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型牙周炎(糖尿病型牙周炎与内分泌因素有关吗)

中国军网 0
文章目录:

牙周炎--不可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

专家介绍:董占海,刘彦,解放军第306医院,全军口腔疾病诊治中心军人特需诊疗科。

张先生从事家居建材生意多年,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工作原因奔波于各大城市,也耽误了每年的健康体检。近3个月口腔出现异味,偶尔啃苹果时可以发现牙龈出血,这些症状没有引起他的过分在意。前几日牙龈出现了“一跳一跳”的胀痛,而且清晨醒来发现唾液中有血丝,这才引起了张先生的紧张,而前来就诊。医生诊断为“牙周炎”,同时检查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标,遂建议张先生到内分泌科就诊,被确诊为“II型糖尿病”。

张先生听说过糖尿病的可怕和治疗的难度,所以很是担心,一度难过灰心,经家人和医护人员劝解开导后,转悲为喜,也庆幸早期发现了糖尿病。

其实,每年诊治牙周炎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与张先生的经历类似,因牙周问题而首次就诊,如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等等,最后被诊断为牙周炎的同时患有糖尿病,这在医学上可以称为“牙周炎伴糖尿病”或“伴有糖尿病的牙周炎”。大量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会增加牙周炎的发病机率,往往表现为过重的炎症表现和恢复预期较差,有效的牙周炎治疗也可以减少其余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率,但两者互相促进和互相影响的具体机制尚无法阐述清楚。因此,发生这种情况时应该“双管齐下”,同时,关注牙周病和糖尿病的治疗。这里就牙周病伴糖尿病治疗的几点要求向大家作介绍。

1、良好的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红蛋白与血糖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通常用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若长期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或血糖过高时是不宜做牙周治疗,进行牙周治疗时,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控制在7%以下为宜,糖化血红蛋白超过8%时,应首先控制血糖水平,稳定后再进行牙周治疗。

2、自身口腔菌斑控制:牙菌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牙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和破坏的始动因子,菌斑的存在是牙周炎发生的必要条件。糖尿病等全身促进因素有可能影响和降低牙周组织的抵抗力和修复力,并决定疾病的进展速度和严重程度。控制茵斑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疾病最主要的方法,而刷牙或使用牙线、牙签,洁治等机械方法是去除牙菌斑、清洁牙、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措施。因此牙周炎伴糖尿病的治疗中,个人口腔护理是关键而且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直接影响着愈合和对疗效的维持。

专科医师提示:菌斑对牙周炎伴糖尿病的患者具有高反应性,建议可以学习“利用菌斑显示剂控制口腔菌斑”的方法,提高去除菌斑的效率。牙菌斑用肉眼是看不见的,而用牙菌斑显示剂后就能给牙菌斑染色,这样肉眼就能看见牙菌斑了。刷牙前进行染色,将被染色的部分刷掉,就能达到去除菌斑的效果了。

3、学习掌握糖尿病与牙周病的自我维护知识:目前,排除继发性疾病,糖尿病和牙周炎的具体发病机制都是不明确的,依赖于系统性或序列性的治疗进行控制。因此,患者应了解糖尿病与牙周病的自我维护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设计的治疗计划,以保证治疗效果。

4、定期的复查:定期到口腔科和内分泌科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监测,控制血糖水平,检查牙周组织状况,进行牙周洁治,是非常有必要的。

张先生经过半年的系统性治疗,牙周炎和糖尿病均得到良好的控制和改善,健康地投入到生活工作当中。

我们再次提醒,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定期口腔体检,积极预防牙周疾病,若出现了糖尿病相关牙周炎,一定要及时就诊,在就诊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若长期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或较差,应以控制急性炎症和血糖水平为主。

2、必要时可以配合抗生素治疗。

3、就诊时不易空腹,防止糖尿病低血糖发生。

4、减少诊疗痛苦,无痛治疗是存在积极意义的。

5、更加注重刷牙和口腔清洁辅助工具的使用。

糖尿病牙周病,这两种疾病互为高危因素!预防戳→

糖尿病是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上海市公惠医院方面表示,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口腔疾病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第一症状,其中糖尿病老年患者牙周病症状发生的概率可达到普通患者基数的3倍之高。

牙周病患者常常表现为牙龈充血发红,易肿胀出血,可反复发生牙周脓肿和牙齿咀嚼无力、咬合不适等。不少市民因为害怕牙龈出血,不敢刷牙,从而造成牙周的食物嵌塞加重或菌斑的进一步堆积,导致牙周炎症的加速发展,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目前研究证实

牙周病和糖尿病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关系,而且两种疾病的发生也有可能互为高危因素。

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有何相关性,

牙周炎又是如何影响糖尿病的?

从发病机制上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近些年研究表明,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炎症因子会升高,而这些炎症因子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

糖尿病又是怎么影响牙周炎的呢?

在长期高血糖作用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组织抗感染能力减弱、伤口愈合能力下降。而且,糖尿病患者的糖化末端产物升高,刺激炎症细胞因子产生,这些炎症介质又能激活破骨细胞和胶原酶,加重牙槽骨及牙周软组织破坏程度。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如何积极预防呢?

一、保持血糖正常稳定是关键。糖尿病老年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并按时服药。

二、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年二次口腔检查,每年至少洗牙一次;关注口腔黏膜变化,若口腔内有两周以上不愈合的溃疡、白色或红色斑块以及出现了龋齿、牙龈出血、冷热痛或咀嚼时牙痛等,及时就医诊治。

三、掌握科学的刷牙方法。养成早晚刷牙,饭后及时漱口的好习惯,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选用刷头小、刷毛软的牙刷,避免使用硬毛牙刷损伤牙龈。

四、正确处理塞牙问题。进入老年期,牙缝隙逐渐变大,塞牙时须立即刷牙、漱口或使用牙线。牙缝较宽者,推荐使用牙间隙刷。切勿使用牙签剔除嵌塞在牙缝中的食物残渣,错误的使用方式会让牙缝间隙越来越大。

五、佩戴活动假牙应及时清洁。睡前应取下义齿泡在义齿清洁液里,以减少致病菌和污渍蓄积,减少口腔患病风险。

六、合理饮食,健康生活。及时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记者:罗欣悦

资料:上海市公惠医院

编辑:叶苹

可能你还想看

▶感觉凉嗖嗖的?没错!今日气温创今年下半年新低!后续气温是 ↑ 还是 ↓ ……

▶绿色海洋即将变身,来闸北公园看看“换秋装”前的“显眼包”!

▶“即秀即买”“音乐疗愈”……上海时尚周末焕新回归!快来感受“潮in周末”

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健康危机——警惕牙周炎、口腔黏膜病变等并发症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口腔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事实上,糖尿病与口腔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中医糖尿病科将为大家介绍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几种口腔并发症,提醒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口腔健康。

一、牙周炎

牙周炎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口腔并发症之一。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友的牙周炎发生风险增加近3倍。持续高血糖会增加牙周感染风险,早期表现为刷牙或使用牙线时出血,逐渐出现牙龈红肿、凸起、疼痛,还可能形成牙周脓肿、牙周袋,并有脓性渗出。

二、口腔黏膜病变

口腔黏膜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警惕的问题。血糖控制不佳时,唾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口腔黏膜抵抗力下降,易受念珠菌等病菌感染,增加口腔黏膜病变风险。主要表现为口腔干燥、持续性口臭、触痛、味觉减退。常见的病变有感染性口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等。

三、龋齿

高血糖状态使唾液含糖量高、唾液量少,牙齿自洁作用减弱,助长菌斑形成和黏附在牙齿表面上。龋齿尤其是在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和老年糖友中更普遍。

四、牙齿松动、脱落

糖尿病患者的牙周袋内积脓,牙齿周围齿槽骨吸收,导致牙齿松动、脱落。随着年龄增长,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脱落现象更为普遍。

五、颌骨及颌周感染

口腔颌面部有互相连通的筋膜间隙,上至颅底,下达纵隔,内含疏松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低。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龋齿等口腔疾病容易引发颌骨及颌周感染,表现为皮肤红肿、局部剧烈疼痛、张口受限、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严重时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总 结

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口腔健康,预防口腔并发症。中医糖尿病科团队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建议如下:

1、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降低口腔并发症风险。

2、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

3、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

4、注意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5、如有口腔不适,及时就诊,以免病情恶化。

关注口腔健康,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拥有美好的生活。希望大家提高警惕,积极预防,远离口腔并发症的困扰。召陵区人民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供稿: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 作者: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