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高血压糖尿病(治高血压糖尿病的中成药)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选择降压药一定要避开这些坑!
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2.78亿[1],平均每4个成人就有1个患者。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人数,9,750万,占高血压患者总数35.1%,也就是相当每3位高血压患者中就有1人合并糖尿病[2]。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经常相伴而行的“姐妹病”。有相关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风险比单一疾病患者至少高2倍[3]。因此,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好血压,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困局
相比于普通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上面临更多难题:
1. 血压控制目标更严格,但更难控制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中指出糖尿病患者血压的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可放宽至140/90 mmHg;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建议血压控制目标为<135/85 mmHg。
然而,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血管硬化,从而升高血压;而血压增高又会使血糖进一步增高,加重胰岛素抵抗。恶性循环之下,影响了血压和血糖的有效控制。
- 靶器官损害风险更高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由于病理生理机制等因素影响,其发生心肾疾病的风险更高,同时也会使眼底病变的风险倍增。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降压的同时还需兼顾靶器官的保护。
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选择降压药?
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群,临床常用到的是普利类或者沙坦类的降压药。两者都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都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尿蛋白,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风险。
但这两类药物在降压方面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单药降压的时候,它们的降压幅度有限,约为10-15mmHg。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所以临床上通常需要进行联合用药。在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基础上,联用地平类,是临床比较经典的组合搭配。
不过,诸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这类单通道降压的地平对肾脏并不友好。它们主要是单通道降压,主要扩张入球小动脉,几乎不扩张出球小动脉,相当于进水口开得很大,但出水量不变,就会导致肾小球内压升高,损伤肾脏。所以,它们并非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最优选择。
相比之下,新一代的贝尼地平片对肾脏更加友好。以卡优能贝尼地平片为例,它主要通过三通道降压,不仅降压效果更好,还能保护肾脏心脏。
卡优能贝尼地平片:为什么是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更优选?
- 三通道协同降压,保护心肾功能
作为新一代地平类降压药,卡优能贝尼地平片拥有独特的三通道(L/N/T三亚型)阻滞机制。其中,L通道,通过扩张外周血管起到降压作用;N通道,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在降压过程中发生心动过速的不良反应;而T通道,主要发挥的作用是降低肾内压,从而达到尿蛋白减少,保护肾脏的作用。
- 改善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分泌无不良影响
有相关研究发现,贝尼地平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4]。同时,贝尼地平主要通过阻断钙通道发挥作用,这种作用机制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途径没有直接冲突。因此,不会干扰或者影响胰岛素的合成、释放。
此外,贝尼地平还可以促进尿酸的肾排泄,抑制骨骼肌中次黄嘌呤的生成,从而改善尿酸代谢,对痛风合并高血压人群也很友好。
3、一天1片,24h长效平稳降压
一天1片,24h长效平稳降压,有效控制清晨血压,几乎不影响糖脂代谢
最后提醒:高血压糖友,"精准联合" 才是关键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意味着我们需要面对更复杂的代谢紊乱和器官保护需求。这时候盲目追求 "单药 ",反而可能陷入 "药效打折、风险叠加" 的陷阱。记住两个原则:
别让药物 "单打独斗":根据血压水平和并发症情况,合理联合用药,既能强效达标,又能协同护肾;
选对药物 "精准护靶":像卡优能贝尼地平片这样的三通道药物,通过 L/T/N 通道的协同作用,实现 "降压、护肾、护心" 三重目标,尤其适合需要长期用药的高血压糖友。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R]. 北京:中国循环杂志社, 2023.
- ↑
- Wang L, et al.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4;43:100976. (DOI:10.1016/j.lanwpc.2023.100976)
- ↑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 14 (02): 92. ↑
-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 ,等. 成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基层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28): 3453-3475 3482. ↑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福音来了
国家卫健委最新报告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4亿,高血压患者达到2.45亿的惊人规模。这两大"国民慢病"每年消耗医保基金超6000亿元,成为全民健康体系的最大考验。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正在成为医疗变革的分水岭——国务院《"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与工信部《人工智能医疗应用发展行动计划》双轨并进,糖尿病、高血压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即将全面落地。
2024年盛夏的首批30个试点城市正紧锣密鼓部署系统。患者佩戴智能手环和无创血糖仪后,生理数据将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云端分析平台。当发现血糖异常波动或血压持续超标,预警信息会在15分钟内直达患者手机和签约医生终端。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透露:"上周系统成功预警3起凌晨低血糖昏迷风险,急救车赶在黄金时间抵达。"
基于个体病史定制的管理方案正在改变治疗模式。系统整合用药记录和饮食数据后,每周自动生成运动处方与营养计划。南京鼓楼医院临床试验显示,这种精准管理使患者用药依从性提升40%,血糖达标率提高35%。更关键的是医保结算流程的变革——通过打通医疗、医药、医保系统,续方购药实现"线上开方、药房配送"的闭环服务,结算时间从3天压缩至2小时。
医保部门的测算数据揭示了深层次影响:智能化管理预计使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下降18%,这意味着每年可减少截肢病例超5万例;高血压控制率有望从当前的16.8%跃升至40%以上。国家医保研究中心评估报告指出,该系统全面推行后,医保基金年度支出可节约超800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医疗资源的重新配置,正如国家远程医疗中心主任所言:"AI让基层医生拥有管理千名患者的能力,三甲专家得以聚焦疑难重症。"
技术普惠面临现实挑战。在四川凉山试点地区,73%的老年患者曾因设备操作困难放弃使用。为此工信部联合运营商推出三大措施:语音交互支持方言识别的银发版APP,字体放大至常规3倍;基础款监测设备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医疗数据采用区块链加密构筑"信息保险箱"。这些措施正逐步消除"数字鸿沟",让技术红利覆盖偏远山区。
技术突破仍需人文温度平衡。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委在近期医疗峰会上强调:"初诊患者确诊时的心理疏导,复杂病情治疗中的医患信任,这些都无法被算法替代。"当前全国2000家三甲医院正开展"AI 人文"双轨培训,要求医生每日保持30%面诊时间。这种平衡在深圳试点医院已初见成效——智能系统处理常规监测,医生腾出时间开展深度健康咨询,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2%。
当AI为慢性病管理装上智慧引擎,我们仍需思考:技术革新如何真正温暖每个需要帮助的生命?这项改变数亿人生活的医疗革命,您认为最关键的突破点在哪里?
信息来源: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慢性病状况报告》、国务院《"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国家医保局《智能医疗控费评估报告》、央视新闻专题报道
医保报销细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注意,这几类药自付确实多
去医院或药店拿药刷医保时,你有没有过这种困惑:同样是治糖尿病、高血压的药,有的刷完卡自己只花几块钱,有的却要掏一半多?其实医保报销不是“一个标准报到底”,尤其是这几类常用药,很多人没留意到它们的自付比例其实不低。
第一类要注意的是进口原研药。不少患者觉得进口药效果更靠谱,宁愿多花钱也坚持用进口的。但这类药价格普遍偏高,而且大多不在医保甲类目录里,多数属于乙类,甚至有些还在自费范围。比如某款进口降压药,单盒价格比国产同款贵50多块,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要比国产药多15%左右。其实现在很多国产仿制药通过了一致性评价,药效和安全性都有保障,关键是医保报销比例更高,长期用下来能省不少钱。
第二类是**“配方特殊”的复方药**。有些降压、降糖药做成了复方制剂,比如含多种成分的降压片、添加辅助成分的降糖药。这类药因为成分组合比较特殊,很多不在基础医保的常规报销范围内,就算能报,报销限额也比较低。比如某款复方降糖药,医保规定每盒最多报25元,超出部分全自费,而普通单方降糖药的报销比例能达到70%以上。买药时可以看看说明书,成分越简单的基础用药,往往报销政策更实在。
第三类容易被忽略的是刚上市的新药。每年都会有新的降糖、降压药推出,像长效胰岛素、新型降压制剂这些。但新药刚上市时,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纳入医保目录,就算及时进了目录,头一两年的报销比例也会比老药低。比如某款新型降糖药,上市前两年医保报销只有40%,而咱们常用的二甲双胍报销能到60%以上。新药的效果可能更先进,但性价比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医保的核心原则是“保基本”,所以基础、常用、价格亲民的药品报销比例更高。建议大家拿药时多跟药师问一句:“这个药医保能报多少?有没有报销比例更高的替代药?” 也可以定期登录当地医保局官网,查看药品目录的最新更新,及时了解报销政策变化。
当然,用药选择不能只看报销比例,必须听医生的专业建议。但了解这些报销细节,能帮咱们在合理用药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花费。你拿药时遇到过自付比例差异大的情况吗?选药时更看重报销比例还是实际效果?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