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喝肉汤(血糖高的人能喝什么汤)
糖尿病人咳嗽可喝什么汤?
靓汤有料
煲汤有疑问
找靓汤姐姐
健脾 开胃 止咳 清热
祛湿 祛痘 养肝
补肾 感冒 补钙
“食在广东”为你准备了“十全大补”汤方!扫二维码关注“食在广东”微信公众号,私信发送上方任一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应功效的汤谱!
靓汤姐姐Qamp;A
读者:请问糖尿病人咳嗽,适合煲哪些汤水调理?
靓汤姐姐: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外感邪气导致肺气上逆是咳嗽的主因,并以外感咳嗽为多,但长期不愈也可导致内伤咳嗽,故应辨别外感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需要辨别是寒咳还是热咳。寒咳表现为咳嗽、咳痰、痰色白而清稀、恶寒发热、口不渴等,汤水可加入疏风驱寒、宣肺止咳的药食材,如紫苏、生姜、苦杏仁、陈皮、猪肺等。风热咳嗽表现为咳嗽、咳痰、痰色黄而浓稠、口渴咽干、发热等,汤水可加入疏风清热、宣肺祛痰的药食材,如菊花、百合、川贝、雪梨、金银花、猪肺等。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基础措施之一,关键还是避免过多的热量摄入。通常血糖控制欠佳且食欲旺盛者,一般不推荐再额外喝肉汤,特别是高汤一类。若确实想喝,可控制一下血糖,喝一些不要放太多肉的汤,且汤的热量也要算在一天的总热量中。
糖友吃饭时能不能喝汤?饭前喝还是饭后喝?来看看有什么差异
很多人吃饭的时候爱喝汤,因为主食是干的,蔬菜和肉也是干的,如果没有做汤喝,总是感觉有些渴,白开水虽然能解渴,但是没啥滋味,所以还是喝汤舒服点。那么,对于糖友来说,吃饭时能不能喝汤呢?会不会对血糖有什么影响?如果能喝,应该放在饭前还是饭后呢?来看看有什么差异。
同事老吴患糖尿病有6年了,今天就在他身上做一个实验。老吴最爱喝的是西红柿鸡蛋汤,做法很简单,主要材料是一个西红柿两个鸡蛋,配料是一把葱和两片生姜,做了一个人的分量。他还做了一碗杂粮饭,用黑米、大米、糙米做的。
在吃饭之前,老吴先测量了自己的空腹血糖是5.8,然后开始吃饭,这次他打算边吃边喝,看看血糖有什么变化。很快一碗杂粮饭和汤吃完了,过了1个小时他测量血糖,吓了一跳,已经达到10.4了,又过了1个小时,他再次测量,数值降了下来,降到8.4。如果他不喝汤,只是单纯吃一碗杂粮饭,2个小时后血糖值是5.7。喝与不喝,差异还是很大的。
和标准(5.5-7.2)相比,老吴的血糖水平总体偏高,但是考虑到他本身就是糖尿病患者,这数值还算可以。
结论:糖友可以吃饭时喝汤,换句话来说,喝汤可以,关键看你喝什么汤,食物才是影响血糖的根本原因。
糖尿病患者喝汤,记住“3喝、3不喝”
有三种汤可以喝:蔬菜汤、菌菇汤、甜汤
糖友喝蔬菜汤是比较安全的,就像上文老吴喝的西红柿蛋汤、菠菜粉丝汤、萝卜汤等等都是可以喝的,清爽不油腻,还能增加饱腹感,对血糖影响不大,而且多吃蔬菜对肠道和血管也有好处。
菌菇汤非常鲜美,可以在里面加上鸡肉丝,有营养,还能补充蛋白质。但是如果你不仅血糖高还伴随着尿酸高,就要少喝点,防止对尿酸产生影响。
很多人爱吃甜食,但是又不敢吃,其实有的食物本身就带有甜味,只要不添加白砂糖,吃一点没什么大问题,比如说银耳汤、绿豆汤、五红汤、红豆番薯汤等等。冬季来一碗热乎乎的甜汤,补血益气、缓解干燥,真是太惬意了。
有三种汤不建议喝:肉汤、勾芡汤、咸汤
冬天很多家庭喜欢煲汤喝,大骨头、一整只鸡慢慢熬,上面一层油脂,闻起来特别香。这种汤不建议糖友喝,因为油脂很多,会增加摄入的热量,经常喝容易发胖。
外面的餐馆烧汤喜欢勾芡,喝起来浓稠口感好,这种汤也不建议糖友喝,因为勾芡少不了要用淀粉,而淀粉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大,尽量少喝。
咸汤有很多种,比如说红烧鱼里面的汤、火锅汤底、味噌汤等等,糖友不仅要控制糖分摄入量,盐分同样需要控制,因为患者的血管已经出现损伤,如果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血管病变。一定要严格把控盐量,出锅前加少许即可。
汤,饭前喝还是饭后喝呢?有区别吗?
建议饭前喝,可以在汤里面加入颗粒比较大的蔬菜,一边喝一边吃,增加咀嚼次数,比如说藕片、芹菜、竹笋等粗纤维的蔬菜。饭前喝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小,如果放在饭后喝,前面已经有了那么多食物做铺垫,血糖本来就在升高,此时你再喝汤,血糖会升得更高,而且还容易吃撑了。
综上所述,糖友平时吃饭喝一碗汤是可以的,虽然上升速度很快,但是2个小时后会下降,如果你喜欢喝汤,尽量选择蔬菜汤、菌菇汤,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小,还要记得放在饭前喝。
煮粥、煲汤上漂的皮 这类人千万不要吃
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煮粥、煲汤的时候,时间放久了,上面总有一层皮。有人觉得影响口感或者怕太多油脂,会嫌弃地选择扔掉;有人觉得那层皮好营养,加热搅拌搅拌继续喝。
那这层皮,到底要不要扔?
粥皮:常喝易发胖
煮米粥时,熬久了,米跟水都糊到一起,放久是不是经常见面上有层皮?那层皮被老一辈人称之为米油。
粥面上粘稠的皮,主要成分是糊精(即大米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中间产物),还有少量的单糖。大米熬制时间越长,糊化越充分,米油就越多,就越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老话说米油能“养人”,那是因为粗茶淡饭的年代,人们往往吃都吃不饱,消化吸收也有一定困难,而喝米油较容易被人体吸收,且能够增加能量。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饮食有了更多选择,可能就不大适用了。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没有必要刻意喝米油,尤其是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更没有必要。
但是有时为了减轻消化负担,像下面这些人群反而适合喝米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需要流质饮食的病人;消化吸收功能较差的老年人。
奶皮:浓缩营养的牛奶
牛奶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乳糖等营养物质,当牛奶加热到80摄氏度以上时,由于水分的蒸发、乳脂肪的上浮以及蛋白质的变性,其表面会形成一层膜,即平时说的奶皮。
奶皮跟牛奶比起来,营养价值差不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脂肪,只是因为水分减少而形成了一层皮,营养成分更加浓缩而已。所以,热牛奶时上面的奶皮,跟牛奶的成分差不了多少,也没必要扔掉,可以搅拌之后继续喝。
说起来,在广东、蒙古、藏族等地区,牛奶上面的这层皮,还专门被制成小吃呢。像是广东的双皮奶,就是用牛奶冷却后形成的皮而做成的美味甜品。
豆浆皮:腐竹油皮的前身
虽然现在可能喝豆浆的人不在多数,但有时在路边买现磨豆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上面也会有一层薄膜。
这层薄膜与奶皮类似,算是浓缩了营养的豆浆,而且恐怕大多数都不知道,我们常吃的油皮腐竹,正是由它们所做出来的!所以豆浆皮也是和牛奶皮一样,不用特别扔掉,当然最好还是趁热喝,不生成皮也不会影响口感。
汤皮:建议肥胖者少喝
而关于肉汤、鱼汤的汤皮,一般都是从煲汤的材料中溶解出来的油脂。一般人偶尔喝一两次没什么关系,但肥胖、消化不好的人或胃肠弱的人最好不喝为宜。
小贴士:在煲汤时,如果担心脂肪摄入过多,建议浮油在饮汤前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