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喝啤酒(糖尿病喝啤酒和白酒哪个危害大)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干啤,糖尿病人可以喝吗?不得不饮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3点

经常有人有这样的疑惑:“糖尿病到底能不能喝酒,经常看到有人喝干啤,也听说糖尿病人喝干啤没啥事,怎么喝都行,这是真的吗?”

有时候由于特殊情况聚会或者谈客户,在国内免不了的就是喝酒。对于普通人还好一些,但是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讲喝酒会难免让人有些担心。有些人也是听了被人的建议,会选择喝一些干啤。那么糖尿病人喝干啤是否可以呢?不得已要喝酒的时候怎么喝酒才能尽可能的安全伤害小呢?

1. 糖尿病可以喝干啤吗?

干啤和普通的啤酒在制作工艺和成分上会有一定的饿差别,干啤的主要特点是发酵度高,含极少的残糖成分。它符合现代人对啤酒的新潮追求,低热低糖,喝后不会使人轻易发胖。干啤酒源于葡萄酒,普通啤酒有一定糖分残留,干啤使用特殊酵母使糖继续发酵,把糖降到一定浓度之下。理论上说糖尿病人可以饮用干啤,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还是什么啤酒都不饮为好。毕竟干啤也只是做到了尽可能的低糖,并不是无糖。喝多了还是会引起血糖升高的,只不过比其他啤酒温和一些罢了。

2. 糖尿病人喝酒需要注意什么?

①喝酒之前吃点东西:空腹饮酒不仅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而且对胃黏膜有很大的伤害。胃主要吸收水和酒精,在喝酒之前吃两口主食(对于糖尿病病人最好是杂粮的)就会将危害降低一些。

②慢点喝酒:无论是糖尿病人还是正常人,喝酒都不要一口闷,慢点喝酒能减少酒精作用,避免醉的太快。饮酒快,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喝,体内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不易喝醉。如果一杯又一杯的直接干掉,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饮酒量。

③坚决不喝高度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控制饮酒量的同时也控制一下酒精度数。高浓度的酒对血糖是有影响的,可以抑制肝糖输出,空腹大量饮酒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而醉酒会掩盖低血糖的症状,使病人发生危险。酒精可产生大量的能量,也可以影响血糖,因此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

另外,糖尿病患者长期饮酒,对身体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甚至还会加重糖尿病症状。长期饮酒也会导致营养不良,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消耗增多,也不利于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因过量饮酒引起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并非罕见,因此一定要重视起来,不可掉以轻心,存有侥幸心理。

当不得不饮酒的时候,建议选择少量干啤即可,并且注意以上3点饮酒建议。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啤酒再次成为关注中心!医生发现:糖尿病喝啤酒时,多留意9点!

本文196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到夏天,烧烤摊上坐满了人,冰镇啤酒成了标配。很多糖尿病患者也想小酌一杯,觉得少喝点没关系。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糖尿病人喝啤酒,风险远比你想象的要高。它不只是“热量”高那么简单,还可能影响血糖、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甚至和心脑血管并发症挂钩。

尤其是这9点,如果你不注意,喝一瓶都可能出问题。

一、啤酒不是水,升糖速度不低

很多人以为啤酒是液体,酒精度也不高,应该没什么影响。但啤酒的升糖指数(GI)大约在100左右,比白米饭还高。

一瓶500ml的啤酒,大约含有20~30克碳水。相当于吃下去一大碗米饭。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功能本就不稳定,这种快速升糖的饮料,会让血糖飙升。

而且酒精会干扰肝脏调节血糖能力。短期内血糖先升再降,容易造成低血糖反应,尤其是夜间。

二、酒精影响胰岛素敏感性,控制更难

有研究发现,酒精进入血液后,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让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这意味着,即使你按时打胰岛素、吃药,血糖也可能控制不住。长期饮酒,还会增加胰岛β细胞的负担,导致病情加重。

对于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长期喝啤酒,可能直接推进成2型糖尿病。

三、啤酒肚≠脂肪肝?其实更危险

啤酒喝多了,不光是肚子变大那么简单。酒精代谢主要靠肝脏,容易形成酒精性脂肪肝。

糖尿病人本身脂肪代谢就有问题,一旦出现脂肪肝,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更严重的是,酒精性脂肪肝进展快,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而糖尿病人本身肝功能就易受损,风险更高。

四、心血管风险成倍增加

啤酒中的酒精会扩张血管,短时间内可能让人感觉放松。但长期喝,会让血压升高,血脂增加。

糖尿病人本身就容易出现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堵塞等问题。再加上酒精刺激,血管更容易破裂或堵塞。

饮酒还会增加心律失常、心肌病的风险。尤其是有高血压、心脏病史的糖友,喝啤酒无异于“火上浇油”。

五、容易脱水,诱发肾病

啤酒利尿,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糖尿病人本身就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酒精会让肾脏血流减少,影响肾小球过滤。一旦饮酒量大,会加速肾功能下降。

很多糖友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处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等到发现时,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六、不吃东西喝酒,更危险

糖尿病人如果空腹喝啤酒,风险会更高。因为酒精会直接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容易诱发低血糖。

低血糖早期会出现出汗、手抖、心慌。如果没及时处理,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尤其晚上喝酒后睡觉,夜间低血糖容易被忽略。第二天早上血糖突然偏低,很可能就是夜里酒精在“作怪”。

七、喝酒后测血糖不准,容易误判

不少糖尿病人会定期测血糖。但如果你刚喝了啤酒,血糖测试结果可能会出现误差。

酒精会影响血糖仪的准确性,也可能导致短时血糖下降的假象。但其实,胰岛功能已经受损,只是没表现出来。

这种误判很危险,可能让你误以为血糖控制良好,从而放松了饮食和用药管理。

八、啤酒中的添加剂,也别忽视

除了酒精和碳水,啤酒里还有防腐剂、色素、麦芽糖、香精、稳定剂等添加成分。

这些成分对普通人可能没太大影响,但对糖尿病人来说,不明成分会增加肝肾负担,也可能影响血糖波动。

特别是一些低价啤酒,成分复杂,喝久了对身体是个慢性负担。

九、“无醇啤酒”就安全吗?没那么简单

很多糖尿病人转而选择“无醇啤酒”,觉得既有口感又没酒精。

但其实,“无醇”≠“无糖”,很多无醇啤酒中含有葡萄糖浆、果糖、山梨醇等糖类成分

这些成分同样会升高血糖,甚至升糖速度更快。如果不看营养成分表,盲目大量饮用,也会出问题。

医生建议:糖尿病人喝啤酒,牢记这几点

尽量避免饮酒,尤其是血糖不稳的人 如果一定要喝,建议饭后少量,不要空腹 控制总量,每次不超过150ml 喝酒当天减少主食摄入,监测血糖 不要混合高糖饮料或甜点一起食用 避免晚上饮酒,防止夜间低血糖 如正在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应提前与医生沟通 有肝病、肾病、心血管病史的糖友,坚决禁酒 谨慎选择“无醇啤酒”,确认配料表无添加糖

结语:

啤酒虽好,糖尿病人喝时可不是“随便一口”的事。别被“酒精度低”骗了,啤酒的升糖风险不亚于甜饮料。

糖尿病是一场长期战斗,任何一次“放纵”都可能拉高风险。学会掌控生活里的小选择,才是控糖的关键。

少喝一杯啤酒,可能就是多活一天的底气。

参考资料:

①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M]. 科学出版社, 2022.
② 魏丽, 陈勇.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酒与代谢控制关系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40(4):307-310.
③ 王中秋, 赵劲松. 糖尿病患者饮酒行为与相关健康风险[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6):435-439.
④ 李清. 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治进展[J]. 中国肝脏病杂志, 2020,28(5):285-288.
⑤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糖尿病饮食指南(2023年修订版)[EB/OL].

过年聚餐难拒绝:糖尿病人到底能喝点啤酒吗?红酒又能不能碰?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医生,我爸糖尿病二十年了,过年就想喝点啤酒,行不行?”这是我在年前接诊时听到最多的问题之一。还有人问:“红酒不是说对心脏好?能不能喝点?”

春节聚会,杯觥交错,气氛热烈,可对于糖尿病人,这一口酒,是“人情”还是“风险”?啤酒、红酒,到底能不能喝?能喝多少?怎么喝才算安全?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背后隐藏着不少误区和健康风险。糖尿病人不是不能喝酒,而是不能随便喝。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看似小事、其实不小的事。

有些老糖友觉得,自己血糖控制得挺好,图个热闹,喝一小杯没关系。但你知道吗?酒精和血糖之间的关系,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啤酒糖分高,红酒含酒精,饮酒后容易出现低血糖甚至反跳性高血糖。很多糖尿病人还合并高血压、脂肪肝、心血管疾病,这些都是饮酒的“雷区”。

说个真实的事,我有位老病人,60多岁,喝了两瓶啤酒就犯病了,第二天清晨被送进急诊。不是因为血糖升高,而是因为夜间低血糖昏迷。这类情况在冬天、喝酒、又没按时吃饭的糖友中并不少见。

你可能会问,红酒不是有“抗氧化”作用吗?适量还能保护心脏?是的,有研究表明,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等成分,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益处。但问题是,这种益处是建立在“适量”的基础上。

那什么是“适量”?国家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饮酒每日不超过15克酒精,换算下来是:啤酒半瓶、红酒100毫升左右。而我们过年时喝酒的量,往往远超这个标准。

酒精会干扰肝脏对血糖的调节。尤其是吃药或注射胰岛素的糖友,酒后容易出现延迟性低血糖,而且不容易被察觉,严重的甚至可能致命。

你也许会说:“我喝完酒后血糖还挺低的,这不是好事吗?”但你不知道的是,这种血糖下降,是因为酒精抑制了肝脏的糖原输出,并不是因为身体代谢变好了。

低血糖带来的饥饿感,会让你吃更多,结果是血糖先低后高,波动更大,这对血管的伤害,比持续高血糖还严重。

还有人说:“那我喝点无糖啤酒总行了吧?”其实无糖啤酒也含酒精,酒精本身就是代谢负担,而且大多数无糖啤酒仍然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并不完全安全。

你可能还会提到“红酒 西餐”的养生说法。确实有些研究支持地中海饮食 适量红酒有助于心血管

健康。但别忘了,人家那是每天控制饮食、规律生活的前提下,而不是一顿年夜饭里大鱼大肉加半瓶红酒。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问题:饮酒会掩盖低血糖症状。平时你血糖低了会发抖、出汗、心慌,但喝了酒后,这些症状会被“麻醉”,你可能根本察觉不到低血糖已经来了。

酒精还可能与降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比如服用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的人,饮酒后低血糖风险更高。有些药物本身代谢也要靠肝脏,酒精一来,加重肝脏负担,副作用就来了。

也不是说糖尿病人就一滴酒也不能碰。关键是认清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没有并发症,有没有服药,有没有空腹等因素。

如果非要喝,请记住几点:

第一,一定要吃饭后喝,千万不能空腹饮酒。空腹喝酒,低血糖风险大增。

第二,控制量,千万别贪杯。红酒不超100毫升,啤酒控制在半瓶以内。

第三,喝完酒要监测血糖,特别是睡前。有条件的,夜间也要测试一次,防止低血糖。

第四,喝酒当天不要注射过量胰岛素或吃降糖药,需咨询医生调整剂量。

第五,喝酒后不要开车、不要独处,最好有人陪伴,防止突发低血糖无人发现。

说到底,酒是一种社交工具,不是必需品。糖尿病人最重要的“仪式感”,是血糖稳定,不是举杯痛饮。

如果真想喝点“有仪式感”的东西,也可以选择无糖汽水、柠檬水、淡茶水,既有气氛,又不伤身体。

很多糖友一听“不能喝酒”,就感觉生活没意思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很有滋味。掌控自己身体的感觉,比一时的酒劲更有成就感

有时候,不喝酒,也是对自己最大的体面。人到中年、老年,拼的不是豪饮,是稳健。

别让一杯酒,把一年辛苦控糖的努力“喝”回原点。过年团聚的意义,不是喝多少,而是陪伴和健康

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喝酒?答案不是“能”或“不能”,而是要“有条件、有控制、有底线”地喝,最好还是不喝。

如果你实在控制不住想喝,记得那句话:

糖尿病人喝酒,不怕你喝一口,就怕你喝不停。

酒要敬人情,别敬病情。

参考文献:

王伟,李雪,赵丽.《糖尿病患者饮酒行为及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年,第14卷第6期.

刘建华,张洁.《酒精对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年,第41卷第10期.

陈丽,马俊.《糖尿病患者饮酒与低血糖风险相关性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