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肝热(糖尿病 肝)

小荷医典 0
文章目录:

给糖尿病患者推荐的6种中药代茶饮,还不快收起来!

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就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而中药代茶饮应该是我国茶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如菊花茶清头明目,苦丁茶除热降压,薄荷茶解暑清热,麦冬茶养肺利咽。这些保健茶不仅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还为我们养心怡神,祛病延年发挥了作用。

那么,中药代茶饮适合于糖尿病患者吗?

一般的说来,糖尿病人是可以用中药代茶饮的,但不是所有的糖尿病人均适合或都需要,还是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决定,这同样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有是证用是药”,比如菊花茶用于肝热所致的眼睛红赤或眼睛分泌物多等证,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经常腹泻,属于脾虚证者,就不能饮用。又如人参茶适合于气虚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倘若用于肝火旺胃火盛的患者无异于火上浇油。还有苦丁茶,如给予胃寒患者就好比雪上加霜。所以不能认为中药代茶饮适合所有的糖尿病人。

患者如何自己选择适合的代茶饮?

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茶:

1.糖尿病患者经常有口干舌燥、面红目赤等证,可饮用菊花茶、薄荷茶或莲子心茶以清热明目、清心肝火。

2.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出现便秘,可饮用决明子茶、麻子仁茶以润肠通便。

3.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出现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脾虚可饮用大枣茶等。

4.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经常感到心烦急躁、头晕目眩、口苦舌干,可饮用菊花茶、薄荷茶或夏枯草茶,以清肝泻火降压。

5.糖尿病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出现心悸心慌者可饮用酸枣仁茶、合欢茶以养心安神。

6.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脂血症,可饮用决明子茶、姜黄茶、生山楂茶等以祛脂活血。

代茶饮的中药会不会影响西药的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茶水和药物不能一起用。不仅是西药,还包括了中药。主要是因为茶中有些物质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一般主张服药2小时内不宜饮茶。但我们说得是中药茶,这些中药茶是否可以和西药一起用,是否会影响西药的作用,目前还不得而知,在没有科学的依据之前,中药茶最好不要和西药一起服用,起码要间隔1小时左右。

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梁晓春

什么是肝源性糖尿病?为什么很多肝不好的人,通常血糖也很高?

一个68岁的患者,这位患者患有乙肝已有五年之久,期间一直坚持西医治疗。然而,近半年来,他出现了口干口渴、频繁饮水和排尿的症状,饭量有所增加,但体重却出现了下降。几个月前,他的体重为72公斤,来就诊时,体重只有68公斤。

检查结果显示,他的空腹血糖高达7.5,餐后两小时血糖更是达到了11.3,最终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对此感到困惑,因为他虽然饭量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量并不多,而且他很少吃甜食、喝饮料,不明白为何会患上糖尿病。

许多人可能认为,糖尿病主要与饮食过多、缺乏运动和肥胖有关。然而,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患有肝病,那么他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这在医学上被称为“肝源性糖尿病”。许多人可能对此病不太了解,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

肝源性糖尿病究竟是什么?为何肝病患者容易患上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由于肝脏病变导致的糖代谢紊乱。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一旦肝脏出现病变,加上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和习惯等因素,都可能降低免疫力,影响肝脏的糖代谢功能和胰岛素的分泌。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糖代谢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肝源性糖尿病。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在夜间休息时,能量主要由肝脏提供。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负责调节血量,因此肝脏在夜间负责维持血糖水平。如果肝功能受损,血糖水平自然会受到影响。

肝病患者的情绪波动,如经常生气、郁闷或脾气暴躁,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引发瘀血和阴虚,加重肝病和糖尿病的症状。正如古语所说:“饮食不节生胃热,情志不遂生肝热”,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在初期通常表现为肝胃郁热。

以我提到的这位患者为例,他就是典型的肝胃燥热。因此,治疗他的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疏肝补肾、活血通络、化瘀。

治疗方案采用大柴胡汤,并加入黄连、天花粉、夏枯草、水蛭等药材,以达到清热、疏肝解郁、降糖的效果。目前,患者正在接受中药调理,他的“三多一少”症状已经有所改善,血糖水平也逐渐稳定。

对于患有肝病的患者来说,注意饮食、远离酒精、避免熬夜,保护肝脏健康是预防肝源性糖尿病的关键。我是中医张国海,希望我的分享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调理糖尿病:10年,血糖从10.2降到5.4,无并发症

李奶奶十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当时检测空腹血糖10.2mmol/L,去医院接受治疗,刚开始服用降糖药物,血糖维持的比较平稳,但是李奶奶感觉西药会有副作用,于是采用中医调理。用中医调理糖尿病10年空腹血糖从10.2mmol/L降到5.4mmol/L。中医药调理糖尿病为什么效果如此显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是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整体调节糖脂代谢,有效防治心脑肾以及眼底、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初发的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服用中药,或中药配合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胰岛功能恢复,免于长期服药。而糖尿病病程较长,胰岛细胞功能明显减退,长期服用西药降糖或用胰岛素仍不满意者,配合中药有协同降糖作用。

中医调理糖尿病的核心病机

1、糖尿病中医症候特点:虚

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等,中医证候最基本的特点是虚,尤其是气虚。而在气虚基础上,很容易导致虚邪留滞,从而出现痰浊阻滞,或者瘀血内停等。虚邪留滞,痰瘀互阻,是糖尿病发病的关键。

2、糖尿病中医病机的核心:热

糖尿病可分为两大类型,即消瘦型和肥胖型。消瘦型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消瘅”,其核心病机是脾虚胃热,其病位中心在脾肾。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脏腑虚弱最关乎脾肾。肾虚则脏腑先天不足,功能低下,脾虚则运化无力,若饮食不慎则更伤脾胃,谷食难运,日久化热,可致胃有热,脾越虚。其火邪为脾胃气虚下流于肾形成的阴火,虽见 “大热”,实为虚火。

肥胖型糖尿病相当于中医学的“脾瘅”,其核心病机是中满内热,其病位中心在胃肠。盖肥者腻,甘者滞,长期过食肥甘,胃纳太过,脾运不及,谷食壅滞中焦,形成中满;积久化火,形成内热,波及脏腑则表现为肝热、胃热、肺热、肠热,或肝胃俱热、胃肠俱热等,从而发为脾瘅。总体而言,郁热虚损体现了糖尿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

中医糖尿病的分型与防治

1、湿热蕴脾(清热化湿)

半夏泻心汤

主方:半夏、黄连、厚朴、佩兰 等。加减:脘腑痞满,头晕沉重加佩兰、藿香、桑白皮;肺有燥热加地骨皮、知母。

2、肝郁气滞(疏肝解郁)

四逆散

主方:柴胡、枳实、白芍、石斛等。加减:纳呆加焦三仙;抑郁易怒加牡丹皮、赤芍;眠差加炒酸枣仁、五味子。

3、脾虚湿盛(健脾化湿)

六君子汤

主方:沙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佩兰等。加减:倦怠乏力加黄芪;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口黏腻加薏苡仁、白蔻仁。

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

七味白术散

黄芪、沙参、山药、白术、葛根、陈皮、麦冬等。加减:气短汗多加五味子、山萸肉;口渴明显加天花粉、生地黄。

糖尿病患者日常需注意的问题: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阴平阳秘”

人体要根据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来调理自己体内的阴阳变化及合理地运用养生的方法和技术。如果违逆了四时阴阳的变化,则出现相应的病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动;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以达到“阴平阳秘”。

2、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饮食不能过饱或过饥,谷肉果菜五味要调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如果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恣食辛辣,饥饱无常,宿食停滞均可损伤脾胃,发为消渴。

3、形与神俱,恬淡虚无

人的健康不仅是指性体健康,精神、情志、思想也要健康。《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过劳伤神、以妄为常、少动久卧,则易耗伤脾气,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发为消渴。适当规律运动养生,循序渐进,舒适为度,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平时应将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要以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为每日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因为生理学研究发现,运动30分钟左右,降糖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