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瘦吗(糖尿病会瘦吗,要瘦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糖尿病人会越来越瘦?是不是瘦一点比较好?
很多人患上糖尿病之后食欲会增大,而且食量会增多,按理来说吃得多就会更加肥胖,但是很多人尽管吃很多却变得越来越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
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已经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下,血糖就不能够正常的进入细胞内,会引起血糖浓度上升,那么就会出现高血糖症状。当血管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的情况下,人体就会出现渗透性失水的症状,细胞缺少水分,那么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发生口渴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大量喝水,那么人体内大量的葡萄糖也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而且大量的水分会进入到尿液当中排出体外,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水分,当人体水分含量比较低的情况下,也就会出现明显消瘦的现象。
还有当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不足的情况下,细胞就没有办法正常的通过胰岛素的方式被消化吸收,进一步就会出现饥饿的现象细胞没有办法利用血糖的情况下,就会燃烧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就会出现糖异生的症状,会自身产生一部分血糖,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情况下,体内的大量脂肪和蛋白质就会被消耗,所以就会慢慢的变得消瘦起来,身体素质和免疫力都会下降,进一步会出现精神不振和全身乏力等症状,也会出现体重迅速减轻的现象。
为什么糖尿病人会越来越瘦?是不是瘦一点比较好?
糖尿病人是不是瘦一点比较好?
糖尿病人适当的减肥这是适度的消瘦,是有利于病情稳定的,当肥大的脂肪细胞慢慢缩小的情况下,人体就可以逐渐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这种情况更利于血糖的控制,当胰岛素功能慢慢得到恢复之后,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胰岛素的易感性。
而且糖尿病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疾病,有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的慢性并发症,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和高血脂以及肾病等,其实这些心血管疾病多与过度肥胖有关,所以适度的消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对于糖尿病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糖尿病人突然暴瘦是怎么回事?会恢复正常吗
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在出现时除了多饮、多食、多尿,还会有体重下降,甚至有些血糖过高在短时间内暴瘦,让人看起来感觉营养不良。而这也让人疑惑,为什么血糖上升会突然暴瘦,是否能恢复正常?如何做才能让体重恢复?其实在暴瘦后采取措施是可以让体重恢复正常范围。
糖尿病人突然暴瘦是怎么回事?
当身体血糖代谢有异常,糖分不能被充分利用吸收,导致血液中糖浓度不断上升,此时身体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糖原和能量,会分解肝脏中的肝糖原来供应身体运作,在此时如果消耗过多能量,不足够供应就会消耗身体的脂肪来补充,时间一长,身体脂肪逐渐被消耗,也就会暴瘦。
糖尿病人暴瘦还能恢复正常体重吗?
大多数糖尿病人在体重不断下降期间如果能对血糖进行控制,并且进行营养调理,是可以改善并且让体重恢复的。
糖尿病人暴瘦要如何做恢复体重?
1、控制好血糖
血糖控制稳定是体重恢复的第一步,只有血糖正常,糖代谢不会受到影响,进入身体的糖分会被消化吸收,也就能供应身体运转,不会因为缺乏而需要分解其他脂肪。
2、营养饮食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大多数糖尿病人在确诊疾病后会控制饮食,却不知控制过度会让体重更下降,保持营养均衡,避免摄取过多,也不过度节食。食物多样化,避免过于单一。
3、坚持运动
可能大多数糖尿病人在体重下降时认为继续运动会让能量被消耗而更消瘦,但其实运动可以提高胰岛分泌,帮助控制血糖。而且能增强身体肌肉量,对恢复体重有帮助。
4、排除其他原因
除了糖尿病,其他疾病话也会导致体重突然下降,如癌症、消化道疾病等,在确诊糖尿病的同时要排除身体是否存在其他疾病,才能更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温馨提示
糖尿病人要清楚知道突然体重持续下降,给人营养不良的状态出现时要警惕,可能是血糖控制不佳,或者是饮食控制过度导致。此时要查明原因,并且采取措施。另外在服用药物期间可以根据情况让医生搭配让身体增重的降糖药,有些降糖药的副作用能增肥,暴瘦的糖尿病人服用不仅能控制血糖,还能让体重上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得了糖尿病到底会胖还是会瘦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说到糖尿病,需要大家多多重视,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出现的病症,很多年轻人甚至儿童也会出现。同样是得了糖尿病,有的人很胖,但是有的人却很瘦,为什么会这样呢?糖尿病究竟会让人变胖还是变瘦?记者采访了陕西省糖尿病学分会委员邢影,了解有关糖尿病的那些事。
得了糖尿病有的胖有的瘦
得了糖尿病到底会瘦还是会胖,邢影从两个实例开始讲起。36岁的李女士,入院体重达到109kg,BMI41.5kg/m2,近十年来,体重一直维持在210斤左右,曾经减过肥,后来体重逐渐反弹,自己也没有毅力,觉得“胖没事,健康就好”,所以,就一路胖过来了。因为体重过大,平时稍微动一动,就气喘吁吁,全身就冒虚汗,所以就更不爱运动。近3个月有明显口渴、多饮症状,此次因为腹部有隐痛、恶心、尿频、尿急、小便刺痛来就诊,入院时监测空腹血糖17.8mmol/L(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7.0mmol/L或随机≥11.1mmol/L),经详细检查后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肥胖症及泌尿系感染。经系统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院外制定降糖减重的方案,三个月的随访,李女士成功减重42斤。
40岁的王先生,入院时体重98kg,BMI32.16kg/m2,因为体重下降、多饮、多尿、恶心、呕吐15天来院就诊,近半月来体重突然下降15kg,入院后化验随机血糖高达35.0mmol/L,快速糖化血红蛋白9.0%,尿常规:酮体2 、葡萄糖3 ,经系统检查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酮症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经积极降糖、补液、消除酮体等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院外制定个体化降糖方案。
是胖还是瘦通过公式来算算
如何判断肥胖,通过一些常用指标就能知道。体重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判定方法,计算公式为: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kg/m2)。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正常:18.5-23.9kg/m2,超重:≥24kg/m2,肥胖:≥28kg/m2。
研究结果表明,假若BMI≥24.0kg/m2,即使血脂、血压、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至少也会增加50%。也就是说,即便代谢状况良好,超重或肥胖人群的糖尿病风险也会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超重者(BMI24.0-27.9kg/m2)糖尿病的患病率风险是正常体重的1.5倍,而肥胖者(BMI≥28.0kg/m2)更是达到了令人担忧的1.74倍。代谢异常并且肥胖的参与者糖尿病风险更是达到了2.15倍。
腰围(WC)是用来判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腰部脂肪过度积聚危害性最强,称作向心性肥胖。男性≥85cm,女性≥80cm,为肥胖。腰臀比(WHR)评价标准:男性>0.9,女性>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标准(理想)体重和肥胖度怎么算,邢影说,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即认为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什么决定糖尿病人的胖瘦
“糖尿病人的胖瘦情况,主要是由体内的胰岛素所决定的。”邢影说,胰岛素不仅有搬运血糖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脂肪合成和存储。脂肪堆积得越多,人也就越胖。
糖尿病可以根据病因分为多种类型,比如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特殊类型糖尿病等。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主要见于年轻人,三多一少症状典型,患者常体重降低,起病急,容易自发性地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晚期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三多一少症状并不典型,并且起病隐匿、病情缓慢。
邢影说,李女士在确诊2型糖尿病以前,很有可能已经患了糖尿病,譬如有明显的口渴、多饮症状,只是没有去医院确诊而已。这时候是处于糖尿病前期,胰岛功能尚有代偿功能,但是体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自身机体想要去降低血糖,就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就容易形成高胰岛血症。胰岛素一多,脂肪就堆积得越多,人也就越胖了。
许多糖尿病病人,尤其是糖尿病初期,患者的体型会越来越胖,这种肥胖不是全身匀称的发胖,而是以腹型肥胖为主。前面已经说过,胰岛素除了具有降糖作用之外,本身还具有促进脂肪合成并储存的作用,因此有着潜在增加体重的效应。那些体型肥胖的患者,其发病的原因大都在于胰岛素抵抗,就是说胰岛细胞能够分泌足够量的胰岛素,但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来分解葡萄糖,当胰岛素抵抗发生时,胰岛细胞就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而高胰岛素水平会进一步促进身体发胖,肥胖又会反过来阻碍身体合理利用胰岛素,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糖尿病的消瘦与血糖升高、胰岛素水平降低关系更大一点,对于1型糖尿病可能更典型,它的胰岛功能较差,那么胰岛素分泌得特别少,所以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且容易出现酮症。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胰岛功能残存,口服药物有效,如果出现了体重明显减轻,可能还是跟胰岛素分泌不足相关。所以这一部分患者,大部分考虑血糖水平过高,导致的这种体重减轻,就如王先生一样,如果体重减轻、消瘦的时候,提示血糖控制得不是特别好。
到了后来,随着病情的进展,胰岛的功能可能有所减弱,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就减少了,逐渐地胰岛功能衰减,这就跟我们1型糖尿病人类似,表现为胰岛素分泌彻底不够的时候,就不会有脂肪的堆积。同时,因为胰岛素的不足,血糖无法正常供能,这时候就会燃烧脂肪供能,脂肪燃烧得多了,久而久之,人也就消瘦了。
如果能做到机体中胰岛素的量与血糖的消耗量恰好平衡,血糖既不会高,也不会因有剩余而转化成脂肪,体重自然会保持相对稳定;反之,如果治疗后胰岛素有过量,转化成的脂肪会增多,体重就会增加而长胖;如果胰岛素仍然有不足,不但血糖得不到利用会升高,还不得不通过分解身体中脂肪来补充能量,最终导致了体重下降而越来越瘦。
另外,如果监测血糖正常,出现突然消瘦,除了考虑糖尿病之外,也可能常见于以下疾病:1.食管、胃肠道病变,可以引起吞咽困难,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使机体的能量供应不足引起消瘦。2.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如胃癌、肺癌、肝癌、胰腺癌等消耗性疾病,可以因为消耗增多引起体重进行性下降。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的糖、脂肪、蛋白质会出现消耗增多,引起消瘦。4.肝脏、胆道疾病可引起消化液或消化酶的合成分泌减少,可影响消化、吸收不良,引起消瘦。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既可以胖,也可以瘦,糖尿病患者的胖瘦,和糖尿病类型以及胰岛素缺乏程度有关。胰岛素是一种促合成激素,能够促进蛋白质、脂肪和糖原的合成,抑制蛋白质、脂肪和糖原的分解,如果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严重,糖尿病患者就会消瘦,如果糖尿病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患者多为肥胖。1型糖尿病多青少年起病,以胰岛素缺乏为主,可有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治疗主要依赖胰岛素,所以1型糖尿病的患者体型多消瘦。2型糖尿病既有胰岛素抵抗,也有胰岛素缺乏,尤其是病程短的2型糖尿病,多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多是肥胖体型。肥胖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基础,胰岛素抵抗容易导致糖代谢异常,甚至发生糖尿病。病程长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很差,也可以表现为消瘦。
糖尿病病人无论是太瘦还是过胖都不是啥好事,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标准体重才是最好的,因为胖瘦是一项能体现出糖尿病轻重的直观指标,也不要认为体重没变化就不会是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需要进行长期科学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健康饮食结构,对糖尿病“敬而远之”。(王皖秦朱明明记者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