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血钾低(糖尿病血钾低是多少值)

肝胆外科崔医生 0
文章目录:

很多粉丝检查发现低钾,小崔医生讲一讲关于低钾的原因与治疗

已经不是一位两位粉丝朋友问我低钾的事,无缘无故就出现低钾,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在医院查了查也没查出来,那么究竟哪些原因会导致低钾呢,发生低钾该怎么办呢,小崔医生给大家讲一讲。

今天咱们来说一说钾离子,钾离子是人体重要的矿物质之一,人的体内钾总含量的百分之九十八存在于细胞内,是细胞内最主要的电解质,细胞外的钾含量虽然只占总量的百分之二,但却非常重要。钾离子有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比如: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肌正常功能等等。正常血钾浓度为3.5-5.5mmoI/L,当血钾浓度低于3.5mmoI/L时,就会出现我们平常所说的低钾血症,引起一系列症状。

那么引起缺钾或低钾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是长期进食不足,引起进食不足的原因有好多种,比如消化系统疾病、厌食症、饮食习惯不好偏食等等;还有一些使用呋塞米、依他尼酸等利尿剂的人群要注意了,有些市面上的利尿剂属于排钾利尿剂,在治疗相应疾病的同时会造成钾的流失;有些肾脏疾病的患者由于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多尿期等等会使钾随着大量尿液流出体外;使用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的人群,因盐皮质激素保钠排钾的作用也会造成低钾血症;还有就是长期呕吐、持续留置胃管、肠漏等原因造成钾离子从肾外途径流失;一些需要长期补液的病人,由于长时间接受不到含钾的液体,或者静脉途径补充不足,会造成钾的补充不足而引起缺钾;糖尿病长期使用胰岛素的人群也应该注意,钾离子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会由细胞外转入细胞内从而引起低钾血症;还有患有胸肺部疾病的人群,由于出现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在机体代谢的作用下而引起低钾。上面我们既讲述了生理性缺钾的原因,也说了一些常见疾病引起缺钾的情况,那么下面我来说一说缺钾的症状,希望通过这些症状引起大家的关注从而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帮助。

低钾的表现有哪些

低钾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肌无力,有些人老说浑身乏力、没劲,提醒你们如果长时间这样是不是要检测一下钾离子浓度,看看是不是缺钾呢,对于缺钾还会引起呼吸肌受累严重的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也会出现肠麻痹的症状,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胀;累及心脏时会出现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这时可以做一个心电图,低钾在心电图上有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早期出现T波降低、变平或倒置,随后会出现ST段降低,U波,在此说一下缺钾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如果不幸被你遇到,医生给你说心电图结果时也不至于头脑一片空白,有个印象就好。低钾时并非每个人都有典型的心电图表现,所以咱们不能单凭这一项就判定自己得了低钾血症,要综合我在这篇文章所说到的低钾的症状来判断。还有我们可以通过尿液的性质来判读是否低钾,由低钾血症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在肾脏的代偿调解下可以导致反常性酸性尿,尿液呈碱性,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尿液的酸碱度来判断是否得了低钾血症。

得了低钾血症怎么办

不要急,有我一一道来,首先要找到缺钾的原因,积极的治疗引起缺钾的疾病,消除引起低钾的原因,原因有不少,无论是饮食方面还是药物方面患者是肾上腺疾病,有些人酒后也容易出现低钾,从而纠正低钾血症;还有就是补钾了,如果缺钾较少或症状轻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多食一些含钾食物,或经口服药物补钾,假如不起作用,那么也可以静脉补钾,不过补钾的时候最好定期监测钾离子浓度,以免补钾过高引起高钾血症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高血压的人,为什么要关注血钾?因为血钾过高或过低都有危险

高血压朋友,一直提倡低盐饮食,其实这种说法不准确,准确地说应该是高钾低钠饮食。

因为钠盐过量会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而且相对深入一定量的钾盐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高血压的控制。

也就是减少钠盐,比如炒菜的氯化钠,还有咸菜、酱油、泡菜、加工肉等食物的比例。那么哪些食物是含钾盐相对高的食物呢?

一、哪些食物含钾量比价高

简单地说其实就是以植物类食物为主,比如水果蔬菜。

水果含有大量的钾:枣、香蕉、哈密瓜、桃子、橙子、柑子、柿子、荔枝、李子、猕猴桃、香瓜、芒果、梨、西瓜、木瓜、桂圆、番石榴、石榴、草莓、枇杷、柚子、苹果等。

蔬菜中含钾较高的有:有菜、莴笋、菠菜、西蓝花、芥菜、大蒜、辣椒、白菜、空心菜、芹菜、西红柿、茄子、菜花、胡萝卜、生菜、苦瓜、茼蒿等。

薯类含钾较高的有:番薯、藕、土豆、南瓜等。

二、血钾的正常范围

正常的血钾3.5-5.5mmol/L;

<3.5mmol/L,属于血钾过低;

>5.5mmol/L属于血钾过高。

心肌和神经肌肉都需要有相对恒定的钾离子浓度来维持正常的应激性。也就是正常的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保证。一般情况下,健康人日常饮食中的钾含量足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不会出现高钾或低钾。

三、高钾和低钾的危险

高钾可能出现四肢及嘴角麻木,极度疲乏,肌肉酸疼,肢体苍白湿冷。可引起恶心呕吐和腹痛。更严重的会影响到呼吸肌,发生窒息。

血钾过高,出现各种传导问题,及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导致心脏停跳死亡。

低钾可能出现全身乏力,严重时全身肌肉无力,甚至呼吸、吞咽困难,更严重者可窒息。低钾也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重者出现各种心动过速,室速,甚至室颤导致心脏停跳死亡。

四、高血压与血钾

1、高血压与低血钾

药物引起,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吲达帕胺等)是最常用的5大类降压药之一,长期服用利尿剂,最大的副作用就是电解质紊乱,血钾就是电解质。利尿后,排出去的尿多,那么钾也可能排出去的较多。那么就容易导致低血钾。

继发性高血压引起,有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就是表现为血压升高同时血钾偏低。那么这时候就要高度怀疑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这种继发性高血压。

摄入不足引起,比如有人挑食,上述植物类食物摄入不足,也可能导致钾偏低。

2、高血压与高血钾

药物引起,普利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导致血钾升高。

疾病引起,比如高血压的人合并糖尿病,或已经合并了肾病,肾病后就容易出现高血钾。尤其是糖尿病的人或轻度肾功不全的人,需要长期服用普利或沙坦药物,更容易引起血钾升高。

有人为,那为啥还给糖尿病或轻度肾功能不全的人吃普利或沙坦?因为普利和沙坦对于肾脏是双刃剑,在糖尿病期或肾功能轻度受损期,能够保护肾脏。但随着肾病的加重,那么这两种药物就可能会导致肾功能病情加重,引起高血钾。

五、哪些高血压人需要定期复查血钾

长期服用利尿剂的朋友,长期服用普利或沙坦的朋友,需要定期复查血钾。

本身血钾不正常的人,先找到血钾异常的原因,同时注意复查。

有糖尿病的人,有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的人必须定期复查血钾。

总之,对于高血压的朋友,不但要低钠盐饮食,同时要关注血钾。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低钠盐高钾盐饮食,多增加蔬菜水果类的食物。

#谣零零计划##高血压请注意#

糖尿病害怕发展为肾衰竭?关键在于:做好2种检查+用对3类药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患者常听到一句话:“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DKD)是最令人担忧的一种——从蛋白尿开始,到肾功能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走到透析或肾移植的地步。

但真的是“走到哪算哪”吗?只要做好关键的检查,选对药物,很多人完全可以避免走向肾衰竭!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如何守住肾脏的最后一道防线。

糖尿病伤肾,到底是个什么原理?

先不讲医学术语,咱们用个形象的比喻:肾脏就像是一台高效的“水处理厂”,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同时保留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偏高,导致肾脏的“过滤网”——肾小球毛细血管受损,蛋白、红细胞等原本不该泄漏的物质跑进尿液里,形成蛋白尿。

如果不及时控制,这个“水处理厂”会越来越“漏”,最终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

更科学一点来说,高血糖会让肾脏承受“三重打击”:

高压冲击:糖尿病会让肾小球的“压力”升高,导致血流量异常,长期下来,肾脏负担加重。

糖化损伤:高血糖会让肾脏的毛细血管壁变厚,同时损伤肾小管,影响废物排出。

炎症反应:慢性炎症的刺激,使得肾脏的损伤雪上加霜。

更可怕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前期毫无症状,等到出现水肿、尿少、高血压时,往往已经是肾病的中晚期!早筛查、早干预,是避免肾衰竭的关键!

防止糖尿病肾病加重,哪两种检查必做?1. 尿蛋白检查——“漏不漏”才是关键

最早期的糖尿病肾病,往往从尿蛋白“悄悄”增加开始。但普通的尿常规可能查不出来,所以更精准的检查是“尿微量白蛋白(UACR)”。如果这个数值升高,说明肾脏已经开始“渗漏”蛋白,需要尽快干预!

什么时候查?

糖尿病1型患者:确诊5年后开始,每年检查一次。

糖尿病2型患者:确诊时就要查,以后每年复查。如果已经发现蛋白尿,需要更进一步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评估肾损伤的程度。

2. 肾小球滤过率(eGFR)——看看“水处理厂”还剩多少功能

eGFR是衡量肾脏工作能力的指标,它相当于“肾脏的工作效率”。

如果eGFR下降,说明肾脏的过滤能力正在衰退。一般来说:

eGFR ≥90:肾功能正常

eGFR 60-89:轻度下降

eGFR 30-59:中度下降

eGFR 15-29:重度下降

eGFR <15:进入尿毒症阶段

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查一次eGFR,确保肾功能在可控范围内!

防止糖尿病肾病恶化,哪三类药物最关键?1. 控制血糖的“王牌”——SGLT-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比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不仅降糖,还能降低肾小球压力,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最新研究表明,这类药物能显著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甚至降低尿毒症风险!

适用人群:

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的患者

肾功能尚可(eGFR >30)的患者

注意事项:这类药物可能导致尿路感染或轻度脱水,服用前需咨询医生。

2. 控制血压的“护肾高手”——ACEI/ARB类药物

糖尿病肾病患者即使血压不高,也可能受益于ACEI(普利类,如贝那普利)或ARB(沙坦类,如缬沙坦)药物。它们的作用不只是降压,还能扩张肾脏血管,减少蛋白尿,延缓肾损伤

适用人群: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发现蛋白尿的患者(即使血压正常)

注意事项:服用后需定期监测血钾和肾功能,以防电解质紊乱。

3. 控制血脂的“稳压器”——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血脂异常,而高血脂会加速肾脏硬化和损伤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肾脏的炎症反应,延缓肾病进展。

适用人群: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患者

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糖尿病患者

除了吃药,还能做点啥?

1. 多吃“护肾食物”

低盐饮食:减少肾脏负担

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避免过量红肉

控制血糖的食物:全谷物、蔬菜、坚果

2. 运动别太猛
适度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压,但剧烈运动可能加重蛋白尿,建议快走、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

3. 避免肾毒性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可能加重肾损伤,糖尿病患者用药一定要先问医生!

总结:糖尿病肾病,不是“等死”,而是能防能控!

糖尿病患者想要保护肾脏,一定要记住两件事:

定期检查尿蛋白和eGFR,发现问题早干预!

用对药物,SGLT-2抑制剂、ACEI/ARB和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护肾“三驾马车”!

糖尿病不可怕,关键是别让它“蚕食”你的肾脏,提前行动,避免走上透析的道路!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KDIGO 2022《糖尿病与慢性肾病管理指南》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