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腰酸(糖尿病 腰酸背痛)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会慢慢毁掉肾脏!若有这5种早期症状,及早干预还能逆转

很多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不是死于超高的血糖,而是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其他器官病变。

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等。

其中,糖尿病性肾病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该病不仅会加重高血糖,控制不好还会演变成尿毒症,造成糖友死亡。

不过,好在该病变进程较缓,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以下5种症状,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若出现,务必及早干预,还来得及。

糖尿病是怎么把肾脏毁掉的?

在了解5种早期症状之前,我们先了解糖尿病是如何伤害肾脏的。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量变:出现了蛋白尿

我们的肾脏像一台清除代谢废物、毒物的过滤机器。

当体内血糖浓度过高时,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身体会刺激肾脏,让其过滤更多的血液,好让一部分血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不过,这就像是让一个滤水器超强度工作,过滤效果会慢慢变差,像蛋白质这样的有用物质也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2)质变:肾功能开始下降

肾脏过滤速度变慢,直接导致大量血糖堆积在肾脏血管中,造成血管损伤,肾功能下降。临床上,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60,基本可以判断为肾功能下降。

这5个症状,提醒你务必要开始关注肾脏健康

(1)腰酸、腰痛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脏血流量增加,负担过重,患者会出现腰酸、腰疼的感觉。

(2)出现尿蛋白或尿液中泡沫增多

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出现障碍,有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而尿蛋白增多时,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常会漂浮一层细小泡沫,且不易消失。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泡沫尿。

(3)下肢、眼睑水肿

肾功能受损,身体里的水、钠无法排出,只好积聚在身体内。

如下肢、眼睑等部位,就容易出现浮肿。

(4)皮肤瘙痒

肾功能下降后,体内堆积的尿素、肝酐等代谢物只好堆积在体表,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

(5)血压升高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会进一步损伤肾功能,二者互为因果。

这5件事做好,肾脏健康不恶化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可以减轻肾脏压力,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10.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内。

(2)挑选安全的降糖药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阿卡波糖以及胰岛素都比较安全,可以放心使用。

已经出现蛋白尿的糖友,只要肾小球的滤过率大于45,也是可以使用二甲双胍的。

(3)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血压高的糖友降压药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

这两种药都是针对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的,能降尿蛋白、延缓肾损害。

(4)避免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适量补充建议以好消化的白肉为主。

(5)定期检查微量蛋白尿

2型糖友在确诊后要立即筛查是否出现肾脏病变,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确诊5年后筛查。筛查频率为1年1次。筛查内容包括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

当尿蛋白呈阴性时,再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敏感,如果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钟,说明已经出现了早期糖尿病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医生总结了这八项,要注意

糖尿病是一种让人既无奈,又难以治疗的疾病,特别是老年患者。这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也是每年疾病当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如果你对糖尿病的了解还是一知半解,那就来看看我们为大家介绍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吧。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多饮

我们的血液是一种溶质,当中溶解有各种常见的红细胞,白细胞还有其他诸多生命体征需要用到的物质,血管内皮还有很多感受器,其接受来自血液的信号,例如压力以及激素等刺激,如果血糖浓度过高,就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高,此时会刺激相应的感受器,让大脑产生饥渴的感觉,促使患者产生多饮的动作。

2.多食

因体内的糖分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3.视线模糊

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就是视线模糊或有飞蚊症。视线模糊是折射问题,当血液中血糖高,就会改变晶状体与眼睛。视线模煳其实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警讯,别发现自己视线扭曲怪异就自动忽略,觉得一切都没事。

4.手发麻,脚抽筋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5.频繁排尿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尤其是在夜间。但老年人和有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毒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6.体重下降

尽管患者饭量比平时要大,但是体重不会加重,甚至会下降,这还是因为肾脏丢失的葡萄糖过多而导致的,虽然患者吃得多,但是经过消化的葡萄糖却并不能转化为脂肪存起来,而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了。

7.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8.感疲劳,尿液白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无缘无故的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是明显。尿液呈现出白色,有甜酸的气味,如果出现了以上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比较好控制血糖,并且会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我们在生活当中就要多注意糖尿病,除了在饮食上加以节制之外,还需要在运动上下功夫,每周都应该保证至少5天,每天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才能让机体的血糖保持平稳,这不但适用于正常人,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感冒出现这些症状 警惕急性肾炎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肾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得了上呼吸道感染的年轻人,若发现身体出现水肿、腰痛、疲乏等症状,也要引起高度警惕,谨防急性肾炎。”在近日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19年学术会议暨第三十二次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上,大会执行主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汤水福教授提醒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

年轻人防急性肾炎 老人防慢性肾病

提起肾病,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感觉就是慢性病,上了年纪才容易得。对此,汤水福指出,老年人确实是慢性肾病相对高发的人群,但年轻人因感冒等引起的急性肾炎也不少见。该如何预防肾病?他建议大家每年做一次常规体检,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双肾B超等项目。

1.防急性肾炎,年轻人莫轻视感冒

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在内的上呼吸道感染,控制不力,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免疫反应。而当病毒随着血液抵达并沉积到肾小球后,可引起急性肾炎。

好多年轻人把感冒不当回事,汤水福提醒,若出现感冒症状如怕冷、发热、咽痛、咳嗽、出疹等,就不应该“硬扛”,要及时就医。如果感冒后尿中有血或泡沫,出现浮肿等应尽早做尿化验,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如果感冒后发现身体出现水肿、腰痛、疲乏症状更要引起警惕,不要自行诊断服药,应及时到肾病专科治疗。

2.防慢性肾病,老人要定期检查

老年人为慢性肾病相对高发的人群。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病因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梗阻性肾病、缺血性肾病等。

慢性肾脏病的不同阶段,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中后期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发展到终末期上述症状更加明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汤水福提醒老年人应定期做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超声检查,并尽早处理好泌尿系统结石、巨大肾囊肿、前列腺增生等可逆性疾病。对于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达标,适量饮水不憋尿。饮食上应坚持优质低蛋白饮食,同时注意保证每天的热量摄入维持在30~35千卡/公斤,以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根据个人生化检查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忌口,比如在血钾、血磷偏高时不吃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橙子、木耳、香菇),不吃含磷高的食物(如坚果类、海产类、动物内脏等),同时注意控制食盐量每天不超过6克。

出现5大症状 及早排查肾病

如何及早发现肾病?汤水福指出,肾脏有很强的储备功能,只有在有些生理因素发生严重变化,超过肾的代偿能力时,才表现出临床症状。肾病初发时有以下5大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早做排查:

1.水肿,从面部、眼睑开始,严重时可以累及全身,并伴有尿量的减少和体重增加。

2.尿量的变化,从正常人的1000~1500毫升,减少到少于400毫升或多于2500毫升均为尿量异常,提示有可能患肾脏疾病。

3.尿液颜色的变化,正常是清亮淡黄色,若出现尿色发红、乳糜样、尿中泡沫增多应提高警惕。

4.高血压,这个是大家容易忽略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仅服用降压药,未进行系统检查,从而漏诊了肾血管狭窄、肾功能不全等相关疾病。

5.消化系统症状,相当多的肾功能衰竭患者首发症状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而先到消化科就诊,这时不要忘记检查尿常规、肾功能。

三类高危人群 莫忘定期筛查

以下三类人是肾病的高危人群,汤水福提醒,一定要定期做筛查,出现问题及早治疗,避免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1.有肾脏病家族史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成员中有肾脏病患者,其他家庭成员患肾脏病的机会明显增加。

2.60岁以上人群: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系统的衰老以及肾脏的结构和肾功能的减退,肾病发病率增高;同时,由于老年人常常一身多病,经常使用多种药物,更使得肾脏病变错综复杂。

3.合并有慢性病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血脂、肝病患者,若不能早期有效控制,可造成肾损伤。所以,建议有高血压、糖尿病或痛风者,若患病5年以上,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肾功能检查,每3个月查一次尿常规,重点监测尿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