,等.干细胞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与机制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03):235-240.

[3]王晓燕,刘慧,韩涛,等.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5,29(10):1645-1650.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突破性进展!美国科学家用新型生物墨水3D打印出人类胰岛,为治疗Ⅰ型糖尿病带来新希望【附3D打印行业市场分析】

近日,美国维克森林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在生物打印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利用新型生物墨水3D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胰岛,为治疗Ⅰ型糖尿病带来了新希望。这项成果在2025年欧洲器官移植学会大会上首次发布,被视为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成果。

胰岛是胰腺中负责分泌胰岛素等激素的细胞群,对于调节血糖水平至关重要,其功能缺陷是Ⅰ型糖尿病的根源。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受损,需要通过外部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为胰岛移植和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传统治疗依赖外部注射胰岛素,而胰岛移植因供体短缺和免疫排斥问题难以普及。此次研究中,团队采用海藻酸盐与脱细胞人类胰腺组织制成的定制生物墨水,结合CELLINK® BIOX 3D生物打印机,成功打印出高密度、结构稳定的三维胰岛。实验显示,这些人工胰岛在体外保持高细胞存活率,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植入糖尿病模型小鼠后,90天内血糖水平持续稳定,治疗效果显著。

此次突破不仅为解决胰岛供体短缺提供了方案,更验证了定制生物墨水的普适性——其结合天然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与脱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支撑性,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提供了新范式。来,患者或可通过个性化3D打印获得“量身定制”的胰岛组织,彻底改变糖尿病治疗模式。

3D打印行业是一种革命性的制造技术领域,被视为未来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逐层叠加材料实现数字模型实体化,其革命性在于突破传统制造的复杂结构限制,并大幅降低定制化成本。近年来,该技术从工业制造向医疗、航空、建筑等领域渗透,成为全球制造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在医疗领域,3D打印已应用于假肢定制、骨骼修复甚至器官芯片开发。此次胰岛打印的成功,标志着生物3D打印从“结构复制”迈向“功能再生”,为复杂器官构建奠定基础。

加州理工学院医学工程教授高伟认为,未来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有望实现运动器官中自主触发高精度打印,为复杂病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不过,要将体内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仍需克服在复杂人体环境中实现精准定位和打印,以及提高生物墨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挑战。

目前,全球3D打印产业竞争激烈,中国虽起步较晚,但通过“十四五”规划对关键核心技术的重点布局,已实现后来居上。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达400亿元,同比增长25%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随着3D打印产品在已有场景中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张,以及新场景、新应用的不断开拓,预计2029年中国3D打印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超1200亿元,2024-2029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9.5%。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3D打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 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