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 透析(糖尿病肾病透析后肾还能恢复吗)
患糖尿病8年一周透析3次,远离糖尿病肾病的3个方法,过高质量的生活
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陈叔,目前每周固定3天来医院透析,其实他患2型糖尿病时间并不算长,8年就发展成了慢性肾衰竭,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尿毒症。
在医院,经常能见到前来做透析的患者,其中一半以上是糖尿病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几率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
病程超过25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达到50%左右。但是,糖尿病肾病能够预防,如果不想过上低质量的生活,从现在开始,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1.识症状早发现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肾脏出了问题。
1.小便泡沫增多或夜尿增加。小便后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不散。或夜间小便次数在3-4次以上甚至更多。
2.浮肿。首先是眼皮浮肿,其次是双下肢浮肿,最后发展到全身浮肿。
上述症状提示患者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可能是因肾功能受损引起。
2.定期筛查非常必要糖尿病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即使在肾功能正常且没有临床表现时,至少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3.源头把控好血糖血压慢性病要以预防为主,即使目前病程短,没有肾脏病变的症状,同样也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并改善生活方式,尽量戒烟,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让我们一起努力,将糖尿病肾病拒之门外。
世界肾脏日|30%~50%终末期肾病由糖尿病引起,防透析先降糖
今天是第17个世界肾脏日,今年肾脏病日的主题是“人人关注肾健康,吾爱吾肾,知识强肾”。过去几十年中,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增加了1倍,糖尿病所致的肾脏疾病发生率也逐年攀升。目前全球30%-50%的终末期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糖尿病肾脏疾病也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步入肾衰透析的首要原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相关知识,真正做到“吾爱吾肾、知识强肾”!
作者介绍:吴海婷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肾小球疾病的诊治。
审核专家:秦岩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免疫净化和细胞治疗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委员,亚太免疫肾脏病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肾脏时间生物学,膜性肾病的遗传和免疫发病机制,特殊血液净化的临床应用等。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表现都有哪些?经典的糖尿病肾脏疾病以尿中蛋白增多为首发表现,尿蛋白从少量逐渐发展至中大量,并逐渐出现肾功能异常。糖尿病患者筛查蛋白尿的常用检查是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如果ACR≥30mg/g,且重复三次中有两次异常,又没有泌尿系感染等其他原因,就需要警惕糖尿病肾损害,需要及时就诊。有些人可能知道蛋白尿患者会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腿脚和颜面水肿,但没有这些症状不代表就是正常,还是要通过检测才能明确。
如果尿检查正常,是否就说明没有糖尿病肾脏疾病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约25%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没有蛋白尿,或者只有很少量蛋白尿,但已经出现了肾功能衰退,在血化验检查上表现为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这也是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糖尿病的病友还应当定期复查血肌酐来监测肾功能。
不一定。
除了糖尿病,还有其他一些疾病可能导致尿蛋白异常,比如同样以中老年人发病为主的膜性肾病、淀粉样变等,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案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完全不同。因此,如果体检发现蛋白尿,应该及时到肾内科就诊,请医生帮助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有时候实在判断困难,会建议做“肾穿刺活检”协助诊断。
首要的治疗是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经常合并高血压、高尿酸、高血脂、肥胖等代谢性疾病,这些因素也都会造成肾脏损伤。因此,应全面控制“三高”“四高”。
现在降糖、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如何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就是医生们的任务啦。在诸多种药物中,有两大类药物是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明星药物,因为它们可以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ACEI及ARB类药物是常用降压药,还能有效降低尿蛋白。即使不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应用,也能起到减少蛋白尿的作用,是降蛋白尿的一线治疗用药,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另外,近几年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也有大型临床研究支持其具有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的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利尿消肿及降压作用,但同样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来指导应用。
血糖:我们通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个指标来评估,因为它能反应过去平均三个月的血糖水平,而不受单次的血糖波动影响。各国专家都推荐HbA1c<7.0%。但对于有低血糖风险、用药不规律、合并症较多的患者,应当酌情放宽目标。
血压:根据2021年的糖尿病肾脏疾病国内指南指出,建议6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目标血压<140/90mmHg,65岁以下糖尿病患者目标血压<130/80mmHg。
尿酸:血尿酸的控制目标是<360umol/L。
血脂:大多数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病友都绕不开使用降脂药物。为了更好地保护全身血管,应尽量控制好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21年的糖尿病肾脏疾病国内指南中推荐极高危患者将低密度脂蛋白LDL-C控制在<1.8mmol/L,高危人群控制在LDL-C<2.6mmol/L。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有了这些理想标杆,但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个体化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目标,进一步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方案,使得各项达标,减轻肾脏负担。
自我的生活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饮食调整这套“组合拳”可以帮助改善血糖、减少并发症。
运动方面,通常建议每周至少3次,每次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比如慢跑、骑车、游泳、俯卧撑,还可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每个人的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要注意咨询专业人士、量力而行。
饮食方面也是有很大学问。通常情况下,推荐低钠饮食(氯化钠<5g/d);减少饱和脂肪酸(如猪油等动物油)和反式脂肪酸(如人造黄油、人造奶油)的摄入。碳水化合物方面建议尽量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碳水化合物。而对于存在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还应限制蛋白的摄入量,可以在临床营养科医生的帮助下优化自己的食谱。
糖尿病肾脏疾病可防可控,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就越能保护我们的肾脏,避免慢性肾衰竭的发生。所以,赶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提倡早期筛查、定期复查,规律用药、健康生活、护肾强身!
糖尿病肾病|透析当天能不能打胰岛素?
大家都知道,得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那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
透析当天能不能打胰岛素?
大多数的血液透析中心常用的是无糖透析液。无糖透析液具有减少细菌生长、减少高血脂风险的优点。但有研究发现,使用无糖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时,受浓度梯度的影响,血液中的葡萄糖可通过透析膜进入透析液中。使用无糖透析液4小时治疗,患者会丢失约30g葡萄糖。透析的糖尿病患者肾脏对胰岛素的灭活受损,且经透析后胰岛素受体活性增强,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反应性增强,容易发生低血糖。(在垂杨柳医院透析的肾友们不要担心,我们使用的是含糖透析液啦,)
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会损失部分葡萄糖,所以患者在维持性透析治疗期间使用降糖药物时要进行剂量的调整。美国医师协会建议,当肾小球滤过率降为10~50 ml / min 时,胰岛素剂量减少25%,当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0ml/ min 时,胰岛素剂量进一步降至50%。因此,糖尿病肾病( DN )透析患者的胰岛素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建议患者自测8个点的血糖曲线,即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2小时、透析后半小时、睡觉前的血糖值,并测透析日、非透析日各1天。避免只根据晨起空腹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的局限。因为空腹高血糖可能是黎明现象,不能反映当日血糖水平。
调整了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能够保持血糖稳定,可舒适透析。随着透析时间的推移,一部分患者可停用所有降糖药物而血糖保持稳定。
尿毒症患者(糖尿病和非糖尿病)透析中若出现低血糖,还应注意患者摄入食物是否减少。营养不良的透析患者伴糖原贮备减少,更易发生低血糖。注射胰岛素是目前对糖尿病透析患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比口服药便于管理。提倡使用"胰岛素笔芯",注射剂量准确且使用方便。
目前,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尚不明确,有文献报道,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治疗患者空腹血糖应维持在8.0~11.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1.0~16.0 mmol/L 。国外血糖控制目标以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 HbAlc )为准,美国糖尿病协会2017版指南建议,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 HbAlc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管理共识(2024版)
英国临床糖尿病专家协会(ABCD)和英国肾脏病协会(RA)联合指南(2018年)
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肾替代治疗中国指南(2022版)
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2019版):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建议及时线下就医,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市垂杨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