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是高危(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终止妊娠的时间)
- 1、不做“糖妈妈”!关于妊娠期糖尿病,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 2、怀孕后为什么会得\u0026#34;甜蜜的烦恼\u0026#34;——妊娠期糖尿病?一篇说清!
- 3、怀孕后血糖失控?小心妊娠糖尿病伤害你和宝宝!早筛查早治疗
不做“糖妈妈”!关于妊娠期糖尿病,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名院名医##你了解过妊娠期糖尿病吗#
迎接新生命是一段既幸福又充满期待的旅程。然而,在这段美妙的旅程中,部分准妈妈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妊娠期糖尿病。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应对妊娠期糖尿病。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有些女性怀孕前没有糖尿病,怀孕之后由于胎盘分泌的一些激素会抵抗胰岛素,加上孕期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引发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有什么影响?1. 对孕妈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不仅会增加孕期高血压、感染(如泌尿系感染、阴道炎)等并发症的风险,还可能增加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有研究发现,有些妊娠期糖尿病女性虽然产后血糖会恢复正常,但以后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比普通女性要高很多。
2. 对宝宝的影响
(1)巨大儿:宝宝由于吸收糖分过多,导致体重超重,继而增加孕妈难产、剖宫产的概率。
(2)胎儿发育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宝宝内脏器官发育异常,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畸形等问题。
(3)低血糖风险:宝宝出生前习惯了高血糖环境,出生后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容易出现低血糖。
哪些人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35岁以上、超重或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女性,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要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可以在怀孕24~28周时做一个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这个测试很简单,先查个空腹血糖,然后喝下含有75克葡萄糖的液体,分别在1小时、2小时后再抽血查看血糖水平。如果血糖值超过了临界值,就会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1. 调整饮食
(1)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少吃精米白面等容易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可以多吃些全麦食品、粗粮(如燕麦、糙米等)。
(2)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蛋类等,水果宜选择含糖量较低的草莓、柚子等,但要控制总量。
(3)少食多餐:一次不要吃太多,可以把每天的进食量由3餐分成5~6餐,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2. 适当运动
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适当进行一些运动,散步、孕妇瑜伽是最适合孕妇的运动方式,每天可以散步30分钟左右,瑜伽应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
3. 血糖监测
孕妈需自备一台血糖仪,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习惯。一般每天测4~7次,或根据医生的要求调整测量频率和时间段。通过监测血糖可以知道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控制是否有效,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医学干预
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效果不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胰岛素对孕妇和宝宝都是安全的,孕妈不要有心理负担。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邵东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赵自立】
【编辑:YT 】
怀孕后为什么会得\u0026#34;甜蜜的烦恼\u0026#34;——妊娠期糖尿病?一篇说清!
怀孕就像身体在盖一座"生命小屋",但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个小插曲——妊娠期糖尿病。简单来说,就是原本血糖正常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尤其孕24周后)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并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好消息是,大多数人在生完宝宝后血糖会恢复正常。
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后的血糖水平检测。以下是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1. 空腹血糖检测
空腹血糖(FPG)≥ 5.1 mmol/L 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在进行OGTT时,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值分别超过5.1mmol/L、10.0mmol/L、8.5mmol/L中的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
虽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不是GDM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它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数值通常在6%左右,如果超过6%,可能提示存在糖尿病的可能性。
怀孕后,胎盘会变身"激素工厂",大量生产雌激素、孕激素等帮助胎儿发育的物质。但这些激素就像一群"捣蛋鬼",会干扰胰岛素(身体里负责搬运血糖进细胞的"快递员")的工作效率,医学上称为胰岛素抵抗。
正常情况下,身体能通过分泌更多胰岛素来应对。但如果准妈妈的胰腺"产能不足",无法分泌足够胰岛素,血糖就会像堵车一样堆积在血液里,最终导致妊娠期糖尿病。一切都是激素惹的祸。
- 体重超标选手:孕前BMI≥24(相当于身高1.6米的女性体重超过61公斤);
- 高龄准妈妈:年龄≥35岁,身体代谢能力下降;
- 家族有糖尿病史:特别是父母、兄弟姐妹患病;
- 生过巨大儿:之前分娩过体重≥4kg的宝宝;
- 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类人群本身存在代谢问题;
- 二胎高危人群:头胎得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
虽然很多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出现:总是口渴、频繁上厕所、容易疲惫、明明吃很多却莫名消瘦,就要引起警惕了!不过最可靠的方法还是按时做糖耐量检查(喝糖水测血糖)OGTT在24周-28周做,这是产检中的必修课。但是如果你是高危人群或者一旦考虑糖尿病时,可以立刻就做已明确诊断,控糖开始,避免高血糖对宝宝影响太大了。
即使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也不必恐慌。通过调整饮食(少食多餐、控制精制糖)、适当运动(每天散步30分钟)、定期监测血糖,大多数准妈妈都能平稳度过孕期。记住:控制好血糖,就是在给宝宝打造最安全的"营养通道"!如果通过饮食还是控制不了血糖,那么请乖乖打上胰岛素。祝好孕。
怀孕后血糖失控?小心妊娠糖尿病伤害你和宝宝!早筛查早治疗
“医生说我得了妊娠糖尿病,以后不能吃水果了?”“每天测血糖好麻烦,宝宝会不会受影响?”——这是很多准妈妈在孕期听到的高频对话。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3%的孕妇会经历妊娠糖尿病(GDM),而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升。妊娠糖尿病看似“甜蜜”,却可能引发巨大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
妊娠糖尿病的“真面目”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期间首次出现的糖代谢异常。简单来说,就是孕期激素变化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血糖升高。虽然多数孕妇产后血糖会恢复正常,但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增加母婴并发症风险,甚至影响未来患糖尿病的概率。
高危人群画像
- 年龄≥35岁
- 孕前超重/肥胖(BMI≥24)
- 家族糖尿病史
- 既往生育过≥4kg婴儿
-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
- 本次怀孕为多胞胎
自测风险:符合2项以上需警惕!建议首次产检即进行空腹血糖检测。
1. 对妈妈的影响
短期风险: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难产、剖宫产率增加。
长期风险: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达30%-50%。
2. 对宝宝的影响
巨大儿:胎儿体重超过4公斤,易导致肩难产、产道损伤。
新生儿低血糖:出生后血糖骤降,需紧急干预。
远期风险:成年后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
隐形症状:别把高血糖当“娇气”1. 异常口渴,夜间频繁起床喝水
2. 皮肤瘙痒(尤其是下腹部和私处)
3. 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阴道炎
4. 胎儿突然“安静”(胎动减少)
5. 体重增长异常(每周>0.5kg需警惕)
1. 筛查时间与方法
筛查时间:常规在孕24-28周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孕妇需提前至孕12-16周筛查。
2. 诊断标准(任一项超标即确诊)
空腹血糖 ≥5.1 mmol/L
1小时血糖 ≥10.0 mmol/L
2小时血糖 ≥8.5 mmol/L
1. 饮食管理:聪明吃,不挨饿!
少食多餐:每天5-6餐(3主餐 2-3次加餐),避免血糖飙升。
碳水化合物选择:优先低GI食物(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避免精制糖(如白米饭、甜点)。
蛋白质摄入:每餐搭配瘦肉、鸡蛋、豆制品等,稳定血糖并促进胎儿发育。
蔬菜搭配:每日500克,绿叶菜、瓜茄类为主,淀粉类蔬菜(如土豆、南瓜)需计入主食。
饮食禁忌:
荔枝、芒果等高糖水果;
碳酸饮料、果汁、奶茶;
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
2. 运动干预:动起来,血糖稳!
推荐运动: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
运动时间:餐后30分钟开始,每次30-40分钟,避免空腹运动。
注意事项:运动时携带糖果,防止低血糖;出现宫缩、出血需立即停止。
3. 血糖监测:每天4次,精准控糖!
监测频率:空腹 三餐后2小时(共4次),记录数据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目标值:空腹血糖 ≤5.3 mmol/L
餐后1小时 ≤7.8 mmol/L
餐后2小时 ≤6.7 mmol/L
1. 胰岛素使用的“黄金指征”
如果严格饮食和运动后血糖仍超标(如空腹≥5.3,餐后≥7.8),需启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孕期最安全的降糖药,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
2. 胰岛素使用技巧
· 常用类型:门冬胰岛素(短效)、地特胰岛素(中效)。
· 剂量调整:医生会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步调整,通常从每餐前4-6单位开始。
· 注射部位:腹部、大腿外侧,避免脐周2cm内注射。
温馨提醒:胰岛素治疗需配合饮食和运动,避免低血糖!
产后如何“重启”健康?别忽视这些关键点!1. 产后血糖恢复
多数孕妇产后6-12周血糖恢复正常,但需复查糖耐量试验。
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建议每3年筛查一次。
2. 母乳喂养的“双重好处”
母乳喂养可降低母亲产后糖尿病风险,同时增强宝宝免疫力。
3. 长期健康管理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定期体检,关注血糖、血压、血脂。
1. “妊娠糖尿病必须完全戒糖?”
真相:完全戒糖反而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
2. “打胰岛素会伤胎?”
真相:胰岛素是孕期安全药物,规范使用可降低母婴风险。
3. “产后就万事大吉了?”
真相:妊娠糖尿病是未来2型糖尿病的“预警”,需终身关注血糖变化。
妊娠糖尿病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管理轻松应对的健康挑战。从饮食到运动,从监测到治疗,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准妈妈们,请记住:健康的身体是给宝宝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