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想喝水(糖尿病想喝水是一种什么感觉)

医者良言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病人应该是多喝水还是少喝水?医生一文说清楚

“医生,我糖尿病十多年了,不喝水容易感觉到口渴,喝水后小便次数增多,那我到底是应该多喝水还是少喝水呢?”

糖尿病

今天门诊来了一个病人,他糖尿病十多年了,由于之前没有把糖尿病当回事,也没有按时吃药,所以血糖控制得并不太理想。血糖控制得不好,那小便次数就会增多,再喝水小便次数会更多,因此这位病人对自己到底是否应该多喝水比较疑惑,所以就发出了开头的疑问。那糖尿病患者到底是应该多喝水还是少喝水呢?如何科学喝水呢?今天医者良言跟您好好聊一聊这个问题!

1.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太敢多喝水:

消瘦

有点医学常识的人估计都知道,糖尿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不少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本身小便次数就多,如果这个时候再多喝水,那小便次数肯定会更多,这不仅会给生活带来不方便,而且还会把多喝的水排出体外,因此多喝水也是白喝。

还有一些糖尿病病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小便次数增多就是多喝水引起的,为了减轻小便次数增多的情况,他们就选择尽量少喝水。

脑梗死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糖尿病患者尿液增多的话,就会造成体内丢失水分的增加,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那肯定对身体是不利的。尿液增多、喝水减少,就会使得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这不仅仅会引起血糖的升高,而且还会增加栓塞性疾病(比如脑梗死、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和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等)的风险。

根据权威的数据,糖尿病患者之中因为饮水不当而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比例高达15%。

2.糖尿病患者适合多喝水吗?

喝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地多喝水是有好处的。至于具体为什么,下面且听我细细解释。

人体内存在着三种体液,即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正常情况下这三种体液之间的渗透压是一样的。大家可能不知道,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渗透压一样有何意义,学过高中生物的朋友估计都知道,液体流动的方向是从低渗向高渗。如果这三种体液的渗透压不同,那就有可能会造成细胞的脱水或者吸水胀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血液中的葡糖糖含量是偏高的,这就会使得血浆中的渗透压升高,当血糖以及血液中的大部分水分在肾脏进行代谢的时候,就会造成肾脏小管液得渗透压升高。这样的话肾脏对水和氯化钠的吸收就会减少,从而形成渗透性利尿。

细胞

当血糖很高的时候,就会造成血浆中的渗透压明显升高,根据液体从渗透压低的地方流向渗透压高的地方的理论,细胞内液和组织间液的部分水分就会向血浆移动,这会造成细胞脱水,可引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如果糖尿病患者喝水喝得少的话,那就会造成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增加,而这不仅会增加小便的次数,还会增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这样的话人体就不能很好地利用葡糖糖。但是人的日常活动是需要能量的,那这些能量只能从脂肪和蛋白质中获取。然而,脂肪和蛋白质在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对人体不利的物质。如果喝水少的话,那就会增加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这对于人体来说肯定是不利的。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的。适当多喝水不仅仅能降低血糖的数值,而且还能避免血液粘稠、增强新陈代谢。#健康明星计划#

3.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喝水?

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应该喝1600ml左右的水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点饮水量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对水的需求量是大于正常人的。具体每天要喝多少水,这个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不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变化来判断。一般来说,如果小便的次数很少或者尿量很少、小便发黄,基本就可以断定喝水的量不足,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不过需要注意,一定要排除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否则这个判断的不准。

可能糖尿病患者想知道应该喝什么水为好,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可以优先选择白开水,因为它不含有任何糖类,而且还容易获得。如果喝不惯白开水,也可以在里面放点茶叶,当然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豆浆、矿泉水、纯牛奶等。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尽量不要在水里面加入糖类,而且也不要用饮料替代白开水,否则的话不仅仅会引起血糖的升高,还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尿频

在喝水的时候,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为何糖尿病病人为何少量多次喝水,其实这个是因为一次性喝的水太多,那就会造成尿液量明显增加,这不仅仅给生活带来不便,而且还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与此同时,一次性喝水喝水的太多,人体来不及吸收,这些被喝进去的水分就被排出体外了,压根就起不到补水的作用。

最后总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增加饮水量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因为多喝水造成多尿就减少喝水的量。只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喝水也不能喝的太多,而且尽量要采取多次少量喝水的方式!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

糖友要少喝水,以防多尿?医生辟谣:这样喝水,比吃降糖药还有用

上周某三甲医院急诊收治了一位患者林某,来到医院时已出现嗜睡状态,呼吸深快。医生查体发现林某皮肤极度干燥,显然是脱水造成的,最后经过检查诊断为酮症酸中毒。原来林某有糖尿病史3年,平时血糖一直控制欠佳,继而一直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特别是喝水多和尿多。

近一个月林某听信了朋友说糖尿病患者少喝水,就能够改善“三多一少”的症状,所以特意限制了饮水量,哪怕是非常口渴,这样做的确让林某上厕所小便的次数减少了,但不久林某就逐渐出现疲乏和食欲下降,并且症状逐渐加重,于是被家人送到了医院。糖友们少喝水,就能缓解糖尿病吗?内分泌科医生说:这样喝水,才有利于血糖平稳。

糖尿病患者少喝水的危害

其实,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并不是多喝水引起的,相反正因为多尿导致身体失水过多,才会经常感觉到口渴而需要多饮水。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糖的升高,使尿糖也相应升高,从而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而导致的多尿。所以少喝水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多尿症状的。而且,糖尿病患者少喝水还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由于多尿容易引起体内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另外一个更大的危害,就是导致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由于少喝水引起少尿,体内生成的酮体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在身体里蓄积,从而引发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这样喝水,有益血糖平稳

首先要明确的是,只要血糖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的范围内,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是可以减轻的,但这并不代表糖尿病患者就不需要多喝水,相反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比正常人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多喝水可以增加血容量,使血糖稀释,更容易控制高血糖,还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另外,多喝水促使多排尿,体内产生的酮体及时排出,还能够预防酮症酸中毒。

在喝水量、喝水方式和喝水种类方面,根据我国和欧盟推荐的慢性病患者饮水量建议,在没有心功能不全和心功能衰竭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每天饮水量最好保持在1-2升,或者达到2升以上。在喝水方式上,医生并不提倡把一天的饮水量在短时间内喝完,可以平均分为三个时间段去喝,即早餐后、中餐后和晚餐后,这样更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另外在喝水种类方面,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饮用果汁、碳酸饮料和酒精,这些水会使血糖升高,而应该是纯净水、白开水或矿泉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不仅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喝水,正常人同样也要多喝水,因为有研究显示,正常人每天喝1升水以上,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如果你今天还没喝足够多的水,赶紧行动起来,喝水去吧!

#生命摆渡人# #谣零零计划#

糖尿病患者应该多喝水还是少喝水?一文说清,教糖友如何科学喝水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其实都不陌生。可是真到自己身上,才发现这病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真不是闹着玩的。无论是工作还是平时生活,总感觉被这病缠得喘不过气来。别说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地吃喝玩乐了,连喝水这种看似简单的事,也能让人犯难。

很多糖友平时就纠结一个问题:我到底该多喝水,还是得节制点?听说喝水多了好,可又担心肾脏受不了;又有人说别喝太多水,会让血糖波动更大。这样一来,心里那叫一个慌,不知道该听谁的。平时为了控制血糖,啥都得算得清清楚楚,饭后血糖、运动量、药量……压力山大。再加上喝水这种小事没弄明白,心里难免着急,甚至有点无奈。

大家都希望通过自己能做的努力,把血糖控制得更好。但往往结果让人失望,明明按规矩吃药、按时测血糖,效果还是差强人意。尤其是看到别人好像轻轻松松就把血糖控住了,自己却总是起起伏伏,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对很多中老年朋友来说,这种反复折腾,还影响了睡眠和情绪,甚至怕水都喝不够,身体反而越来越差。

其实,喝水这件事看似简单,却隐藏不少学问。糖尿病患者究竟是应该喝多点水,还是控制水量,不能盲目跟风,也别自己吓自己。喝水多了好处有,但过犹不及也会带来麻烦。弄不好,还会给身体添乱。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个的情况调整,不能一刀切。

生活中,不少糖友总觉得口渴特别厉害,老想喝水,但每次喝完就怕尿频又得跑厕所,工作起来分心,心烦意乱。还有的人怕水喝多了血糖会不稳,所以宁愿忍着渴,不敢多喝。其实,这些想法都挺正常,毕竟身边的建议千奇百怪,真真假假,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

首先,糖尿病患者口渴多,一部分是因为血糖高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快,身体自然发出“喝水”的信号。这时候多喝水是有必要的,它能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水分,避免脱水,同时还能稀释血液,减少血糖浓度的峰值。可这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大口喝水,要掌握好度,避免给肾脏造成负担。

其次,尿频也是糖尿病的常见表现,很多人一喝水就得跑厕所,觉得很烦。这其实是身体通过排尿排出多余的糖分,虽然麻烦,但也说明身体还在努力调节。重要的是,喝水的量不能少,因为水分摄入不足,反而会让血液变得更浓稠,增加心脏和肾脏的压力。

再有,有些糖友听说喝太多水会导致低钠血症、心力负担加重,就不敢多喝,生怕越喝越糟。其实,只要饮水适量,不盲目贪多,注意均衡饮食,基本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慢慢喝,别一次喝太多,避免肾脏和心脏受不了。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问,具体怎么判断自己喝水合适呢?其实很简单,关键看两个信号:口渴和尿量。如果口渴感强烈,说明身体需要水分;如果尿量过多,身体在排除多余的糖分,也要及时补水。日常生活中,可以分几次喝水,不要等渴得受不了才猛灌一大杯。慢慢喝,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比一次喝太多好得多。

还有一点,糖友们千万别光盯着水喝,饮食和运动同样关键。合理的饮食和适量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调节血糖,减少口渴和尿频的问题。这样一来,喝水也不会成负担,反而变成一种帮身体解困的小帮手。

当然,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确定和焦虑。比如,有时候血糖控制不理想,情绪会跟着低落,心里难免有些无助。这个时候,不妨给自己一点时间,别急着苛责自己。调整好心态,循序渐进地改善生活习惯,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才能真正让身体和心情都好起来。

糖尿病患者喝水这件事,没有所谓“多喝绝对好”或“少喝就稳妥”的硬性规则。关键是听身体的信号,保持适度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也别给自己和身体添负担。多喝水,慢慢喝,别等渴得慌了才喝。遇到不舒服,及时调整,不用担心,只要坚持科学生活,糖友们完全能过得舒心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