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糖尿病尿多吗(妊娠糖尿病尿多好还是尿少好)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女性孕期血糖高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孕期血糖高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有必要对于孕期血糖高现象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注重做好孕期的疾病的相关防范非常关键,清楚患病后的常见症状表现,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好孕期疾病的防治,这样才能合理的规避孕期血糖高的潜在伤害发生,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的是孕期血糖高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1、容易饿

准妈妈血糖偏高时,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不能为细胞利用,刺激大脑的饥饿中枢兴奋,让孕妈妈很容易产生饥饿感,进而造成进食次数和进食量都明显增多。但因为孕妇是一个人的嘴巴,两个人的饭量,因此很容易被忽视,以为是正常反应。

2、容易口渴

当准妈妈时不时就感觉口渴,而且是没有理由的,那孕妈妈就要开始仔细观察有没有别的妊娠糖尿病早期症状出现。

3、尿多

如果准妈妈发现自己小便次数增多,而且尿量也明显增加,24小时内可有20多次,尿量达2-3升甚至10升之多,这时候应怀疑自己可能有血糖方面的问题,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4、消瘦

如果准妈妈发现自己食量大增,却反而变得消瘦了,则要小心。因为如果准妈妈血糖偏高,体内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质合成不足,分解加快等,均引起消瘦,如有多尿症状,体内水分的丢失更会加重消瘦症状。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5、疲乏无力

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因此血糖高的准妈妈常常感觉疲乏无力,精神状况差。据报告,2/3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

上述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孕期血糖高的症状表现是什么,血糖高对于身体伤害危害是比较严重的,只有在孕期的时候做好针对性的护理,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孕期疾病的潜在危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5症状示警孕妇血糖高 孕妇血糖高怎么办

孕妇血糖高怎么办?在怀孕期间,准妈妈是很容易出现血糖高的现象的。然而,孕妇血糖高对自身和胎儿健康发育都是有影响的,所以,一定要及时发现血糖高的症状,并及时改善哦。

孕妇血糖高的症状

容易饿:

准妈妈血糖偏高时,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不能为细胞利用,刺激大脑的饥饿中枢兴奋,让孕妈妈很容易产生饥饿感,进而造成进食次数和进食量都明显增多。但因为孕妇是一个人的嘴巴,两个人的饭量,因此很容易被忽视,以为是正常反应。

容易口渴:

当准妈妈时不时就感觉口渴,而且是没有理由的,那孕妈妈就要开始仔细观察有没有别的妊娠糖尿病早期症状出现。

尿多:

如果准妈妈发现自己小便次数增多,而且尿量也明显增加,24小时内可有20多次,尿量达2-3升甚至10升之多,这时候应怀疑自己可能有血糖方面的问题,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消瘦:

如果准妈妈发现自己食量大增,却反而变得消瘦了,则要小心。因为如果准妈妈血糖偏高,体内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质合成不足,分解加快等,均引起消瘦,如有多尿症状,体内水分的丢失更会加重消瘦症状。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那么,面对孕妇血糖高,要怎么办呢?

第一次检测出血糖超标之后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控制饮食,很多准妈妈到后期体重增长过快,就容易造成孕期肥胖,孕期肥胖自然会导致血糖超标,请医生帮忙安排合理的孕期食谱,严格按照孕期的食谱来饮食。

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膳食治疗的原则是:孕妇不减肥;按体型调整食物结构比例及热量;少食多餐,最好分3大餐,3小餐;少吃糖分高的水果;水果每天不可以超过200克,要选择在2餐之间食用,含糖量高的水果有苹果、草莓、香蕉、西瓜、樱桃、哈密瓜、香瓜等等,总之一切甜的水果都不要接触,待血糖数值平稳之后再考虑是否继续食用;每天食用蔬菜400-500克,其中有色蔬菜不少于50%。

除了水果之外其他的甜食也要暂时停一下,大多数女性都爱吃甜食,巧克力、威化、饼干等等这些小零食也是孕期准妈妈们非常喜欢的,但是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宝宝的健康应该控制一下自己的欲望。如果准妈妈觉得饿了想吃点东西,可以选择无糖饼干或者是无糖豆浆等等。另外还要定期复查,一直到指标下降顺利生产之后才可以安心。

小编提醒准妈妈们,如果出现血糖高的现象要科学降糖,不能盲目哦。

年轻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专家提醒管住嘴迈开腿

14日是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临床上发现,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年轻“糖人”为何越来越多?应该怎样预防?

年轻“糖人”逐渐增多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最近来了一位13岁的小患者,本来是肚子觉得不舒服来看下,结果一检查发现,糖化血糖蛋白超过14,空腹血糖指数也超标,各项指标都显示是2型糖尿病患者。

“现在门诊发现年轻的‘糖人’越来越多了,很多年轻人血糖都偏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桂侠说。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黄晓飞博士也有同感。近年来,来科室就诊的年轻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加,“以前大家都说糖尿病是‘老年病’,现在年轻患者也多了。”他说。

22岁的小杨刚大学毕业,在成都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最近总感觉头晕乏力,还以为是工作比较累休息不够,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自己已经是个“糖人”,空腹血糖严重超标,需要立即吃药干预。“平时经常喝奶茶,有时候一天喝几杯,也很喜欢吃甜食,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没想到居然也得糖尿病了。”小杨懊悔地说。

黄晓飞介绍,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亿人,居世界第一。肥胖、超重问题的低龄化趋势,让30岁以下患2型糖尿病的人数也明显增加。

不良生活方式是诱发“元凶”

“糖尿病主要是由‘内因 外因’引起的,内因主要是易感基因,很多年轻人却是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黄晓飞说。

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摄入量约30克,食用油摄入量为42.1克,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

不良生活方式让很多年轻人血糖偏高,早早出现糖尿病前期的症状。王桂侠说,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这些人群有四个特点:一是家里有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有遗传倾向;二是体型肥胖,学习和工作压力大,运动少、饮食和生活方式不健康;三是出生时体重超重;四是母亲在妊娠期患有妊娠糖尿病。这些都是导致低龄化糖尿病发病率高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知晓率低、检查率低、治疗率低也是年轻“糖人”逐渐增多的原因。王桂侠指出,全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在30%左右,诊断出患有糖尿病之后,患者的治疗率仅为26%左右,而采取降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控制率能达标的也仅为40%左右。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还有很大的空间。

加强早诊早治: “管住嘴、迈开腿”

“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管住嘴、迈开腿’。”黄晓飞说。他呼吁,避免年轻“糖人”越来越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提高大家对糖尿病危害和防治重要性的认识,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目前市面上针对儿童的口服降糖药十分匮乏,一些常用降糖药对儿童该如何用药没有丰富的临床药物观察数据,儿童使用较为困难。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健康饮食和积极运动,使血糖尽快达标。”王桂侠建议,对孕期妇女的糖尿病筛查和控制也十分重要,能有效减少胎儿患糖尿病的风险,同时应控制胎儿的体重,降低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

今年9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携手行业专家及国内慢病管理平台“医联”共同发布了《互联网医院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规范化的互联网诊疗服务。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认为,糖尿病的管理是一项长期并随着病程进展不断调整的综合管理过程。随着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融入,也将为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关专家还提醒,年轻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果发现经常口干、口渴、尿多、乏力等,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前期症状,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时就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