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妊娠糖尿病(银耳妊娠糖尿病能吃吗)
- 1、妊娠糖尿病有多可怕?一日三餐这样吃就不用担心血糖会升高了
- 2、49岁女子确诊糖尿病,天天吃银耳,3个月后去复诊,血糖水平如何?
- 3、49岁女子确诊糖尿病,天天吃银耳,3个月后去复诊,血糖水平如何?
妊娠糖尿病有多可怕?一日三餐这样吃就不用担心血糖会升高了
文:萧筱
图:网络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孕妈在怀孕期间会患上糖尿病,有的孕妈会在生完孩子之后血糖恢复正常,它属于是应激性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糖尿病。
但是也有一些孕妈可能会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这就需要孕妈在分娩后定期去复查空腹血糖,如果再次妊娠的话,可能会有60-70%的孕妈再次发生妊娠期糖尿病。
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龄产妇、吸烟史等的孕妈,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所以在备孕期间、孕中期都要及时检测自己的血糖情况。
妊娠期糖尿病
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或高风险的孕妈要严格控制饮食!!!首先要控制饮食的量,主要是限制面食、薯类食物,每天控制在250克左右,能量摄入平均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的热量为30-35千卡,同时也要控制油、盐的摄入,每天摄入的油不超过30ml,盐不超过6g。
其次要保证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摄入,特别注意钙离子、铁离子的摄入,避免出现缺钙或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发生。
最后要注意少食多餐,控制甜食、脂肪高、热量高的食物,而且孕期饮食不建议油炸、油煎、熏烤、腌制等烹饪方法,在保证营养均衡的情况下注意饮食清淡,做到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妊娠期糖尿病食材
食谱一对于治疗或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你的一日三餐可以这样吃哦!
早餐:水煮鸡蛋50g、杂粮面包60g、牛奶250g
加餐:蔬菜卷30g
午餐:米饭100g、黑木耳炒豆腐70g、水煮虾70g、冬瓜排骨汤150g、
加餐:西红柿150g
晚餐:小米南瓜粥90g、二米饭(黑米加大米)100g、清蒸鲈鱼100g、炒娃娃菜150g
加餐:哈密瓜100克
哈密瓜
食谱二
早餐:鸡蛋饼50g、黑米粥50g、牛奶250g
加餐:豆腐脑250g
午餐:二米饭(小米加大米)100g、青椒炒绿豆芽100g、蒸扁鱼100g、虾皮紫菜蛋花汤150g
加餐:苹果150g
晚餐:海鲜汤100g、馒头80g、青椒炒肉丝130g、芹菜炒黑木耳130g
加餐:西红柿100g
食谱三
早餐:杂粮馒头50g、豆腐脑250g、水煮鸡蛋50g
加餐:苏打饼干25g、苹果110g
午餐:荞麦面条100g、水煮虾100g、黑木耳炒蒜薹190g、萝卜汤100g
加餐:西红柿150g
晚餐:玉米糁汤100g、二米饭(稻米和小米)100g、青椒炒肉丝130g、麻酱拌黄瓜120g、
加餐:牛奶250g
食谱四
早餐:牛奶250g、蒸鸡蛋羹50g、杂粮馒头50g
加餐:蔬菜面包30g
午餐:二米饭100g、炒苋菜150g、莴笋炒肉片125g、乌鸡汤125g
加餐:苹果150g
晚餐:银耳汤100g、小馄饨150g、青菜炒豆腐50g、清蒸鲈鱼100g
加餐:西红柿100g
西红柿
食谱五
早餐:水煮鸡蛋50g、豆浆200g、麦麸面包50g
加餐:柚子150g
午餐:二米饭100g、鲜鱼汤100g、水煮虾50g、芹菜炒肉丝125g
加餐:小花卷30g、西红柿100g
晚餐:二米饭100g、白菜豆腐汤120g、凉拌猪肝100g、洋葱炒黑木耳150g
加餐:牛奶250g
牛奶
食谱六
早餐:牛奶250g、水煮鸡蛋50g、杂粮馒头50g
加餐:黑芝麻糊100g
午餐:二米饭100g、紫菜蛋花汤125g、虾米茼蒿150g、青椒炒肉丝125g、
加餐:苹果150g
晚餐:菠菜面200g、红枣茶100g、红烧茄子50g、水煮虾100g
加餐:黄瓜100g
黄瓜
我是萧筱,从事于临床医学,专注于母婴健康、营养健康搭配及产后康复学等领域,想要了解更多的健康及育儿知识,请关注我哦!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我。本文属于原创首发,侵权必究,欢迎转发、点赞及评论!
49岁女子确诊糖尿病,天天吃银耳,3个月后去复诊,血糖水平如何?
文 |青囊健康科普
编辑 |青囊健康科普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银耳治糖尿病?你怕不是看了“仙侠剧”
先别急着感动,说什么“食疗真有用”“银耳是朵小天使”。我知道你们最爱看那种热搜标题:
“阿姨坚持喝XX,三个月战胜糖尿病!”
“每天吃一种食物,血糖奇迹般下降!”
我拜托你,醒醒吧,糖尿病不是你厨房里的调料瓶,拧几下就能调好。那玩意儿,是个一旦缠上你,就像渣男一样赖着不走的家伙。
这位49岁的姐们儿,咱们暂且叫她“银耳姐”。三个月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血糖飙到差点能煮咖啡。医生给她开了降糖药,叮嘱她调整饮食、运动、定期监测……
结果她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吃药,而是上网搜“糖尿病吃啥能好”。然后——她就被银耳给骗了。
她信了“银耳润肺降糖”的网文,每天早晨空腹来一大碗银耳羹,一勺枸杞,两勺红枣,还得再淋点蜂蜜,美其名曰“滋补养颜、降糖养生”。
听听这配料表,糖尿病都要哭了:“姐,你这是在祭奠我吗?”
咱们拆解一下“银耳降糖”这个流量神话。
首先,银耳本身没啥问题,它确实含有膳食纤维和植物多糖,这俩听起来像降糖界的“金童玉女”,但人家不是主角,是配角,打酱油的。
你要指望靠一碗银耳羹把血糖拉下来,那和靠朋友圈转发锦鲤中大奖一样——你想得美!
而且,问题不在银耳,问题在你都往银耳里放了啥。
红枣?糖分高得能冲破血糖仪。
枸杞?养肝明目没错,但糖尿病人吃多了就成“甜蜜炸弹”。
蜂蜜?你是想让胰岛素自杀吗?
每天早上空腹来一碗这“糖浆大礼包”,你这是在喂糖尿病长大呀!
三、三个月后去复查,结果……银耳姐笑呵呵地进诊室,自信满满地说:“医生,我最近状态特别好,脸色红润,精神倍儿棒,应该是血糖降了不少吧?”
我一看化验单,差点笑出声,也差点气出高血压:
空腹血糖:9.8 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13.2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8.5%
翻译一下这组数字:姐,你这不是降了,是往上冲了!
她一脸懵:“啊?怎么会这样?我都没吃米饭了啊,我每天早上就喝点银耳羹!”
我扶额深呼吸,差点拿出“医生专用表情包”:“这不就相当于你戒烟了,但每天用鼻子吸烧烤的烟味儿,还说自己很健康。”
我们有个病人圈子里流传一句话:“吃得越讲究,血糖越讲究你。”
银耳姐的悲剧不是孤例,太多人对“健康饮食”这四个字理解得像在玩猜谜游戏。
“不吃主食,我吃红薯”——糖照样高!
“不喝奶茶,我改成无糖豆浆”——你检查过配料表吗?糖精快溢出来了!
“水果多吃点总没事吧?”——你咋不干脆拿果糖当饭吃?!
糖尿病不是靠“养生段子”治的,而是靠科学管理。
好,咱不光批评,也得给条明路。
那么,解决办法是什么呢?别急,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饮食要真低糖,不是“自以为”低糖
糖尿病患者不能只看甜不甜,而要看升糖指数(GI) 碳水含量。
银耳本身GI不高,但你加红枣、蜂蜜、枸杞,那就是从养生锅变成“糖锅”。
正确吃法是:
银耳炖清水,别加糖,别加枣,最多加点南瓜或山药替代。
主食适量,粗细搭配,别盲目断碳。
水果要控制量,比如一小个苹果或半根香蕉,别一口气吃一串葡萄。
第二,动起来,动出胰岛素的尊严
你以为每天坐在沙发上看《养生堂》能养生?你那是养病!
每天30分钟快走,饭后散步,力量训练,每周3次——胰岛素最怕你动,动了它就乖。
第三,药不能停,监测不能断
银耳姐的问题就在这儿:她觉得“吃药是有病才吃”,吃银耳就能“自然疗愈”。
听着,如果糖尿病能自然好,我早就失业开银耳店了。
六、你是不是也和“银耳姐”一样?来来来,我们复盘一下,看看你都中了几条:
是不是看到“养生食谱”就收藏,但从来不看热量和糖分?
是不是觉得“中药食疗”比西药靠谱?
是不是不信医生,信抖音网红“降糖秘籍”?
是不是“觉得没症状就是好了”?
如果你中了三条以上,恭喜你——你正在走向“糖尿病升级版”。
七、结尾彩蛋:银耳姐后来的故事……别怕,这不是悲剧,有我这个毒舌医生在,她没跑偏太久。
我跟她说:“姐,你要想活得久,不是靠一碗汤,是靠你每天的选择。”
现在,她早上不喝银耳甜汤了,改吃全麦馒头 水煮蛋,中午控制碳水,晚上遛弯1小时,不再迷信偏方,血糖稳稳地降到了6.2。
她跟我说:“医生,我现在才知道,甜的不是银耳,是我以前的无知。”
我一边写病例一边笑:“姐,你这句话,配得上朋友圈十万赞。”
八、最后一句话,送给你糖尿病没你想的那么可怕,但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它就像一个难缠的室友,你不打理它,它就翻你冰箱、砸你电视,最后把你身体搞垮。
但你要是好好配合它,管住嘴、迈开腿、按时吃药,它也能安安分分陪你到老。
健康不是靠“银耳奇迹”,而是靠你每天的一点点理智。
别再问“银耳能不能治糖尿病”了,正确的问题是:“我今天好好吃饭了吗?”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国营养学会. 食物升糖指数数据库.
49岁女子确诊糖尿病,天天吃银耳,3个月后去复诊,血糖水平如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糖尿病这三个字听起来不算稀奇,但真正碰上,才知道它有多难缠。不是说你不吃糖就没事了,它盯上的,是你身体里那套用来处理糖分的“系统”。尤其是2型糖尿病,往往是慢慢爬上来的,不痛不痒,却悄悄把身体的“指挥中心”搞乱。
一位49岁的女士确诊糖尿病后,听说银耳对血糖有帮助,于是天天吃,不间断。三个月后复查,她的血糖变化究竟有没有惊喜?
银耳真的有用吗?这不是一句话能回答的事。要搞清楚,得先捋一捋银耳里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银耳,表面看像个甜汤配角,实则是个“低调的大佬”。它富含一种叫多糖的物质,研究显示,这种多糖可以在肠道里拖慢葡萄糖的吸收速度,缓住血糖的上升幅度。也就是说,吃了它,血糖不会像坐电梯一样一下子冲上去。
但别急着高兴。银耳的好处不是“全能型”的,它主要是在“吃进去之后”这一步起作用。换句话说,它能帮你“慢慢吸收”,但不负责“根本修复”。
那这位女士症状有没有缓和?三个月说长不长,但也足够看出趋势。她的空腹血糖从8.5降到了6.9,餐后血糖也稳住了不少。医生没有马上追加更多干预,而是建议她继续观察。但这就说明银耳“治好了”糖尿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真正让她血糖改善的,其实是她开始认真生活了。确诊后,她不光是吃银耳,还戒了夜宵,开始慢走、控制饭量,连喝水都变得规律。这些看似细碎的改变,远比单靠一个食材更重要。
这也是很多人容易误解的地方。听说某种食物“对糖尿病好”,就以为吃它就能解决问题。但糖尿病讲的是系统,不是单一对抗。整个人的生活节奏、进食结构、运动方式,才是“核心玩家”。
当然,银耳也不是无所不能。研究中提到,银耳多糖的活性跟种类、产地、加工方式有关。不是所有银耳都“管用”,也不是吃得多就更好。过量摄入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胃胀等问题,特别是肠胃敏感的人,反而容易“吃出问题”。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不直接靠药?问题就在于,药物是“控制台”,不是“生活替代品”。如果你吃药但还照旧熬夜、暴饮暴食、久坐不动,那就像拿杯子接漏水天花板——越接越多,永远堵不住源头。
科学研究也明确指出,生活方式调整对2型糖尿病的干预效果是基础中的基础。一项发表于《中华糖尿病杂志》的研究表明,规律饮食、适度运动、心理管理,这三者对控制血糖、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远超我们想象。
所以,回到那位女士身上,银耳能不能吃?当然可以。但她的血糖改善,真正的关键是“整体生活的转向”。银耳只是她生活“转弯”的一个小标志,真正让她走稳的是她对自己身体的重新安排。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她没有去追热搜、听偏方、试秘方,而是先去医院,做了标准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敢于面对真实数据,才是改变的第一步。
不过,银耳也确实值得一提。它除了多糖之外,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物胶质。这些成分能在肠道里形成“凝胶”,延缓碳水的吸收速度,降低胰岛素突然飙升的几率。换句话说,它像个缓冲器,让身体有时间应对糖分进来后的那波冲击。
但如果你一边吃银耳,一边狂吃高油高糖,那它再有功能,也只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很多人吃银耳喜欢加冰糖、红枣、桂圆,这些配料糖分一点都不低,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天天吃银耳三个月”这个行为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她在这三个月里变得自律、有节制、有觉知。这才是她血糖下降的真正原因。
有些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失望:难道我们就不能靠吃个东西就能搞定糖尿病吗?很遗憾,糖尿病不是靠“吃”解决的,而是靠“不乱吃”和“有节奏地生活”慢慢调出来的。
而银耳,只是那个你愿意开始改变的“第一个信号”。它不神奇,但它象征着你开始愿意为自己多走一步。
从科学角度看,银耳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潜力。但这些作用建立在“规律摄入”和“合理搭配”的基础上。它不是灵丹妙药,但可以是一个不错的“配角”。
这也是健康管理的本质 —— 并没有救世主,只有你自己的每一个小选择。别指望一个食材拯救你,但可以让它帮助你坚持下去。
总有人问我:有没有一个“最值得吃的食物”?每次我都回答:最值得的,是你愿意去吃的那个健康的食物,长期吃的那个。
所以,如果你也在跟血糖较劲,不妨像这位女士一样,从一个点开始,不是一下子改变全部,只是先选一个你能坚持的事,然后再慢慢扩展。
银耳能不能吃?当然能。但别神化它,也别迷信它。它不是答案,却能是你寻找答案的起点。
参考资料:
[1]王国强,高炜,赵文华,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4-8.
[2]李文华,张春玲,张磊,等.银耳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3,23(5):112-118.
[3]刘晓东,马丽.生活方式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9):1094-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