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编码(糖尿病编码讨论PPT)

病案编码 0
文章目录:

ICD-10中糖尿病的编码探讨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 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糖尿病是常见病、 多发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国际上通用 WHO 糖尿病专家委 员会提出的病因学分型标准(1999):Ⅰ型糖尿病 (T1DM)、Ⅱ型糖尿病(T2DM)、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GDM)。而在 ICD-10 中 则详细分为 5 大类:E10 胰岛素依赖型(Ⅰ型) 糖尿病;E11 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E12 营养不良性糖尿病;E13 其他特指的糖尿病;E14 未特指糖尿病。糖尿病伴随的并发症很多, 如:急性严重代谢紊乱、感染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等等。编码员在编码时易忽略了糖尿病类型及并发症情况, 导致编码错误。

一、资料与方法

对 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出院主要疾病诊断为糖尿病 E14.-的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医院信息系统中,通过病案编目子系统的病案检索模块,以 E14.-检索出 180 份病案,对照原始病案资料,包括病案首页的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等信息,结合病案中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发展过程及结合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和β细胞功能检查结果,依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第十次修订本(ICD-10)”的分类要求及分类规则, 对每一份病案进行分析。

二、结果

医师诊断糖尿病,编码于 E14.-的 180 份病案 中,根据糖尿病的分型依据及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能确诊糖尿病类型的有 156 份 , 占全部病案 86.67%;24 份病案是无法确定糖尿病类型,占全部病案 13.33%。其中Ⅰ型糖尿病(伴或不伴并发 症)的有 13 份,占 8.33%,Ⅱ型糖尿病(伴或不 伴并发症)有 130 份,占 72.22%,其他类型糖尿病(伴或不伴并发症)有 12 份,占 7.69%,妊娠期糖尿病 1 份,占 0.64%。

病案首页主诊断太纠结?买它! (扫码即可购买)

三、讨论

1

常见糖尿病的分型与编码

Ⅰ型糖尿病 (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性缺乏,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青年发病型糖尿病,具有急性发病和缓慢发病 2 个亚型 ,编码为 E10.-。

Ⅱ型糖尿病(T2DM):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编码为 E11.-。

营养不良性糖尿病:青年时期发病,胰岛素抵抗, 无酮症倾向,形体消瘦。其主要特点为儿童时期营养不良,胰腺纤维化、钙化,编码为 E12.- 。

上述三种类型糖尿病,编码员在实际工作中依据糖尿病的编码规则不容易错编,出现错编往往是病案首页诊断信息中医师忽略了糖尿病的类型,而 编码员没有阅读病案,仅根据病案首页信息进行编码。回顾病案编目子系统以 E14.-检索出来的 180 份病案, 发现这 180 份病案首页诊断信息中,主要诊断为糖尿病(伴或不伴并发症),没有说明糖尿病的类型,但通过阅读病案能确诊糖尿病类型有 156 份,编码员分类编码时,没有仔细阅读分析病案,忽略了糖尿病的类型,按照病案首页诊断信息笼统的将糖尿病疾病分类于 E14.-,导致错编。如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编码于E14.3 H36.0*。

2

其他类型糖尿病与编码

包括胰腺外分泌疾病并发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并发糖尿病、药物或化 学制剂诱导所致糖尿病以及其他遗传病伴有的糖尿病等,这类型糖尿病编码员往往易错编,需根据病史、用药史、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及特异性的 检查进行诊断和编码。如:胰腺(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Ⅰ型糖尿病,卷三查:并发症-外科操作--高血糖(胰切除术后)E89.1。这是由于胰腺部分切 除,手术后血内胰岛素不足导致血糖升高而发生糖尿病。编码时阅读病案,根据胰腺手术史、糖尿病的表现、吸收不良综合症、血糖、胰岛素、C 肽测 定结果等可作出正确编码,而不能单纯根据Ⅰ型糖尿病就直接分类于 E10.-。

3

糖尿病伴有多个并发症情况的编码

在 ICD-10 中,糖尿病的亚目分类轴心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其并发症的编码需指出糖尿病的类型才能准确分类。另外,糖尿病伴有多个并发症情况的编码, 不能不分情况一律分类于 E10—E14 亚目中的-.7,多个并发症的联合编码中,要遵循多种情况编码规则。

当患者以糖尿病伴多个并发症入院治疗时,主要情况的选择突出来院治疗的目的。例如:Ⅱ型糖尿病肾病、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入院住肾脏内科。选择:Ⅱ型糖尿病肾病为主要编码,编码为 E11.2 N08.3*,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Ⅱ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为其他编 码,编码分别为 E11.2 H36.0*和 E11.2 I79.2*。另外,Ⅱ型糖尿病肾病、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Ⅱ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合并编码 E11.7(2 型糖尿病伴有多个并发症)也可作为附加编码。

当患者以糖尿病伴多个并发症入院治疗时,主要情况的选择不能突出重点则采用并发症的联合编码。例如:主要诊断是Ⅱ型糖尿病,其他诊断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足, 患者不是因某个并发症而入院治疗,且不能突出哪个是重点,这时采用 E11.7 作为主要编码,其他作为附加编码。

4

糖尿病疾病编码中易被编码员忽略的问题

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后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包括分娩期和产褥期。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为糖尿病合并妊娠。两者的编码是不同的,编码员在编码时需要仔细阅读病案查看既往史,区分糖尿病发生的时期。卷三查:妊娠-并发--在下列类目中的情况--- E10~E14 O24.-,核对卷一。若原有的Ⅰ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则编码于 O24.0,原有的Ⅱ型糖尿病合并妊娠编码于 O24.1, 原有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糖尿病合并妊娠编码于 O24.2,原有的未特指类型的糖尿病合并妊娠编 O24.3;如果不是患者原有的而是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但又不能确定是Ⅰ型还是Ⅱ型糖尿病则被分类于 O24.4;如果不能确定是原有的还是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则分类于 O24.9。

新生儿糖尿病新生儿糖尿病(NDM)是指出生 6 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临时性(TNDM)和永久性(PNDM)两种类型。新生儿糖尿病分类于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这一章,卷三查:糖尿病-新生儿(短暂性),编码于 P70.2。

其他原因诱发的糖尿病 E10~E14 分类编码中,如果是药物诱发的,需要时,使用附加外因编码(第二十章)表明药物。如:恰当使用正确的类固醇激素而诱发糖尿病,卷三查:糖尿病-类固醇 性--恰当使用正确的物质,编码于 E13.-。此外, 还需另编附加外因编码 Y42.0 药物在治疗中使用的有害效应。

糖尿病是临床医生经常书写的诊断之一,造成其分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编码员仅根据临床医生书写的诊断进行编码而没有仔细阅读病案,其次是医师在填写病案首页诊断信息时常常按照自己的习惯不写出糖尿病的类型。另外,糖尿病伴随的并发症较多,编码员忽略的多个并发症情况的编码规则而导致编码错误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编码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掌握编码基本知识和编码技能,认真阅读病案,分析各个诊断之间的关系,并与临床医师沟通,运用所掌握的临 床知识与编码知识确保病案编码的准确性,从而服务于医教研。

文章来源:中国病案,本文作者:李新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平均降价48%!国家集采胰岛素中选品种多省份落地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今年5月以来

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胰岛素专项的中选品种

陆续在各地落地实施

平均降价48%

一起详细了解

↓↓↓

湖南糖尿病患者吴建军

每个月都要到

湖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注射长效胰岛素

他说,现在感受到了价格上的明显变化

“过去每支是190多元,

一个月大概要3支,

现在每支只要79了。”

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

提高了患者用药持续性

对控制病情发展非常有益

目前,我国糖尿病人群达1.4亿人

超过1000万患者需要长期

甚至终生注射胰岛素

此次集采

3.2万家医疗机构参与胰岛素需求报量

首年采购需求量2.1亿支

涉及金额170亿

据估算,集采后

每年能节省胰岛素费用约90亿元

提高用药层次 让群众用到更好的药品

胰岛素集采是国家首次针对生物制药

进行集中带量采购

最终,42个产品中选

91个具体品规可供应使用

确保了临床用药稳定性

本次胰岛素专项集采

覆盖临床常用的二代人胰岛素

和三代胰岛素类似物

其中,二代人胰岛素平均降幅45%左右

三代胰岛素类似物平均降幅超过50%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

蒋昌松介绍

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使用更广泛

安全性、有效性、方便性都更好

集采更有利于三代胰岛素类似物

在临床上的运用

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更好的药品

提高胰岛素的用药层次

集采后,临床上使用的胰岛素

95%都是降价后的中选产品

非中选胰岛素很少

针对非中选胰岛素产品

相关支付标准

向同组中选产品的最高价看齐

价格超出支付标准的部分

由患者自付

蒋昌松:“如果个别患者对非中选的高价胰岛素还有需求,就按照医保支付标准付给医院,剩下的就需要自己自付。这样对于不同患者的公平待遇,以及企业间的公平竞争都有益处。”

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保障更好落地实施

此次胰岛素落地

全国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

使用统一标准

和规范的分类编码、数据格式

可以保障中选结果更好落地实施

群众真正用上降价后的产品

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兆泉介绍

这次胰岛素集采落地

是在国家统一部署的

新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上使用

方便管理与监测

确保患者能够准确使用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

覆盖40万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和40万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

在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中

产品供应、配送服务、采购使用

以及患者支付报销

可以做到“多方信息合一”

有助于这次价格的动态联动调整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也有助于打造以医保支付为基础

囊括招标、采购、使用、

结算、支付、监管于一体的

全国公共采购市场

转自:《朝闻天下》

来源: 央视一套

吃二甲双胍,最好测基因

二甲双胍具有可靠的降糖疗效,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但临床仍有30%的患者疗效不佳或发生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发生酸中毒。这是因为该药的疗效或不良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与每个人的基因有关。

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取决于它的药动学特点。该药具有亲水性,口服后在体内吸收迅速,不经过代谢,以原型从尿液中排出。它在体内吸收、转运、排泄过程中,有多种功能蛋白参与。与这些蛋白表达有关的基因,就会影响它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综合来讲,大体有以下6个基因。

二甲双胍进入肝细胞发挥作用、经肾小管分泌排出,这两个过程均需要通过转运体实现。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1)由SLC22A1基因编码,参与二甲双胍在肝脏的摄取过程,OCT2由SLC22A2基因编码,参与二甲双胍从血液到肾小管的运输过程,多药物和毒素排出转运蛋白(MATEs)由SLC47A1基因编码,帮助二甲双胍经由胆汁和尿液排出。因此SLC22A1、SLC22A2、SLC47A1三种基因的多态性导致该药的血药浓度会有差异,从而影响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多个临床研究发现,靠近DNA修复基因ATM的C11orf65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双胍疗效密切相关,携带C等位基因患者对二甲双胍应答好,其降糖效果显著。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PPAR基因、胰岛素分泌有关的ATP敏感性钾通道(KCNJ11)等基因的多态性也会影响二甲双胍的疗效。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及患者的血糖情况,综合判断,给出精准的用药建议。

通过基因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影响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位点,在用药前预测患者是否适合使用该药。根据相关基因检测的分型结果,也可以提示药物的敏感性、合适的药物品种和合适的剂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最终实现二甲双胍的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