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流感的预防糖尿病(流感流行期间应如何进行预防)

无药食疗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要严防感冒。糖友感冒的保命法则要学会

>>> 此为昨日发布视频的文字稿,如需浏览视频,请进入主页

感冒,对于糖尿病就是一场灾难。很多糖友就是因为一场感冒,把自己给干翻了,要不然进了ICU,连续几个月都缓不过劲儿来。要不然就是直接把有些并发症给干出来了。有些原来不是糖尿病的,就因为一场感冒,达到了糖尿病的标准了。

今天这条视频,糖友和家属必须要看,糖前期也一定要看,关键时刻能救命啊。

感冒的威胁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感冒为什么这么厉害?它对于糖友来说威胁究竟是什么?

第一个,血糖立刻乱掉了,原来你可能还控的还算可以,感冒了要不直接飞上天,要不掉到底,甚至低血糖昏迷。并发症也冒出来了。因为你感冒就意味着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身体立刻就会进入战斗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应激的状态。肾上腺素、皮质醇这些压力激素会大量地释放出来。这些压力激素都是升糖激素,他是专门升糖的,而且会压制胰岛素,让胰岛素没有办法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下你的血糖怎么都压不住,噌噌噌的往上涨。

还有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低血糖。因为很多人感冒可能是吃不下饭的,没有胃口。不吃东西,你的降糖药又没有调整,只见血糖就到底了。甚至于比较厉害的直接就晕过去了。也就是低血糖昏迷了。

第二个就是并发症的出现。因为高血糖是细菌病毒的自助餐,白细胞在高糖的环境里面是直接躺平的,那你免疫力肯定就猛然下降了,所以好多人感冒了以后很容易拖成肺炎、尿路感染。更加可怕的是,这些感染,它又反过来又去拉高血糖,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这种情况下什么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这些急性的并发症,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是中老年人,风险就会加倍。所以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啊,因为有的中老年人本身的免疫力是非常弱的。加上长期的高血糖,风险是非常高的。你看,医院里面感冒过后住院风险,糖尿病人比普通人要高六倍。而且往往进去了以后有好多就是重症监护,还有什么多器官衰竭之类的。是不是很吓人?

糖友感冒保命法则

那如果朋友感冒了怎么办?记住这几条保命的法则,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一。血糖监测频率要翻倍。

每隔四个小时。你就要检测一次。包括空腹餐前餐后睡前都不能够漏掉。最好,你能够带一个动态的血糖仪。随时可以看。如果说血糖飙到了13.9 mmol/L以上,立刻要去测一下你的尿酮!酮症酸中毒的前兆就是呼吸会加深加快,会有恶心的感觉,有的时候会有呕吐,赶紧拨打120。

第二,药究竟要停还是要加,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

胰岛素,饭量减少,就去减餐前的计量,但是基础胰岛素是不能够动的。如果你发烧,看到血糖已经上去了,可能你还需要加一点量。

那降糖药呢?要看你用哪一种药。如果你的胃口还在,还能够正常吃东西。但是。因为感冒,你的血糖已经往上升了一些你可能药量要稍微增加一点点。但是如果说你已经没有胃口了,吃不下什么东西了?有些药可能你反而要减少,甚至于要停掉。因为有可能会发生低血糖。比如说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最好先暂停,因为本来你就吃不了什么东西,这种药物是减少吸收的,意义就不大了,反而,会让你因为把那一丁点的食物的营养通过药物再减少了,容易造成营养不足,其中就包括了碳水不足而引发的低血糖。如果已经是有恶心有呕吐的,这种情况更加要停下来。如果是列净这之类的SGLT2抑制剂,有脱水的这种情况,也得停,不然对肾脏伤害是很大的。

药物也好,胰岛素也好,如果说你拿不准,最好问一下你的医生,这样才是最安全的。灵活调整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的监控,根据监控的结果,你再去调整会比较好一些。

第三,一定要科学饮食。

不要因为生病,你就肆无忌惮,生病不是乱吃的借口,永远不要忘了你还是一个糖友。如果没有胃口的话,就少吃多餐,甚至于可以吃一些半流食,比如说杂粮粥啊蒸蛋啊之类的。千万不能够不吃。尤其是主食,你是不能断的。最少每一餐,你的碳水要保证15克左右,半个拳头吧。要预防一下低血糖。

肯定是要多喝水的。最好每个小时就喝一杯。如果有发烧、呕吐这种情况,你就加一点点盐进去。补充一点电解质,也可以喝一点蔬菜汁。姜汁、淡茶这些,都还可以。千万不要喝含糖的饮料。

第四。感冒药,不要乱买。

含伪麻黄碱的(比如白加黑)、含糖浆的,不要买。这些都会升高你的血糖,而且对肾也不好。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吃,但肾功能不好的要小心!买药前一定和药师说清楚:我有糖尿病!

第五。补充一点营养素,加快康复的速度。

哪一些在你感冒期间可以去补充的呢?一个是锌元素,还有一个是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有条件的可以补充一些蛋白质粉。

第六。遇到严重的症状,要立刻就医,不要拖

一个是高烧到了39度,连续三天都不退的,马上去医院。还有就是呼吸特别的急促,有胸痛或者意识已经有模糊了。马上去医院。如果血糖连续两次都大于16或者小于3.3,也就是说太高太低。都不行。连续两次你就要立刻去医院。还有就是。你一直在吐。连续几个小时差不多六个小时你都在吐一口水你都感觉喝不下。这也是很严重你要立刻去医院。

如何预防

前面讲了感冒了怎么办?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平时我们糖友要怎么样去预防感冒?

最直接的就是把疫苗打起来。流感疫苗每一年都去打。肺炎疫苗你也安排。咱们现在很脆弱,干脆先预防它。

出门,干脆平时戴好口罩,预防外来的感染,回家洗手消毒。每天晚上可以温水泡一泡脚,但是注意啊,水温不要太高,小心烫伤你感觉不到。因为有一部分人脚步神经的病变,已经感觉不到烫伤的疼痛了。

做好保暖工作。现在天气热了,空调会开得很低。年轻人可能还扛得住,但是中老年人就不一定扛得住,所以要注意保暖。

太阳晒起来,运动搞起来。晒太阳,会增加维生素D,也会更容易激活你的免疫系统,也更有利于晚上的优质睡眠。太极拳、瑜伽这之类的运动,一定搞起来,尤其是中老年人,这两个运动简直是太优秀了。

饮食当中多吃绿叶蔬菜,适量的吃一些维生素C含量比较丰富的,比如说新鲜的橙子呀柠檬啊猕猴桃,这些都还不错。还有优质的蛋白质,主要是鱼和豆制品。

感冒啊,不是小事儿但是咱们呢,也不要慌。记住前面我分享的这一些小知识小技巧,关键时刻就不会抓瞎了。下一期你还想要听点啥?评论区告诉我。

#糖友##糖尿病##控糖##糖尿病饮食##降糖#

医生多次警告:天气炎热时,糖尿病患者最怕这5件事,别大意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一到夏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空调、西瓜、冷饮,想着怎么凉快怎么来。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高温天气就像个“隐形杀手”,稍不注意,身体就跟不上节奏。医生不是吓唬你,这个季节,糖尿病人最怕的可真不是太阳晒黑,而是那些你以为没啥的小细节。

你想啊,天气像蒸笼一样闷热,身体各项机能都在“高负荷”运转。糖尿病本来就像个“调皮孩子”,不管是血糖、血压还是身体代谢,都容易出问题。再一热,问题就更明显了。

先说水的问题。夏天出汗多,身体里的水分流失得比你喝水的速度还快。但很多糖尿病人又怕水喝多了影响血糖,结果就不敢多喝。这就像你明知道口渴得嗓子冒烟,却还强忍着不喝水。适量补水,比你以为的要重要得多。

水不够,血液就变得粘稠,血糖就像被卡住的地铁列车,上下波动得厉害。这时候,血栓、脑梗这些大麻烦就容易找上门。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调节能力差,天气一热,血压也容易飘忽不定,血糖和血压像在玩过山车。

再说饮食。很多人一热就没胃口,干脆凑合吃点冷饮、凉面,图个清爽。但糖尿病人要是这么吃,血糖会飙得比气温还快。冷饮里藏着不少糖,凉面虽然看着清淡,其实碳水含量也不低。吃得清爽不等于吃得健康,饭还是得规规矩矩地吃,营养均衡才是关键。

有些人觉得夏天出汗多,是不是能顺便减点重?想得倒美。光靠出汗,是减不了脂肪的。真正让人担心的是,汗出太多,加上饮水少,电解质容易紊乱,人会觉得头昏、乏力,严重的还会中暑。

中暑对糖尿病人来说,可能比普通人更危险,因为他们的神经反应慢,很多时候都不觉得自己已经快撑不住了。

还有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皮肤。夏天热,汗腺活跃,衣服又贴身,皮肤容易潮湿,这给细菌和真菌创造了绝佳的“生存环境”。尤其是脚部,糖尿病人本来就容易出现神经末梢反应迟钝,一旦脚上有伤口,自己都不一定能及时发现。细菌一旦感染,发展成严重炎症的速度很快

脚每天都要检查一遍,洗干净、擦干净、保持干燥。不穿太紧的鞋袜,别穿不透气的鞋,防止摩擦导致伤口。听起来麻烦?确实麻烦。但比起后期处理感染,这些麻烦根本不算啥

我们再来说说运动。很多人夏天懒得动,想躺着吹空调、看电视,觉得这样最舒服。但糖尿病人一动不动,血糖控制会越来越困难。运动是最天然的“血糖调节器”

问题是,夏天运动要讲究时间和方式。大中午出去暴晒一圈,不是锻炼是“烤肉”。最适合的时间是早上或傍晚,温度不太高,空气也比较好。

运动方式上,不需要跑马拉松,散步、太极、慢骑车都不错。每次运动三十分钟左右,别太累,别太猛。最怕的就是一时兴起,结果晕倒在路边。运动完要记得补水,别硬撑。

心理状态也不能忽视。夏天人容易烦躁,睡眠也差,糖尿病人如果心情长期不好,血糖也会跟着“闹脾气”。你晚上睡得不好,第二天血糖就可能高;你一直焦虑,胰岛素就不听话。长期下去,血糖控制越来越难

调节情绪不是让你强行开心,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法。听点轻音乐、看本轻松的书、做点手工,这些都比你盯着血糖表发愁要有用得多。

再提醒一句,夏天很多人爱去游泳馆、公共澡堂,这种地方湿热,一不小心就容易感染皮肤病。糖尿病人本身免疫力差,感染以后恢复慢,所以尽量少去人多、潮湿的地方,特别是脚部容易泡得发白、发软,更容易受伤。

还有一类糖尿病人最容易忽视的,是那些“血糖控制得挺好”的人。他们觉得自己没啥问题,就放松警惕。隐藏的问题才最难防。血糖稳定,不代表其他指标也稳定。尤其夏天,高血脂、高血压、肾功能这些“老搭档”也容易出问题。糖尿病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它背后常常跟着一串麻烦

定期检查依然很重要。不管你感觉好不好,该查的血压、血脂、尿常规一样不能少。很多问题不是你感觉到了才算问题,而是它已经悄悄开始了。

再说一个现实问题:空调。很多人夏天离不开空调,糖尿病人也不例外。但空调房里空气干燥,如果长时间待着,皮肤会容易干裂,尤其是腿部、脚部。

而且冷风直吹,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这对糖尿病人来说不是好事。最好的做法,是把空调温度调高点,定时通风,别直接吹身体。

如果你住的地方特别热,晚上睡不好,也别死扛。开空调但要注意方法。盖个薄毯,别对着风口睡,避免因受凉引发感冒。糖尿病人一旦感冒,血糖会立刻变得难以控制,这不是开玩笑。

夏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不是不能过,是得“讲方法”。该吃吃,该喝喝,该运动也不能少。最怕的不是热,而是你不当回事。

生活就像一口锅,怎么煮,煮什么,全看你怎么掌勺。糖尿病这道“菜”,不是不能做好,而是要多花点心思。只要你愿意下点功夫,日子一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参考文献: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张晓玲,李海燕.糖尿病患者夏季高温健康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14):1745-1749.
[3]王建华,刘春燕.高温环境对糖尿病患者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09):789-793.

儿童需要警惕感冒后诱发1型糖尿病

今日接诊了一位3岁的女性,1型糖尿病病史半年,长期佩戴胰岛素泵治疗。患者是半年前感冒后出现了口干,乏力,恶心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27.3mmoml/l,转诊到地区人民医院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出院诊断为1型糖尿病,院外长期胰岛素泵治疗。追问病史,患者发病前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咽炎等)后诱发1型糖尿病(T1DM)的现象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某些病毒(如柯萨奇B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等)的蛋白质结构与胰岛β细胞抗原相似。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时,可能错误攻击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直接β细胞损伤:病毒直接感染并破坏胰岛β细胞,引发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系统激活:感染触发先天免疫反应,激活原本存在的自身免疫性T细胞(如针对GAD65、胰岛素等抗原的T细胞)。部分T1DM患儿在发病前1~2个月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尤其是春季/冬季。家长需警惕的症状。感染后数周内出现以下表现,应及时就医:典型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不典型症状:疲劳、腹痛、呕吐、呼气有烂苹果味(酮症酸中毒)。确诊后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预防注重手卫生、接种流感疫苗等(目前无特定疫苗预防T1DM,但减少感染可降低风险)。有家族史或携带高危基因的儿童,可定期筛查自身抗体。关心孩子,从小事做起,万万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