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糖尿病怎么办(青少年糖尿病怎么预防)
青少年患上糖尿病,比成人更危险,各种并发症来势汹汹
来源:【夕阳红】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贺仲晨提示家长警惕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倡导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以诱发各类并发症。
本文来自【夕阳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送你一份科学防治糖尿病指南
新华社长沙11月14日电(记者帅才 姚羽)今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专家指出,糖尿病前期病人很多,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发展为糖尿病,甚至引起肾病、脑梗、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一些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处于发病潜伏期,这个时候如何防治?糖尿病患者怎么科学治疗?记者采访了多学科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长沙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邵挥戈介绍,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并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等原因导致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邵挥戈说,糖尿病前期患者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比如餐前还没有到吃饭的时候出现心慌、出汗、饥饿感等低血糖症状;出现反复的感染,伤口久不愈合;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经常感觉乏力;皮肤干燥、瘙痒,视物模糊。
邵挥戈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要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饮食结构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应定期监测血糖,必要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明确有无糖尿病的诊断。
医务人员给患者测血糖。(湖南省脑科医院供图)
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如何科学治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主任刘幼硕教授建议,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以及药物治疗。其中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患者应制定适合自己的每日总热量并进行科学饮食,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有效避免严重低血糖发生。
长沙市第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医生胡忠东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在专科医生综合评估和指导下服用降糖药物,制定血糖控制目标,并定期复查以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警惕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糖尿病。”胡忠东建议,青少年预防糖尿病,应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高糖的饮食摄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少熬夜,保证足够的运动量,有效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科学控制病情,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湖南航天医院肾内科医生李慧晶说,长期高血糖可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特别需要警惕的是,长期高血糖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肾病,严重时可能发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要透析维持。
李慧晶提醒,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小便泡沫多、下肢浮肿等情况,要赶紧到医院检查尿蛋白、肾功能等,早期糖尿病肾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至一年要做尿蛋白检测,早发现,早干预。(报道员:刘年兵、朱文青、唐莉)
来源: 新华社
科普|再不减肥就来不及了!2型糖尿病已经“盯上”青少年,能逆转吗?
提起2型糖尿病,总认为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与年轻人没有太多关系。但是,最近15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糖胖病,最新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有12%的儿童超重,在不满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现了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国12至18岁的孩子中1.9%患有糖尿病,相当于美国同龄人(0.5%)的四倍,中国有170万青少年饱受2型糖尿病之苦,另外还有2770万人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青少年患上的可不是2型糖尿病加肥胖那么简单,需要积极应对!
早发2型糖尿病的定义
它是指发病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19岁为青少年起病的2型糖尿病,19~40岁为成年起病的早发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不是最后的诊断,早发型就是6个亚型(胰岛素分泌不足型、肠促胰素分泌减少型、胰岛素抵抗型、混合型、严重肥胖型和早发型)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中国早发2型糖尿病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为13.5%,总人数约有1800万;早发2型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都在急速增加,中国15年来增长了6倍。早发2型糖尿病在亚洲患病率更高,显著高于西方人群。
早发2型糖尿病的危害
患者的β细胞功能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而且胰岛功能下降的速度更快。早发2型糖尿病较晚发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MI)更高,代谢控制状况较差,糖化达标率、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也较晚发糖尿病患者更低。所以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也需要进行更多的关注与干预。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更差,脑卒中、心肌梗死的风险更高。此外,一项研究显示,年轻的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高于T1DM。
中国的一项分析显示,糖尿病诊断年龄每下降一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大血管病变风险增加3%,微血管病变风险增加5%。相比那些没有得糖尿病的人,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时间越早,全因死亡风险就越高。
这不是耸人听闻,70岁之后患糖尿病,死亡风险升高39%,60多岁、50多岁患糖尿病,风险分别升高57%和84%。但是如果40岁时就患糖尿病,相关死亡风险升高126%,30岁确诊糖尿病的话,全因死亡风险更是会高出169%。如果一个人在30岁时得糖尿病,那么相比没有得糖尿病的人,他到60岁时预期寿命会少14年。
年纪轻轻为什么会得糖胖病?
除了少数人由遗传因素引起,绝大多数早发者都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诱发。27岁小李(规培医生)的教训很有启迪。当时他空腹血糖高达17 ,他说:“住院时,我旁边都是中老年人,只有我是年轻人。所有人都会问一句,你怎么这么年轻就得了糖尿病?我反思了一下,确诊之前,我早得糖尿病就是这12个字引起的:
胡吃:确诊之前,我过了三年不规律的生活。我和妻子都是“吃货”,做美食探店,每天都吃不过来。一日三餐,我们很少自己做饭,一般点外卖或下馆子,当时一顿吃饱了,过一会儿又想吃点零食水果、炸串烧烤等高碳水、高糖的食物;晚上还会躺床上吃小零食、小蛋糕。
海喝:我还有喝饮料的习惯,可乐雪碧当水喝,大二时我体重已经不轻了,但我奶茶、果茶一天起码两杯,之后可能是一天一杯。还要经常喝大酒。
不动:平时基本没有运动,回家就是躺着。
肥胖:我身高1.72米,之前我体重不到160斤,这三年下来,体重最高到了 210斤左右。我妻子有多囊,有糖尿病的初期症状,当时她胖了30多斤。不查血糖的话,可能几十年都不会发现自己有糖尿病。后来她体检发现空腹血糖高达10 。内分泌科医生说她有胰岛素抵抗,我俩糖胖在一起了!
熬夜:由于要准备医学论文以及第二天的疑难病例讨论,经常熬夜至深夜2点,吃个夜宵才睡。
压力:论文、科研、医疗、教学各种事情做不完,情绪紧张,压力山大。
早发2型糖尿病治疗有何不同?
首选缓解治疗。早发2型糖尿病,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无法逆转的疾病,如今在我们逆转中心的专业服务下,正迎来新的治疗方式。逆转是提升自患者自身主动健康的强大的内驱力——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糖尿病缓解主要由体重减轻驱动。与体重稳定组相比,体重减轻组实现糖尿病缓解的可能性增加156%,体重减轻越多,缓解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早发糖胖病患者一定要强化体重管理。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应作为追求早发2型糖尿病缓解的基本方案,核心在于改善能量代谢失衡、减轻体重(脂肪)。想要管住嘴,那就先把每日摄入的总热量控制在1000~1300kcal。其中碳水化合物40%~55%,蛋白质15%~20%,脂肪20%~30%。
运动对这部分患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因素。有助于改善血糖、血脂、血压等,降低心脑血管风险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起到有效预防作用。每天跳绳一千次,提高基础代谢率,走路跑步结合的运动也有利于逆转。研究显示,通过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实现1/3受试者完全缓解;早发2型糖尿病逆转率可达75%。小李医生说:出院之后我一天三顿饭都是自己在家做,现在我们吃得简单,蛋白质、维生素合理分配。在住院时我就开始运动,跳绳,或者围着医院楼慢跑三五公里,发现锻炼40分钟后,血糖能明显下降,我就更来劲了,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周有三天我早上出去骑20公里自行车,忙的时候晚上也会慢跑三五公里,通过运动缓解压力。戒甜饮料、戒酒、每天晚上23点前睡觉,确诊的时候我体重210斤,现在大概150斤。
“到第100天的时候,糖化血红蛋白5.3%,我停药了。确诊的时候没有哭,但是停药的时候我哭了,总算甩掉了药箱!”小李说。但是逆转不是治愈,还是要终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防止复发。
对于HbA1c不达标且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未有效落实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8-12周)辅助应用具有显著改善体重的非胰岛素药物联合治疗,有助于实现缓解。对于空腹血糖>9.5mmol/L,HbA1c>8.5%的患者建议选择“221用药方案”,即“二甲双胍 SGLT-2i GLP-1RA”或“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 GLP-1RA”联合治疗;
胰岛素强化治疗针对的主要是空腹血糖≥11.1mmol/L,HbA1c≥10%的患者,辅助应用短期(2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去除高糖毒性,有助于实现缓解。随后可以采用“221用药方案”继续管理一段时间,之后逐步撤停药物;
对于BMI≥32.5kg/m2的严重肥胖患者,如果药物等治疗措施不能显著改善体重和代谢紊乱,可以考虑通过代谢手术干预来实现糖尿病缓解。
合理药物治疗,管好一胖伴三高
如果不具备逆转条件,一定要管好高血糖。血糖管理有4个维度: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的时间(TIR)都要达标。在没有低血糖的前提下,糖化血红蛋白应该小于5.7%更好。需要强化生活方式和多种药物的联合才能达此目标。
重度肥胖且生活方式干预无效者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和“腹腔镜胃旁路术”。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适应症,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检查及评估,术后需长期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
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血脂紊乱是甘油三酯(TG)升高、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一般的糖尿病患者LDL-C低于2.6mmol/L、高危人群低于1.8 mmol/L、极高危人群要低于1.4mmol/L。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如果超过120/80mmHg,即应该开始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血压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收缩压≥140mmHg,可考虑开始降压治疗;收缩压≥160mmHg时,必须启动联合降压治疗。血压目标小于130/80mmHg。
早发糖尿病患者应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甚至手术等方法,努力达到最适宜体质指数21-24kg/m。
本文作者:上海市浦南医院内分泌科 邹大进
原标题:《科普|再不减肥就来不及了!2型糖尿病已经“盯上”青少年,能逆转吗?》
栏目编辑:张炯强 文字编辑:左妍
来源:作者:邹大进