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对糖尿病(地塞米松对糖尿病危害大吗)
保健“神药”,一天一包!杭州大伯把自己喝进透析室
记者:王欣 / 通讯员:徐尤佳
来源:杭州交通918
64岁的任大伯(化名)是一位有六年“痛龄”的老痛风患者,还合并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饱受疼痛困扰的他偶然从朋友口中得知了一个号称纯草本、纯天然、无副作用、即刻见效的“痛风神药——网红保健茶”,便迫不及待地买来尝试。
结果喝了一段时间,任大伯的痛风不仅没好,还把自己喝进了透析室,医生直呼:这是在每天“服毒”啊!
一天一包“保健茶”
把自己喝进透析室
从去年年底开始,任大伯就按照一天一包的规律服用该“保健茶”。服用了一段时间后,痛风发作的频率减少了。每当关节隐隐作痛,任大伯就会多喝一两包,效果看起来还不错。
直到今年二月初,在一次感冒后,任大伯发现自己小便量减少,到医院一查后吓了一跳,血肌酐竟然有278μmol/L(正常应<104μmol/L),自己原来的指标仅为68μmol/L/。
任大伯心头一慌,赶紧拿着化验单去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就诊。医生将这个指标详细地解释给他听,并建议他停了保健茶。
可一周之后,任大伯发现自己肿了起来,特别是脚背,一按就是一个大坑,整个人也是昏昏沉沉的。他赶紧来到肾内科就诊。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肌酐指标还在蹭蹭地往上走,而且胸腔内已有大量积液,并且出现了心力衰竭征兆。
医生们又调出任大伯去年年中的体检报告,显示尿微量蛋白检查中出现阳性结果,提示他的肾脏基础情况本就不是很好,而长期饮用这款“保健茶”无疑是雪上加霜。
结合任大伯有呼吸衰竭等综合病症,肾内科的医生们在尝试上呼吸机来辅助通气,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小便量没有明显增多并且血肌酐升高至684umol/l的情况下,最终决定使用血液透析治疗。在三次透析后任大伯的各种症状才得以改善,又经历了一番治疗后肌酐水平才恢复了正常。
“早知道最开始就不应该喝这个!”出院后的任大伯每每提起那款“保健茶”都万分懊悔。
喝下去的是“保健”
送进去的是“毒药”
造成痛风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原因有很多,药物的因素占了一大块,其中非甾体类消炎药(常见的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造成肾功能损伤的例子并不少见。
任大伯这次发病,基本确定是在停止按时吃药后又过量服用这款“保健茶”造成的。其实,近期就有媒体报道该款产品含有未标示受管制的药物成分,有属《药剂业及毒药条例》(第138章)下第1部毒药的西药成分“地塞米松”和“吡罗昔康”。凡是含有这两种药物的产品均属处方药物。
● 吡罗昔康
吡罗昔康属于非甾体类消炎药,长期、大量服用情况下可能通过各种机制造成肾损伤。
●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其实是激素药,确实有消炎的作用,但长期大量服用很容易产生血糖高、胃溃疡、骨质疏松、免疫力低下等不良反应。
当然,非甾体类消炎药也好,激素也好,它们本身就是用来缓解痛风症状的良药,但是在服用中需要严格把握剂量、疗程、禁忌症,使用过程中也要定期检测肝肾功能,且应当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市面上某些所谓的纯天然、纯中药的“痛风特效药”,极有可能添加了上述成分,而具体的添加剂量又不明确。消费者被“纯天然、无副作用”的噱头欺骗,很容易超时、过量地服用药物,对自己身体造成极大伤害。
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主任俞东容主任医师提醒,在痛风的治疗过程中,错误的行为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因此一定要去医院做正规的检查,由专业的医护人员为你治疗。日常生活一定要从根本的控制尿酸值做起。
来源: 杭州交通918
新冠抗病毒药物与糖尿病降糖药冲突吗?内分泌专家回答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对于那些感染后有可能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的患者,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药物可以减少住院风险和死亡率,备受瞩目。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药的最佳使用时机为症状出现后5天以内。同时,由于这一药物与多种药物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很多糖尿病患者会担心:它和日常使用的降糖药物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冲突或相互作用?
对此,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第八届青委会副主委、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于浩泳表示,Paxlovid药物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降糖药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等均不冲突,也就是说,抗新冠病毒药物服用期间不影响日常的降糖治疗。同样,其他抗病毒药物如阿兹夫定、莫诺拉韦也与降糖药物之间没有冲突。
于浩泳进一步表示,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重症或危重症患者,以及非重症患者如因其他原因(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前就已经在应用全身性激素、或临床症状加重等情况,此时应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治疗,这一类药物使用期间会引起血糖升高,如果使用者患有糖尿病,则有可能出现血糖大幅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此时,应考虑采取胰岛素为主的降糖治疗。若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明显升高、恶心、呕吐、甚至意识障碍等表现,需要警惕DKA及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应根据标准方法实施胰岛素输注、心肾功能允许情况下规范补液、补充电解质等措施,同时需要立即转诊至内分泌专科继续诊治。通常,激素使用的疗程一般都在5天以上,在这期间及激素停用的数天内,一定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于浩泳指出,糖尿病控制不佳通常为新冠感染的危险因素,且血糖控制不佳与新冠结局较差相关。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了新冠病毒感染,食欲变差、进食减少,则应适当减少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或频次,增加血糖监测的频率,如有心悸、手抖、出汗等症状,随时测血糖,既要预防低血糖,也要预防严重高血糖和DKA等并发症。(首席记者陈斯斯)
来源: 澎湃新闻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地塞米松该如何应用?又有新证据
(长多麻醉学知识点)
在围手术期境中使用地塞米松很常见,因为它已被证明可以减少术后恶心、疼痛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对高血糖和感染风险的担忧导致了对应用它的犹豫不决。
最近一项大型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新发现,以及新的决策工具,为临床医生应对这一复杂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忧?
地塞米松是一种已知会引起暂时性高血糖的皮质类固醇,它通过增加肝脏糖异生和减少外周葡萄糖利用来实现这一点。
虽然这种高血糖在非糖尿病患者中通常是轻微且自限性的,但它会在已经面临伤口愈合不良、手术部位感染(SSI)和其他与高血糖水平相关的并发症风险增加的糖尿病患者中引起警报。
既往,临床医生在指导糖尿病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时可参考的数据有限。大多数研究要么排除了糖尿病患者,要么未报告针对该人群的具体疗效结果。这种证据缺失导致临床实践中采取保守态度,许多医生在该人群中完全避免使用地塞米松。
新证据说了什么
Jones 等人(2024年)进行的一项系统性综述分析了16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2592名糖尿病患者,以确定围手术期使用地塞米松是否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感染风险。
关键发现:
手术部位感染(SSI)风险无增加:荟萃分析发现,接受地塞米松的患者与未接受者之间感染率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复合不良事件风险降低:地塞米松与总体不良事件的显著减少有关,包括呼吸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和心血管问题。
地塞米松改善了以下结果:减少了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降低了疼痛评分、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呼吸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考虑了剂量和手术类型的差异,整体安全性特征仍保持良好。
这在临床上意味着什么?
这项荟萃分析为地塞米松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前提是进行审慎评估并采用适当剂量。但临床医生在实际操作中应如何进行决策?
为此,已开发出一套实用的决策路径,旨在根据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当前血糖控制情况及感染风险因素,指导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的使用。
地塞米松用药决策路径
基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血糖控制情况,已提出一种临床决策算法,用于指导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的使用:
术前评估应包括: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当前血糖控制情况:评估血糖水平及药物治疗方案
感染风险:考虑手术部位感染(SSIs)病史、合并症等因素。
根据HbA1c和糖尿病控制状态:
良好控制的糖尿病(HbA1c < 7%)
使用地塞米松是合适的 — 益处超过风险。
推荐剂量:诱导时静脉注射4-8mg。
2. 中度控制的糖尿病(HbA1c在7%到9%之间)
考虑使用地塞米松,仔细评估潜在的好处与风险。
密切监测患者。
推荐剂量:诱导时静脉注射4-8mg。
3. 控制不良的糖尿病(HbA1c > 9%)
使用地塞米松要谨慎:
考虑替代疗法或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需要加强血糖监测。
推荐剂量:静脉注射4mg或更少。
重要提示:
避免使用大于24mg的地塞米松,因其会显著增加严重高血糖的风险。
为什么剂量很重要
荟萃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研究中地塞米松剂量的变异性。
一些研究使用了高达100mg的剂量(例如,在心外科手术中),而其他研究则使用了4–8mg的适度剂量,这与预防恶心呕吐的常规剂量相当。尽管存在这种差异,但未发现感染风险增加,这表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使用更高剂量也可能是可接受的。
话虽如此,高血糖的风险与剂量相关。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临床医生应采取谨慎态度,具体措施包括:
选择较低剂量
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考虑使用其他止吐药或镇痛药
关键临床建议
针对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团队:
对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9%的糖尿病患者,地塞米松可安全纳入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应使用较低剂量并加强监测。
在给药前需考虑患者的合并症及手术感染风险。
持续关注相关研究进展,以获取在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优化剂量的指导意见。
PONV 之外的益处
地塞米松作为止吐药的声誉名副其实,但本研究突显了其更广泛的用途。在糖尿病患者中,观察到以下额外益处:
疼痛强度降低
阿片类药物需求减少
重症监护室(ICU)和住院时间缩短
呼吸并发症减少(例如,机械通气需求)
心脏手术患者中重大不良心脏事件的潜在减少
这些发现表明,围手术期使用地塞米松在促进康复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作用,即使在高风险人群中也是如此。
结论
长期以来,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地塞米松一直受到缺乏充分临床证据支持的理论担忧的制约。Jones等人的系统性综述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有力依据。
在适当剂量和监测下,地塞米松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手术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应采取个性化、循证医学的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围手术期风险进行调整,而非一概而论地避免使用。
随着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我们的临床实践也应随之调整。地塞米松仍是一项有价值的工具,不应被恐惧,而应被明智地运用。
参考文献:
Jones IA. et al. Perioperative Dexamethasone in Diabetic Patients, Anesth Analg.2024;139:479-489.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