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口干 渴糖尿病(老囗渴,糖尿病)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经常口渴怎么办?4个小妙招可帮你来缓解!

一、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糖尿病人经常会出现口渴的现象,实际上是和血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血糖的升高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也就会让尿量增多,从而让细胞失去水分,最后导致口渴的现象发生。因此糖尿病人经常口渴是因为自己的血糖处于上升的状态,所以想要止渴就要先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二、做好饮食调理

糖尿病人在平时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酸味的新鲜蔬果,如山楂、猕猴桃等,这些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充分的咀嚼可以有效的刺激唾液的分泌,从而缓解口渴症状。

三、调理好环境

糖尿病人要注意环境的调理,要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以及湿度的平衡,这样可以防止身体水分流失过多而感觉到干燥,从而导致口渴的发生。特别是在冬季干燥的时候糖尿病人可以使用加湿器来保持环境的湿度平衡。

四、不口渴的时候也要多喝水

一般来说,当正常人的身体缺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口渴现象。而糖尿病人会因为口渴中枢神经长期受到刺激,就会让身体那对缺水的敏感性下降,这样在身体缺水的情况下也感觉不到口渴,所以糖尿病人在感觉不到口渴的时候也要适当的饮水。喝水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能够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也能够让血糖稳定。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才能够降低口渴症状出现的现象。另外在平时要适当的喝水,不过要注意尽量饮用白开水,不要用饮料或者其他饮品代替白开水,只有白开水才能够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而且能够起到降低血液中血糖浓度,如果用饮料或者饮品代替白开水,反而会让血糖出现上升而不能稳定。

糖尿病人口干口渴,就是津液不足了!记好这三步,不用总喝水了

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出现口渴的症状,就忍不住喝很多水,喝了以后,嘴巴暂时不干了,过不了多久,又渴了,一直喝水也不解渴。这是因为,糖尿病人口渴,其实只是体内津液不足的外在表现,大量喝水,并不能补足津液,甚至还会加重肾脏负担,肾功能越来越差,水液代谢失常,导致体内津液流失,才会越喝越渴,血糖也更加难控制。

所以,想要解决血糖难控和口渴的问题,治疗上,就要先补足津液,从根本上,把口渴和血糖给控制住,我们可以通过三步,来达到这一目的。

第一步:生津润燥。把津液补足了,口干舌燥的症状才能真正缓解,糖分才能正常被津液载运,不然,津液亏损,糖分就容易滞留在血液里,血糖就会升高,口渴就会加重。这一步,我们可以通过天花粉、知母、石斛等生津润燥、止渴降糖的药,来直接补充津液,从源头上解决口渴问题。

第二步:滋阴清热。糖尿病口渴主要是阴虚内热导致的,肾阴不足,虚火内生,就会出现口干多饮、心烦失眠的症状,津液也会被燥热不断消耗。所以,治疗上,要用生地、麦冬、玄参、黄连这些滋阴降火、清热护津的药,来滋养肾阴,清除内热。通过滋阴清热,把消耗津液的内在燥火给熄灭了。

第三步:健脾益气。糖尿病时间长了,脾胃功能会变得虚弱,脾胃不好,津液自然难以持续补充。所以,我们还得根据患者情况,用黄芪、白术、山药健脾益气;党参、茯苓扶正固本;甘草、大枣调和诸药,这样把津液生成的根基给打牢了,津液自然就源源不断了。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病,所以,调理起来,就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让身体的津液充足起来,根基打得扎实了,口渴、血糖难控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经常口干舌燥,是患糖尿病的信号吗?发现“三多一少”是典型征兆

现如今三高疾病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作为三高的其中的重要部分,患者数量增长速度更是可观。

有数字表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超过癌症,一跃成为影响国人寿命的主要疾病,我国高血压人口有2.7亿人,高血脂的有近1.6亿多人,糖尿病患者达到1亿人,而且这些数字都在不断增加。而且病例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家里有糖尿病患者的会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其中,多尿多饮表现很明显。有些人经常会觉得口干舌燥,喝了水也不管用,因此感到很害怕,担心是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人为什么会经常口渴呢?

事实上,血糖很高的时候,血液中大量的葡萄糖难以被利用,因此会溶解在尿液中,这时会带走身体中的大量水分,产生渗透性利尿,水分丢失使糖尿病患者感到口渴。

如果糖尿病患者尿量排出过多而不能及时、足量地补充水分,体内失水达到10%时,就会感到口渴、心悸、乏力,血糖上升;如果失水达到20%,就会出现烦躁、血压下降,甚至出现昏迷的现象,危及生命。

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患了心血管疾病以后,可能会对口渴的感觉没有那么灵敏,因此十分危险,容易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呕吐的症状,严重的表现为烦躁、淡漠甚至昏迷、休克。

那么糖尿病有什么早期症状,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除了口渴以外,早期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得很快,身体里缺乏胰岛素,葡萄糖摄入之后不能利用,因此身体只能利用脂肪和蛋白质,因此,消瘦也是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征兆之一。

也正是因为身体无法利用糖分,所以很容易处在能量缺失的状态,因此许多糖尿病患者饮食量会增加,如果自己或者家人持续出现饮食量异常增加的情况,大家就要检查一下血糖情况,尽早确诊进行治疗。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遗传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得上了就甩不掉,即使控制良好也回不到最开始的健康状态,所以大家要注意预防,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饮食,保护心血管健康,肥胖的人要控制饮食,尽早减肥,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一样都不能少。

各位朋友,你家里有糖尿病患者吗?最初发现时,有什么信号吗?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